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缆的故事》-华山论剑之易筋经

引子:

阿朱对萧峰言道:“你从前跟玄苦大师学艺,想是年纪尚小,没学全少林派的精湛内功,否则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便再厉害,也未必在少林派达摩老祖的《易筋经》之上。我曾听慕容老爷谈起,少林派真正的绝学,就是这一部《易筋经》,只要将这部经书练通了,什么平庸之极的武功,到了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峰点头道:“慕容老前辈所论甚是。”

在电缆的江湖里,如果说练就降龙十八掌、一阳指的豪侠能够雄霸一方,练就《易筋经》的,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现实中真的就有这么一家电缆厂,只可惜......

第一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59年,郑州西郊的清晨,春寒料峭,一点儿万物复苏的意思也没有. 年前的小雪还没完全融化,寒风抽打着还没抽芽的柳条,简易工棚前宽阔的土路上,刚刚啃完窝头咸菜、喝完胡辣汤的工人们,扛着铁锨和洋镐,三三两两的围拢到工棚前的奠基石前.

奠基石前站着李至明,他左手叉腰,右手抓着铁锨把儿,头高高扬起,迎着晨光和晨光中走来的人群,待人群稍定,李至明开始了讲话:“同志们......,下面我宣布,工厂奠基仪式正式开始”,随即,他抓起铁锨,铲下了工厂奠基的第一铲土. 

这一刻,一家大型国有电缆企业诞生了,这一天是1959年3月18日.

                    李至明

李至明打过游击,干过八路,当过特务连政委,做过北京机床厂科长,而现在他是这家新工厂的筹备处副主任,也是这家工厂的首任领导.

李至明并不知道,他以后的生命就和这个电缆厂纠缠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 他亲手奠基建造的这座工厂,在未来会创造电缆行业无数的第一,成为电缆行业里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电缆的江湖里雄霸一方、备受瞩目.

这家工厂就是郑州电缆厂.

郑州电缆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计委和一机部批准修建的重点项目,什么样的项目才能配的上重点呢?

                郑州电缆厂厂区平面图一角

第一,投资高

根据国家计委批准的《计划任务书》,郑州电缆厂的投资总额为12710万元,也就是1.2亿元,这个数字在建国初期的1958年,可以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1958年中国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281亿元,也就是这个项目动用了全国GDP的千分之一来建设. 如果你还是没概念,我再给你举个例子,2021年中国GDP是28万亿元,GDP的千分之一就是280亿,就是这个规模,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

第二,面积大

一期厂区占地面积合计81公顷,约80万平方米. 要知道,巅峰时期亚洲最大的电缆厂沈阳电缆厂的面积也才173万平方米.

第三,职工多

预计建成后,一期职工人数8226人.那么亚洲最大的沈阳电缆厂,最多时人数也就12000人.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根据这个计划,郑州电缆厂的目标,是要超越沈阳电缆厂,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电缆厂的. 当然这只是计划,真正执行起来还有偏差.

                             连铸连扎设备

到1960年底,实有人数已经达到了4950人. 当工厂还在快马加鞭的建设时,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

没钱了,确切的说摊子铺的太大,资金跟不上了.

1960年底,一机部一纸《压缩郑州电缆厂人员》的规定,交到了时任郑州电缆厂党委书记的于锡钊手里.

                                于锡钊

当时,于锡钊面临的情况很困难,招人容易,遣散难.根据资料记载,企业员工的40%,确切的数字是1902人,陆续离开返回农村. 于锡钊顶住压力,做到了.

其实于锡钊不知道,和后面他要面临的困难相比,这个困难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个新的考验很快来到了.

众所周知,1959年到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三年,国民经济遭受巨大冲击,这个恶果在1962年逐渐显现出来. 

整体形势如此,郑州电缆厂也不能独善其身,6月28日,一机部的新要求再次送达于锡钊手里:

工厂停建.

工厂停建,还不是要命的,更要命的是还要精简84%的员工,大约3900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电缆厂的总经理,今天还在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董事会通知你明天就要让80%以上的员工下岗,你是什么感受? 

历史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坏消息要么不来,要么就是成群结对的来,继要命的、更要命的坏消息之后,最要命的坏消息也来了.继工厂停建、精简大部分员工之后,剩下的这点人还要继续进行产品生产、新产品试制,以及厂房维护、设备维修等等工作. 基本就是钱不给了,人也不给了,活还得照干.

