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道探古】宁海柴株人与天趣根雕

李和康作品

全文约4000字

细读涨知识

 第 12 期 

根雕起源于中国



根雕起源于中国,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它与中国古文化其它艺术所产生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始社会,人们将柴根作为取暖烧烤的燃料或篱藩,或许是树根中某些动物形象引起先民的兴趣,他们开始把玩,为此产生了根艺的萌芽。

在战国墓中,见到了根艺实物,这才是根艺起源的依据。1982年,湖北省荆州江陵县马山砖瓦厂发现一座战国中晚期小型土坑竖穴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件树根造型,行走状,通体髹暗红漆,右腿面雕蛇一根,左腿面雕蝉一只,专家考证为“木辟邪”。战国时期“木辟邪”的出现,说明根艺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但从历史上看,根艺始终是少数人创作和把玩的工艺品,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专著,西方有些国家认为根雕是树之精灵,不敢接受。在中国雕刻家的眼中,却认为是天然的艺术,并发现了其中的美,结合他们猎奇的心灵,化腐朽为神奇,一条独立的艺术脉络终于形成。

这条根艺脉络从多方面可找到蛛丝马迹,如在湖北荆州出土文物中有三国时期用树根制作的家具;《齐书》中有竹根如意记载;《唐书》中有李泌献给皇上的“龙抓背”记载;北宋还有一则真实故事,记载一个名叫张弦的人,把马系在荆树上,马惊跑,拉出了树根,经人雕刻,成为一枕,称为“荆树枕”,因很像狮子,又叫“狮子枕”。后来,张弦把它献于庙中,庙祝视为珍宝,紧锁柜中,轻意不示人;在元代的《阆苑女仙图卷》画中,见有天然木榻,木凳等树根雕制作的器物;明代的根艺,载金陵、嘉定地区制作根艺的人较多;到了清代,在浙江地区出现了封氏根雕世家、“王右军换鹅”、“孟襄阳骑驴踏雪”等作品,曾一度震动朝廷。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宫珍藏的清代文物中,尚收藏有“狮子”等多件根艺作品。

来源网络

在出土的实物中,早在汉代以前就有鸠杖了。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开设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专门邀集年满70岁的古稀老人,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每位老人酒肉谷米,并赠一根做工精美的手杖,杖头上雕刻一只斑鸠。为什么要用斑鸠来装饰?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彭城之战,刘邦打了败仗,项羽紧追不舍,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刘邦躲藏在灌木丛中。当时正好有一只斑鸠鸟落在树上,而且不断地鸣叫。项羽的追兵赶到,见斑鸠在鸣叫,认为此处没人,就没进去搜查。由于有了斑鸠的掩护,刘邦捡回一条命。等到刘邦当了皇帝,为了纪念这只救命的鸟,所以将鸠杖赏赐给老人,提倡敬老美德。这是一种传说,其实鸠杖的出现可能还要早。

1958年,曾在某地汉墓出土过两根鸠杖,又在甘肃武威磨嘴子18号墓出土了一根,还出土过西汉磨光的黑陶鸠杖。

《史记·封禅书》“寿星祠”《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南极仙翁是福禄寿星中的寿星,手中握持的一根寿杖,即是汉明帝赐给天下老人鸠杖的滥觞。

宁海根雕源远流长



宁海,是有17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号称为“雕刻之乡”。

光绪《宁海县志》载“古来有人以树艺为生······”可能在宋代便有柴根雕刻工艺。现在还保留着明代的《麻姑献寿》、清代的《鹰》、《寿星》和《奔马》等根雕作品,至今古雅光亮,是我县的传世珍品。这期间,根雕的欣赏不只限于民间。

李和康作品

宁海古代的先民们在开山挖土等劳作中,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些形似人或动物的树根,激发了原始的创作灵感,稍加刻作,就成了“似是而非”的造型,这种最初的审美意趣应该说是最稚嫩的艺术萌芽。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代替了野蛮,原始的审美意趣逐渐升华成审美观,根雕也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工艺,并有了它一系列的探讨语言和制作程序。

