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清楚这一点,人生就像开了挂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灵姗同学想问个问题:
 
如果选出对你学习和成长帮助最大的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
 
想到什么都可以...
 
 

 


 
估计大家想到的答案都很不一样,先带着这个答案来读这篇文。
 
01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知识型信息有很多,回想一下,你常读到的信息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是的,大多数都是在告诉我们要“怎么做”。怎么去应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怎么去应用这个软件,用什么步骤解决当前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组成一个人的知识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五种:
 
“道”,逻辑;
“器”,工具;
“术”,方法;
“用”,事情;
“果”,成果。
 
没记住对不对?没关系,我们再来一起梳理一遍。
 
我们日常学到的知识大多是“Know-how”,也就是教给我们工具和方法论(“器”和“术”),用来解决某些事情,产出一定的成果(“用”和“果”)
 
包括我自己,之前写过的学习技巧、读书方法、笔记系统、工具软件等等系列文章,其实也都是在解决这四个层面的问题。

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这里面,缺少了一类,也就是“道”——逻辑。
 
这是很多现代人都存在的情况。因为学习“器”和“术”太爽了,即学即用,5分钟就学会一个工具或方法论,转头下载个APP就能马上用起来。
 
所以就产生了一种追求短、平、快的现象。追求“速成”,一味模仿,懒得去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更不用说背后的底层逻辑了。



之前思维导图训练营报名的时候,很多同学会上来直接问,怎么做竖屏导图?用什么软件做?甚至会有同学要求直接学习第三课的内容。
 
因为第一课和第二课,我讲的都是提炼知识和思考分析的底层逻辑。
 
这些听起来有些“无用”的内容,却恰恰是使用思维导图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想学习思维导图,不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工具是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吗?
 
但是只埋头追求最终成果,就会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道”,底层逻辑。这是浮躁社会中的常态,我们不知不觉地就会被带进这样的节奏。
 
02
 
并不是说“器”和“术”是无用的,这两样是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有力武器。
 
比如我过去文中常写到的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这样的“术”,写作输出、效率软件这样的“器”,对于我们的个人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来看看这张我手绘的图。

 
假如你现在处在“A点”,学习“器”和“术”能让你很快成长到“B点”,但是再往上,就会进入到瓶颈期。
 
再学习更多也是一个感觉,提升不大,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这就是这段时间我的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而如果能在进入瓶颈期前后,去升级自己的“道”,那就会突破瓶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成长阶段。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复杂?让我换一个简单的说法。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台电脑,“道”就相当于操作系统。
 
如果我的操作系统是win95,我清理地再干净,装了再多当时牛逼的软件,也没有win10好用。
 
升级到win10后,我才能拥有更多操作的空间。


“道”,也是我最近开始探索的,我觉得可以包括认知系统和思维模式(近期初步的想法,可能不准确,未来还会补充)。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仅要关心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
 
从而在大量具体知识沉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
 
03
 
但是,要放弃掉自己现在拥有的“爽文式”成长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处在停滞期。
 
开始我也有些犹豫,但最后选择了未来一段时间把“道”这个层面当成长期探索的方向。
 
我是用自己的故事说服了自己。
 
为什么这样做有用?因为人更愿意相信经验主义而不是科学,尤其是自己已经成功过的经验。你也可以尝试这么去说服自己。


故事要说回考研复习数学的时候,当时我做了很多各题型的题来练手,开始的时候提升地很快,但后来遇到了瓶颈,模拟的成绩一直不上不下。
 
然后我一狠心,在三轮复习的时候放下题库,重新回去看高数课本,老老实实地扣概念、做课后题。
 
看起来很傻,但就是这轮课本复习之后,我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从110多分的水平,直接提升到了最后的130多分。
 
(而且考试的时候心里完全有底,出考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大概多少分了。)
 
这也是因为“道”这个层面带来的力量,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跃跃欲试的感觉了。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提升呢?前面我们解决了学习“道”的底层逻辑,回到“术”的层面还是有必要的。


提供一些目前我想到的方法:
 
1.刻意练习
 
看到“术和器”这些内容的时候,主动去思考背后的“道”。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探索一下,而不是全盘接受。
 
还有,记得多积累普适规律和思维逻辑,会有很神奇的效果。
 
2.向厉害的人学习
 
比如查理芒格、巴菲特、达利欧这些大神,都是我的楷模。在自己的行业和领域中也可以找到楷模,甚至明星,自己敬佩的人。
 
去拆解他们的底层逻辑,如果他们有作品的话就更好了,拿来学习。
 
注意,不要看太多国内的畅销书,它们大多是把知识反复拼接后的内容,是三手、甚至四手的知识,失去了咂摸的滋味。


3.多学习基础学科和一手知识
 
基础学科,尤其是心理学,哲学这类对人思维方式提升较大的学科。
 
注意要去看经典教科书。比如去看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版,而不是看武志红。
 
学习一手知识,也就是知识的源头。举个例子,一万小时和刻意练习理论,来源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埃里克森教授的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即使不去看原论文,去看他写的《刻意练习》这本书,也比“道听途说”要好很多。
 
P.S.还有一个抖机灵的小技巧。

就是来看未来一段时间的文章,灵姗同学会总结关于“道”层面的内容的,不想错过可以星标我呀。
 
最后,照例到了总结阶段:
 
今天的文章主要讲了两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底层逻辑,以及四个开始行动的小技巧。

以上,祝吃饱~

 来,看完这篇再走 
如果没有这个方法,我这十年可能是一事无成

 思维导图训练营 
「21天玩转思维导图训练营」第二期开始预约,想了解的可以咨询微信:allen6035
第二期思维导图训练营开始报名啦~

公众号又改版啦,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显示,很多朋友看不到我了,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快来把灵姗说公众号“设为星标”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成长|14个底层逻辑,让你实现个人突围
掌握底层逻辑,才是你超过别人的法宝#定位 #底层逻辑 #知识 #认知 #商业 #思维 #富人思维 #顾均辉
14个底层逻辑让你实现个人突围
投资的秘密之底层逻辑
一张表三张图说明知识萃取的底层逻辑
《穷查理宝典》向芒格学好这一点,能超越90%的人,更易成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