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形第四
军形第四
【文言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白话文】
1.
孙子说:以前善于打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能被战胜,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那一方。善于打战的人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2.
不能被战胜,是因为防守;能够战胜,是因为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部队,象藏在极深的地下而不被发现,善于进攻的部队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能够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3.
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所知,不是好中之好;胜利了天下人都说好,也不是好中之好。举起野兽的一点毛尖,不算有力气,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不算视力好,听得见雷声,不算听力好。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而他的战绩不会有闪失。之所以不会有闪失,是因为他的措施已经胜利了,只不过打败了已经败的敌人罢了。所以善于打战的人,自己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而不会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
4.
所以打胜仗的部队是在掌握了胜利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打败仗的部队先投入战斗,才寻求胜利的条件。善于用兵的人,时时保持道的凝聚力和法的真确实施,就掌握了胜利的决定权。
5.
兵法:一是土地的大小,二是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部队的数目大小,四是双方兵力的比较,五是得出胜负。土地的大小决定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比较,双方兵力的比较得出胜负。
6.
胜利之军用镒对铢,从而取得对比优势,失败之军用铢对镒,没有对比优势。胜利者打仗,象在极高的山顶挖开山涧积水,势不可挡,这就是形。

【译注】

本篇篇题,《武经》各本“形上皆有“军字,《十家注》各本则无。简本亦只作“刑(形)" 。曹注军之形也”,亦显系释形”之义,是其所据本亦无军”字,如所据本已作军形”,则何劳曹公再特以加注曰军之形”耶?故当仍依简本与《十家注》无军”字。形”,军形,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兵力部署所展现于外部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对于敌人来说,则往往是虚假的,而自己的真形却往往被掩盖着,即所谓形人而我无形”。但本篇却不是讲如何形人”和如何使我无形”的问题,而是讲作为形”之内涵的强弱”问题。孙子在下篇曾明确指出:强弱,形也。”本篇也并非泛论强弱”,而是集中论述具有强”形之兵,也即所谓胜兵”的形成问题,也就是优势的形成问题。处于优势地位的胜兵”,就像决积水于千仞之?" ,总是战胜不忒”,能够自保而全胜”。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胜兵”呢?孙子指出:(一)“修道而保法,从政治上加以保证;(二)要在实力上处于“以镒称铢的优势地位;(三)要善于掌握运用攻守策略,既能“藏于九地之下,也能“动于九天之上。总之,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先为不可胜,首先在战略上“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求战,再去“待敌之可胜。

(一)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有余〕,攻则(有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出不可被战胜的条件,然后去等待敌人可被我战胜的条件的出现。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其创造在于我方自身;而可以为我所战胜的条件或可乘之隙的是否出现,那就在敌人方面了。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能迫使敌人一定会为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努力就会实现。创造不可被战胜的条件,是我方在防御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敌方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条件,那么我方就需采取攻势动作了。采取防御,是由于敌人的力量比我强大;而采取攻势,则是由于敌人的力量较我弱小。善于防御的人,能深密隐蔽兵形,犹如藏在极深的地下,敌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人,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犹如动作于九霄云外,敌莫知所御。所以,这样既能保存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胜利。

(二)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烈的战斗而夺取胜利,并博得天下人的称赞,也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能举秋毫之重算不上多力,能见日月之光算不上眼明,能闻雷霆之声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所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们打了胜仗,没有令人惊奇之处,也没有料敌制胜的名声和勇武威猛的战功。他们获取战争胜利而不出任何差错;其所以不出差错,是由于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是战胜那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敌人可能被击败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必胜的条件而后才去寻求与敌交战;失败的军队则往往是先贸然与敌交战,然后再在交战过程中去争取侥幸的胜利。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必须修明政治而为不可胜之道,并同时确保法制通行无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战争命运的主宰者。

(三)(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者,形也。

译文:计地出卒之法有如下五个环节:一是对土地幅员进行丈度的“度;二是对物产资源进行估量的“量;三是对兵员众寡进行计算的“数;四是对双方军力进行对比的“称;五是对双方胜负情状进行评估的“胜。由于敌我双方拥有土地幅员大小的不同,就产生对双方物产资源多少进行估量的“量的不同;而由于这种“量的不同,就产生对双方兵员众寡进行算计的“数的不同;由于这种“数的不同,就产生对双方军力强弱进行对比的“称的不同;由于这种“称的不同,就产生判定胜券谁属的“胜的不同了。胜利的军队较之失败的军队,就好比以“镒称“铢那样处于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胜利的军队,则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通过称量对比的胜方,它指挥部队作战,就像把山涧积水从万丈悬崖上决开一样,这就是军事上的所谓“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四哥杂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孙子兵法(白话版)
白话孙子兵法完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