这就是于锡钊当时所面临的情况. 郑州电缆厂打怪升级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面对困难,工厂并没有退缩,在于锡钊的带领下,工厂坚持自力更生,为国分忧.人员不足,就把科室干部轮岗到一线,还不足,就加班加点,再不足,就义务出工.工厂的九、十号宿舍楼,就是那时大家义务出工盖起来的.

                               工厂宿舍楼

终于,熬到了1963年,工厂项目又开始“上马”,由于反复多次调整设计方案,多次压缩投资总额,改变工艺路线,工厂不是在折腾,就是在奔向折腾的路上.

主要表现在几点:

第一,不断拆建

比如原先装好的120多台大中型设备和生产线,大部分拆了另打基础重新安装. 有些厂房,拆了建,建了又拆,拆完再建,建完再拆.

第二,不该省的省了

由于投资不足,不该砍掉的工厂屋顶保温层砍掉了,造成厂房冬冷夏热. 有些厂房建好后,安全不达标,拆除重建. 有隐患的还要加固.

这些折腾,都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虽然遭遇各种折腾、面对极大的困难,整个工厂的干部职工队伍毫不退缩、迎难而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热情.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们没有厂房就露天干,没有拉线设备就把拉线模绑在大树上干,利用提水的辘轳做绞轴,生产不讲条件,工作不计报酬. 而当时,大家的三餐营养都根本不能保证,大多人患有营养不良和身体浮肿.

这些方法虽然不是我们现代企业所推崇的,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当时的极端条件下,能够凭借这种精神,不断克服困难,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确实非常非常了不起.

郑州电缆厂就这样,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巨轮,一边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边修修补补、不断壮大,扛了过来.

一转眼,文革结束了,郑州电缆厂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第二章: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金庸的小说里,掌握《易筋经》的少林派是武林第一大派,少林派内部有很多分支机构,例如研究高深武学的达摩院、习练武功的罗汉堂、治病解毒的药王院、监督惩罚犯错僧人的戒律院、接待香客的知客院、还有主管后勤伙食的香积厨,俨然一座小城市.

腾飞后的郑州电缆厂,在这一方面也不遑多让,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州电缆厂鸟瞰图

到1986年,郑州电缆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十二个分厂,员工规模近万名的大厂.

                          工厂厂房

为了研发新产品,工厂还建起了厂属电缆研究所,这个名字,这个建筑风格,恍惚间好像走进了多年以后的上海电缆研究所.

                          厂属电缆研究所

除此之外,工厂还开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职工中专、职工大学、技工学校,职工医院、职工球场......,总之你能想到的一座城市该有的,基本都有了.

                    郑州电缆技工学校

如今郑州电缆技工学校已经旧貌换新颜,逐渐发展壮大,每年都有优秀的毕业生从这里走出,继续为电缆行业做出贡献.


为了运输方便,厂区内还铺设有铁路专线,与陇海铁路郑州西站相联.

这还不算,郑州电缆厂还有不少附属的厂办企业,如劳动服务公司、郑州针厂、服务合作社等. 此外,郑州电缆厂还与香港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新华深圳电线电缆联合公司.

在发展过程中,郑州电缆厂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创造了很多第一:

1)建立了国内第一条110/220kV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
2)在国内第一条500kV高压输电线路平-武线
3)国际最高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用导线-750kV、1000kV
4)国内首家研制成功光纤测温型高压交联电缆。
5)国内惟一一家生产扫雷用浮水电缆的生产基地,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

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还有很多,可以说,在电缆的江湖里,郑州电缆厂凭借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练就了《易筋经》,到1986年,一度打破了沈阳电缆厂、上海电缆厂南北争雄的局面,形成了多强鼎立的新格局. 

能够达到这个位置,是需要有实力做支撑的,在实力方面,郑州电缆厂一点也不虚.

工厂都这么厉害了,昔日那些食不果腹、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职工们,日子过的怎么样?

                           厂文艺汇演

答案可以用一句歌词来总结:幸福的日子比蜜甜!

那到底有多甜呢?

