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写的《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学术研究结果惊掉你下巴


伏羲

《易经》是谁写的?传统的说法是这样的:

首先,是伏羲创作了八卦。第二,是周文王把八卦两两重叠,发展出了六十四卦。于是《周易》当中的《易经》就完成了。第三,孔子为《易经》编写学习辅导材料,一共写了十篇,也叫“十翼”,这就是《易传》。至此,《易经》和《易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周易》。所以,《周易》是经由三个时代的三位圣人才创作的,正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有经典里,《周易》就成为时间最早、出身最显赫的。

但是,学习国学经典要有个基本常识,就是伏羲那个时代的事,以及三皇五帝,基本都靠不住。或者说,只要没有扎实的考古证据,任何来自上古时代言、之凿凿的事情,都不可当真。

周文王虽然比三皇五帝晚了很多,但依然没有多少考古证据。所以这所谓“人更三圣”,和所谓“昆仑三圣何足道”乃是一个道理——以讹传讹。

不过上边说的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个人里,还是有一个可靠的人的,那就是孔子。

所以我们还是从最可靠的人说起。


孔子

孔子和《易经》的亲密关系主要源于《论语》上的一句话

我们一般认为,孔子对《易经》的研究非常非常深,对《易经》的评价也很高。

在《论语》里孔子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句话历代公认是孔子说的。而且这是唯一一句历代公认的孔子关于《易经》的话。

这句话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再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的时候学学《易经》,就不会再犯什么大错了。”另一种解释是:“让我再多活几年,花上五年、十年的工夫好好学学《易经》,就不会再犯什么大错了。”

这两种解释全能讲得通,而且无论取哪种解释,这段话都能告诉我们一些重要信息:

第一,《易经》不是孔子作的。第二,《易经》很难学。第三,《易经》很神,一旦学会,就可以避免犯错。

孔子的时代是个乱世,虽然后来的战国时代更乱,但孔子这会儿就已经够乱了。孔子旁观这个世界,觉得越来越看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臣子杀国君、儿子杀老爸的事情?孔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大声疾呼:“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本位,要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能乱来!”

要让世界由乱到治,可不容易,如果你是孔子,想改良春秋乱世,会从哪里入手?

一定要从根子上入手。那根子在哪里?

孔子抓的根子主要是重新明确周朝初年的等级制度,让老板好好当老板,员工踏实当员工,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要全国统一,移风易俗要自上而下。胡适认为,这些内容全都蕴涵在《易传》之中。

郭沫若起初认为《周易》里的子曰什么的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们搞的。但若干年后,郭沫若又把自己的说法给推翻了。

但推翻原论并不就意味着倒向历代公论,原因是有了新证据。

《周易》不但和孔子没关系,而且还晚于孔子

《论语》里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所有先秦文献里,明确提到孔子和《周易》的亲密关系的唯一一句话。

偏偏新的证据把这句话给颠覆了。

原来,这句话里的那个“易”字其实应当是“亦”,逗号也应该点在“亦”字的前边,这就变成了: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这就和《易经》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

郭沫若接着又有一段论证,最后总结为两点:

第一,孔子和《周易》并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在孔子的时代,《易经》还没有成形。

这观点好像太大胆了一些吧?

就算孔子和《周易》无关,可《易经》卦爻辞的文字那么古朴,难道还会是孔子以后的文辞吗?

《周易》的编著者是馯臂子弓

有人专门从文字风格来分析过,认为《易经》的卦爻辞确实非常古老。但虽然有不少文字可能非常古老,可也有一些不太古老,所以,《易经》不是由“某某著”的,而是由“某某编著”。

也就是说,是由晚于孔子的什么人,把一大堆新的和旧的卦爻辞收集起来,再组织编辑校订,最后完成的《周易》。

那这位编著者是谁呢?

郭沫若说他查到了,这个人就是馯臂子弓。

馯臂子弓,这个名字很古怪吧?他姓“馯”(这个字既读“千”,也读“汉”),名“臂”,字“子弓”。《汉书》里叫他馯臂子弓,《史记》里叫他馯臂子弘。

郭沫若认为“弘”是“肱”的笔误,姓“馯”,名“臂”,字“子肱”,名和字的意思是呼应的,这很合乎古人的习惯。

传统上认为,《周易》从孔子完成《易传》之后就一代一代往下传,有说馯臂子弓是第三代传人的,也有说他是第四代。

可是郭沫若说,馯臂子弓既不是第三代,也不是第四代传人,《周易》里的《易经》部分,根本就是他自己编著的,他是第一代!

那你可能要问了,创始人是怎么被认为是传人呢?

这其实不难理解。假如让我去推销一种号称包治百病的神药,我如果老实说:“这药是我们内蒙某某卫生所的大夫精心研制的”,你听着会怎么想?所以我只会说,这药是我们公司北美医疗研发中心的川普博士研发的,而这位川普博士是位华裔科学家,李时珍的后人……

馯臂子弓的情况正是如此这般,虽然他确实是孔子的再传弟子,但自己的名头总不如祖师爷孔子的名头大吧。当时也没有知识产权的说法,如果不署名有利于传播,那为什么要署名呢?就像后来,陈抟明明是自己搞出来的“河图洛书”,非得借伏羲的名头,这都是一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与“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孔子最看重的是哪一卦?
读懂《易经》并不难,别把《易传》当作《易经》念就很容易
国史之道·易经溯源
《周易》探源(一)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还周易以本来面目——岭南大讲坛(曹础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