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城县志(二)
交城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编纂新《交城县志》的决议
  (一九八三年元月十九日全体会议通过)
  交城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梁昭廉副县长代表县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编纂新《交城县志》的报告。
  会议认为,编纂新《交城县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育子孙万代,促进四化建设的一件必要工作。因此,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热情支持这项工作,认真收集提供资料,积极整理撰写文稿,为新编《交城县志》早日问世做出贡献。
  (三)重要碑记
  1.北魏造像残碑
  建于北魏延昌四年的造像残碑,现存于玄中寺,尚存铭文五十六字。其铭文如下:
  大代延昌四年,岁次己未十月庚午朔七日丙子,却波村邑师比丘法欢,合邑七十人为皇帝陛下造石佛两区,愿天下太平,人民和顺,所愿从心。
  2.唐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
  时大魏第六主孝文皇帝延兴二年,石壁峪昙鸾祖师初建寺,至承明元年寺方就。至太和十八年,本寺崇修大会,感甘露降。厥后帝迁洛阳,至十九年,特赐寺庄为夜饭庄子。东至大河北夜义岭下小河水心大河南,至大横岭东昊至龙港寨;南至武遂沟掌石州分水岭;西至大河南水松岭西昊、小沟子、大河北、五十岭分水;北至左掩沟掌、后东海眼西海眼为界。大唐德宗皇帝贞元十一年,营大会,甘露降,重赐。宪宗皇帝元和七年复三赐,石壁寺至文谷赐庄一百五十里有余。谨记。



  4.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
  维佛日觉,是法曰空,镕范所谓敬田,薰崇可兼意境。自西林宴灭,东夏闻教,纳群动故广辟度门,诣真宰即密传智印。功应沙劫,化慈金界,支提所以列寰宇,建葺所以遍山林。石壁寺者,晋之西山,旧号石壁谷。隋隶西寿阳县,唐改寿阳为文水,先朝分置交城而立寺焉。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后不豫,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旋复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所以报护力广真谛也。特起绀台之制,颇余紫禁之恩。禅师寻终,官寺初创,分身建塔,遗迹岿然。多宝不开,吾徒安仰?年龠四纪,诏复六僧。修伽蓝者罐润脱,造山阁者毅本元,竟未雄成,且为能事。奥邑宰敦煌张公令孙,清信香缘,台铉英胄,隐若敌国,知无不为。行春之馀,瞻星开制。琢拓岩突,所以面双峰;筑基林间,所以立前殿。飞廊右转,高门南豁。化槛灿烂于虹涧,漱渠香蔼于龙鳞,附丽张皇公之教也。复次,寺大众、县诸吏、乡三老等,端念断结回向,增修属廊殿,功闲,请鼓铸像设。信施山积,稽恳云奔,弦朔再移,公难久抑。