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细说秦可卿——驳刘心武之秦学-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一家之言,仅供笑玩

一、 秦可卿有没有皇家血统?
秦可卿是十二钗中唯一有结局的人物,本来应该是最无悬疑的角色,却因“删除天香楼”一大段文字,搞的含糊不清,加上近来刘心武先生提出“秦学”一说,力证秦可卿出身高贵,疑是康熙废太子之女,可谓“风云突起”,秦可卿这个人物一下子成了争论的焦点。刘心武先生的观点是否合理?其《画梁春尽落香尘》一书,列举证据若干,粗看之下,似有几分道理,但细想,却大感困惑。
如果依刘心武先生所言,秦可卿的出生秘密竟是关系到宁荣两府的兴衰,甚至竟是元春耗二十年功夫所辩之“是非”,最后导致元春娘娘也为此一命呜呼,这个推论能否成立?

要考证这一说法其实很简单,清朝皇族宗室所生子女均要报宗人府登记造册,查一查历史资料就知道废太子有没有这个女儿就是了。但是刘心武先生说此女未报宗人府,乃是偷抱出来,也就是说一出生就偷偷抱走了,直接送去了养生堂。

这种说法有没有可能呢?

刘心武先生在《画梁春尽落香尘》一书中提到秦可卿自小被贾珍收养,成人之后“只有贾蓉”的年龄合适,所以配给了贾蓉,并且说“当时贾蓉十六七岁,而秦可卿似比他稍长,有近二十岁的样子),贾蓉的年纪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中提到过“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红楼梦》中并没有提到秦可卿的年纪,也没有说起贾蓉何时成的亲,但以当时的习俗,贾蓉十六七岁成亲也是合理,刘心武先生大概是从可卿的行为举止推测出她比贾蓉大两三岁,“近二十岁的样子”,换句话说,如果依刘心武先生的推测,秦可卿成亲时大约十八九岁,在第五回中第一次露面的时候年龄大约是二十,二十一岁光景。

刘心武先生在分析秦可卿之死时提到乾隆四年(1739年)的弘皙逆案,并依此推断出“三春去后诸芳尽”中的“三春”指的便是这个事件,也就是说,曹家从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过了三年鼎盛时期,到第四年就因弘皙逆案受牵连彻底抄没。曹家自雍正五年抄家之后,有没有二次复兴目前没有史料可证,这点暂且不说,先假设刘心武先生此说成立,那么秦可卿的死亡时间便在乾隆元年(1735年),或者是雍正十三年冬(1734年)。那么按刘心武的说法,秦可卿这个前太子的女儿活了多少岁呢?书中写到她生病到死亡,中间插了贾瑞的死,其中有句“不到一年,都添全了”,也就是说秦可卿病了一年才死的,依上面的年龄,死时大约二十一、二岁,再推算回去,也就是说,秦可卿出生大约在1712年、或1713年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秦可卿的年龄问题是基于刘心武先生的秦比蓉大两岁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康熙五十一年或五十二年。

既然刘心武先生要坐实秦可卿的出生,那么康熙五十一年或五十二年可卿的“生父”——前太子允ren又是什么情况呢?《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太子第二次被废,那么康熙五十二年,前太子就已经被圈禁,试问,被圈禁的废太子有没可能在宫中生下女儿然后被悄悄抱出来呢?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又来一出如“狸猫换太子”这样传说中的老把戏。或者又有一说,可卿是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被废之前出生被送走的,那我要说,这太子爷敢情神经短路,把个好好的格格送去了养生堂,难道是为了要“超生指标”?下人送的?那送走婴儿的人简直吃了豹子胆,竟敢把在位太子的骨肉当成“狸猫”,尚且又没有换回来一个“太子”。或者又有人说,可能太子被废之际,恰好“公主”出生,危难之际忙忙地送出去了,《清史稿》记,康熙五十一年四月“上奉皇太后避暑热河”至“九月庚戌,上奉皇太后还宫。太子允ren复以罪废,锢于咸安宫。”一日之内,废即圈禁,泼天大祸,且太子之位,群雄逐鹿之时,竟还有闲情送孩子,竟还有人敢私送孩子,这天子之威未免太当儿戏。即便真有这样戏剧化的场景,也让人无法理解何以太子要送走一个女婴?当然,如果秦可卿比贾蓉小,那“皇族”之说则更为无稽。

其实,从史料里去“考证”秦可卿的血统实在是很无聊的事,但凡有点历史文化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大清公主万没有唐朝“女主天下”时那般风光,况且清之“公主”乃是封号,而不是皇帝女儿都可以称公主,康熙女儿众多,能封“公主”的又有几个?“公主”的地位又是如何?皇族宗室的女儿也只是格格而已,一个满语中的称呼,并没有实际的政治地位,连“公主”也不过是和亲或者赏赐的道具,根本没有小说戏剧里那般尊贵。乾隆登基,一改雍正的刻薄寡恩,以“仁孝”治天下,即便逆案的正主弘皙也未被赐死,其余皇亲也是削爵、圈禁、甚至只是停奉一年而已,何以至一流落在外的弱女子要被逼自尽?皇帝也不可能因元春告密有功,而把娘家涉嫌隐藏“钦犯”的区区一女官封为贵妃,等到风光“三春”之后才以此为借口杀了元春,干脆直接杀人灭口且不更省事?

