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灵鼓瑟:解开李商隐《锦瑟》中迷惘的华年-文化漫谈-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李商隐《锦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长期以来就争论不休。我在目前能找到的注解或者研究文章中,发现了致命的缺陷:忽略与诗人同时代其他与瑟相关的作品;对庄周的思想缺乏正确认识。本文便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相信能结束长期以来对这首诗的争论。

一、由唐人咏瑟诗理解诗题含义

读了李商隐这首《锦瑟》,我常常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在诗人所处的年代,人们又如何理解呢?既然读不懂,就应该请诗的作者解释清楚,在诗人在世时,为何没有人这样做呢?难道当时的人读诗不求甚解吗?或者他们不懂得这首诗的审美价值吗?后来读到的唐诗多了,才明白这种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与此相关的题材他们自己也在写,这些作品无论是内容、意境还是所抒发的感情都极为相似,但今天的人们对其中的某些作品同样感到莫名其妙。

杜牧、温庭筠都是与李商隐同时代的诗人,我们不妨也来读一读他们的咏瑟诗:

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 

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湘水彻明寒。

杜牧《瑶瑟》

冰簟玉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萧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温庭筠这首《瑶瑟怨》与李商隐的《锦瑟》均以瑟为题,相似之处是全诗充满哀怨之情。从内容看,诗中的主人应是一位独处的女子,身处华丽的居室,面对美好的月夜却心中充满哀怨之情,苦苦思念远在萧湘的人而久久不能入睡。那么,诗的题目为什么叫瑶瑟怨呢?杜牧这首诗的题目虽然少了一个怨字,但从诗的用词,如珊珊,烛残,特别是最后一个寒字,孤独寂寞感油然面生,虽不说怨,却句句有怨。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就是均提到一个湘字:萧湘或者是湘水。瑟与萧湘又有何联系?就这个问题,中唐诗人钱起曾与潇湘归来的大雁对答形式写过一首《归雁》:“湘江水清沙净,两岸水草丰盛,你们为何还要回来?”大雁却无可奈何地说:“湘水女神每到夜深月明之时就开始鼓瑟,那瑟声哀怨凄凉,简直不是雁呆的地方”。就连不懂音乐的大雁都感到“不胜清怨”,可以想象湘灵鼓瑟之凄凉哀怨在当时影响之广泛,大概与钱起的另一首诗《省试湘灵鼓瑟》有很大的关系。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这是诗人到京师参加尚书省的礼部主试时所作的诗,题目由《楚辞·远游》中“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的诗句摘录而来。这首诗极力表现湘灵鼓瑟之凄凉和哀怨:“苦调凄金石”,“悲风过洞庭”,以致“苍梧来怨慕”,“楚客不堪听”。楚客是谁?单从字面上理解,“楚客”便是在楚地的客人,问题是作客楚地为何如此哀怨?汉代贾谊曾经被贬到长沙,他便成为“楚客”,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他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诚信于君王而被怀疑,中心于君王却遭到诽谤,怎能没有哀怨呢?屈原所作的《离骚》,就是心中哀怨而产生的,并深深触动后来的迁客逐臣。西汉的贾谊,在路经潇湘时投书吊唁屈原之灵,被贬后心中的悲苦,只好向湘灵诉说,也许只有湘灵才能理解,正如刘禹锡的《萧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萧湘夜深月明时。

 

在唐代,无论是屈原或贾谊都有很大的影响,文人被贬路过长沙时常常想起他俩人,在路经潇湘时吊屈原以抒定身世悲凉感。李商隐曾追随郑亚南下桂州(即今天的桂林),一年后郑亚再贬循州(今天的广西乐平县)时,李商隐在极度郁闷的心情下返回长安,在途经长沙附近时作《楚宫》吊屈原,强烈遣责楚国最高统治者,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身世感叹。但在《锦瑟》中,无论是内容或字句都看不出与楚客有什么联系,难怪后人对这个题目感到莫名其妙。然而在诗人所处的时代,由于湘灵鼓瑟是人们常爱表现的题材,当人们读到李商隐这首《锦瑟》时,一看诗题也许首先会想到:这是湘灵为楚客,也是为诗人自己弹奏一曲哀婉凄凉的心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哀婉凄凉的心曲、不堪回首的华年

     诗一开始,诗人便埋怨锦瑟无缘无故五十弦。那么,锦瑟究竟是多少弦的呢?据《史记.封禅书第六》:“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因此可以推知,在诗人所处的时代,人们通常见到的瑟只有二十五弦,这还可以从钱起的《归雁》中得到印证。

 

    萧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归来。

 

     二十五弦瑟的曲调已经十分悲凉清怨,若能听到五十弦的瑟,哀怨之情有谁能想象得到呢?若按《汉书.郊祀志》的记载来解释,五十弦的瑟不受欢迎的原因是曲调过于悲哀,但诗人听到的瑟却偏偏又是五十弦,而且因为听到鼓瑟便常常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际遇。表面看来是诗人无故埋怨锦瑟五十弦,而实际上是说诗人的一生哀婉凄凉、苦不堪言。