清代是根雕的兴旺时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康、雍、乾三代,天下相对太平,清代皇帝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吸收了汉族文化,特别是乾隆,更是想把自己塑造成艺术型的统治者。正由于他们有意的倡导,民间各种艺术门类都呈发展趋势,并延及整个清代。

这期间,根雕的欣尝不只限于民间,许多八旗子弟、文人雅士都参与其中。由于这些人的加入,加大了根雕欣赏的意趣,并形成了市场。根雕作品进入了宫廷、王公府第、文人书斋,登了大雅之堂。如今故宫中,还保存着许多用树根做成的花几、床、椅及摆件,民间也有大量保存。

宁海地属江南,明清时期,在大户人家住宅的中堂里,往往要放一张“搁几”,搁几上多要放一只硕大的根雕画筒、寿星、鹰等,以示风雅。在漫长的岁月里,大多根雕艺人的姓名都被湮没,只留下散落于民间的根艺作品,这些作品则是当年的实物见证。

龙宫陈氏祠堂的龙形根雕

清末民初,是宁海根雕工艺的鼎盛时期。当时,宁海县城有柴株人店十八家,艺人的文化素质也有所提高。这期间,有一批从事根雕的艺人,他们博采众长,从木雕艺术中汲取营养,融入到根雕工艺之中。当时的李云波和华仁寿、华样寿等人的作品都已经出名。1935年,李云波的“铁拐李”在省特产展览会上获特等奖。抗战胜利后,他的作品“铁拐李”又在国民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中,荣获一等奖。民国期间,县立民众教育馆还在城关大米巷陈长官祠举办根雕展览会,许多作品远销欧洲及东南亚。

根雕是“天人合一”结合体,每一件作品都以单一的形象来到世上,决不雷同,即使是同一主题的,也是如此。根雕依照古人的“三雕七磨的原则,即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方法,选用杜鹃、栎树、青梅桩、黄杨树等树根为原料,浸水去皮,因形加工,雕饰成各种鸟兽、花卉、人物以及风景奇观等等,作为庭堂的点缀装饰的观赏品。

一个树根到成品,需要选材、构思、处理、初定、造型、打磨、修整和上光等大大小小数十道操作流程。特别强调尊重和依据自然根的原始形态进行创作,以其天然而成的自然美,经人工略加雕饰而成,重在神韵的发现。根艺创作是一种天趣,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一块槁木,渗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化腐朽为神奇,就能与人类对话。

李和康作品

宁海的根雕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一度衰落。

宁海根雕异彩缤纷



建国以后,根雕工艺逐渐恢复。宁海的根雕作品大多以人物形象面世,有八仙、寿星、魁星、刘海戏蟾、钟馗、东方朔等。也有动物类作品,如鹰、龟及十二生肖等,盖而称之为“柴株人”。人物的刻作或慈祥端庄,或俊巧飘逸,或滑稽诙谐;鸟兽中以雄鹰、雄狮为代表作,它们的神态或气吞山河,或雄视一方,或静观天下;小动物们的表现更是有趣,或矫健敏捷,或狡猾机灵,或憨态逗人;花卉的造型或肌理清晰,或叶脉分明,或繁花朵朵。

葛安飞作品

李和康作品

1964年,宁海还有5件树根雕作品送香港展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工艺美术大师、宁海县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陈龙,把精力用在研究根雕技艺上,带动了根雕工艺,此后县里涌现出一批专业的根雕艺人和爱好者,使宁海的根艺异彩缤纷,步入了新的台阶。

宁海是艺术之乡,根雕的专业从业人员曾发展至200多人,崛起了一代根雕艺术新秀。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县木雕、根雕艺术,并为之融会贯通,突破创新,创作出一大批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一次次地在省市乃至全国大赛中夺得金银奖,为世人瞩目,为同道惊叹。

