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景文创 |线上展览,探索虚拟艺术的无限可能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空间均受到影响,纷纷暂停开放。在此期间,各大博物馆开启“云展览”服务,以满足游客观展需求。当大量的线上展览涌入到我们面前时,它可以不再局限于建筑空间的表达,线上展览以全新的方式探索虚拟艺术的无线可能。


数字+展览新方式

线上平台的展览形式,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社交社区、展览产业链实体构建数字信息集成展示空间,形成全面三维的新展览和服务模式,也是对实体展览模式的有效补充。它可以说是新冠特殊时期产生的新事物,也可以说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的巴塞尔艺术展中国香港展原计划3月开展,因香港疫情持续的影响,宣布延期至 2022年 5月28日及5月29日在香港举行。

展会将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通过网上展厅、现场直播、虚拟导览等方式,来同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KCEC)举行的实体展会内容及公众导赏活动。

巴塞艺术博览会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将艺术作品展示放到线上,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进行艺术展览展示,这已经不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第一次这样做了。早在2020年疫情大暴发之初,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种策略了。

2020年3月,巴塞尔艺术展首届香港线上展在开展期间便吸引了25万人浏览,取得了不错的展示成果。此后,巴塞尔艺术展组织方继续加强网上展厅的布局与投入,线上展厅成为巴塞尔艺术展主办方在疫情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支持画廊展示的一种方式。


线上展览新机遇

对于一些参展的画廊机构来说,线上平台为其提供了接触更多更广泛观众的机会,在商业上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让观众享受到了线上沉浸式逛艺术展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形式多样、精心设计的线上艺术展览为疫情期间宅家人群提供了近距离观赏艺术的良好途径,喜欢艺术的人们足不出户,便通过手机、PC端等进行“云看展”,将艺术之美尽收眼底。

然而,由于过去艺术展览紧密依附于实体空间,一些艺术展或展览机构在采用线上展览的形式进行艺术品展示时,照搬线下展览模式,在线上展示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线上展览得与失

线上展览作为疫情常态化的一种新趋势,也并不是全无弊端。

线上展览,可以用来查阅,可以对作品局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但是,真正地欣赏艺术品,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讲,当然是到了现场才更加有效。

常见的问题有:线上艺术展示空间以静态网页展示模式出现;部分三维虚拟线上展厅内,虚拟空间的体验感较差,观众难以感受展览的魅力;立体展品被压缩为平面图片排列,展厅内传达的作品信息非常有限,展品展示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线上展厅的静态空间确实容易令观众感到无聊,甚至无所适从,而且美术欣赏是需要一定门槛的,相较于故宫或一些热门博物馆而言,大多数美术作品的“国民度”没有那么高。内容设置上,如果增加导览功能,比如吉祥物或AI机器人引导观众观看,进行讲解,可能体验感会更好。

目前线上展厅大多采用复制或模拟实体美术馆空间的形式,如果实体美术馆的路线比较复杂,线上通过触屏或鼠标点击寻找路线,也会容易迷路。

据了解大多数美术馆的线上展厅采取外包形式完成,目前主要分为普通全景和三维全景两种,普通全景需要根据箭头指示亦步亦趋地进入各个展厅浏览,“比较费劲”;三维全景除了保持普通全景的清晰和流畅度之外,可以通过触屏“想去哪里点哪里”,灵活度提高了不少。

两种造价也相差不少,拿1000平方米展览空间来说,普通全景需要约1万至2万元,三维全景约3万至5万元。资金上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线上展览的升级和发展。


线上展览新趋势

随着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等多数都暂时关闭了,但与此同时推出了网络展示等线上服务。表面上,这些虚拟博物馆、线上美术馆以及艺术资源门户网站貌似近期才火热起来,其实它们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它们不过是迎着互联网深度发展这一契机趁势而为、应运而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这种在线博物馆展示、分享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看重。一些大机构也已准备好了利用互联网、以在线展览等方式为人们提供越来越丰富、足不出户便可即时访问、浏览散落在全球各地的艺术佳作的机会。

诸如谷歌艺术文化之旅、谷歌在线项目“灾难边缘的遗产”、凡尔赛宫VR:凡尔赛是你的、与MOMA一起画画等等。不难发现,“艺术未来在云端”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和潮流。

毫无疑问,眼下互联网发展浪潮可谓遍及全球、如火如荼。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互联网业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换句话说,互联网思维对当下人们的影响更是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强烈。

当前疫情背景下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纷纷推出云展览、云展示等线上活动,看似急疫情防控之所需,而事实上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发展至21世纪,互联网的应用及普及,“互联网+”早已颠覆了传统,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而着眼于人类文明更长远之未来,“在线展览”不失为一种为了更好地再现艺术之未来借势而为的必然途径。

就艺术推广及实践来说,云展览、云展示等在线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艺术呈现方式,这种把展示活动从实体空间里移步至虚拟的“云空间”、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不仅丰富、拓宽了艺术展示的平台以及可能的空间和范围,让艺术品(尤以那些难得一见,备受空间、馆藏条件限制的艺术珍品)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可以在更大、更宽的时空范围内得以传播开来。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在线平台及门户网站的展示与分享模式,不仅带给人们一种触“屏”可及的、焕然一新的观览体验。

更让人们体验到那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和“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尤其对疫情当下、无法实现现场参观的人们来说,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在线体验方式同样激动人心、同样让人怦然心动。

而从艺术传播层面来看,待此次疫情过后,对艺术珍品的这种线上展示及平台分享的方式不仅不会消失,着眼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更应得到进一步地加强和拓展。

作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按理说应该让每一位地球人都有机会欣赏到,然而受各自条件及其他客观原因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机会和经济能力到世界各地去实地参观各类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等。

因此这种网上展示显得尤为重要、尤为难得。更进一步地说,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借助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介,足不出户就可以即时浏览到线上的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世界文化遗址馆藏的艺术珍品,这是基于“互联网+”经济型分享模式带给世人的便利性、即时性和共享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也是立足更长远的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更好地保存及交流分享属于整个人类共有的文明之果。而现代文明发展至今,很多关键时刻,思维的转变比付诸实际行动更富有积极意义。


结语

传统意义上,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然而如今大行其道的电子阅读早已盖过纸质阅读而成为主流,因而“行万里路”同样不必事必躬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及日益普及,云展览的未来必将会有更加高涨的点击量和关注度——改变思维,艺术共享之未来可期可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史上最寂寞毕业展如何成为最多人的狂欢
抗击疫情 | 艺术圈将迎来怎样的挑战?大胆设想行业可能会发生的改变!
好展览永不落幕 | “古蜀华章”展览虚拟展厅上线
热点 终于等到你!故宫、国博、首博……五一开门啦!
精确盘点!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恢复开放(开放艺术场馆整理)
虚拟展厅、3D文物、线上直播……疫情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 云端绽放文艺“宅”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