爰咨上座普公,曰:“和上万亿之中,已经付嘱一方之内。佥谓导师,此处山泉,人间卓绝,常叹庭宇浅狭,形像卑古。既众心同欲,敢仰屈专知。先舍俸钱,次添净陕媳望耆阁之德,思摹兜率之笛。宝台系念于仪形,华林正观於神卫。倬开元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铸铁弥勒像一座,良冶攻橐,神物助铜,回禄蒸云而喷铄,飞廉噫风而沸液。焰漏钧外,乃彻金光。非普公之总众罄心,调御之慈悲冥应,则何以仿佛相好,成是福润?十二月八日,设大斋而出之,都人严护以礼。供掌事丛,掀而改座。铲剃设色,醉湛起容,顷者,都师思九,先患两足,绵历数年,医巫竭精,蹇辟生念,忍苦强步,有加无廖。当监理之夜,忽觉轻举。及成像之日,曳空如初。此则指魔易容,如鸟出谷之摄也。此寺幽深,远邃林壑。猛兽不育,濡草罗生。列郡旱亢,祈之则霖雨阖境;岁俭,念之则丰饶。感触加敬,警俗整僧,此则轩台不敢西射,庐山长存东首也。然结构大厦,兼写圣容,工不召而来,役不言而应。始谓陶唐之俗,家尽归依;追悟巧妙之徒,人皆饬力。殿像云毕,居处自空,此则梵帝输灵匠,育王献神兵也。夫金者,物之最刚;像者,代之崇奉。见不坏想,故因感以存质,在有为迹,故凭应以住法。是梵场也,其炳焕乎。上座普敬,寺主会琏、都师思九、法师元琰,大德茂忠、守延,常念宝定,洎龙象法裔,贞实真华,戒珠圆明,智剑猛利。当对初地,踅择胜於闲安,果证中天,已授计於文佛。乡望王思贞、县吏郝仙寿等,五色鸩窖,千里骐骥,琼树尘映玉匣气浮。古署或列于桐乡,虔承遂陪于柰苑。奉钟离之旧政,喜得人心;结昙弥之后缘,仍为佛事。於戏l否往泰来,圣作惠出,微妙用之,发挥匠意,表刻纪灵。则我皇之会昌景福,天主之示现功利。不其茂绝穹谷,摩灭苍岑者哉。谔诧傺不偶,诚敬兴徒发于简栖,白林为颂词,欲徵于灵运。石壁言诗,贝叶尚记,买园线花,亦题施树,佛则无愧,谨偈铭云:
  世尊传,兜率天,弥勒宴坐对诸仙。
  晋山记,石壁寺,佛影下来留此地。
  新殿开,望昭回,白毫放兮昭云隈。
  危楼敞,临慈像,翠微浓兮洗烟上。
  张公作,神鬼诺,五十六亿龙华乐。
  灵匠罢,真僧揩,八万四千狮子骇。
  镇帝乡,归梵场,法轮转兮众福证。
  铢衣拂兮圣劫长。
  前濮州鄄城尉林谔撰太原府参军房磷妻渤海高氏书
  开元二十九年,岁在辛巳六月庚辰朔二十四日癸卯建。
  5.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李逢吉
  唐有天下,仁圣奕叶,文武重光。宪章于古,损益以正,革去杂霸,煽扬庥风。于二皇三代有全德,于周公孔父无违命。独以空门金人之教,清净叶于天纲,孝慈裨于人纪。考之经义则不悖,施之帝典而可大。式克悖尚,许其践修。于是人知崇奉,家有清信。空法匝于寰区,真经侔于坟籍,则道斯备矣。凡彼列刹,布于列郡,而我三坛角于三都。在西都曰灵感坛,在东都日会善坛,在北都日甘露坛。洪惟适道之通轨,归心之真宅。甘露坛在府之交城县石壁寺,清净大蕊萏慎微稽谋之初,钦若佛旨日,将渐位地。是紫禁戒,惟厥授受,必资坛场。不严重何以肃凡心,不精颀罔克回圣鉴,不宏阐曷足流大化,不砥砺莫有就灵功。且欲以齐二京之宏观,补是邦之阙典,乃锐其戮力,誓之以死,蕲于高赀,邸彼崇信。入货者波委,就役者子来。掘及九泉,实以香土,筑之三层,布以贞础。殚山水之胜,极土木之工,功费巨万,瑰奇莫二。自贞元癸酉岁,暨丁丑岁,而能事毕。是岁,有事于灵坛。