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宁海】徐巧琼 | 人杰地灵白鲤塘

人杰地灵白鲤塘

作者:徐巧琼

摄影:濯清涟

相传杜鹃山下,曾有个池塘,一日,邑人路过,见池塘内,一条条鲤鱼拔拔翻,跳个不停,阳光下,白鳞闪现,极为夺目。流传开来,不知哪个秀才一拍大腿:“这不是鲤鱼跳龙门吗?好兆头呀!”于是,该池塘就被人们称为“白鲤塘”。

元末,时任温州通判的张芝山携其弟张如山,自白峤迁居白鲤塘。兄弟俩分别住在如今的前张、后张,开枝散叶,繁衍子息。从此后,白鲤塘文风鼎盛,才俊辈出,倍受时人传颂,甚至还流传下这样一句谚语:出过东路都晓得,上任要过白鲤塘。

有人说,白鲤塘的兴旺发达,缘于“鲤鱼跳龙门”的吉兆;也有人说,俊得江山助,正是杜鹃山的山灵水秀,滋养着张氏家族;而在张家人心中,最神圣的,则是村里的两庵两庙:岩洞庵、后张庵、镇水庙、乌岩庙。

岩洞庵位杜鹃山西北部,庵顶有巨石覆盖,庵外有大石盘踞,风景无双。据传,该庵建于1289年。时元兵入侵,民不聊生,城北有一石匠从外地归来,刚进家园,只见尸骨遍野,满地断壁残垣,悲痛之下,昏迷倒地。

醒来时,已是深夜,眼前一片漆黑,唯有前方出现一盏灯笼,灯火闪烁,似乎在指引着他。恍惚间,他背起工具,跟着灯笼往前走,夜里头黑摸摸,他看不清路,只感觉到山路崎岖难行。也不知走了多久,突然间,灯光灭了,他又累又睏,一头栽倒在地。

等他再次醒转,天已拂晓,放眼望去,钟乳累累,滴水铛铛,依稀是个岩洞。走出洞穴,到处绿树红花,鸟声啁啾,顿觉内心清明,仿佛身处桃源仙境。昔日的家园已回不去了,何不在此栖身?想到此,石匠当即披荆斩棘,建庙立业。因庙内有岩,遂名:岩洞庵。

与其他庙宇不一样的是,岩洞庵并无大雄宝殿,唯设正殿与华佗殿,华佗殿内,供华佗祖师,平时香火不断。

这是什么原因?那又是另外一个传说了。

据说三百年前,有位行脚僧经过杜鹃山,行至岩洞庵,已疲惫不堪,兼之多日苦行,浑身长满痱子,痛痒难忍,就决定在此歇息一番。见山中有泉,他掬水在手,饮之消暑解渴,再饮神清气爽;索性取水洗浴,连洗数日,身上痱子居然奇迹般地消退了,他又惊又喜,认为此地定有菩萨管顾,从此,就在岩洞庵扎了根。

好事传千里。周围民众听说此事,都慕名前来,取水治病,人人精神焕发,个个沉疴得愈。“一定是神医华佗显灵,要不然,哪会这么神奇呢?”大伙儿纷纷双手合十,跪地拜谢。为感激华佗祖师,大家筹措钱财,建了华佗殿。

风雨沧桑,古庙犹存。七百年来,岩洞庵曾屡次被毁,又几经修缮。到现在,岩洞庵仍然屹立在杜鹃山腰,右侧还建了楼房,供居士休憩疗养。

杜鹃山脚,还建有镇水庙,六百多年历史。一眼看去,镇水庙与其他庙宇并无二致,但特别就特别在它所处的位置。杜鹃山脉纵横交错、千沟万壑,而这镇水庙,却稳稳地坐在山底,被群山抱在怀里。

相传,张氏族人移到白鲤塘后,日子倒也平静。只是杜鹃山西部偏低,民宅依山而居,一到雨季,房屋难免渗水,大伙儿苦恼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某天,村里来了位风水先生,族长得知消息后,急忙赶过来,请他帮忙,相相风水。先生村头村尾转了一圈,心里有了数,双手往村口一指:在这儿建个庙吧,拦拦风水。

村民们依计而行,出资的出资,出力的出力,建了庙,请了菩萨。打那以后,果然有了起色,个个眉头舒展,人人笑逐颜开,只觉得事事顺风顺水,再也不为房屋渗水而糟心了。

转眼间,600年过去了。新中国解放后,白鲤塘改天换地,镇水庙也开始旧貌换新颜。1970年左右,县教育局出面,在此开办三联小学,前后张、坦坑、汪家三村子弟到此就读,以往的庵堂变成学堂,一时间,书声琅琅,闻者无不驻足。

21世纪,前后张拆迁,镇水庙也从村内,移到了现在的杜鹃山脚。佛音悠悠,钟鼓声声,庇佑着一方百姓。

此外,村里还有乌岩庙、后张庵。与岩洞庵与镇水庙相比,上述二庙庵年份较迟,目前均已迁至杜鹃山底,与镇水庙遥遥相对。

时过境迁,如今的前、后张已被迁至汇景嘉园,崭新的移民小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民们办厂的办厂,开店的开店,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舒适便利,但关于白鲤塘、岩洞庵和镇水庙的传说,仍然活跃在老辈人口中。

资料来源:前(后)张族谱、前张村老人口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最美的乡村
清远英西峰林走廊
初访龙岩洞
夷陵评论||新作快递: 杨世灿//楚居夷陵岩洞踪迹考
畅游黄花|最火的旅行青蛙明信片荣耀来袭!!!
【图说武胜.022】胜利有个穿岩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