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认知战”概念在战争领域的出现

来源:渊亭防务

摘要


  

   


北约科技组织发布报告《“认知战”:“认知”概念在战争领域的出现》,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战略决策辅助、新型作战域的出现,以及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入侵,在信息、兵棋推演和实际作战等方面,认知战作为“第六作战域”,通过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展。认知战的主要目标不是作为战略的附属品或仅仅追求不战而胜,而是通过改变敌对群体对现实的表征,对其所思、所爱或所信的内容发动战争。这是一场围绕敌人的思考方式、大脑运作、世界观和概念思维所进行的战争,需要对进攻行动、反制措施和防御态势进行融合与规划。报告还介绍了结合纳米、生物、信息、认知四大前沿科技的NBIC会聚技术,并强调了跨领域技术融合与发展对于应对认知威胁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北约科技组织,作战概念,认知战,信息技术,会聚技术

除了由环境定义的四个作战域(陆、海、空和太空)和连接它们的网络空间,“认知”也被视为现代战争的一个完整作战域。考虑到当今人类已经被数字技术连接在一起,那么“认知战”的范围自然覆盖了整个世界舞台,所使用的道具就是信息技术及其衍生的工具、机器、网络和系统。认知战目标明确,即我们的个体智能,其中既包括独立个人也可以将某个群体视作一个整体。

认知战通过定义、制定并组织攻击,以改变或误导目标人群的思想,对方可以是领导者和操作员、某个社会或专业阶层的所有成员、某支军队或者更大范围(给定区域、国家或国家的集合的所有人员)中的男性和女性。认知战的目标可以是多样的且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战略进行自我调整,具体包括领土占领(例如毗邻地区、半岛或岛屿群)、影响力(选举、煽动民众骚乱)、服务干扰(国家或地方政府、医院、紧急服务以及卫生设备、水资源或能源的供应)、运输(空域、海上咽喉要道……)、信息窃取(通过非自愿披露或共享密码……)等。

认知战是利用技术来改变人类目标认知的艺术,而目标通常对此毫无察觉,哪怕是那些专门负责该领域(对抗、最小化或管理认知战影响后果)的人,也一样会因为反应太慢或不够充分,在认知战中“失败”却不自知。

关于认知战的一些定义


  

   


认知战是一种非常规的战争形式,通过使用网络工具改变敌人的认知过程、挖掘利用其心理偏见或反省性思维、引发其思维扭曲、影响决策并阻碍行动,在个人和集体层面都能产生负面影响。

这显然与使用数字信息工具来控制、更改或破坏所述工具的网络战概念有关。然而,认知战比信息层面要更深一步,它所针对的是人体大脑对于信息的处理。因此,认知战超越了包括计算机工程、机器人技术和程序在内的网络战对人类的影响;认知战效应不是行动的副产品,而是行动的绝对目标。

这个目标独立于用于实现它的技术。一种理解方式是,认知战一方面是“心理-社会-技术战”,另一方面是使用网络手段的“影响战”。具体在军事背景下,认知战包含旨在执行战斗、监视或安全行动的战略应用。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它的相关概念定义。“认知作战”作为专门针对认知目标的战役法的一部分,包含实际、局部、暂时的战术认知工具使用。进攻性作战行动的特点是以扰乱为核心,系统地挖掘并利用对手的弱点。而在防御性态势中,“认知作战”包含使用相似工具发展应对认知战的弹性和预防能力。当竞争双方联系广泛且认知过程的对抗有普遍性时,就可以使用“认知冲突”的概念。但这个概念仍有待理论化。

认知战无处不在


  

   


事实上,认知战已经被一些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机构或公司(包括恐怖组织、侵略性宗教运动等)所使用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尽管他们有时候使用的并不是“认知战”这个名称。这些群体机构包括为数字情报部队工作的专业化高素质单位,以及在竞争激烈或一些更常规的领域进行营销和操纵潜在客户的行业机构和公司。以上所有案例的目标都是统治行业、建立自身优势、乃至征服和摧毁对手。今天,认知战的应用愈演愈烈,以至于政治领导人也必须重视其重要性。

自2017年以来,“认知战”一词在美国一直用来特指寻求“操纵敌人或其公民的认知机制以削弱、渗透、影响甚至征服或摧毁对手”的国家或势力集团可以采用的行动模式。虽然这一广泛的使命始终是战争艺术的一部分,但此处产生的新学科仍需要进一步阐明。认知战是与信息战相关的新型网络技术和软实力中的人力因素以及心理战(PSYOPS)的操纵方面的结合。它们通常是出于自身利益,对现实进行经过数字篡改的片面呈现。新型交流工具的出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为认知战的新方法和新目标开辟了道路。尽管这种复杂性的增加本应该鼓励潜在的受害者发展出一种持续的抵抗态势,但现实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意识到他们受到攻击时为时已晚。