凡数郡之内,硕学旧德,颛蒙之师大和会;凡千里之外,激节赍志,去家之徒骏奔走。自四月八日至二十四日而法会罢。俾夫来者,宿殖遽生,聚旧汗清,清涤恒性。镇有守妄,见寝不作。至灵加之易,外境汨之难。精诚歆以交感,凡圣忽其相接。欢声喜气,被于山谷。休誉令仪,播乎宇宙。其大哉。兹至道妙赜之无量无边。其魄见于事者,可略而纪。昔应身示灭,像教爰布,轮既三转,趋之不一。而于别道俗,摄持身口,莫疾于尸罗。近世之弊,主者有经费,求者必执赆。既叨惯而有交利之患,顾怠惰而无与进之心,则中途而北者十四五。而大化斯蠹,矧或师未善教,而法禁废驰。事鲜成命而去取溷淆。懿夫宏济为心,周给于众,则人以劝,廷辩其能,详定其要,则事有伦。五载而一会,使人跋之也。万众而无择,使人趋之也。谓东汉感梦,以还释流,传授未有盛于此者。故自兴作,每多符应,巨功方半,景甚清霁,甘露垂珠于草树者三日,以旌美志,缁素同观,大众日集。时属旱□铴,灵泉涌溜于山涧者数。所以办礼食,宾主咸赖。由是节度观察使、礼部尚书李公、以文武中肃、休勋懿行而志尚、营道,监军使,以勤敏宽仁、长材旷度而性惟与善,相与叶心同德,表请名日甘露无碍义坛。且又降之素书,用嘉褒美,出其清俸,以为赐予。斯足以骇见闻而洽谣诵矣。夫宏道设教,得其人而后行前志。又云,天时不如地利。禅师本姓齐氏,蓟人也。姜水旧族,渔阳德门,界袭轩冕,夙彰行义,脱屣代禄,奉身高骧。初隶名本郡悯患寺,穷修多之藏,究毗尼之学,演律为奥主,传戒为常师。了法之无住,游方而至止。因感父德先后聆神踵,并仁祠之勋,嘉道绰大士精修禅观,跻净界之风。而峰壑崇邃,林泉诡异,据全晋之右壤,面兴王之旧京,宜作圣域,以严佛事。亦既经始于焉,肆勤纲维。及寺之耆艾、上首等,率能奉法以慎身,观妙以成性,用充佐佑。诞臻厥成,则又知清行胜概之若此,虽欲勿□为宏图而莫可已。于是,缁流俊贤、缙绅诸儒、洎清信士女百干人.俱议欲刻石以存不朽。弟子逢吉,用六经之余,雅修无生而亦窥龙宫之秘,故得以盛朝君臣之至化,空门圣贤之妙道,合而为颂,以简于后。其辞日:释氏之宗,泊乎无为。生殖光大,众妙攸依。道号无涯,智不得知。诞设炯戒,揭其洪规。亦既润色,为之羽仪。乃酯后贤,异代如期。持律之土,若优波离。能以厥躬,为众元龟。亮直端洁,宜作之师。在法末流,典制寝隳。忘味辍寝,誓志兴衰。乃经斯坛,究尽瑰奇。赴者如市,来者如归。灵泉川流,膏露珠垂。佛日在上,赫乎增辉。穆穆圣君,唐虞同时。端拱思道,而入毕随。京色有三,坛乎如之。越有大贤,镇安朔陲。请锡嘉名,用光于兹。既赐予矣,褒之以词。缅怀元猷,只率皇威。显允都政,贞请道机。万有千年,蝉洪耀于斯。
  元和八年三月十九日
  进甘露表  唐·李说
  臣说言:所部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山寺今月二十二日夜,甘露降于寺内戒坛西及寺外柏林上,大枝小叶,无不周遍。凝泫垂滴,甘甜如蜜。当寺临坛大德僧慎微与僧慧广等一十五人咸共观赏,复问如状。臣谨按瑞应图云,王者德至于天,则甘露降于松柏。伏惟皇帝陛下慈侣惠和之德,极乎天而蟠乎地,是故元气充塞,祯详荐臻,襄襄湛湛,沾被山木,信可以比盛于轩吴,同风于唐虞,岂心清凉法门表列年纪而已。臣功分戒律,获睹休徵,不胜欢忭踊跃之至。谨遣乐磷奉表奏闻,伏望天恩宣付史馆,臣说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唐贞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石壁甘露坛碑阴记 元·郝图
