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岗遗族女校往事钩沉
userphoto

2022.06.21 广东

关注
天印庵与大仓园
遗族学校建校初期,曾在城中大仓园(上一篇文章误写为“户部街大仓园”)临时校址过渡,至1929年9月新校舍第一期竣工后才迁出。这一处临时校址是遗族学校筹备处几经周折才觅得的。
1928年11月,遗族学校筹备处成立,主任为章绳以(她后来先后担任是遗族学校(男女分校前)校务主任和遗族女校首任校务主任)。
△章绳以
筹备处办公地点设在户部街天印庵,在“南京户部街一条小巷转弯的地方”,是一座小小的房子,只有楼上楼下几间和一个小得可怜的庭院,门口挂着“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筹办处”牌子和“天印庵一号”蓝底白字门牌。
天印庵是一座庵堂,由圆音法师(杨仁山居士之女)创建,与金陵刻经处相距不远,位置在龚家桥(今淮海路)抄纸坊(巷)路口附近。
△1928年地图上的天印庵位置
从户部街通往天印庵的一条小巷,也叫做天印庵。
△1933年地图上的天印庵(巷)
现在“天印庵”巷名已经消失,一起并入了抄纸巷。
△天印庵巷名已废,现为抄纸巷南段。
从门牌号推测,遗族学校筹备处所在的“天印庵1号”,很可能在今抄纸巷南段靠近淮海路的巷口附近。
△抄纸巷南段的淮海路巷口
当时南京刚刚成为首都,房屋比较紧张,筹备处成立后,先后商借过淮清桥贫儿院旧址、汉西门金陵女子神学院、薛家巷暨南学校女子部、韩家庄圣公会等多处房屋做临时校舍,均未果,最后在叶楚伧、刘纪文帮助下,才找到大仓园的房子。
大仓园也是一个现在已经消失的地名,它位于今长江路附近,和户部街是两个地方。这一处房屋原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和私立东方公学使用。
△1928年地图上的大仓园
大仓园有“几处极精巧的洋房,种着许多鲜美的花朵,楼房后面有小池一方,绿荫倒垂,游鱼可数”。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迁出后,遗族学校第一批报名的五六十名学生(其中女生十多人)便于1929年4月1日在大仓园先行开学。
△1936年地图上的国民政府实业部
遗族学校在大仓园仅过渡几个月,9月份即迁往四方城新校舍。此后,这里成为国民政府实业部(后改为经济部)。
△大仓园遗族学校临时校址在今中山东路145号
现在这里门牌为中山东路145号,是南京市体育局和南京市体育总会所在地,尚存原国民政府经济部遗留的西式楼房一幢。
△中山东路145号原国民政府经济部(遗族学校大仓园临时校址)旧址现状(图片提供:Irene)
当年每逢校庆日,都有遗族学校师生来到这里参观,纪念学校开创之地。
同样,户部街的天印庵1号对于遗族学校也具有特殊意义。1933年11月,遗族学校为纪念建校五周年编印了一本纪念刊物,刊名就叫《天印庵一号》。
△遗族学校五周年纪念刊《天印庵一号》
2.卫岗女校的奠基与落成
一些资料将卫岗遗族女校建成时间写为1934年,迁入时间写为1935年春,这都是不准确的。
据陈伊璇(遗族女校第三任校务主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女校校舍建筑记略》(载于《遗族校刊》1935年第二卷第四期),1934年4月18日宋霭龄召集上海妇女救护伤兵医院理事会诸理事开会,议决将该会余款十万元捐助给遗族女校作为建设新校舍经费。同年6月,宋美龄从江西回到南京,组建女校建筑委员会。
△陈伊璇(右二)
1935年4月18日,遗族女校在卫岗新校址举行奠基礼。奠基礼由遗族学校校董叶楚伧主持,各机关社团代表数十人、遗族学校全体师生五百余人到场参加。叶楚伧发表演讲后,至新建的办公楼前奠树基石。奠基石上有宋美龄题写“国民革命军遗族女子学校校舍奠基纪念 ”等字,石下藏有铜盒一具,里面除了有女校校舍建筑记略、建筑图样、建筑说明书外,还放了一面绸质国旗、一份当天的《中央日报》和一枚当时使用的银元。
△1935年4月18日《中央日报》报道遗族女校举行新校舍奠基礼。
举行奠基礼时,女校工程尚未完工。 孟勉之《女校校舍奠基礼记》(载于《遗族校刊》1935年第二卷第四期)记录了举行奠基礼时的工程完成情况及未来迁入计划:
各座屋墙,均已砌成,屋顶木板,亦经盖齐,惟尚未及上瓦与装修耳。至于围笆道路,校园校门,操场草地等,尚未着手,以主要工程未告完竣,零星布置,未遑顾及也。据营造厂执事言,如少阴雨停工时日,约再经四五月后,即可落成。本校预定下学期立校五周年纪念,迁入新舍举行,将来学生增加,或按照基泰工程司具体设计图样,逐渐添筑应用。
