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曲艺界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季静娟

为艺术执着守望

季静娟师从“丽调”传人张碧华、“晏芝调”创始人邢晏芝,并敬拜评弹表演艺术家周希明为师,擅唱丽调、香香调、张调,嗓音醇厚充满磁性,行腔吐字刚劲清脆,声情并茂富有穿透力,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演出的代表性长篇书目为《赵匡胤》、《法华庵》、《三更天》、《文武香球》、《玉连环》、《真假国舅》、《孝廉恨》等,中篇《牵手》、《飞来的老婆》、评弹专场《兰考情》《忠魂》,短篇弹词有《良心》、《重逢》、《港城大义》等,是苏州评弹界优秀的中青年演员。

长春园书场一直是张家港市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甚至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听众们也会被吸引驱车到此流量往返,书场既会邀请外地名家驻场演出,也会有本地优秀评弹演员为听众们带来艺术的盛宴。在本地评弹艺术家中,老听众们最想看的还数国家一级演员、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季静娟的表演。每当面对济济一堂的听众,听到人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季静娟的心中都会充满感慨。评弹是她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痴迷,其中的酸甜苦辣、泪水欢笑、付出收获……个中滋味只有深浸其中的人才能有深刻体会。一路坎坷,一路守望,纵然窗外风景旖旎,守护心灵的却依然是她对评弹永不磨灭的信念。

无心插柳收获不解之缘

季静娟的评弹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6岁那年考取了兆丰幼儿师范,开学没几天,正碰上苏州评弹学校来这里招生。根本不知道评弹为何物的季静娟也跟着报了名,经过几轮面试,她脱颖而出,被评弹学校录取,从此与评弹结下了不解之缘。

季静娟是个要强的人,苏州话不会说,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嗓音不亮,她每天第一个早起拉嗓子。四年里,从弹奏、唱腔、说表到形体,她样样俱佳。

1998年,季静娟分到了市评弹团工作,那时她已经有了一年“赶场子”的经验,学会了一部长篇弹词、也就是她的“吃饭戏”——《赵匡胤》。可是也许“生不逢时”,九十年代末,评弹艺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在全民搞经济的年代,不少书场纷纷关门,演员大量流失。九年间,季静娟竟然没有上台说过长篇,偶尔只是在评弹茶座唱唱弹词开篇。对于一个艺人来说,不能“学以致用”就是她最大的痛苦!

严冬刚刚来临,春天还很遥远。

季静娟面临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选择:选择评弹,就意味着奔波,意味着艰辛,还意味着清贫。痛定思痛,她反而豁然开朗。“那时我好像一下子想明白了,每个人来世走一遭,都要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我的价值就在舞台上,评弹是我唯一的选择!”于是,她选择了评弹。

九年未说长篇,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除了多听、多见、多学、多练、多演、多研、多悟,别无他途。“勤奋,我一定行!”季静娟的心底坚定着这样一句话。“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多唱多练,多动脑筋,多出汗,才会出成果,在艺术的道路上是无捷径可走的。在这样的日子里,有过多少诱惑、多少失望、多少泪水、多少苦痛,她的内心却坚如磐石、毫不动摇。她的心底有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守望评弹,守望评弹的春天!

人生正如一列开往目的地的火车,车窗外的风景美丽诱人,只有抵制住诱惑、坚守住信念的人,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季静娟正是这样的人!

执着坚守换来云开日出

在奔波的日子里,季静娟潜心专研评弹,她深深明白:珍珠只有经过泣血磨砺,才能成就她的亮泽圆润。在这样痛苦打磨、砥砺的日子里,季静娟的内心却充满阳光,她以苦为乐,虚心好学,对艺术的追求永不止步。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后,才见生命之华彩。终于,季静娟迎来了她生命中春暖花开的日子!2002年、2004、2006年获江苏省第四、五、六届曲艺节表演奖;2003年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表演奖;2006年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获得节目金奖、创作金奖、表演银奖;2008年4月,她的个人艺术道路又现新葩:在曲艺名城苏州揭晓的第二届江苏曲艺“芦花奖”上,季静娟凭借短篇弹词《良心》一举摘得文学奖、表演奖两个大奖,成为此次“芦花奖”中唯一一名获得两项大奖的演员;2009年又是她的丰收年,获第六届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表演奖,文化部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节目奖。

季静娟艺术生命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在南京揭晓,她凭借现代短篇弹词《良心》获得牡丹奖表演奖,也自己、更为张家港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牡丹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能够获得牡丹奖的无一不是曲艺界的佼佼者,她的脱颖而出也让张家港这座小城在曲艺艺术的领域中声名鹊起。评委们对她表演给予高度肯定,“唱得美,说得好,有传承,有创新,表演炉火纯青,作品精彩感人。”

