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侦和情报分析的胜利-1984年“7.12”大捷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在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被越军侵占的领土老山之后,越军不甘心失败,于7月12日发动了加强师规模的大反扑,但越军这次精心准备的疯狂大反扑被我军粉碎。战斗中我军步炮协同作战,共歼敌3700多人!这是我军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来,以较小的代价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就是史称的“7.12大捷”!

一般来说,公认的“7.12大捷”头功是落在我军炮兵头上的,靠着一天发射3400吨的炮弹,炮兵歼敌人数是超过步兵的。老山前线的步兵喊出“炮兵万岁”就是最好的说明。

不过“7.12大捷”的首功是我军的无名功臣-技侦和情报分析部门取得的!

正是他们截获了越军即将展开大规模反扑的情报,并分析出了越军进攻发起的准确时间,才让我军在战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进攻讲究的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长达十年的中越边境冲突中,我军大部分时间都做到了。比如说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军明明知道我们即将对他们发起进攻,但是具体的进攻发起日越军并不知道。以致于出现了13军偷渡红河的时候,部队攻占越军的营房,里面昨夜放过电影的银幕都还没来得及取下。同样是在老山,我们先进行了长达20多天的炮火准备,最初越军肯定十分紧张,天天枕戈待旦,结果这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都没有等来我军的攻击,自然难免松懈,结果被我军一举夺下了老山者阴山的各骑线点。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越军将进行加强师规模大反扑的情报会不会是咱们的侦察兵获取的?要知道当年我军组织了15个侦察大队参加两山轮战,前后超过万名的侦察兵进行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越境侦察与反特工作战。

小编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份情报不是15个侦察大队的侦察兵获取的,因为组建侦察大队是在“7.12大战”之后,首批1、2、3、4侦察大队于1984年7月20日至22日三天内组建,并随即开赴前线。

一、截获敌情

本来我军收复老山地区后,就准备转入正常的边防守备,就跟之前的法卡山、扣林山拔点作战完成后一样。

1984年5月14日,军委作出指示:我对越牵制作战已经达到预期目的,也改善了船头方向防御态势。作战行动要逐步收缩,下个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

随后的5月20日,昆明军区党委确定了部署调整方案,准备将14军主力撤回。

第二天5月21日(也就是38年前的今天),电子侦察部门(技术侦察)截获了越军一封电报,进行情报分析后觉得越军有大的意图。再结合前沿侦察到的当面敌情,发现越军在加紧调动部队,电台活动非常频繁,一切情况都显示异常。昆明军区判断越军将要发动大的反攻,于是决定停止调整,40师主力也不撤了,准备打击越军的大反扑。

越军准备进行的大反扑,就是越二军区司令武立等与苏联军事顾问共同制定的代号为“MB-84” 的战役计划,计划将那拉地区定为主攻方向,打开突破口,然后逐点收复老山地区各阵地。因为制定战役计划的会议是秘密在河江省一个叫北光的小山村召开的,因此这个计划又称为“北光计划”

我军一般称之为“北光计划”。

二、准确判断6.11团级规模反扑是试探性进攻

6月11日,越军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反攻,直接指挥这次反攻的是越军313师副师长裴尼乐。

这次战斗,14军部队共毙敌180余人,俘敌1人,缴获重机枪1挺、40火箭筒4具、冲锋枪8支和弹药一批。14军部队阵亡18人,负伤90人。

我军通过6月11日的战斗,准确判断出这只是“北光计划“的第一阶段预演。

三、情报部门准确判断出了越军发起进攻的时间

6月19日,越军高层召开了第二次北光会议,通过了二军区的战斗决心。又从纵深抽调316师174团、312师141团、10师66团、一军区198特工团1个营及312师炮兵1个营、10师炮兵2个营进至河江地区,使总兵力达到10个步兵团、14个炮兵营、2个特工团,共4万余人。

第二天也就是6月20日开始,14军又陆续增调41师师部带123团主力、121团一部、师炮兵团主力和军坦克团1连、11军122加农炮营、边防1团、边防17团100迫击炮连等部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

7.12大战爆发前两天,7月10日,总参通知昆明军区前指:越军大举反扑的征兆已经明显,请张司令员马上返回前指;把32师尽快调到前面去;军委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

这个准确时间是二部还是三部搞到的小编没有查到原始资料,但时间准确到7月12日!

我军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7月12日凌晨1时许,我军电侦部门(技侦部门)再次立功,截获了越军168炮兵旅3时前开饭完毕,随即进入阵地的情报。

14军前指判断越军即将展开,立即通报各部队加强戒备,不要睡觉。

接下来,14军前沿部队多次察觉到阵地前方有地雷爆炸声、砍树声和人员走动声,不断将情况上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正在展开,很快就要发起进攻。当即批准40师以3个炮兵营和部分团营属迫击炮,于3时整向预先计划的清水口子方向越军可能展开区和接近路线实施炮火反准备。

在199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越战争秘录》中是这样描写的:

我(40师炮兵团团长赵扣斌)决定了三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十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明弹,结果还是说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算他妈白打了,没情况,虚惊一场。指挥部下令睡觉,这是三点过,所有的部队都睡了。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以内陆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倾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真实情况当然不是这样的,上过战场的老兵嘛有时候爱加点演义的成分。我军炮兵对阵地前沿一共实施了两轮炮火覆盖(3点整一次,3点30分一次),由于阵地前面埋设了地雷,无法前出侦察。凌晨又有大雾不能观察,各前沿部队确实一直未能发现越军步兵。

但越军也没傻到让我们炮兵就这样对他们的潜伏士兵狂轰滥炸,3点10分越军炮兵就开始反击,3时50分,越军炮兵再次向松毛岭至那拉方向的100号、116号、150号高地、634高地和纵深的南榔、船头地区进行炮击。14军炮兵立即还击,双方展开持续炮战。这一下我军炮兵也就顾不上打击潜伏的越军士兵了。

当然,用事后诸葛亮的方式来复盘,既然我军已经获得了越军即将大举反扑的确切情报,3点整开始的炮击就该几个炮兵团一起开干,把潜伏在阵地前沿的越军全炸光。

想想倒是可以,但真正的战场上,炮击的效果如何?是不是打到敌人了这些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所有的炮兵把炮弹全部打出去。

有的网友觉得是没有好的热成像仪的原因,实际上那时候中国已经能买到欧美的微光夜视仪了,至于热成像仪,那时候性能还不过关。

总之结果是,炮战我们赢了,步兵也守住了阵地,最终取得大胜,这一切也离不开那些无名战士-技侦和情报分析人员的功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5年越军喊话停战,解放军派3500人前去侦察,随后炮火猛攻越军
论六十七军1985年“9.8”作战的历史意义
领袖将帅札记(二十七)老山作战军纪要严,张铚秀司令员两次发火
两山轮战中的隐秘战线-我军把“内线”布设到越南的省军事指挥部
越军特工的一场经典袭击战斗
两山轮战中的尖刀之舞 (下)中国侦察兵老山扬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