1935年9月30日,中央社记者拍摄了新落成的遗族女校,此时校园一片空旷,道边有翻起的泥土尚未平整,草坪中大旗杆旁还架着梯子,显然还在施工收尾阶段。
△1935年9月30日,中央社记者拍摄的遗族女校校园(图片来源:中国台湾“国家文化资料库”)
至于女校迁入新校舍的具体时间,据陈伊璇《女校二十四年概况》(载于《遗族校刊》1936年第四卷第一期)记载,为1935年10月12日。
前文《旧影觅踪:一张你从未见过的南京老照片》提到,女校在1935年底添建作为家政实习教室的西式住宅房一幢(据桑万邦《国民革命军女校旧闻逸事》口径),时间也不准确。据《女校二十四年概况》记载,这幢房屋(家事实习室)由基泰工程司设计,华北营造厂承建,于1936年4月12日开工,同年7月20日竣工。
3.女校校舍在抗战期间完全被毁?
1931年7月,女校首任校务主任章绳以因结婚生子辞职离校,江苏省教育厅编审、暨南大学兼职教授钱用和接任女校校务主任。1932年1月,钱用和担任遗族学校校董会秘书(实际就是宋美龄的私人秘书),女校校务主任职务改由陈伊璇接任。从此,钱用和长期追随宋美龄左右,时间达半个世纪之久。
△钱用和(1930年)
1976年,钱用和撰写回忆录《半世纪的追随》,回忆在宋美龄身边的工作经历,其中《重整旧业》一章,讲述了抗战胜利后她受宋美龄委托负责筹备恢复遗族学校与女校校董会事务的情形。
△《钱用和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
钱用和回忆了遗族学校两校在抗战期间的损失情况,其中关于女校的描述如下:
……当即回京察勘校址,看到女校在二十五年方落成的宫殿式办公厅,家庭式宿舍,和气象宏伟的健身房,不是变为废墟,就是已经改观。几排鸽笼式的狗屋,是日人拆毁原有房屋建筑的,用来训练警犬,直刺到我的眼帘和心底,当时要不是有人在旁扶持我,早已昏倒在地。幸走到家事实习室,见半截藤架犹存,玲珑雅致的小洋房,虽布满蛛网雀粪,尚屹立无恙,稍稍透过一口气来。
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南京文史集萃》第1辑,收录储子润(曾任女校小学部、中学部主任)撰写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一文,其中也有对战后女校状况的描述,与钱用和回忆基本一致:
遗族女校校舍,几乎全部被毁,仅存大门及两旁零星杂屋。学校被日军作饲养军犬之所,盖了许多狗房。
前篇《旧影觅踪:一张你从未见过的南京老照片》中提到,钱用和曾在1947年5月召集女校校友重返女校大礼堂开会。此信息取自桑万邦《国民革命军遗族女校旧闻逸事》,可能源于女校校友赵嗣娴回忆。而钱用和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一次遗族女校旧部的战后重聚:
夫人为慰劳男女两校旧教职员,并鼓励新教职员起见,曾嘱筹办午餐,邀请全体教职员在遗校礼堂餐叙。夫人亲临训话,勖勉大家为推进遗族教育而努力。肴馔由励志社准备,约而洁,吃得大家感佩夫人盛德,永志不忘。
根据钱、储二人回忆,女校的大部分校舍确在战争期间严重损坏,或被毁为废墟,或被改变外观,只有少数房屋幸存。《国民革命军遗族女校旧闻逸事》所记聚会于女校大礼堂疑不准确,此次战后重聚可能是在遗族学校(男校)礼堂里。
△钱用和(1947年)
钱用和还回忆,在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女校校舍已由当时的遗族学校教务主任黎离尘督建一部分,但未及招生,局势便发生巨变,遗族学校师生在黎离尘率领下离开南京,一路辗转抵达台北。
△南农大家属区内的文化墙
据储子润1982年撰写的《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这是前面提到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最早版本,内容略有不同,载于《文史选辑》第三辑)称,南农内的原女校教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部分还存在。这些教室应该就是1949年4月前重建的那一部分女校校舍。据南农大一位老师反馈,女校旧址的老房子(部分可能是建国以后修建)曾是南农子弟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拆除。
△1957年绘制的南京农学院卫岗校址平面图中遗族女校旧址
综上信息,所谓遗族女校校舍在抗战期间“完全被毁”的说法不准确,更严谨的表述应为女校校舍在抗战期间大部分严重毁损
4.苏州还有一个“遗族女校”?