好一个炉火纯青,若没有寒流中的坚持与执着,若没有平淡下的拼搏与奋进,怎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季静娟的心态却是平和而沉静的。在牡丹奖新闻发布会上,她代表全国获奖演员进行发言。她说,评弹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观众,评弹是一个艰苦的艺术行当,从艺20余年,坚持一线演出,跑遍江浙沪大小码头,身影遍及香港上环文艺中心剧院、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上海大剧院。听众给予了她艺术成长最质朴的舞台。同时,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张碧华、邢晏芝、周希明三位名师的悉心指导和倾心传授,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心系观众、心怀感恩,勾勒出这个江南女子博大的胸襟,无论站上多宽广的舞台,她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对于他人的点滴之恩她选择了涌泉相报的方式,那就是将自己的艺术技巧与舞台经验向更年轻的评弹演员们倾囊相授,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那些青年后辈为人从艺的道理。

悉心浇灌绽放春色满园

一个人的春天,并不是真正的春天,只有百花齐放才会真正迎来评弹的春天!季静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在成为优秀演员的同时,她还担任领导工作——起初是市艺术团副团长,随着2014年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成立,她又成为传承中心主任。同时她还是张家港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实现张家港评弹乃至全市曲艺发扬光大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她的肩上。

为了提升个人艺术境界,2008年,季静娟在师从“丽调”传人张碧华的基础上,正式拜师时任苏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评弹学校常务副校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代表传承人的邢晏芝老师,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打开了新的大门。未曾想,此举也为拜师学艺的良好传统重新进入张家港评弹圈开了个好头。苏州评弹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于其他曲艺门类,青年演员们毕业自专业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随时得到恩师的指点,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季静娟的带领下,2015年,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举行集体拜师仪式,季静娟收了4个徒弟,中心另两位优秀演员王智雄、陈碧红也各自收徒1名,季静娟本人再拜评弹表演艺术家周希明老师为师。季静娟说:“苏州评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需要人继承和发扬,通过拜师学艺,就是希望这门艺术能代代相传。”

自从担任领导工作后,季静娟忙得不可开交,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做任何事都以身作则,因为领导本身就是下属的榜样,定下的规矩要不折不扣的遵守。为了让评弹更深入百姓的心里,她带领演员排新戏,以老带新培养新生力量,创作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她的努力和坚守下,评弹艺术传承中心加紧新作创排,推出了中篇弹词《牵手》,评弹专场《兰考情》、《忠魂》,对白开篇《一串河豚子》、评弹表演唱《送果篮》、《最美的病人》等一系列精品力作。可以说每部作品都凝结着她的汗水,无论那一出戏需不需要她亲自上阵,她都会跟演员一起研究剧本、探讨二度创作、谋求更好的舞台呈现,无论寒暑春夏、无论白昼黑夜,她都在坚持,也身体力行地鼓励着大家一起坚持。透过那沉醉于排练的身影,依稀能够看到当年评弹学校里那个不服输的县城姑娘的身影。

不忘初心永攀艺术高峰

在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支撑下,评弹专场《兰考情》于2014年获中国曲协“中国梦”全国优秀曲艺作品征集一等奖、“中国梦·我心中的梦”江苏省优秀曲艺作品征集一等奖(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颁发)、第六届江苏曲艺芦花奖创作奖,并于2016年获江苏艺术基金2016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立项。《兰考情》的篇章《焦门家风》更在2016年被江苏省文化厅授予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舞台艺术类文华优秀节目奖!

中篇评弹《牵手》于2015年获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立项,当年还在第六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上获多方认可,获2015年“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第六届江苏曲艺芦花奖节目奖。评弹表演唱《最美的病人》于2015年获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金奖,评弹表演唱《送果篮》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曲艺作品评选表彰活动铜奖……

2016年,季静娟带着评弹艺术传承中心的同仁们勇攀张家港评弹艺术的又一座高峰,12月,中篇评弹《牵手》再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本届牡丹奖是曲艺界严格落实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各项要求之后的第一次评奖,获评作品(人员)数量也由50个左右删减至20个,其中节目奖删减至5个,角逐更加激烈。此次获奖极大地提升了张家港“中国曲艺名城”的对外知名度,也让季静娟及其带领下的《牵手》节目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此外,为了让评弹艺术在海内外得到更好地推广,季静娟更获邀在韩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进行演出,她与搭档带回的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银奖,成为张家港市戏曲曲艺赢得的首个国际奖项。

但是艺术的征程就像逆水行舟,谁也说不准未来的道路是不是充满了崎岖,还是有更大的惊喜在静待有心人。季静娟和她传承中心的同仁们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每每获奖后,还来不及回味获奖的喜悦,往往就投身到了新的工作中去。2017年,原创中篇苏州弹词《飞来的老婆》入选2017年度江苏省曲协重点中长篇创作项目,由省曲协予以重点打造扶持提升,又成为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新的战役。但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她都始终饱含着对评弹的深沉挚爱,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对评弹的执着守望,季静娟的评弹才迎来了春暖花开。如今,她已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相信通过她与传承中心同仁们的不懈努力与不懈追求,张家港评弹的辉煌还将长久地持续下去。

(袁丽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弹欣赏:白蛇.断桥
金丽生:倏忽六十载!他在吴侬软语中探索评弹传承之路
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金丽生
艺谈 | 什么是评弹的一类书、二类书和三类书?(一)
苏州的文化艺术——评弹
盛小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