1996年至1999年期间,出身“雕刻之家”的葛安飞,继承了家传的技艺,创作出《昭君出塞》《丹凤朝阳》等佳作,在省级和国家级展览中获得金牌。称为“柴株人”的倪小明,他参加浙江省和全国工艺艺术博览会展出,频频获得金牌。老艺人潘作元的《旋律》《老子》等作品,树质老辣坚硬、乌黑苍古自然,具有粗犷庄重、婀娜多姿的造型,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葛安飞  🔺 《惊涛》

1999年,“宁海工艺品展览会”在县少年宫开幕,展期15天,展品200多件,精品纷呈,争奇斗艳。吸引着本县及外地的人士,观众络绎不断,叫好声不绝。他们惊叹宁海竟隐藏着么多的“柴株人”,民间艺术家给予它们生命,用慧眼和匠心制作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根艺“精灵”,可谓是技艺高超。

2004年,中国文联在宁海举办的“全国根雕艺术展”,更是提高了宁海根雕的知名度。这批集天地精华的展品中有好几件作品还获得过省、市级国家的金奖和银奖。

2013年,为期4天的“非遗薪传”浙江根雕艺术精品展暨中青年十大名师评比在在杭州举行,葛安飞、李和康两位根雕艺人获得了“浙江根雕艺术中青年十大名师”称号,葛安飞作品《棋声敲落山更幽》、李和康作品《江南成影》获得金奖。

李和康作品

2017年10月29日,县非遗中心举办了宁海县民间木雕新生代艺人现场创作大赛。来自全县各镇乡街道的青年木雕艺人参加了金银铜的角逐。最终甘建军创作的《秋声》夺得金奖。县内有名气的年轻木雕艺人章光辉、章金飞、王荣法,王云峰、章敏强等人都以出色的佳作夺得银奖、铜奖。

十里红妆馆馆长何晓道撰文说:“葛安飞是中国根艺美术大师, 他创作的山水根雕《东坡赤壁图》,一块很大的朽木,以场景式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赤壁的奇险,水中一叶小舟飘过,东坡先生立在船头,场面非常壮观。” 

李和康是省根艺美学学会的会长、省非遗保护协会根雕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县政协委员。他不但是根雕大师,还是乌木收藏家,获得了“金雕手”荣誉称号。他的根艺事业,有着传奇的故事,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寿山石雕大师庄南鹏称赞他:“他的根雕作品会与你对话!”

当年老一批的根雕艺人葛为旵,曾有许多大型的根雕,形神兼备,独具匠心。泉水葛诗飞的“鹰”,威仪敛藏,冷观天下,得到奖项。深甽的王爱国,为了迎接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计划采集20组200个各类运动员造型的根雕作品,在采集途中,突遭车祸,腿夹钢板。在腿伤未愈的情况下,他发现悬崖上有棵树根是好材料,不顾伤痛下去采集,造成第二次骨折,在医院里,还念念不忘采集根雕运动员的计划。他热爱世界体育,热爱中国根雕艺术的精神使人感动。

宁海还有许多根雕爱好者,在此恕不一一提名。许多人至今还默默地坚守着这方根艺的田园,特别是葛安飞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起敬。我相信,这个天趣艺术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李和康作品

宁海多山,气候适宜,植被茂盛,山灵水秀,大自然的神力不可揣测,泥土下埋藏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孕育着许多艺术胚胎,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期待着我们去进一步发现。 


第12期


古 道 探 古

作者:古 道

图片:古道(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紫 岚

审核:浩海紫烟

出品:文化宁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根艺的似与不似
用希望嫁接的根雕,你见过嘛?
树根也疯狂!
极品根雕,顺势而为却美不胜收!
树根捡回家,动动手……美物就这样出现啦~
为根雕正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