  天地合和,以降甘露,此老氏之言也。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此纬书之文也。历考传记所载甘露之说,自汉魏以来有之矣。当唐武后代德之际,云甘露屡降于掖庭、郡县,远则表闻,近则颂美,此信王者施德惠之所召耶,抑亦偶然也。太原交城县石壁禅寺有唐之甘露坛刻石存焉,时则宪宗也,辞则李逢吉也。岁久石破,文字将泯,住持龙岩选公择贞珉而易之,重刊其辞,丐书于我。大人既勉书之,仍命志记其后。夫天地之间,大和之气,无时无之,求所以致之之道,固有由矣。然甘露之说,不多见于经,而反见于纬;不始出于古,而后出于汉魏,尤盛于唐也,如此则甘露之时义为可知矣。我皇元仁覆海内,教尚空门,其所以召和气泽,元元下及鸟兽草木者。因所不至,况扇之以仁风,化之以时雨,天地位,万物育其祯详,有不可得而纪者。选公意在存古,为空门纪实,作山中公案以示来者,用心勤矣。至于甘露之说,有不暇论也,故记。时至顺三年,岁在玄默默淆滩三月廿有八日,郝远者图谨记。
  6.元中书省碑
  中书省奏过皇帝,有太原路交城县石壁寺乃过去请圣显迹之地。钦奉皇帝圣旨,改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及命到禅师信公专一祝延皇帝圣寿。为国焚修。所有堂宇尊像,山林园堡.应有常住。随处大小庄产,地土物业,须合省会诸人不得争占、采斫、拆毁,如有似此之人,仰本处官司,照依已降皇帝条理治罪施行。如种地税石并其余杂犯,大小差发,是仰照依颁降宣谕内,尽行除完。须议出给公据者。
  右付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收执,准此。
  辛卯年二月
  7.元八思巴文忽必烈圣旨碑
  长生天气力里,
  大福阴护助里。
  皇帝圣旨:
  管军的官人每根底,军人每根底,城子里达鲁花赤官人每根底,往来的使臣每根底,宣谕的圣旨。
  成吉思汗皇帝圣旨里,和尚每、也里可温每、先生每、答失蛮每,不拣什么差发,休交当者拜天祝寿者道,有来么道,如今啊,依着在先。
  圣旨里,不拣什么差发,休当拜天祝寿者么道。太原府里石壁寺,有的安僧录根底执把。
  圣旨与了也。这寺院房子里,使臣休要安下者,铺马祗应休要者,税粮休纳者。地上园林水碾。不拣什么物件,他每的休夺要者,应道这和尚每。
  圣旨与了也。没体例的勾当休做,做呵,他每不怕那甚么,圣旨与了也。
牛儿年正月二十日。大都有时分写来。
  8.元公主懿旨、驸马钧旨碑
  天的气力里,
  皇帝福阴里。
  公主懿旨、驸马钧旨:今差使臣赵国安并妻马氏等,于太原路交城县龙山石壁寺内,作水陆会三昼夜,告天祈福者。仰其余官员人等,并不得故意作闹,无得违绪,须议给付者。
  右付龙山石壁寺住持信老。准此。
  甲辰年五月。
  使臣赵国安立石
  9.清万卦山三十三天建玄武塔记碑
