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长街】村建千年德 港通万里涂 ——记港中村

初识港中村,是因村名港中,而我的老家是港头村,自觉缘分不浅。

暑气蒸腾,一行人驱车沿着宁海南线一路往东,半小时便达港中村。港中村由原三村与大渔冯村合二为一大村,坐落于宁海胡陈港东,车岙港西,故得名港中村。

山水尤 航拍

三村由冯全淼祖上从山头长道地搬迁至上洋墩发族,从六七户人家伊始,他们勤劳开拓,搭棚而居,一百多年来又穿山迁入上洋金氏、龙山陈氏、岔路王氏、外塘洪氏。当时的三村不上50户人家,逐渐发展至现在的318户。

而彼时的大渔冯氏祖上人才辈出,据谱载,世祖宝公居临海涌泉,乃宋留守司正武工大夫,自第五世抚公由涌泉牵旗山,其后四房星散外林、鳞屿、沙地、主屿、中保、湘岙各地,而八房楚公九房文公十房武公则卜居大渔派系,繁衍至今已有廿六世。

据大渔冯村冯氏谱载,国学生钟苏公,字恩来,号舒悦,年少时志气高远,善读四书五经,然屡次参加童子试不中,后捐得国学生,在乡里耕读传家 ,兄弟和睦融洽,自是不表。某日,宗亲十余人因售卖私盐锒铛入狱,家人苦不堪言,公得知后,自出资金,风雨无阻,不辞辛劳,数趟往返于杭城,上下打点,周旋此事,经他一番奔波努力,宗亲十余人终重见天日。

谱载保伍一役原为衙门巡缉私盐而设,因后来衙门规定每户都要额外缴钱,加重百姓负担,堰囱难填,渐成弊窦。钟苏公与旗山族弟钟材诉之不公,恳请政府衙门永远革除保伍一役,事成。公之泽被乡里之事不胜枚举,乡人感念立碑记之。称公所做诸事乃生不徒生,死而不死者也。 

彼时的他们邻里和睦,边耕边读,填海垦荒,种植棉花黄豆等农作物,农闲时节,靠小海落小海打打牙祭。  

古有盘古开天辟地,今有港中村民围海筑塘,养殖蛏子、梭子蟹、对虾等海产品。而今千里海塘阡陌纵横,旭日初升时,望不到边的海塘上闪闪烁烁,犹如撒了万顷的金子;亦如王母驾下七仙女织就的绫罗彩锦,绚丽斑斓,灼灼其华。空中俯瞰,陌上渔民养殖而筑的小屋恰如小小音符,或上或下,或高或低,星星点点缀于其中,潮水升,浪花涌,迎着朝霞,奔向未来,一首新时代的渔光曲正在这里谱写。

山水尤 航拍

No.1

美味海鲜精彩纷呈

甲壳坚硬,双螯强有力,走路横行霸道,有王者风度,它伴随多次脱壳长大。体色青绿而名青蟹,俗称蝤蛑。青蟹肉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酒席上的佳肴,有海上人参之美誉。青蟹药效显著,富含蛋白质,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生长发育等多种疗效作用。

生性活跃,海涂上欢跳的跳鱼,跳鱼,俗称花跳鱼、跳跳鱼,宁海人称弹糊。跳鱼体坚圆柱形,弹跳能力极强,喜欢在海涂上跳跃。跳鱼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称誉为“水中人参”,是理想的药膳,具有滋阴补阳等功效。

大小如扁豆,古时贡品泥螺。泥螺,学名土铁或吐铁。特别长街泥螺,体大、肉壮、舌软、无沙质,味鲜美。传说古代作珍贵的贡品。泥螺有补肝肾、调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是酒席上难得的美味。

体态独特,天下第一鲜的蛤蜊,蛤蜊属贝壳类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有黑色、淡褐色、青灰色,边为白色等,有贝壳二片。蛤蜊肉质鲜美无比,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蛤蜊药用价值高,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等功效。蛤蜊壳粉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等作用。 

总统蛤蜊的故事

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访问中国,国宾馆指定其中一道菜必须是长街蛤蜊,上级电话到市委,市委又到长街区委,村干部又派社员抲蛤蜊。