这种认知战方法引起了世界各地武装部队的注意,在战略和战役层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在该领域尚未有建立完善的伦理考量和条令条例。随着数字化战略决策辅助、新型作战域的出现,以及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入侵,在信息、兵棋推演和实际作战等方面,认知战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展。可以说,哪里使用了数字信息,哪里就有认知战,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进攻和防御用途的暗中利用、认知消耗和用于保护潜在目标人群的防御措施。认知战需要对攻击、反制和预防进行融合与精心规划。

理论化


  

   


目前正在开发的新理论有:针对抵御能力或神经学弱点的研究、对于认知偏见的利用和认知错误可能性、感知操纵、如何使注意力崩溃或对其进行引导,以及如何诱导认知压力。所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精神敏锐度、社会关系、动机以及组织的效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这些早期的概念研究工作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和军事思想家的注意。其中包括了神经伦理学家James Giordano,他将大脑描述为 21 世纪的战场,并研究了神经科学的武器化;Goldfein将军,他曾表示我们已经从消耗战转向认知战;Banach上校,他谈到了虚拟战争的概念;国防情报局的Stewart中将,他将现代战争视为一个认知战场;Desclaux将军,将指挥和控制战略过程描述为一个用于指导战略以实现指挥官目标的包含知识优势、网络信心和决策优势的认知三角。随着作战规划和实施的认知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的Remanjon上校对于人脑是否是当今的终极战场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Dean S. Hartley 和 Kenneth Jobson 撰写的《认知优势》(2021年发表)一书中,发展了该第六作战域的理论基础,将“技术元素”(technium)与被视为人类智力全球代表的“人类智能圈”(noosphere)通过技术中介连接起来。

基本原则


  

   


在认知战中,信息战的所有要素(包括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作战方面)基于系统性和复杂性而结合应用于军事行动。它位于迄今为止单独管理的两个作战领域的交汇处:一个是心理战和影响力作战(软实力),另一个则是旨在贬低或破坏物理信息资产的网络作战(网络防御)。来自不同科学、军事或情报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和观点的统一因这种交叉而成为可能,从而为技术如何影响人类带来跨学科的方法。

认知战的主要目标不是作为战略的附属品或仅仅追求不战而胜,而是通过改变敌对群体对现实的表征,对其所思、所爱或所信的内容发动战争。这是一场围绕敌人的思考方式、大脑运作、世界观和概念思维所进行的战争。此处所寻求的效果是敌人世界观的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内心的平静、他们的信心、竞争力和社会繁荣。

认知战的既定目标是攻击、利用、贬低甚至破坏对方的现实构建、精神自信以及他们对于群体、社会甚至国家有效运作所需的过程和方法的信任。虽然认知战在技术方面(网络)与心理战(PSYOPS)有所区别,但可以说是后者的姊妹篇。

图 1:认知战和心理战之间的差异(广义上包括实际心理行动和其它非动能行动,例如影响力作战和军民协调 (CiMiC))

行动层面


  

   


认知战相关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全球性角度和基于可用工具的角度。第一点旨在推进一种用于思想操纵的文化,或者针对该文化建立抵御能力(包括促进全球安全)。目的是提醒和训练那些最有可能成为恶意行为或意图的目标对象,并使用认知工具对抗这种行为。

第二个角度更具体地与认知的各个领域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决策/反决策二分法、认知错误和偏见、感知和幻想、控制论和控制缺失或丧失、影响力和软实力、心理学和网络心理学、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器人和无人机、自主性和新技术相关的伦理问题、动机和动机丧失(放弃和绝望)、道德和价值观冲突、心理和宗教、创伤后救助或情绪失控等案例中精神科支持的紧迫性、网络安全和人类可靠性,以及指挥控制(C2)的认知方面,这涉及包括多领域和多文化方面等其它相当多的考虑因素。

防御态势


  

   


这种认知方法不能按照传统的战争工具类别来定义,它实际上是一种用于干扰个体或大规模目标、寻求达成从单个个体一直到整个社会/技术系统的各种规模效果的工具。这些能力和效果可以在动能作战之前、期间和之后使用,同时仍然保持独立于目前国际上对战争行为的定义之外。这些非动能作战行动将带来损人利己式的不平衡利益。这些方法可能已经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在了一些隐秘开展的全球性行动或者具体、精确且无法察觉的行动中,又或者只是一次或几次进攻性行动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所面临的危险以及如何开发防御技术和用于处理认知战后果的有效威慑性手段有所了解。

认知战对于人类领域意味着什么?