  天壤间佳山水,如昆仑、蓬莱、瀛州、方壶、五岳、两顶暨峨嵋绝岭,何可胜数。而我交有三山,惟万卦称最,形若羲画,状类周爻。左汾河而右锦屏,地凉人杰;列八卦而应九天,虎踞龙蟠。诚哉,一方异境;作矣,四海奇观。且古柏森梃,苍翠欲滴,乃出世地耳。石佛堂上有三十三天,云横斗绝,腾突层宵,俯视天险地利,莫之与京,真摩空岭也。丙戌岁,余仕归梓里,偕同兄弟李君之奇、武君攀龙、郭君镇,载酒共游。兴酣,携手直蹑是山之巅,憩息树下,俄而清风徐来,松涛鸣籁,景致飘然,不禁狂呼长啸日:美哉!山河之秀!交邑之宝,何不高建其塔,奠北极之枢,正玄武之位,壮我交一大风气乎?众应日:善。于是命住持胜麒置缘募化,都人士各普婆娑,不吝锱铢,共襄斯事。功成,请序于余。余虽鄙俚,就此塔大略而飚言之。夫山名卦岳,塔塑玄武,此坎位也。乾坎来龙,我交发脉。其间群爻拱秀,万壑争奇,极目纵观,控恒霍,带河汾,临蒲坂,而太行、王屋在指观间也。况人才风气所关,我交英髦济济,科不乏人。嗣是而贵久富长,阴受多福,皆赖玄武之呵护,威灵默{右一方也哉。是役也,起意纠首王生拱挺、田生生璧、赵生逢隆、李生光斗、乡民陈我忠也。以提调则吕生鸣陛、孔生宪文、申生铉、白生生明,其本寺住持智海、宗爵、宗禄、太荣、永澄、永昌,教师海溏,师弟胜库、胜仓,侄流成,孙通法,诸人也。凡布施辛劳载碑阴。
  赐进士第、邑人胡扬俊撰。
  一画开天地,群峰此独过。
  穿岩扪石壁,嗫蹬引烟萝。
  卦列三天晓,爻含万象多。
  登临攀绝顶,俯首问维摩。
  赐进士第、邑人武攀龙撰。
  邑庠生解之龙书篆。
  顺治三年,岁次丙戌,季秋吉旦。
  石佛堂住持胜麒同立石。
  玉工高惟昌
  1 0.游卦山记碑朱彝尊
  卦山,去交城西北五里,连峰夹硐,若卦画之相错。阴阳乖合,不可端倪,山以是名。陋者增益其名日:“万卦山”,而卦之义反以数穷矣。丙午之秋,予与同里包铭登是山,观唐支高李元穆所撰碑记及贞元、元和中陀罗尼石幢。日将暮,风雨骤作,乃留宿僧舍。晓起登峰以望,白云逢逢,弥涨柏谷,下视城郭,出没雾中,若方舰之浮于海。午霁下山,因书来游之岁月于壁。包子歌曰:
  挚予马于城隅兮,
  揽子祛于山幽。
  微子之书兮,
  后之来者,夫孰知予之偕游?
  予不复和也
  清康熙五年秋
  11.山西交城石壁玄中寺重修记碑
  交城玄中寺为北魏延兴二年高僧昙鸾所创建,在县治西北二十里。层峦叠嶂、拱列如壁,故又称石壁寺焉。鸾公集众于此,盛弘净业、泣天亲净土论二卷,义深词达,南北朝野尊之为鸾菩萨。入灭后,魏主敕葬于汾西泰陵文谷,营建碑塔、以表其德。
  隋大业五年,道绰禅师经此,读其遗碑,感其念佛往生瑞应,遂卓锡斯寺,皈信净土,以念佛法门教化并汾道俗,盛德谦允,早传僧史。唐贞观中,太宗敕于此宏建刹宇。绰公寂于贞观十九年,著有安乐集二卷。净业之徒皆仰则焉。
  时有善导法师周游寰宇、历访名德,慕绰公胜行来游西河,从受无量寿经及念佛法门。行道殷勤,亲每叹其诣。后入长安,信众无量,其教传入扶桑,法然依之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以开宗立教,亲鸾继之作教行信证,净业益宏,可谓源远而流长矣。
  开元之末,交城邑宰张公与寺中上座普敬,寺主惠琏,都师思九及净信缁素铸弥勒铁像一尊,庄严殊牲,林谔颂述之。为渤海高氏所书,字划简古,笔力道健,出入善女手迹,尤为艺林所珍,世称之谓高氏碑。
  贞元九年,寺主慎微就寺建立戒坛,盛弘律法。元和八年,尚书(司封)员外郎李逢吉撰唐石壁寺甘露义坛碑记,以西都灵感坛、东都会善坛并此为国之三大戒坛,律法之盛极一时。长庆三年寺僧惠、惠志立石详记寺庄山林土地甚广,今碑尚存于千佛阁。
  北宋元祐五年,寺大火,遭焚如者十七八,仅存御书阁、法堂而已。后有寺主益珍次第修复,命僧顺远、顺能等,募造铁佛三百余尊,庄严初好,至今犹有存者。相传有龙潭祖师每夜诵华严经,精诚感物,寺中鸠鸽闻法得度,时称鸠鸽二祖,并有塑像。
