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宁海】王灵恩 | 童岳川与他的1941

老年童岳川

82年前的今天,即1941年4月19日,日军攻占了镇海口,随之宁波正式沦陷。是时有个叫童岳川的前童人,正在宁波防守司令部担任军需主任,他亲历了这场惨烈的镇海保卫战,并留下了一组反映当时战斗场景及嗣后转战避难的难得的诗作。这极有可能是当时参战军人中为数不多的仅存诗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近期多次看到孙伟良会长多篇反映浙东抗战的文章,引出了我这篇8年前的旧文,用在4.19这个特殊的时点,显然有着殷鉴未远的启迪意义。

——题记

宁海乡贤童岳川(1886-1977),宁海前童人,早年投笔从戎,曾任民初浙江讲武堂教官、浙江第一师军需正等职。从民初到抗战中后期,其戎马生涯时间跨度三十余载。作为一名民国时期资深的军需官,童岳川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旅次甬上十余载。他缘何到宁波工作,与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有关。北伐甫定,自1928年6月始,童岳川赴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处员; 1929年1月,国民党中央召开编遣会议,1929年3月15日撤销总司令部,改设参谋本部作为全国军令系统最高指挥机构,童也在1930年10月转任参谋本部总务厅科员。1931年,原浙军第一师老同事黄岩籍的王皞南将军,许以他保持原军衔、职位、薪金待遇不变的承诺,邀童岳川至宁波防守司令部担任上校军需主任一职,受托掌管浙东防务后勤军需重任。童岳川心想:这也好,一是王司令是原浙军第一师的老人,为人豪爽,兼之同为台州籍小老乡,往日交情也不错,况且俩人在童保喧麾下,有一段随援闽浙军在黄冈、平和、饶平一带对粤作战的患难经历,时王皞南任连附,童岳川担任军需官;二是毕竟离家乡宁海近了,亲戚朋友在宁波朋友也多,可以相互有个关照。是年6月,童岳川辞去南京的职位,将南京的职位推荐给同乡薛鸣冈(薛家柱之父),自己欣然赴甬上任履新。

童岳川在甬大多的日子还是相当舒泰,毕竟在浙东一带尤其是通商口岸宁波比较富裕,也无甚战事,不觉时间一恍,已就过去了7个年头。1938年秋,时任宁波防守司令王暤南中将因“专轮迎妇”案丢命,后接任宁波防守司令是嵊县人郭持平(字若衡)。两年后,郭氏由身体原因辞职,改由蒋介石的原侍从官、194师师长陈德法(1901-1975)接手担任防守司令。陈氏诸暨人,黄埔一期生。1941年4月17日,镇海口被日寇攻陷,4月19日宁波正式沦陷。陈德法率领所部与彭巩英的暂编34师及俞济民的鄞县警察大队相继退出市区,撤至奉化、新昌和鄞西四明山上,图谋凭险而据,就地抗战。

是时,童岳川作为防守司令部机关的后勤主管,亲身经历并亲眼目睹了4.19镇海保卫战的惨烈场面,写下了<《甬城沦陷避难四明山中感赋》:

蛟门烽火动鸡鸣,荡客魂从梦里惊。

十载防边曾勒石,一朝玩敌怅护兵。

稽古斯城原越地,六千弟子称精锐。

拒海不虞乘毳登,设碉还得凭山蔽。

觊人声色鼠狐刁,五鼓星驰窃乘潮。

蚁聚簇锋钻隙进,珠联长垒逐风摇。

清晨澈响金鼓作,百里晴空来鵰鹗。

见拙仍拚短枪冲,争雄可奈飞弹落。

蚁舟千百向西山,轰击机群尾往还。

要把惊心深克念,待装恨血洗惭颜。

清溪缭绕明山峻,何事沉机若愁病。

疚痗似知猿鹤心,悯恻应为虫沙命。

回头极目瞩江城,烟水茫茫一塔擎。

借问蕙兰江上月,何时还照汉家营。

这首描写著名的浙东战役七言长诗,是诗人童岳川先生在时局动荡、战火弥漫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战时期的一首感赋力作,也是他少有的一曲激愤与悲怆同行、热血与忧患交织而成的“战乱诗”代表作。1941年,日寇铁蹄踏进浙东,宁波宣告沦陷,他随国民党浙东宁波防守部队撤至四明山上。身处变幻的时局和激荡的历史关键节点,这首诗作基本能反映出当时浙东军民抵御外侮誓死抗战的真实情形,称得上具有一定“诗史”意味的作品,笔者认为誉之不过。

大敌当前,凶顽肆虐。作为军人的童岳川,与每一个国人一样,面对民族仇、丧国恨,他不能沉黙,心中那按捺不住的愤怒在急剧地积聚、升腾。在四明山的崇山峻岭间,他拿起了手中的笔,写下了这首激越的诗篇,有力地刺向民族的敌人。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在诗的语汇中,详尽记录了这场镇海保卫战惨烈的战斗场面。诗中展现了我们在甬守边十年的六千精兵,面对这千方百计欲“钻隙进”的“鼠狐”与强盗,时刻警惕着。敌军借着海水涨潮,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像蚁群般拿着“簇锋”蜂拥而至突袭我镇海口。我守护在海防线6000将士,面对数倍于我的日军,浴血奋战,奋力抵抗。象童岳川这等文弱书生也冲到一线,“仍拚短枪冲”,参加了保卫战,场面是何等的惨烈,战士是何等的勇敢。当战事失利,童岳川在部队西撤途中,他用目光深情地回望宁波这座江城,心中似有无尽的感概。昔日的繁华不再,可怜的是“虫沙”百姓遭受战争的荼毒,流离失所,诗人的心在滴血。残酷的战争现实,让他黙默地立下“待将恨血洗惭颜”的誓言,以雪我中华民族奇辱大耻。诗句尾末的设问颇为出彩,“借问惠兰江上月,何时还照汉家营”,抒发一种对抗战胜利重返家园的强烈渴望。从诗中,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那个时代旧式军人的家国情怀。这首悲怆长调,诗风晓白,白描再现,借景抒怀,颇得妙处,乃有一种李杜诗风。

改于2023.4.13

作者:王灵恩

一个60后的文史爱好者,自号竹林老王。始以爱好地方民国史,继以关注地方红色史,兼以涉猎南宋史。喜独持静,间或动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26年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军需券贰角一枚
红1方面军编制及各级主官(1930年8月)
龙华路“淞沪警备司令部”
我们曾是伞兵——1948年国军伞兵司令张绪滋与人事命令中的四十多个名字 | 静思斋
「说谍」抗战奇兵,红色特工将军组建情报小组潜伏日军宪兵司令部
孙和平||燃烧吧 浙东星火(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