  

   


认知战有哪些后果?鉴于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地由其内部互相连接所定义,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已经开始向网络时代演变。而随着我们的物理、数字和心理形象在这些“人类增强”网络中互相融合(注:人类增强,即所有开发、制造及推动各种广泛可用的技术来消除残疾、疾病、痛苦、衰老和死亡等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消极问题,同时极大地增进人的智力、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尝试。),这种演变变得愈加复杂。“人类增强”网络是人类领域的典型代表,在该领域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信息的表示、理解和开发方式。该领域必须考虑参与决策或规则程序应用的人员本身的优势、局限性、脆弱性和多样性。

从防御的角度来看,认知挑战多种多样,它涉及确保个人的认知安全、促进国家结构的有效运行以及创建和维持决策行动的认知优势。进一步的挑战涉及增强竞争力、开发和认证旨在增强劳动力的智能系统或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提高人类-自主团队 (HAT) 的集体智能以及改进复杂和共享的决策。保证人类领域的优势将需要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将人类和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对技术和心理后果进行管控。

行动手段


  

   


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数字工具的设计为了鼓励用户自发使用,重点考虑了他们的差异和特点。这导致一些人开始考虑如何操纵这些引导方法,以更大限度地将人类用户集成至系统之中。目的也已经从最初的促进用户体验转变为煽动甚至规定他们的行为方式。

从攻击者的角度来看,最有效同时也可能是最难执行的行动就是鼓励对手自发使用可以破坏或影响其认知过程各个层面的数字工具。决策过程的很多阶段都可以作为认知战的关注重点,在信息接收阶段可以使用庞大信息量进行淹没,信息过滤阶段可以通过改变信息表达的构建方式或通过影响对方记忆内存而绕过该阶段,从而最终导致对手决策不充分。现在,这些阶段都已经被理解、编码,甚至被数字工具所取代。因此,认知战可以将其当作目标。

认知战可能会在三个潜在层面上产生效果:

  • 通过种下怀疑的种子或巩固确定性或造成慢性后果,对心理、关系、动机维度产生影响;

  • 在网络领域,通过直接分解或诱导人为错误,对网络、网络承载的信息或人机交互产生影响;

  • 直接针对个人认知能力,特别是那些认知能力正在被长期改变的人。

随着我们对可穿戴技术和对象连接技术进行开发,尤其是随着以士兵增强为表现形式的新型工具内在化,这种在智能领域进行的战争将呈现出新的维度。

图2:人类和技术领域的互补性以及它们如何与其它领域相互作用

利用移动网络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NBIC会聚技术是一个科学项目,汇集了四个此前互相独立的领域:纳米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纳米传感器、纳米结构、能源等)、生物技术(生物基因组技术、生物工程、神经药理学等)、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等)和认知技术(认知科学和神经心理学)。该项目于 2002 年在美国国防部 (DoD) 的支持下正式成立,随后被主要国际机构和一些国家采用以汇集未来先进技术。

NBIC会聚技术项目的目的是鼓励工具开发并通过“人类技术”方法调整或改进人类以开发混合人类系统,从而满足健康、安全、防御目标并为特定的生物环境(太空、海洋、沙漠等)做好准备。该项目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健康纳米技术、新型化学认知增强剂、嵌入式电子设备等相结合,已经主导了领域间的部分融合。最终,它将“创造”出一个增强型人类操作员(甚至是混合操作员),通过对其注入扩增物质或纳米科技以保证信息弹性和优势。目前一些增强型士兵项目正在进行中。

当然,信息意味着网络威胁和信息失真或操纵。而一个通过数字“连接”的大脑,尤其是士兵的大脑,将无可避免地催生出“认知战”的进攻和防御形式。许多作家已经想象过可能出现的认知威胁,其中大多数至今仍然是科幻情节,但得益于现实资源,有一些认知作战场景已经通过例如神经计算植入物、感知增强技术混合体(视觉和听觉)甚至基因组修改等技术被程序化甚至部分经过了测试。

图 2-3:美国国防部在《会聚技术报告》(2012 年)中定义的融合技术

除了盟国或竞争国家使用的传统和现实认知威胁,或者由非官方机构(如恐怖分子或寻求文化或宗教统治的团体)开发的威胁之外,业内还需要考虑到NBIC的未来,以及它如何通过分散注意力、信息饱和甚至接管和修改目标来影响人类认知。此外还应该考虑这些植入物的淘汰和剥削问题。

结论


  

   


网络世界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没有它提供的工具,任何决策或行动都无法执行。这一点显然在影响着工具使用者的认知,并将对各个层面的个人和群体产生影响,其中既包括有人为后果的心理层面,也包括人为错误影响系统的技术层面。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路径不断突破着我们知识的极限以及潜在用途的开发极限。我们必须尝试预测未来技术带来的威胁同时对正在开发的技术加深了解。

认知威胁越来越普遍且后果往往会产生全球性影响,这就需要北约及其成员国有能力考虑到认知战的方方面面。被动态势将导致我们失去对当今军事战略至关重要的技术主动权,而对以上认知维度的预测将意味着获得突破被动态势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全面了解认知战《缓解和应对认知战》2023最新146页报告
智能化战争中的OODA环
对军事智能化的小结
智库新论 | 未来城市作战可能会这样
高度重视认知域作战
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