  金大定二十六年,寺又罹火,御书阁、法堂、寮舍、碑石悉为灰烬。住持元钊锐意复兴,数年之间,法堂、山门及诸僧舍焕然一新。晚年又命弟子净悟、净行、净演等重镌唐高氏碑书弥勒铁像碑,今在寺中。
  元(蒙古)太宗辛卯之岁,敕改石壁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寺。时住持圆明禅师惠信为元钊法孙。一代硕学,住山五十余年,有弟子七十余人,荷负慧业者二十余人,自信公改律为禅,创立规制。后遂尊为玄中寺第一代住持,终元之世,广安、广琼、广素、从开、从和、从吉、洪选、从焕、从宽、洪遂等相继住持,宗风弥盛。
  元末兵乱,普臻苦心维护,寺得不毁。明初,臻公即被推选为住持,继往开来,最有伟绩。
  普臻寂后,福才继席。于建文四年,赴南京僧会考试,因为交城县僧会司僧会,永乐年间兼任玄中寺住持,其弟子兴海久历丛林。宣德九年,继席传灯,修复大藏金阁及诸僧会。其后福志、兴亮师徒相继,道誉弥远,鲁沿继之,为二十八代住持,时称法门英杰。
  有明末叶,资文、善经师徒,以次继席。铸钟造像,修葺僧寮,不遗余力。善之经学德,尤为缁素所称许。自元历明数百年间,奕叶传灯,世系历然,为诸所仅见。
  清代以还,寺中分为东西两院,各有住持,门庭施设亦异,而世系遂分矣。东院自性存而后,真常继之,至嘉庆间复有无虑,颇能发扬光大,后遂寂然无闻。西院智兴与性存同时竞秀,重修祖师殿千佛阁,逮于海志、胜著,灯焰犹朗,后来渐微焉。
  寺在群峰环抱间,复殿层台高接云汉。岩壁峭拔,古木丛茂。其东一峰丛(耸)峙,势如屏障。当昔盛时,飞廊右转,高门南豁,殿阁辉煌,俨然净土。然历世久远,御书阁、法堂、普法殿、立佛殿、祖师殿、干佛阁等已成荒废。重以清末以来,战乱频仍,僧徒离散,堂宇倾圮,其仅存者明天王殿耳。
  衲以陋质(暗短)来主是刹,缅怀古德,思怀盛业。幸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保护宗教,修复胜迹,鸠工龙(庀)材,数年之间,凡大殿、七佛殿、千佛阁、法堂、僧舍、山门次第一新。晨钟夕梵,无殊畴昔。远近闻者,皆大欢喜。
  日本净土宗、真宗大谷派、本愿寺派三大本山,闻本寺复兴,叹为稀有。因共绘制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画像,惠赠本寺,以报法恩。日本佛教访华代表团高阶珑仙、燧本善隆、菅原惠庆诸大德,复于本年九月十九日来寺瞻礼,并奉安三祖画像。幸圣地之重光,逢法侣之远临,共扬正法,团洁胜缘。愿中日佛教友谊,更为坚固,崇胜因于今日,结妙果于他年。
  衲久阅沧桑,终逢盛世,爰述始末,以念来者。
  公元一九五七年岁次丁酉九月。
  住 山 沙 门         象离敬撰。
  山西大学法科毕业,交城机关干部文补教员
  汾阳 任浚川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明筇竹寺圣旨碑
承恩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
重游北京八大处(下)
法源寺中的元白话碑
大足这座寺庙的一块碑,竟与乾隆有关,不知道的可要好好看看!
一口气,看懂中国寺庙的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