现在89岁的港中村民夏法增便是其中一位,他记得当时有十多位村民一起顶着二月的寒风,涂面还结了一层薄冰,亮闪闪的,他们背着海马,卷起手袖,裤腿,乘着海马到蛤蜊生长的滩涂抲蛤蜊。只听噗的一声响,那是蛤蜊耙齿碰到蛤蜊壳而发出的声音,就用双手小心挖出蛤蜊。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他们已是衣服湿透,抲的30多斤黑色有白边,色泽美丽的蛤蜊经车运至飞机场,直飞首都北京。难怪尼克松在品尝了龙竹片烧蛤蜊后,耸了耸肩膀,直竖大拇指,OK!OK!长街蛤蜊果然名扬天下,美极了,鲜极了。

No.2

中国 蛏子之 乡

宁海,北濒象山港,南临三门湾,港湾风平浪静,宁静之海湾。广袤的三门湾海域,一望无垠肥沃的滩涂,盛产蛏子、青蟹、泥螺、蛤蜊、蚶子、望潮、跳鱼等众多美味海鲜,历来享有"金银滩"之美誉。中国蛏子之乡,浙东山海胜地长街。2010年长街蛏子被评为浙江省水产品十大名牌,2001年中国渔业协会授予浙江省宁海县为中国蛏子之乡荣誉称号,2012年经国家农业部审定,将长街蛏子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

长街蛏子多风光,多次荣登国家榜。市场销售人气旺,美舌西施扬远方。从2005年至2019年,长街镇政府己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宁海县蛏子节,充分展现了蛏子的多姿风采和独特韵味,影响广泛,递增了蛏子的颜值和知名度。宁海蛏子,长街为佳;长街蛏子,下洋涂为优;下洋涂蛏子,双闸陡门为特优。

山水尤 航拍

双闸陡门滩涂位置上佳,拥有下洋涂最好的生态环境,养殖蛏子生长快,个头硕大,色泽黄亮,肥嫩饱满,肉白结实,爽口味美,很有嚼劲,质量上乘,无与伦比。

当代著名詩人、作家、学者、教授方牧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品尝了双闸陡门的蛏子,颇有感触,现场赋詩二首:         

《长街》

长街近海最解馋,

青蟹跳鱼四季鲜。
春酿秋醅能醉客,

一斤蛏子九分錢。

海涂纵横烟水远,

泥螺蛏子入喉香。
长街市日人头挤,

不识仙乡即醉乡。

首相辨蛏子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田中首相访问中国,周总理在钓鱼台以国宾招待,杯觥交错间,其中一道蛏肉炒韭芽端上桌来,清香扑鼻,黄白相间,这道菜色香味俱佳,诱得首相急于动筷,待总理示意品尝后,他连吃三口,赞不绝口,满面笑容说道:“我知道这个蛏子产于中国何方。”总理甚感疑惑,立马问他:“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你怎知道什么地方?”首相一字一句答:“浙江省宁海县长街下洋涂。”

七十年代,长街下洋涂一批鲜蛏卖到县内外,一批蛏子经高温烘焙制成名牌产品,大量销往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尤其日本美国香港台湾。而田中首相曾在日本买尝过长街蛏干,对蛏子的味道念念不忘。周总理见之有如此精准的辨析能力,一时高兴,安排采购长街蛏子1000斤,馈赠田中首相。

满山岛蛏子加工厂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昔日的大渔冯还属于明港镇,大部分海滩都用来蛏子养殖,由于养殖水平更增一筹,蛏子产量逐年增多,本地市场饱和,引起滞销。如何把蛏子售卖出去,是长街镇政府与村民的一个难题。于是由镇出资,派遣大渔冯村书记去外省考察,他们走访了福建的有关市场,看见有蛏子干在销售,联系客户了解情况,得知收购蛏子干每斤120元,零售价可达每斤200--300元,有蛮大的利润空间。

回来后他们准备创办蛏子烘干厂。买来大小胖瘦各10斤鲜蛏子准备做个试验,在三口大锅里烘,胖的1斤鲜蛏子可烘四五两的蛏子干,瘦的也有二三两可烘。一核算办厂利润可观又解决了鲜蛏子销售难的问题,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于是几个人商量后由冯全岳带队,每人出资5万元,置办了锅炉,烫蛏机,在三村老学校里,大家风风火火大干起来。

