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什么是“封建”?

要对比西欧的“封建社会”,中国只有在周朝可能比较类似。但很显然,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周朝是否等于中国?中国、中华和天下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理解古代“中国“到底是不是封建社会,以及如何解释封建社会。

历史学界现在已经不再将帝制中国称为“封建王朝”,因为“封建”的意义,就是“封土地,建诸侯”,而秦之后的中华帝国,很显然已不再是传统西欧意义上的封建。

我们看近代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帝国——清帝国。

清帝国被一些历史学者成为“封建集权”,这看上去是一对矛盾的词,因为集权就意味着放弃封建,封建就意味着分权。但是因为中华帝国太庞大了,所以,其实封建和集权是分不同范围的。

也就是说,清帝国“在中央地区高度集权”,和“在边缘地区广封众建”。

而中国领土的转型,就是“在一种地域范围内丧失封建相对主权,在另一种地域范围内确立近代绝对主权的过程。”

中国领土属性在鸦片战争后的转型,也意味着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体系的解体,东亚各国从此摆脱了中华帝国的同心圆结构,而变成欧洲式的民族国家。

现代人很难理解清朝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为了越南、朝鲜,不惜开战,而实际上,在清朝眼里,越南、朝鲜,是为“外藩”,也是中华帝国的一部分。但最终,清王朝也不得不接受“西国公法”,而将越南、朝鲜视为万国之一,与自己不再有高低之分——当然,更大的事实是,清王朝与其外藩,都成为了西方的殖民地。

而领土属性的转型,国家主权职能及相应机构,还有国家行为也会随之变化。

1 首先,天朝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边界。

在列强的压迫与中国自身的反抗过程中,中国近代疆域画于何处,最终取决于中外双方实力的变化,而形式,则采取了国际法的条约模式。疆界一经划定,中国在其外,丧失的是封建相对主权。在其内,则获得的是近代绝对主权。也因此,这不单单是领土的量的变化,而是属性的质的改变——“历史上的中国”在领土缩小之后,终于形成了近现代的中国疆域。

2 与此同时产生的,则是外交的产生,这是领土属性改变的题中之意,在近代国家确立以前,中国不存在所谓的外交。

在乾隆时代,清廷把荷兰、法国、美国等与朝鲜、日本、琉球同列为“东夷”,尽管统治者眼中的寰宇有所扩大,但很显然,宇宙中的中心之国,仍然非天朝莫属。晚清政府,则终于有了总理衙门,这是中国外交部的前身,在1861年开始办公。

传统东亚国际体系尊崇的是一元的等级尊卑,而近代国陈体系则奉行的是多元平等原则。天朝的世界观,完全无法对付欧风美雨。只有总理衙门,才能用国际制度,来尽可能约束列强在中国的行为。

3 与外务相对,国内主权随之扩展。

章炳麟在1928年修订的《三字经》启蒙那时的幼童,“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二十二。”

这反映了人们对民国的一种认识,这种沿革从晚清开始。因为国界的确定,从19世纪后期开始,同其他一切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一样,清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强化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这便是外藩外交化,内藩内政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封建社会确实持续到近代以前。只是这种“封建”,和西欧意义上的封建并不相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建”到底是什么?
1945年,蒋介石承认外蒙古独立,毛主席两次提出收回未果,成心结
中国人的“汉字”差点叫“秦字”
帝国时代(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应该如何进行分期?
罗翔:刑法的空间效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