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汉時期統轄辰陽的武陵郡和先秦时期黔中郡

    一提到辰阳,人们很容易会想到这是湘西辰溪县的前身,且以为换名字前后县城各是一个地方。而关于辰阳,值得议论的还不止于此。

一、两汉時期统辖辰陽武陵郡

    據《漢書》地理志(後文簡稱漢志),汉高帝置武陵郡,属荊州,王莽篡漢時改爲建平郡。武陵郡統縣十三,包括索、孱陵、臨沅、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佷山、零陽、充。十三縣首書索縣,可知索縣爲武陵郡的郡治,顏師古注云“應劭曰,順帝更名漢壽”。义陵在王莽時也称建平,等於是义陵的县名也改为了建平,王莽又将郡名改为建平,可見郡治由原來的索县移到了义陵县,因为郡治一般会在有同名县的地方。

    北魏酈道元注水經延江水引《武陵先賢傳》曰:

    潘京世長爲郡主簿,太守趙偉甚器之,問京“貴郡何以名武陵”,京答曰“鄙郡本名義陵,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數爲所破,光武時移治東山之上,遂爾易號,傳曰止戈爲武,詩云高平曰陵,於是名焉”。

    此事《晋书》潘京傳也有徵引。對話里有这樣一個重要信息:武陵郡本名义陵,光武時移治東山之上,于是改了名字。可以肯定王莽新政後的郡治是有一段时间设置在义陵的,从王莽改郡名为建平到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名,还有建平郡改称义陵郡的过程(也可能因爲建平郡的郡治在义陵,所以又俗称建平郡为义陵郡)。漢志又提到義陵縣有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則知義陵縣的主要領域与現在的漵浦縣相當。而与义陵交界的辰陽在王莽時称会亭。辰陽地域先后隶属于武陵郡、建平郡、义陵郡、武陵郡,应该疑问不大。

    《後漢書》郡國志(后文简称后汉志)云“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统臨沅、漢壽、孱陵、零陽、充、沅陵、辰陽、酉陽、遷陵、鐔成、沅南、作唐等十二县。其中敘漢壽云“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即謂汉寿县为荊州刺史的治所。而此時郡治已经变成了臨沅縣,這应该就是光武時所徙之处(臨沅在今常德境內,位於義陵的東北方向)。《太平御覽》州郡部山南道朗州(今常德)條云:

    武陵記曰“後漢梁松自義陵移郡於若城”,今州東有張若城是。可知光武時实施徙郡的是梁松。義陵不再是郡治,同時縣的建制也被废省了。漢志提到漢武陵郡的前身是秦黔中郡,也就是說辰陽在秦代應該是隶属于黔中郡的。

    酈氏注沅水云: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使司馬錯以隴蜀軍攻楚,楚割漢北與秦,至三十年,秦又取楚巫黔及江南地,以爲黔中郡。漢高祖二年,割黔中故治爲武陵郡,王葬更之曰建平也。

     高祖二年尚未混一,應該是草創武陵郡,至五年天下大定才正式確定郡縣疆域,所以後漢志稱高帝五年將黔中郡更名爲武陵郡。

二、先秦時期与辰陽相关的黔中郡

    关于黔中郡,据《史記》秦本纪記載,秦孝公時(也即楚宣王時),“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唐張守節正義云“華陽國志,張若爲蜀中郡守”,又引唐李泰《括地志》云“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縣西二十里”。按楚世家,楚怀王三十年,怀王赴秦被誆,“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秦未遂志,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即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復拔我巫、黔中郡”,而頃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這一年上文提到司馬错攻取了黔中,或許因为楚國割地求和,秦把夺取的黔中郡退了回來,然而三年後又被秦國夺了,於是秦國正式建立了自己的黔中郡,但是緊接着在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即楚頃襄王二十三年),“楚人反我江南”,由於被秦所攻取的長江以南的地方还只有黔中,所以正义又云“黔中郡反归楚”,此事楚世家則记为“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馀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爲郡,距秦”。

     這個以江旁十五邑所置的郡的前身或許就是張守節注說的黔中郡。据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此時的秦國完成了對韓、魏、燕、趙、楚五國的兼併,不知王翦所定的江南有沒有包括黔中。按戰國策楚策一,搞合縱的蘇秦在游說楚威王時說“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與楚國西面接壤的秦國“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可以看出黔中郡、巫郡是楚國的西面屏障,黔中郡作爲這個屏障的一部分雖然經歷了被秦國的反復侵夺,但極有可能堅持到了楚國的最後滅亡。

    秦國對楚國黔中郡的垂涎還對後來的雲南産生過重要影響,據西南夷列傳,“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衆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

    总而言之,辰陽作爲黔中郡的一部分,本是楚國國土。據近現代的考古發掘,沅水流域的常德、桃源、沅陵、辰溪、漵浦等地出現了許多戰國墓,專家分析都是楚墓,尤其戰國末期也有大批楚墓,有人因此認爲沅水流域的絕大部分地方直到戰國末年還掌握在楚國手中。說文解字“郡”字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左傳魯哀公二年,趙簡子曰“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可知郡、縣的建制在分封制盛行的春秋時期就存在,只是縣的概念大於郡。隨着諸侯中央集權意識的增强,郡縣制度到了戰國開始走向成熟,初步形成了以郡統縣的地方管理體系。只是不知道已經形成黔中郡的沅水流域有沒有已經形成了辰陽縣。

     编者按:本文为胡老师论述辰阳古县长文《淺論與辰陽相關的問題》第一节:《两汉时期武陵郡统辖的辰阳》和《先秦時期与辰陽相关的黔中郡》,征得胡老师同意分节次分享于此,以供文史爱好者共同研究,欢迎来文共研! 微信号:X3479699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为什么分成不相连的两块?
摄影:佛家圣地梵净山的美(4)
辰州(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武陵山区概览
中国武陵文化概说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