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宋]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〇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释】

程珌(1164-1242),字怀古,号洺水遗民,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十岁作诗,出语惊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主考官见其文,称为“天下奇才”。历事光宗、宁宗、理宗三朝,在京累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在外差遣终于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福建暨福州地区的军政长官)。立朝以经时济世自任,心系国计民瘼,尝上书论备边、蠲税。著有《洺水集》。今存词40余首,集名《洺水词》。词风出入于苏轼、辛弃疾之间。

“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唐李德裕建。相传其时甘露降此山,故名。见宋祝穆《舆地纪胜·两浙西路·镇江府》。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故基是唐代的临江亭。唐李德裕《题临江亭》诗有“多景悬窗牖”之句,楼名有取于此。南宋初,楼废于兵火。孝宗初,寺僧重修。登楼凭眺,江山胜景荟萃于目前。详见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张孝祥《题陆务观多景楼长句》。

“淮”,淮河。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二句,谓中国大地本是一个整体,究竟是谁将她分为南、北两半?

“中原一恨”,指中原地区沦陷于金人的恨事。

“杳难论”,年代久远,难以评说。

“长江万里”,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诗曰:“长江万里清。”

“孤山两点”,指金、焦二山。金山,因唐代裴头陀开山得金而得名。焦山,因东汉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时二山皆在镇江附近长江中。见《舆地纪胜·镇江府》。按,金山今已与江南岸相连。

“水晶盆”,喻指眼前宽阔的长江江面。

“鞭霆力”,雷电之力。鞭,喻闪电。汉扬雄《河东赋》曰:“奋电鞭。”霆,迅雷。

“昆仑”,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其支脉唐古拉山是长江的发源地。

“淮阴”,今江苏淮安。

“兵冶处”,锻铸兵器之处。《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率部众北伐,渡江后屯兵于淮阴(原文误作“江阴”),“起冶铸兵器”,募得二千余人,又继续北进。冶,指铸铁炉。

“俨然”,形容整齐。

“止欠”,只缺。

“士雅”,祖逖(266-321)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晋代名将。西晋末年,匈奴入侵,中原大乱,他率亲党数百家南渡,居京口(即镇江)。后来他自告奋勇,请命北伐,收复河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与羯族石勒火并,形势对晋有利,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纠纷迭起,对北伐军不甚支持,他因忧愤而病死。见《晋书·祖逖传》。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晋末年,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地区的军事长官),长期坚守并州(今太原),与侵占北方的刘聪(匈奴族)、石勒相对抗。因孤军悬于河北,终被石勒击破。投奔鲜卑族段匹磾,后遭段氏杀害。见《晋书·刘琨传》。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二句,感叹南宋缺乏祖逖、刘琨那样敢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作斗争的英雄人物。

“拊”,拍击。

“顽石”,甘露寺有“狠石”,形状如羊。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曾坐在此石上与孙权讨论联合抗击曹操之事。见苏轼《甘露寺》诗自注。

“隆中一老”,指诸葛亮。隆中,在今湖北襄阳城西三十里。诸葛亮未出山辅佐刘备时,寓居于此。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酌”,斟酒。

“芳尊”,芳,指酒的香气。

“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三句是说,自己要三击狠石,唤起九泉之下的诸葛亮,与他把酒共商北伐大计。

“孟夏”,初夏。

“北尘”,北方遮蔽天日的尘土。喻指金人统治下的恶浊气氛。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分”“论”“盆”“仑”“存”“琨”“尊”“昏”。

在程珌之前,南宋词人赵善括过镇江时,也写了一首怀古伤今,鼓吹北伐的《水调歌头》。其下片曰:“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着,一鼓版图收。惟有金焦石,不逐水漂流。”对于长江中的金、焦二山,他取其岿然屹立,不肯随波逐流的傲岸气质,将其看作抗战派的象征而加以歌颂。

而程珌此词,却因有慨于国家之金瓯碎裂而触景生情,恨金、焦二山点破了水晶盆一般美好的长江江面,欲借雷电之力,将它们驱逐到昆仑山那里去。

两者构思相反而各有其趣。比较起来,程词的想象更新奇,个性更强烈,气势更磅礴,当然艺术感染力也就更大一些。

上片是“瞰江”,下片才过渡到“望淮”。由淮阴祖逖“兵冶”遗迹,引发读者联想而及祖逖当年的北伐就是从京口渡江的,这便切定了此词“镇江怀古”的主题。

由于刘琨与祖逖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又都是两晋之交民族斗争中的爱国勇士,一时齐名,故连类而称引。说天意止欠祖逖、刘琨,既是慨叹时无英雄,又以当仁不让自任。于是下文乃有欲击狠石,唤卧龙,酌酒论兵云云。其所以略去孙权而独欲唤醒诸葛亮,盖以诸葛亮一生尽瘁于北伐大业,而孙权但知保守江东的缘故。前文增一刘琨,后文减一孙权,取舍之间,有深意在焉。

结尾设喻申说恢复神州之志,并于不经意间补出写词的具体时令。以上一路实叙实议,至此忽用孟夏须雨一洗北尘的比况之辞收束全篇,济以空灵,尤见返虚入浑之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宋填词143|皇帝驾崩,程珌入宫参与矫诏,作词却有辛稼轩风范
程珌《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鉴赏
程珌词作鉴赏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
美好江苏:镇江北固山(叶平)
西津渡访古(图)
镇江风景名胜·金山北固山西津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