按照之前实验的步骤加工蛏子,忙忙碌碌到半夜,准备验收劳动成果时,揭开盖子那一霎闻到的是一股臭味,一夜白白劳作不算,还亏3万,这在1997年是一笔大数字,令人心疼。疼惜之余寻找失败原因,原是排气设备不合理,供气排气比例不对,蛏子烘焙失败了。于是马不停蹄赶往江苏盐城,打着收货商的名义,边谈业务边参观厂房,偷学技术。见其炉子不同于我们,乃长方形结构,长16米宽1米,回来后立马改造炉子。

当天就购得鲜蛏子,清洗,吐泥,烧煮,拔肉,再次清洗、腌制、脱水、烘焙,过四小时后上格笼以免还潮。功夫不负有心人,蛏子出笼的那一刻,满屋溢满鲜香,直扑鼻尖。冯全岳他们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第一个月下来进帐10多万。

于是,由镇政府牵头村干部带路蛏子致富,满山蛏子加工厂被评为农业龙头企业,由市政府出资参加上海南京等农博会展销,打开了销售局面。 

至今,外塘滩涂养殖,内塘改成蛏塘,实行承包,进行专业化科学化养殖。文革塘、黄岩塘、茅草塘等开挖七十多个蛏子养殖塘,每只养殖塘20-25亩,一亩约可产3000斤。

镇政府牵头村干部带路蛏子致富,满山蛏子加工厂被评为农业龙头企业,由市政府出资参加上海南京等农博会展销,打开了销售的大好局面。 

再识港中是在这样的七月流火天,凌霄花妍丽绽放,月季倚门满堂红,景观树在骄阳下越发得绿,一幢幢小型豪华别墅矗立村中。有种来到欧美滨海小镇的恍惚感。

村礼堂挂着林邦德先生的“烂漫三村,诗画韵味”,楼明月先生的“村建千年德,港通万里途”,蒋善岳先生的“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等字画,为新农村增添了文化韵味。

港中蛏子名气大,

长街蛏子鲜天下。

海洋美味蛏子佳,

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街百姓,港中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追梦圆梦的新征途上,在充满希望的下洋涂畔,瞄准蛏子发展蓝图,盯着精准目标,正以更大的信心、更强的勇气、更扎实的举措,发挥养殖、捕捞、收购、销售、加工和烹饪的蛏子产业链作用,争取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蛏子,源源不断地销往县内外省内外,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使蛏子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No.3

海马制造工匠---夏法达

此海马非生活在海里的海马,海边人家叫艓,是一种海涂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早先人们赤脚去海涂,一脚踩下去,滩涂泥就陷到膝盖,前行很困难。有了海马之后,人们下海涂时单腿跪着用膝盖顶住海马尾部,顶膝盖部位还安个软乎乎的草垫,另一条腿脚则像撑竹排用的竹篙一样,一伸一缩地在滩涂上牮着给海马提供动力,这样脚一牮(读尖)一划,海马就前行了,在海涂上作业轻松多了,采殖来的海产品可放在海马上,运至岸上。

据海马工匠夏法达先生讲述,18岁那年他突发奇想要造海马,买来木匠工具,自学木匠,专门研究海马的做法。从20岁开始到77岁,半个多世纪就做一样事情,无怪乎他做的海马设计巧妙,运用灵活,上手很快,又有一定的承重力,于是台州三门象山,远及舟山的海涂作业者都慕名而来订购,他一年要制作销售海马200多张,其利虽微但长久坚持为海边人家造海马,既保证数量又保证质量,这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No.4

咸宁塘


上溯历史,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5000亩的咸宁塘(南塘)围成,双闸陡门建成,冯姓等先民前后纷纷移居此地,由三村(南塘)村伊始,延续至今,时空已跨越了极不平凡的两个半世纪的历程了。

一代又一代的港中人,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在三门湾下洋涂畔这片偏僻荒凉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海造塘,垦荒耕耘,种植庄稼,落海抲鱼,岀海捕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牢记乡愁,坚守家园,繁衍生息,迎着困难上,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奋斗不息,风雨兼程,一路艰难地的砥砺前行。当时,附近老百姓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长亭海边南塘,

