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做一本书还是一个资讯

Artist:Evgeny Lushpin

新年第一篇,就不推专题了,咱谈谈心。

听闻许多人2020过得不算顺心。我也先说点不开心的,独闷不如众乐,呵呵呵呵。

先看一组数字:6000、5000、3000、2000……

这是「少加点班」专题的次日阅读数。从当初的六千,一路下滑到不足二千。如果你是老股民,估计都联想到了08年金融危机时的股市指数了。

说对我的创作没影响,那是假的。

我就不能做点什么改善这个局面么?能。思路有、策略有、行动力也有。为什么不做?

因为它违背了「少加点班」存在的初衷

要说明这一点,我得先“揭秘”下现在内容平台的推送机制,或者说,“调控”方向。

大体上,它们优先扶持哪类内容,哪类内容就会变多。可以说,平台完全有能力左右你们接收到的资讯

前阵子,我难得连续两周推了专题,不想竟收到一位读者留言:“几个月终于等到少加更新了”……

几个月?哦,公众号的推文机制又改了。

公众号经常改版。早些年,作为内容创作者,我对此充满期待。毕竟,每次改版的口号都是“鼓励优质内容”嘛,听上去利好「少加点班」。

诡异的是,随着改版的增多,我的读者反馈“遗漏”了推文的情况也变多了。嘿,像极了fang市,调控的口号喊得越响,fang价涨的越狠。

今年平台索性不喊口号了,直接鼓励短视频。呵呵呵呵。

“鼓励优质”是假,“支持高频”才是真。

为什么要高频?这涉及注意力商业的资本博弈,以前剖析过很多,这里不展开讨论了,毕竟内容平台是资本意志的延伸,资本又不是人,怎么可能替用户着想

高频能扶持出优质内容?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不可能。说难听点,现在的互联网缺真相、缺深度、缺品味……啥都缺,就是不缺噪音。

简而言之,「打磨实质好内容」早已不具备适应力,摆在严肃的内容创作者们面前有两条路:

要么识时务,加入收割大军;要么打包走人,给后来者腾个地方。

这就是今天仍有点节操的严肃内容创作者们面临的「两难选择」。

所以,你是要做「一本好书」,还是做一个「伪装成干货的消遣资讯」?

什么才堪配为「书」?不是有书号、被出版、摆在图书馆或学校发的就配称之为「书」。

我作为一个疯狂的“知识狩猎者”,对什么才配称之为「书」,还是有资格说上两句:

有“独创性”、“思想保值性”、“基本的审美性”,这才能称之为「书」。

我的意思是,一本书有被读者收藏的价值,肯定不是因为它只读一遍就可以「彻底读懂」,人们珍藏的书,必定是能「常读常新」。随着阅历增长,再翻一翻能体悟更多,吸纳更多,这才堪配称为一本书

「少加点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写的

完全「不」适合“互联网式阅读”——碎片化、概括式的读、带着旧框架的读

我有强烈的“创作者洁癖综合征”,如果我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互联网上人云亦云的旧观点,那我一开始就不会动笔。

我说这些,也是向新读者们重申下「少加点班」的打开方式。

*后续公众号菜单、目录等我会相应调整,方便读者反复查阅。

老读者可能有印象,「少加点班」创设之初,slogan是“为读者的心智、时间、情趣负责”。这些话,我从未忘记。按前阵子的专题来说,这是我的觉悟具象化

当然,接下来我也不会束手就擒。

2021年,「少加点班」的专题将会更多的向现实方向倾斜

我的意思是,我得让那句老话“知识就是力量”秀一秀肌肉。

国人素来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解,停留在高中状元、平步青云。一旦大考过后,知识在多数人心中,就是个“百无一用”的存在。尤其是近年大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大,“知识无用论”的观点更是甚嚣尘上。

有一句话广为流传:2020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消极情绪,破屏而出。

大环境如此,不难想象,更多人将对知识失去耐心,甚至转而相信“知识无用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生逢盛世,固然能靠知识改变命运,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若不幸恰逢乱世,知识更是普通人唯一能保全自我的手段

上世纪末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颇有见地——“穷什么都不能穷知识。”

谈个例子——钱。没人不在意吧。

许多人投资失败,会归咎于“心态不好”,但心态只是表象。你让我跳蹦极我当然心态不好,但如果我知道自己身处梦境,我立马跳给你看。

那些心态不好的人恰恰是把“钱”的“梦境属性”跟“真实属性”对调了。此处略微min gan我只能委婉的点到即止。

但知识能够修正这些认知缺陷。

如果你深刻研究过货币的起源、现代货币理论,同时懂必要的严肃历史、政治经济……将这些知识一联系,你就能明白如下“谜之现象”:

比特币为什么那么贵而且还在疯涨?

茅台为什么那么贵而且还在疯涨?

经济越困难,一线城市房价反倒越?

……

这些,虽然许多人大为抗拒反感,但其实反倒符合客观演化趋势。

说白了,知识能让你清醒辨别什么才真正“值钱”。你说知识是不是无用?

再说说历史知识的价值。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以前的我一样,学历史基本上是抱着看小说听故事的心态,实际上,无论是秦汉唐还是宋明清,许多“剧情”今天仍在上演。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句名言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我们今人研究历史是用今人的意识形态去看待,所以解读的历史往往是当代;还有另一种理解——可以顺着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人类思想的创新惊人的缓慢”去理解,我们人性深处跟古人几乎没有区别。

只要「人」这一物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异,严肃历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说白了,如果人生是一场开卷考,历史就是一部诚意满满的标准“错题示范”答卷。再笨拙的人,面临二选一的时候,有了这份答卷,至少不会往屎坑方向走。

历史的惯性之大,遮空蔽日。

如果你想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读懂两个人就可以了:秦始皇和孔夫子。一法一儒,纠缠延绵上千年。

《商君书·弱民》中有句话:“民弱国强,国弱民强,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这是商鞅的观点,个中味道自己揣摩。

《韩非子·六反》中就说的就更直接了“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之死,安平则尽其力”……“尽其力”三字,翻译成今天的话是不是996?

说点乐观的吧。

现代社会相比古代社会,最大的福利不仅是科技,更是知识的开放性——只要你有那个心,无论是常青藤大学还是清华北大的授课视频,绝大部分知识你都能从互联网上获得。

上世纪末,父辈们为了一句“穷什么都不能穷知识”,真的得面朝黄土勤俭节约的给我们挤出来,但今天,条件是真的好多了。

所以,别听信那些“知识无用论”的鬼话了,说的土一点,进可致富、退可保命。这就是求知的价值。

最后,按例说下“虽略难为情但毕竟是发自内心所以必须说”的感谢:

感谢一路支持「少加点班」的读者朋友们,我知道你们在我看得到的地方、看不到的地方,或默默的、或以行动在支持我。

没有你们,就不会有「少加点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方法论
好文本,坏文本丨触乐夜话
「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找回阅读的价值
《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取知识的阅读法
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天
知名作家入驻拼多多“众声创作者计划”,共生向上的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