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翰墨情怀文人画---“游戏水墨”陈淳

文人画---翰墨情怀文人画

“游戏水墨”陈淳

陈淳(1483年—1544年),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

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葵石图》

本幅自题;“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道复。”钤“陈淳之印”、“陈氏道复”二白文印。此图所绘秋葵、竹石是当时文人庭园中常见的花木。作者陈道复生活在明代中叶文人荟萃的苏州地区,受业于著名文人画家文徵明,深受“吴派”艺术薰陶,所以取材多为文人喜爱并用以点缀环境的花木,如芭蕉梧桐、荷花水仙、梅兰竹石等。这些花草虽质朴平淡,却别具清秀高雅之致。画家运用水墨写意的技巧和诗书画三结合的手法,将葵石的神韵和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其中年时的精品。画面一枝秋葵倚斜而出,一花数叶,简洁清爽;根坐围以杂草、嫩竹,参差抉疏;背景湖石相衬,起伏多皱。此轴构图、形态颇具特色,如徐沁《明画录》所评:“其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伐色淡墨之痕俱化矣。”这种简洁又多姿、写实又灵动的形象,极具文人画“文而逸”的特点。画法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用笔得益于草书功力,多跌宕顿挫和自然牵带之笔,具“逸笔草草”之韵。如湖石和葵花的轮郭线简略快疾,时见卧笔、折锋和飞白,极似狂草用锋;石根的兰竹、杂卉亦多连笔或顿挫,富书写笔韵;葵叶则以水墨挥洒,一笔中即具浓淡轻重,外沿又见自然沁渗痕迹,显示出墨法之精熟。冼练的形象与放逸的笔墨相结合,创造出了水墨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较之“吴派”前辈有质的飞跃。画上题诗抒发了画家的感怀,增添了画面诗意。狂草字体亦与作画的笔致相协调,互为映衬。诗书画的三结合,使作品更富文人画意趣。

《山茶水仙图》
此图取园苑的一隅,土坡上矗立一方瘦削玲珑的太湖石,石后一株山茶树干弯斜地向右上方生长,枝条舒展,圆阔的树叶随着干枝或疏或密地分布,叶丛间绽开朵朵山茶花。湖石前面丛生水仙,茎叶修长穿插,苞心水仙花盛开。

《松溪风雨图》122.5×31.57cm 纸本墨笔1524年上海博物馆藏

《秋塘花鸭图》

《松石萱花图》立轴南京博物院藏,纸本,设色,纵153.4厘米,横67.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画中松树一株,湖石一丛,萱花一茎,三者结合,浓淡相宜。松树乔立,枝虬针疏;萱花掩映,光华竞发;墨色淡雅,风格疏爽,是画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表现技法的典型作品。

陈淳 花鸟 1533年作 时年49

明 陈淳 《墨牡丹》 故宫博物院藏

《墨笔花卉图卷》 纸本墨笔 32.5×503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陈淳绘画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花鸟画领域开拓出水墨写意的新面貌,引导着后来大写意花鸟画的兴盛。正如董其昌所评述“白阳陈先生深得写生之趣,当代第一名手不虚也。”确认他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50岁前后陈淳花卉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貌,直到他去世前的十余年,创作进入旺盛时期,留下一大量作品,其花卉画的声誉亦超过老师文徵明而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大家,犹如万历年间臧懋循所评的:“至夫淋漓跌宕离合于古人,而抒其才藻往往有出待诏上者。”综观陈淳晚年花卉画,突破前辈,戛戛独造,其艺术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陈淳拓宽了花卉画的表现题材。其二,陈淳提倡漫兴墨戏式的创作方法;其三,陈淳晚年进一步完善了间画间题的长卷形式,使诗、书、画三者结合更为完美和谐。其四,陈淳晚年花鸟画将水墨写意技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开辟出由小写意进展到大写意的途径。

自50岁以后,他的笔法逐渐由整饬转向简约率略,运笔在柔婉中加入方劲的笔势,且加快行笔速度,呈现清刚劲爽之气,已脱出文徵明的秀婉和沈周的浑朴而自具特色。水墨的运用更为自如,充分利用宣纸渗晕的特性,浓淡墨迹互融互破,层次丰富,加强花和叶的立体感,较之早期的墨色匀洁进了一层。此外运墨时加强笔意的表现,如画墨牡丹,用深浅墨色的笔连贯地、快节拍地点厾而成,活泼而有生机。

在花鸟画表现技法上,陈淳晚年综合各家各法,集大成而自出机抒,无论双钩、钩花点叶、没骨、点厾、晕染、水墨浅色等体,俱能运斤成风,纵横自如,并且发展出点花钩叶、意笔没骨等新方法,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基于陈淳又是一位擅长行草书的书法家,在他的画中自然融人了书法的笔意,如画兰竹飞舞如作草书,洒落痛快,钩石若书飞白,松灵俊逸,钩花瓣顿挫点厾,犹如书法的挑趯波磔,充满着书法的线条美感。

陈淳凭恃着自由不羁的个性、对自然世界的深切感受、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俊发的才气,在花鸟画领域突破前规,创造写意画的新体貌。其成就连其老师文徵明也极为推服,文氏曾这样评:“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王世贞以为这是不满之说,其实应理解为徵明对陈淳不囿师法,自立成家的肯许,就若他在题《陈道复墨笔花卉卷》中所道:“陈道复作画,不好楷模,而绰有逸趣。故生平所制,无一点尘俗气。”此可谓老师对门生的知音之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馆藏级徐渭字画,极简之美!
“青藤白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中国写意花鸟画之青藤白阳
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
陈淳《牡丹湖石图》
白阳山人陈道复:妙笔丹青,花鸟传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