这一点,郑缆的职工王海平最有发言权.1985年当兵回来后便分配到了郑州电缆厂。“当时的选择有很多,在电缆厂和公安局这两个单位中我选择了前者。”王海平说.

因为当时郑州电缆厂的效益好,福利好,许多人争着抢着往里进。只要你是郑州电缆厂的职工,就不愁找不到媳妇.干的好,还能分房、发冰箱.电缆厂的教育一条龙服务,更是让许多身为电缆厂的员工而骄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还有职工医院都是好到没话说。

第三章:人世几回伤往事,故垒萧萧芦荻秋.

郑州电缆厂的小日子过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按着这个逻辑,后面的故事应该就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答案是:并没有.

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因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郑州电缆厂并没有及时调整应对,经营连年巨额亏损,加之历史包袱沉重,管理费用逐年增加,极大影响了工厂利润实现。大批职工被迫下岗、内退,虽然1995年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7年又引入战略投资,但都难以再现昨日的辉煌,实在让人唏嘘.

大批职工离开了郑缆,但是缺充实到很多新兴起的电缆企业里. 他们给企业带去了技术,带去了经验,带去了郑缆人拼搏不息的精神,无形中促进了中国整个电缆行业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郑缆人的精神生生不息,燃遍全国.

历史还是走到了那个时刻.

“5、4、3、2、1——起爆”

2016年8月4日10时28分,一座14层85米的高塔,伴随着爆炸的巨响和粉尘,应声倒地.

倒下的这座高塔,就是郑州电缆厂的标志性建筑-交联立塔.

当时媒体记者评论:“随着这声巨响,国企一统天下的时代结束了。”

立塔倒掉的时候,很多郑州电缆厂的老职工、家属、子弟都到现场见证,而更多的人,选择不去现场,因为心情实在不能承受.

冰冷的水泥高塔并没有情感,可每一个在工厂大院生活、工作、长大的子弟并不这么想,他们的记忆里一定有那么一块空间,永远属于这个工厂的某个地方,或者是工厂门楼一样的家属院大门,或者是院子里食堂的饭菜,或者是楼后轰轰隆隆跑过的火车,或者是篮球场、或者是小卖铺、或者正是这座高塔。

一位老职工写下这样一段话,应该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在有的人眼里,它是成长的记忆;在有的人眼里,它是回家的坐标;在有的人眼里,它就是一座高塔。可是在我的眼里,它就像是一个被我遗忘了许久的老朋友。当有一天听说它要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它一直就在我的身边。我不知道是该竭力地挽留,还是该默默地看着它离去。突然有种莫名的忧伤,似乎觉得有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高塔倒下的烟尘里,好像忽然响起一曲熟悉的旋律:

哥已不再是,

当年的哥,

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

就让一切都散去无痕吧.

地主说:

在华山论剑的年代,如果少林派有一人能练成易筋经,再辅以七十二绝技,就算是鼎盛时期的王重阳也未必是其对手!可惜的是,少林派高手在华山论剑的时代里,无一人可以练成易筋经神功,都达不到五绝的境界,从而缺席了华山论剑.

在电缆的江湖里,郑州电缆厂一度练成了神功,但很快却又失去了它. 

其实,郑州电缆厂只是一大批同类企业的代表,它们从辉煌走向衰落,有对环境变化不适应的原因,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适应? 为何一个在短短十年里就能迅速崛起并碾压同行的工厂,又在下一个短短十年里迅速被对手碾压?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都是果,不是因.

在郑州电缆厂由盛转衰时,1987年一家叫做华为的企业创办起来,多年以后其创始人接受媒体采访,主持人问道:华为能够持续壮大、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任正非的回答只有八个字:“居安思危,求真务实”

特别感谢李冬梅女士、江福章先生、小裴同学对本文写作的帮助

参考资料:

1 《郑缆志》

2  部分网络资源

3  部分郑缆职工提供资料

故事讲完了,下次咱们说谁呢?欢迎大家留言给我.

也可加入扫码,留言“线缆思维”,加入我的微信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厂常见隐患,电缆厂请对照检查!
老厂 | 开封电线厂
老杨 | 郑州 ? 我记忆中的大西郊
【城城·蓝天志】郑飞搬迁那些年
熟悉而又陌生的记忆,郑州曾经的“大辫子”无轨电车!
少林易筋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