刘心武先生又以秦可卿卧室的道具来力证其出生高贵,用的全是“自己家里”带出来的高档物品,连宁国府都没资格拥有的陈设。先不说道具的真假,只问,如果秦可卿是当初为了保存血脉(先不论为什么要弃子顾女)被偷抱到养生堂,如此凄凉险恶的时候居然还随身携带了一整堂家具以及字画珠宝?未免太过匪夷所思,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在元春穷二十年时间来猜测其处心积虑隐藏的真实身份的时候,秦氏倒大张旗鼓地把这些“珍宝”呈堂于供,生恐别人不知道她的出身名门?却又来,按刘心武先生所言,宁荣两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知道这个重孙媳妇是何等样人,连薛呆子都知道,一下子就不呆了,主动奉献上“义忠亲王”“非常人可享”的“樯木”,这元春反倒要花二十年时间去猜测可卿的来历,且不可笑?再又,既然秦可卿要坐实真有其人,那贾府的靠山元春是不是更该去考证一下呢?曹家是不是还出了个不为人知的“贵妃娘娘”,刘心武却又避而不谈了。

刘心武先生又以秦氏丧礼惊动诸多王孙公子为例,再证秦氏出生高贵。这就更让人不解了,前面才说她是“私藏”,是贾府最大的“秘密”,是“逆子”的骨肉,那皇帝何以同意贾府办如此“高规格”的葬礼?默认其“公主”身份?那为什么要“三春”之后还来算旧帐,把贾府全抄没了?岂止是默认,简直是倾朝出动了,只怕名正言顺的“公主”也未必能享此“殊荣”吧?

刘心武先生提到的证据主要有秦氏卧室,秦氏出殡,送宫花、游警幻、看病等几处。
先说正文中秦氏卧室的豪华陈设,书中道“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刘心武先生称以上列出的几人无一不是血统高贵,因此暗写可卿也是血统高贵之人。诚然,寿昌(寿阳)、同昌是公主,至于武后、玉环的娘家虽不显赫,倒也宦官之家,也算得上高贵,但这赵飞燕的出生会不会唐突了秦可卿呢?赵飞燕的父亲赵临是汉代宫廷家奴,因贫穷从小被卖到阳阿公主家做歌妓,后汉成帝于阳阿公主家偶然见到,带入宫中。这个血统高贵否?后文还写到“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西施就不说了,好歹也是吴王的宠姬,这红娘又是何等人也?一退休相国家的丫鬟,也可以和“公主”相提并论么?

抛开血统论,单就上面引用的典故看,几乎都是传说、野史,未必真有其事。
首先是武则天的宝镜,清朱鹤龄注李商隐〈镜槛〉诗的题记载“唐高宗时,武后作镜殿,四壁皆安镜,为白昼密戏所须”。
赵飞燕在史书上是以淫乱宫廷闻名的,飞燕、合德两姐妹野史中多有记载。
杨贵妃,宋高承〈事物记原〉载“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瓜乃爪之讹传。
只有寿昌公主除了梅花妆的传说,没有其他的资料可寻。至于同昌公主,〈杜阳杂编〉记载“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嫁)……锡钱五百万贯,更磬内库珍宝,以实其室……堂中设连珠之帐……”
西施是美人计的鼻祖,红颜祸水。红娘抱的鸳枕呢?〈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红云‘你接了衾枕者,小姐入来也。张生,你怎么谢我?’”,原来这鸳枕乃是莺莺张生私会时,红娘抱过去的。
甲戌脂本在此句有批语“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可见上面的一连串比喻不过是调侃之文罢了。以武后、杨妃、飞燕、西子、红娘等人隐可卿之“淫”,以寿昌写可卿之艳,再以同昌写贾珍之宠,后面可卿自言“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所谓“公主”不过是在贾珍一人眼里罢了,如同昌公主一般,其父“磬内库珍宝以实其室”。

再看秦氏出殡。文中提到“坏了事的义忠亲王”的“樯木”,樯木并不是做棺材用的,而是桅杆木,脂批云“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明确指出是桅杆,取其人生如不系之舟,风雨难测的意思,若硬要理解为“梓宫”,则是只有天子才可享用的了,即便秦可卿是皇族血统,也断然不敢用的,何况还在大厅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有一“梓宫”木料?此处不过是写贾珍之奢罢了,紧接着后面就有调侃“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此话如何肯听。”仍是写被删去的天香楼一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可卿身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谜团?她到底是不是公主?
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吗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04秦可卿的出身(下)
秦可卿的来龙去脉
陈洪:说说“红学”中的一笔糊涂帐
观点连载‖从常识上看刘心武“秦学”的不可思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