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宁海】武状元与武举人后人再续百年情谊

宁海双水村

村落文化

 保存、传承 

山水尤摄

来稿精选

排版 |   葱丛

 文字 |   米胖堂

武举是中国古代在文科举之外,另外一种选拔武官考试的出身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开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时间比较早,但制度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的武举则大有改观,重视程度也大大超过明代。而因为朝廷方面大力提倡,制度日趋严密,录取相对公正,于是民间习武者人数众多,对武举考试也是趋之若鹜。故而光绪《宁海县志·卷九·武科表》亦称:“朝廷文武并重,武科亦设乡会试。虽近武职多由军功,其出身究与正途有间。吾邑武科后先接踵,亦足称盛。”

举人残碑

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是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办乡试,称为正科。逢朝廷庆典如皇帝、皇太后“大寿”或新皇登基等庆典时,朝廷还要加设恩科。

光绪《宁海县志·卷九·武科表》:“光绪元年乙亥恩科 武举人:周飞熊,号黼堂,冷水孔人。张肄三,字雅轩,里岙人。邬绍云,字从龙,江瑶人。”

光绪元年(1875),光绪帝即位。新皇登基是一件大事,按例开设恩科考试。这一年的武举恩科,宁海有周飞熊、张肄三、邬绍云等三人考中武举人。

举人宅第 山水尤摄

冷水孔也称两水拱,即现在的双水村。据该村《周氏宗谱》记载:周飞熊,字秀岳,号黼堂,生于道光廿六年(1846)。自幼丧父,全仗祖父及母亲抚养成人。其天资聪颖,膂力过人。原本习文,后弃文就武。光绪乙亥年(1875)中武举人。丙子科会试,录兵部差官。

清代武举参照文科举程序,考试分为四个等级进行:一、童试,考试在县城或州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考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会试,考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的考生,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考得第一名者即为武状元。

根据宗谱的记载,周飞熊于乙亥年(1875)中了武举人后,又参加了丙子年(1876)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但是没有考中。如考中的话,周飞熊的身份就是武进士了。而据光绪《宁海县志·卷九·武科表》记载,与周飞熊一同考中武举人的同乡邬绍云,这次考中了武进士,后任“本省驻京提塘”。

在清代,考中武举人后,按规定要到兵部注册登记,再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到本省的军营中效力。因此,只要考中了武举人,就有了晋身之机,也就是说有了做官的资格。据宗谱记载,周飞熊曾在朝廷兵部任职。

周宅书院 山水尤摄

周飞熊还有一个身份,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外祖父。据两水拱《周氏宗谱》:“周飞熊有五女,长女适冠庄潘秉璋。”潘秉璋,字子陶,号制臣,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自幼聪明好学,知书达理,还写得一手好字,在当时颇有名气。这位被人称作“达品先生”的潘秉璋就是潘天寿先生的父亲。另据记载,潘天寿的父、母亲同庚。潘天寿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翌年,潘秉璋考中生员(即秀才),这在当时的乡间是十分荣耀之事。故而周、潘两家联姻,称得上是门当户对。潘天寿的母亲周氏,是出身于举人之家的大家闺秀,心灵手巧,绣花裁衣,胜人一筹。她曾经给予潘天寿色彩方面的启蒙:“红配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白比黑,分明极。”如果说潘天寿日后的书法造诣来源其父的遗传基因,那他的绘画天赋来自他的母亲周氏。

武状元及武举人的两位后人握手言欢

此外,双水村周飞熊的后人,至今口口相传周飞熊与天台籍武状元陈桂芬交好的往事。陈桂芬(1848—1882),字珪要,号子番,浙江天台妙山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武状元。陈桂芬小周飞熊两岁,但是出道很早,20岁就中了武状元,是一位传奇人物。宁海、天台两县相邻,旧时同属台州府辖县。据传,陈桂芬中了武状元后,周飞熊曾经多次前去请益,陈桂芬亦不吝倾囊相授,并引见他结识一些同道中人。而陈桂芬也曾到冷水孔看望过周飞熊,两人交往甚深,结下通家之好。周飞熊在世时,经常向子孙提及此事,念念不忘天台陈状元当年的提携之恩。

这次“文化宁海”团队到双水村走访,还邀请了陈桂芬的后人陈以明先生一同前往,并专程去周飞熊故居“举人第”参观。在这幢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雨的老房子里,陈以明和周飞熊的后人周衍星双手相握,亲切交谈,再续百年情谊。

作者林克刚,笔名米胖堂,撰稿于2018年8月

来稿精选

第26期

  • 摄影:山水尤 

  • 审核:浩海紫烟

  • 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格平 | ​潘天寿先生与严周两大家族的缘源
秦桧后人考中状元,乾隆问他祖先是谁,他回了7个字乾隆大笑
郑冠——我给历史留下了一道谜
宋代科举总录,揭示三个秘密:状元实际人数、 出身、升迁
此人是秦桧后人,因在秦桧墓前写下“一句名联”,从此名满天下!
滨海的举人和状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