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宁海】冯雪静|大坑塘和老街故事

      江南小镇多河流,我的故乡旗山也是。村前有一条很宽很长的河,叫大坑塘。最初时大坑塘本是海洋的一部分,与胡陈港外的东海连在一起。村庄里旧时有码头,每日有无数货轮从胡陈港进入停靠在这里,甚是热闹。只是在村西的主山处,常有轮船撞岩发生海难,这片岩滩因此被叫做撞船尾岩。后来胡陈港与外海隔开,轮船只停留在胡陈港码头。胡陈港以内筑堤成了淡水河,大坑塘就是其中一部分。

      我们旗山村为了与主山那些村庄方便交通,在撞船尾岩处筑了堤岸,造了桥,可没过多日这堤和桥总被湍急的水流冲了。筑了多次,冲垮了多次,于是就有了五个乞丐人堤的故事。村民将五个外地乞丐哄来酒肉饱食一顿,然后当作人堤筑在此处。自此这堤这桥再也没被河水冲垮过。

      古老的村庄诡异事件多多,你无法用现代理性思维去理解那些愚昧迷信的行为。好在历史是不断向前的,不断变得更有人性化。后来五个乞丐被塑身成佛供奉至岩滩附近的山脚下。只是此处荒凉,即使旗山村民笃信佛教,也很少有人来此处拜祭。前些年,村民又将这乞丐五佛移塑至香火兴旺的半山庵。能将灵魂安在半山庵,我想被筑于河堤下的五个乞丐也该知足了。

      大坑塘在旗山村前面分为两支流。东面支流流经村庄前面,沿青珠村、毛洋塘村、丁家村流归入车岙港。北面支流流经旗山村庄里面,经由晒谷场、老街、庙头至大渔冯、三村、合成等邻村,最后也归于车岙港。

      因这条河的缘由,旗山村分为东边、西边、隔港、西坑这些区域。我家老屋恰在老街附近不远的中心地带。老街是村里的商业中心,东边是戏台和市场。每逢传统节日,戏台上常有社戏和电影演出。至于市场,那是村民自给自足之余互卖多种出的各种菜蔬。我童年那时,村里大多人吃不起好货,海边村庄渔民来卖海鲜时,只有某些公家人(吃皇粮的工作人)出手阔绰,吃得起。

      小时候我喜欢看戏,常跟着奶奶去看戏,有次奶奶也许累了,中途提前回去,问我要不要一起回家,我看得正带劲,就说你先走。没过几分钟,我恍然想起自己一个人了,有点孤单,还想着奶奶可能还走在路上,就独自离场回家去。结果在漆黑的路上恰遇上一条大黄狗,吓得我心惊胆战。好在这大黄狗还算是条善狗,没有过分为难我这个小女孩。

      老街是东西走向,大概有二百米之长,北面是一排二层古式木楼,一层分里外隔开,外口是店铺,里面是住户厨房;二层开有几扇雕花小窗,是住房。老街南面是一些低矮小屋,隔港人家的婉秋老公在卖着酱油和一些腌制食品。婉秋老公脸黑乎乎,一看就像个病人,后来听村里人说,他的确有慢性病,好像是肾病。老街不长,但它是村庄的主动脉。老街最西面尽头处有一个三间屋之阔的供销社,里面卖着琳琅满目的生活日用品,还有各种零食小吃。供销社左边是村里医疗站,村民有头痛冷热都来此处就医,比我低一届的昌海他爷爷就在里面卖药,主科医生是岳松,还有一个专打屁股针的中年女人叫蜜芳。蜜芳人与她的名字一样常年笑口常开,讲起话来如蜂蜜般甜美,我们老少都叫她“蜜芳姐”。尽管生病来医疗站打针是一件生理和心理上双重折磨的事,但因为是蜜芳姐给我们打针,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大半。

      供销社对面是国营鞋店,一群赚工资的人日夜手不停歇地在做着黑面白底的老布鞋。我爷爷也曾是这里的做鞋人,后来弃鞋从医去了。供销社和鞋店处有两个分叉处,各有一条小巷。一条小巷通向半山腰上的小学和中学,另一小巷通向西坑,直至山脚下的那口大方井。村里这一片烧茶烧饭的水都是从西坑那口井挑来的。大人们用颤悠悠的扁担挑着木桶每日来井里挑水,年少时的我和伙伴们也学着大人样,常挑着小水桶去挑水。因为身子小,一路晃晃悠悠着到家里只剩半桶水了。尽管挑水的活很累,但我们乐在其中,母亲也不会因为我们多用些水而唠叨了。夏季三伏天,也许家家户户用水多,也许白天烈日炎炎地面水气蒸发得多,有时西坑这口方井里的水会越来越少,近千户人口的村庄,起码有一半人来这里挑水食用,用水量其实很大。记得那时,我们坐在井边排队等着井里的水眼慢慢涌出甘甜的泉水,然后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将水舀至水桶里,印象实在深刻。也许亲自经历过缺水的年代,我们才会如道水资源的珍贵。

