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版《马原》 | 第四章——名词解释(1)
userphoto

2023.11.17 广东

关注

这一章名词解释比较多,我一共整理了50个,所以分为(1)、(2)两部分发,明天发(2),记得来看~

名词解释

1.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是商品经济的高级或发达形态。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交换的经济形式。在自然经济下,社会由许多分散的、单一的经济单位所组成,每个经济单位从事各种经济工作。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排斥社会分工,生产规模狭小,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

3. 社会分工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就要求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需求。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4.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了它商品就不复存在。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他人的、社会的需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7.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8.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9. 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任何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10.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总要进行各种具体形态的生产活动,生产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正是由于不同的特殊的有用劳动,才创造出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而各种各样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具体劳动构成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一个方面。

11.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的对称。又称一般人类劳动。指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体力在生产中的消耗。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它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一个方面。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12. 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量是按简单劳动量来计算的。各种复杂劳动都要折合成若干倍的简单劳动。简单劳动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简单劳动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13. 复杂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较多的价值。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或加倍的简单劳动。一小时复杂劳动等于若干小时的简单劳动。各种复杂劳动折合成若干倍的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1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固有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把商品生产者分离开来,他们各自独立地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同时,由于社会分工,又把他们互相联系起来,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形成了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被承认为社会资本主义劳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都是在这个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5. 活劳动

物化劳动的对称。指劳动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物化劳动)相对而言,而称为活劳动。它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人的活劳动,才能引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把原来的使用价值改变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生产过程总是活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了活劳动,生产资料本身就不会创造出任何东西。在资本主义社会,活劳动是资本家所榨取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6. 死劳动

活劳动的对称。又称对象化的劳动。物化劳动有两种涵义:一是作为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在这个涵义中,它又称“死劳动”、“过去劳动”,与活劳动互为对称。二是作为劳动过程的结果,物化劳动指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即指商品的价值。

17. 货币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8.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可避免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19. 商品拜物教

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采取了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表现为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和超自然的、支配人的命运的神秘性质,即为商品经济社会所崇拜和迷信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及其发展形态“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自然经济或产品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的产物。

20. 资本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和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1. 劳动力

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自有人类社会始,劳动力就成为社会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成为商品后也具有价值,其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然而,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其价值与一般商品价值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含三项内容: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和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劳动力价值规定上的特殊性,还在于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

22.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在这种关系中,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对雇佣劳动者的支配权,占有了全部劳动产品。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3. 资本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资本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

2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25. 价值增殖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剩余价值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品和货币
经济学基础(详细)
政治经济学复习内容
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政治经济学学习提要(1)
抽象劳动与劳动概念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