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的操守:读阿兰•德波顿

随笔的操守

——读阿兰·德波顿

读书这件事很私人,特别是读文学类的著作。有些作家就像是识别同类的暗号,有些人喜欢他们喜欢的不行,另一些人却对他们不那么感冒。典型的比如卡夫卡,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他们的人,就是会特别喜欢。不喜欢他们的,就会觉得读不下去。

现如今的图书市场,随笔散文一类的集子多如牛毛,作为休闲读物多数是鸡毛蒜皮的拉拉家常。找一本朋友推荐的集子来读,就像在浏览一堆随手写就的博文。偶尔幸运,忽然有一篇是讲那个被称二流小说家的毛姆大叔(另一个暗号人物)的小说的,一下子就像对上了暗号,连书里其他文章都好像忽然亲切起来了。

普鲁斯特的作品也是这种暗号的一员。厚厚的《追忆似水流年》,喜欢的人读来兴致勃勃,不感兴趣的就意兴阑珊。开始读阿兰·德波顿就是因为对上了普鲁斯特的“大厚本”这个暗号。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读普鲁斯特的人应该很多,但碰巧看到读了还有心得,心得还写的这么好的,就是缘分了。

阿兰·德波顿是近几年来在国内风头正健的作家,号称“英伦才子”(不确定是国内出版商给的诨号,还是在国外就这么叫)。一般情况下我对号称才子的著作都敬而远之,算是多年来甄别书籍的个人经验。国内出的随笔集散文集一类的作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市场细分类型就是被包装成才子来推销。

办法就是,在微博上买通一群营销号,而后疯狂转载一些类似名人名言的小句子,结尾处缀上此才子的名字。又或是在才子自己注册的微博号上,上传一些磨皮、美白、PS到根本看不出男性性征的图片,再买上几十万粉丝,找几个大V转发一下配着自拍照的缀着才子名字的小格言。嘈杂扰攘,像极了要为出道造势的明星毯星。

为生计奔波时,偶尔穷极无聊,在机场书店里翻过几页这样的“才子”写的成了型的纸质书。浮夸、犬儒、浅薄……。三行一个“泪目”,五行一句“忧伤”,满纸就是一团情绪。“才子”已然如此,就更不要说那杀马特风格满满的赶时髦促销常用语——“英伦”了。

不过由于普鲁斯特的“引荐”,我对德波顿格外的有好感,他毕竟不同于那些“毯星”,是有真才实学的。这种感觉在我读完《拥抱逝水年华》接下来读他的《哲学的慰藉》时,更加确定了。《哲学的慰藉》这个题目最早是中世纪的大哲波爱修使用过,据说波爱修写这本书是在监狱等待处决前,在承受了诸多酷刑的情况下写就的,基督教哲学中柏拉图主义的经典。马上要被处决的波爱修以哲学思考和写作来自我慰藉。德波顿用了这个题目,同样也是哲学的思路,意趣也是慰藉,想来也是合着波爱修的节拍吧。精彩的是一部可能因为主题过于哲学,思路附于哲学家哲思之上的而容易陷入晦涩的作品,被德波顿天才的以平实而真切风格娓娓道来,有关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浸润在对哲学家的思想和经历的叙述中,这是要下功夫的,更是要有大胸怀的,正因此,也就是摆“泪目”和“忧伤”者姿态之流开不出的境界。

德波顿在一篇为新版文集写的总序《我的作品在中国》里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在读书时总是很自私:我不想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更有自知之明、更多才多艺的人。我几乎从来都不是为了'取乐’而读书”。这不就是“为己之学”的真意吗?这种“为己之学”可不是十万加浏览量鸡汤文那种虚构一个故事,然后从故事里抽出来一个不限范围四处使用的蹩脚格言。而是日新又新的自我生长。

在《哲学的慰藉》里,德波顿从“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缺陷、伤心、身处困境”六种情况入手,用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六位大哲的深厚哲思作为精神支援,出发点在实际问题,道路在先贤经典,落脚点在自我成长。周国平先生在为这本书所作的序言中说:哲学的主要作用不是慰藉,或者说即便是慰藉也是最深层的慰藉。一本小册子里把六位深厚博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全面深入的介绍这不现实,从德波顿自白的读书目的和写作目的来看,他也无意做那样的学术工作,而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在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哲思那里得到丰厚的滋养。苏格拉底给你与世不合时的勇气,也能给你独立思考的方法。塞内加刀斧面前对嚎啕大哭的亲友说出那句“你们的哲学呢?”的时候,那种震撼越千年而不减分毫,给足了你在面临挫折时需要的勇气和淡然,这才是斯多葛学派的意义。

从前,言之有物是写作的基础,是底线。如今言之有物和言之成理已是奢望了,更不要说就着切身问题的深入思考了。德波顿在另外一本叫《身份的焦虑》里面对身份焦虑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你看,他的写作“一以贯之”,浮躁的时代,对自我有要求,有持守,这是操守。雨果说“文人有文人的勇敢”,庶几如此。

在《无聊的魅力》里德波顿给自己的定位是随笔作家。我想,我们去读书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德波顿情结”,想在阅读中获得对自我生命的滋养。如今信息爆炸,即便是成本高一些的纸质出版物,每年也有几十万种之多,良莠不齐是自然,滥竽充数也不鲜见,还有“不出版,就死亡”加剧着粗制滥造。

堆积如山的不知所云者也并非一个人的过错,这是产业,没办法。只是,对于我们个体来说,你读了一本烂书,你读它的时候就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光。随笔也自有随笔的操守,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波顿,是个很好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懂艺术的人,会过得更好吗?
谈书丨《爱情笔记》作者德波顿:“我喜欢会哭的男人”
最简单的一本哲学入门书
阿兰·德·波顿:读书无用,但仍要读
纬子:哲学是人类的智慧
如果压力是人生必然,那就学会从容面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