 

     对于一位失意潦倒的诗人来说,听到凄凉怨的声音或曲调而触发对身世的感叹是正常的,而且在唐诗中并不少见。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时,听到琵琶女弹出怨的曲调便触动自己被贬的心情,写下了“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李白流放夜郞路过武昌时,听到黄鹤楼中吹玉笛,更是仿佛看到“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郞中钦听黄鹤楼上炊笛》)。至于李商隐,他的妻子可能擅长鼓瑟,他的众多作品中(如《寓目》、《房中曲》)提到妻子的锦瑟。从那锦瑟发出的哀怨声中不知多少次勾起对往时的回忆,经过诗人的反复锤炼而成为这首《锦瑟》。在交待因听到鼓而不禁回想往时后,诗人用了两联四句来诉说自己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瑟本来是二十五弦,但诗人偏偏怨它五十弦,为什么?恐怕只有诗人自己才能说得清楚了,因为五十又刚好是二十五的双倍,五十弦便是两把锦瑟。传说中湘灵是舜的两位妃子女英、娥皇在湘水溺水死后所化,她们要鼓瑟自然需要两把锦瑟。诗人的另一首诗《七月二十八日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中写道:“逡巡又过萧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一般情况下,诗人见到瑟便会想起湘灵,更何况现在是两把锦瑟呢?恍惚间便置身于风清月朗的萧湘夜空下,隐隐约地听到湘灵在鼓瑟。“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正是那清哀幽怨的瑟曲勾起了诗人对华年的思索。

 

     其实,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锦瑟有多少根弦并不重要,对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或者说是诗人的华年)亦没有多大的影响,最关键的是中间两句:诗人的华年。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庄周的蝴蝶梦及杜宇魂化杜鹃的故事。看来要读懂诗人的“华年”,首先得弄清这两个典故的含义。上句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是战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他的蝴蝶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而且常常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出现。庄周的蝴蝶梦在其它作品中出现时,人们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这首诗中,便感到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因律诗的要求诗人调整了字句的顺序,上句顺序应为:“庄生晓蝴蝶梦(之)迷”。“晓”作通晓或明白理解,即庄周因曾经梦见蝴蝶而悟出人生的虚无,产生迴避世事的人生观。下句取自流传于蜀地的传说,望帝是蜀国上古君主杜宇,后禅位,蜀被秦灭后哀伤致死。托杜鹃即魂化杜鹃,传说中杜宇对故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以致死后魂化杜鹃哀念故国。上句通过庄周的“晓”(即曾经因梦见蝴蝶而悟出人生的虚无)来衬托出诗人与庄周有着对立的人生观。推崇庄周哲学的隐士行云流水笑傲江湖,过着飘飘逸逸、逍遥自在的生活;而诗人积极进取、希望能为国效劳,但是却屡遭排斥。诗人想到自己坚贞不移地追求理想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已经成为事实,生前还得不到理解,在自己身死以后,还会有谁来同情呢?每年暮春三月,当人们听到杜鹃哀鸣时,便会想起有一位已故的君主在思念他的故国。这样杜鹃的哀更衬托出诗人灵魂深处的所感受的孤独与冷清。这联采用反衬的手法,以庄生的“晓”及望帝的“托”反衬出诗人对生命的迷惘不解以及感情的无依无托。

 

     颔联写人,颈联便转到写物,用了比喻的手法,也就是经常所说的托物言志。沧海中如月般明亮的珍珠在流泪,为什么?蓝田山下似日般温暖的良玉在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古代人常常认为宝物遭到埋没便会发出一种怨气,只是这种怨气常人无法看到,但有识之士却能辨认,如传说中的“斗牛之气”。据传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的精矿冶炼多年铸成了著名的龙泉宝剑,当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的废墟下时,晋朝的宰相张华夜观天象便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详见唐诗鉴赏辞典P39)。初唐名将郭震《古剑篇》诗云:“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珍珠良玉自然被人们视为宝物,只是珍珠本来在海中长成,良玉常在地下中采出,而蓝田山(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诗人在这里是借题发挥,沧海中的珍珠流泪是因为尽管象月亮般明洁还是被人抛弃,蓝田山下的良玉生烟是由于长期遭到埋没,借此比喻自己的才华遭到埋没。这正是崔珏在《哭李商隐》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诗的首联是因听到有人鼓瑟而追忆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鼓瑟终究要完毕的,末联便是用来响应首联的。当锦瑟发出的哀怨之音也逐渐停了下来时,诗人便从无边无际的暝想中回到了现实,回首往时,便有身中梦中惘然不知所措的感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由唐人咏瑟诗谈李商隐《锦瑟》诗题的含义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
归雁
问:“万家墨面没蒿莱”究竟出自什么典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原文翻译与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千古传诵,被称为最难懂的一首诗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