《钟山志》记载:抗战胜利后,遗族学校于1946年秋季在旧址开学,校本部为男校,女校设在苏州
这个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所谓苏州的“女校”是怎么回事呢?
1946年10月,孔祥熙、杜月笙等在上海开会,筹备创办抗战子弟遗族学校。1947年9月18日,抗战遗族学校在苏州开学,以苏州金门口前敌内河船公司房屋为校舍,抗日名将朱绍良任校董事长,天主教南京教区总主教于斌任副董事长,潘承禹(陶行知学生)任校长。学校专门招收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抗日阵亡将士遗孤,男女生兼收,本部在苏州金门口,又在吴江草埂乡、吴县天平山等处辟农场。这所学校与南京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没有隶属关系,校舍条件也差很多,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募捐。
△1948年9月,抗战遗族学校全体师生合影。
1948年3月至5月,南京召开国民大会,抗战遗族学校挑选20名女生到南京,与南京遗族学校派出的20名男生一同担任大会荣誉侍卫。蒋介石夫妇于4月30日傍晚在黄埔路官邸设宴招待这批学生,宋美龄当场允任抗战遗族学校名誉董事长。此后,有新闻报道将苏州的抗战遗族学校称为遗族学校苏州分校。
所谓遗族女校设在苏州之说,或许由此而来。
△1948年5月1日《益世报》报道宋美龄允任抗战遗族学校名誉董事长。
实际上,至国民党政权离开南京前,南京遗族女校的筹备恢复工作一直在进行,只是没来得及招生。虽然苏州抗战遗族学校设有女生部,但该部始终是抗战遗族学校的一个部门,从来没有一个独立的苏州“遗族女校”
5.恢复遗族女校附近农场
在《半个世纪的追随》中,钱用和还回忆了她奉命恢复遗族学校农场的经过:
三十六年(注:1947年),奉命恢复农场,请遗校同学金陵大学农科毕业生汤鹤松为主任,由傅志章(注:傅焕光)校董督导经营,就女校附近农地购农耕机,耘刈除草,修建农舍。一年后,瓜草莓及其他农产品陆续出售,未到市场,已抢购一空。更在女校废墟挖出砖石水管,改建农场,办公室,农地扩充,业务日隆,是复校以来的好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储子润也在《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一文中也回忆了这段历史:
1946年,牛奶场与农场先后恢复,急需有人主持。校董会派傅焕光多次到金陵大学协商,用借用方式调原遗校学生、金大毕业留校的汤鹤松回遗校工作。汤于1946年夏回到母校主持牛奶场、农场工作。汤到后,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联系乳牛设备及农场拖拉机等设备,并由总署派美国技术人员来场协助训练使用技术人员。
△老地图上的遗族女校附近农场
这两段可以互补的回忆文字,交待了农场里农舍、拖拉机的来历,恰好可以成为席勒拍摄的那张彩色照片的注解。
△田间几排房屋应该就是钱用和提到的建于1947年的遗校农场农舍。
1948年夏,美国人席勒来到南京东郊游览。途经卫岗京汤公路时,席勒被路侧遗族学校农场上正在耕作的拖拉机吸引,便让司机转弯,驶入那条由遗族学校(今卫岗前线大院)通往工兵学校(今后标营路上的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弹石路(1936年筑成,即今童卫路)。他下了车,兴致勃勃地走进农田,将镜头对准那辆拖拉机,轻轻按下了相机快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影觅踪:一张你从未见过的南京老照片
探访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旧址
1934年创办的“国民革命军遗族(遗孤)学校”视频
原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旧址现状
从御道街到铁匠营
苏州教育史料:吴江县私立丽则女校校舍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