      旱季时,这小小的一口泉井最后还是会干涸的。于是村民们只得到离村西四五里路远的大坑湾去挑水,那是山脚下的一个小水库,清澄碧玉般的山水甘甜无比。但路途遥远,用水桶挑水已不现实,生产队劳动归来的男人们就拉着木板车去大坑湾拉水,木板车上放着一个个白色的塑料桶,这是年少记忆中独具风情的故乡事。只是有一天父亲狠骂起隔壁的伟锋他爸,说他爸年纪一大把却是老来不识相,不为后代积德,硬将伟锋死去的爷爷葬在大坑湾水库的正上方。这以后就没人去大坑湾水库拉水喝了,后来村里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从此告别了水桶挑水的年代。但母亲还是时常提醒我们要节约用水,因为自来水也是要付水费的。

      老街诊所旁边住着我小学同学春眠一家。春眠和他姐都长得好看。豆蔻年华的姑娘自然会吸引男人,我没有见过春眠他姐的那个男人,只听说他是外地人,也不知两人怎么恋上的。平日里有点神经兮兮的春眠他妈不同意女儿的恋爱,是因为觉得女儿年纪尚轻,还是觉得男方是外地人看不上,我们也不太清楚。但春眠妈这人有点怪异,这在我们村里是众所周知的。她曾在我老屋前面的生产队晒谷场里晒过棉花,那时生产队已是分田到户,家家地里种起了棉花。春眠妈和附近的女人们都将地里采摘来的棉花晒在那儿,各家各户的棉花自成体系隔着一点间距地晒着。

      夏日烈阳高照,一眼望去一大片银白色的棉花铺展在晒谷场石板地上,熠熠生辉,蔚为壮观。那是村里男人女人们勤劳的象征。丰收季节本是一年里头难得开心的事,可偏遇上春眠妈那事。傍晚各家在晒谷场收棉花时,春眠妈说,有人将她家晒着的部分棉花偷收去了。因为她这人平日里不甚正常的表现,大家都认为她又犯起了狂想症的毛病。春眠妈挨家挨户去盘问谁偷收了她家的棉花,可没人去理会她。直至春眠姐恋爱的事,大家又想起了春眠妈这人。春眠姐真心坠入爱河定要嫁给那个外地男,春眠妈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一家人起了争端闹得沸腾。春眠妈偏执激烈,按着女儿硬是剪去了她的一头长发,女儿也性格刚烈,趁没人注意时,毅然喝下了放在角落里的半瓶农药,农村里的悲剧就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花季少女春眠姐死了,本就脑子有点不正常的春眠妈变得更像是祥林嫂似的,见一熟人就哭诉起她家的悲剧是怎么演变而来的。村子里没有几人真正相信她的哭诉,大家都认为这个女人才是这起悲剧的根源。

     春眠爷爷死得早,家里穷,所以他爸才娶了四肢健全,脑子有点问题的他妈,终酿成祸端。春眠爸有三兄弟,他爸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小兄弟,一大家人住在老街小巷的一间旧木楼里。春眠爸有一做松花蛋的叔叔,春眠叫他小爷,平日里很是吝啬,对家人如此,对别人也如此,直至春眠小叔结婚之事,大家才对他这个小爷刮目相看。父亲早逝,叔父为大,春眠两小叔结婚时没钱,办不起婚礼,做皮蛋的小爷捋起袖子说:“婚事是一定要办的,我来想办法。”小爷自己掏钱硬是将春眠两小叔的酒宴给操办了,而且办得很是体面。吝啬的小爷也有如此担当的一面,让村里人肃然起敬,自此在旗山村传为美谈。

     如今的大坑塘依然缓缓流经旗山村庄,只是老街不再是旧模样。那供销社、布鞋店和医疗站,再也找不到当初的一点影子。老街一旁的木楼,另一旁的低矮小屋,早已变成了钢筋水泥建筑。那些人,那些故事,只留在村民的传说中。

作者简介

      冯雪静,中华精短文学会员,简书和《精短小说》签约作家。喜欢写诗、散文和小说。《我要选择好好地活着》获得第二届“三亚杯”全国征文大赛金奖,《奶奶的陈年往事》获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三届“龙魂杯”散文大赛三等奖,《生如夏花——我读张爱玲》获第二届“执手杯”全国网络联合大赛优秀奖,《红颜,多是薄命》发表于中央广播文艺台《当故事遇见歌》,另有作品发表于《浙江诗人》《当代汉诗》《精短小说》《诗眼》《当代文学》等报刊杂志。

图文:冯雪静

编辑:濯清涟

审核:浩海紫烟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 冯雪妮《迷上k歌的老妈》指导老师:韩娟萍
农事三题:徜徉于田埂阡陌之间
甘为红烛(7)
老街变迁
推荐 | 华文武:潘村百年小圩
吴市无事——常熟古镇——吴市(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