三年两头倒塘,

大水白茫茫,

经常闹灾荒,

住的稻草房,

吃的番薯汤,

家有黄毛丫头,

莫嫁长亭南塘。

这真实地反映当时港中的恶劣自然环境和村民们贫穷凄凉的生活。

No.5

神秘的满山岛

张文宽

位于三门湾白瞧水道和滿山水道之间,由一大一小两座不即不离的岛漂悬于汪海之中。东边小岛叫鸡笼山,俗称东满山。西边形如牛状的即是满山主岛。满山岛面积为0.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0.9米,周围水深5一20米。退潮时,两岛间会露岀百米长的鹅卵石子滩,将两岛连成一体。

民间传说,这里是"沉东京"的地方,古石子路旁原有大鹅卵石上刻有“东京由此去”的字样。

来源网络

1975年文物部门在此发现战国时期的硬币和东汉米字印花陶,双色陶碎片。在山顶发现五座石栅遗址,系原始人类活动的场所。并有商周时的青瓷碎片《宁海县地名志》。
此岛一直来属三村管辖,有宁海县政府发的《山林所有权证》。平时有三村村民在岛上管理和劳作,每年清明和七月半,附近有大批信男信女登岛祭祀。风平浪静之时,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登岛观光揽胜!

满山岛上一块醒目的《功德碑》,满山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门湾洋面上,文化蕴含丰厚,远古时期的神秘传识远扬四方,美丽动听的一串故事震撼人心。满山岛,闻名遐迩。

来源网络

追溯历史,敬仰先民。清光绪廿五年(1899)长亭山头南塘等沿海民众,捐助资金,筹集物资,岛上建陈老虚宫殿、孤魂祠,供纷至沓来的香客,祭祀神明,供渔民歇息。自此,三村村民,乐此不疲,一代一代,登岛守护,垦地种植,滩涂捕捞,营造环境,改造满山。

传统承接,薪火相传。一九六五年,三村发动村民,登岛砍柴,掘地松地,绿化造林,栽植松苗,廿五万棵。排定时间,派出村民,轮流守岛,培育松苗。历经数年,满岛松林,郁郁葱葱。一九八二年,宁海县政府,颁布山权,三村拥有。一九九二年,三村募捐,新建庙宇,拓宽道路,建造码头,遂使小道,变成通途。

斗转星移,一路同行。2016年,美化满山,摆上日程。三村决定,合理布局,拓展道路,修膳庙宇,建造凉亭,逐年营造,风景苗木。村民闻悉,欣然响应,慈善为荣,公益为乐,踊跃参与,纷纷解囊,掏钱资助,贡献己力。各队队长,思想统一,工作到位,户户登门,家家落实,任劳任怨,收缴募款。管理小组,责无旁贷,敢于担当,兢兢业业,多作贡献。陈公绍善,八十又三,无惧高龄,不辞劳累,四处奔走,募集善款,玖万余元。冯君全苗,陈君小正,有缘满山,鼎力相助,稳妥推进。一方有事,四方相帮。城关、长街、青珠、龙山、大湖、永宁、玉兰、下湾塘、合宁、新东、合成、平原、茅洋、大渔冯、香岙、塘里、石桥头、新民、主山、塘岩头、下象山等民众,你募我捐,情景动人。此事此情此景,令人感奋,值得彰显。激扬正气,爱心传递,引领明天。

布衣张文宽,感满山灵气,感民众精神,感文化传承,特撰此文,以铭記。

问渠那得清如許?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迸发岀来的强大动力源泉作用下,港中村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全村比以前任何时侯都彰显得有活力、亮丽、团结、有力量。

山水尤 航拍

眼前的港中村犹如一幅长卷徐徐展开,绿绸毯上可见簇簇新房,万里海涂延绵至天际,一轮红日彤彤升起,红橙黄绿青蓝紫,绚烂如斯,此情此景亦如一首欣欣向荣的大美渔光曲正欢快奏响, 祝福港中!

山水尤 航拍

【 走 进 长 街 】

第 16 期

口述者:张文宽  徐好礼  冯剑飞

              孙淼龙  吕继福  冯士堂

采编:西湖雨

摄影:濯清涟

航拍:山水尤

审核:文化宁海工作室

长街镇 、文化宁海联合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俊 | 长街蛏子甲天下一一食尖上的宁海
长街娘娘宫村 为搞呣要用妈祖的名字来命名 | 妈祖文化在宁海
虔诚的蛏子要靠女神点化
味道宁海 | 春日蛏肥美,莫负“西施舌”……
行走丨抲蛏记
低调的宁海,值得看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