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语文究竟是什么?

凌宗伟:语文究竟是什么?

   说起教改,恐怕这几十年来最热闹的就是我们语文学科了,各种派别的语文层出不穷。各种关于语文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呼吁语文要有语文味,语文不能泛语文,更不能非语文。那么语文味是什么味,泛语文、非语文又如何界定?真语文是什么,是不是加了个“真”就真了?为什么本来很简单、很明白的问题总是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纠缠不清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语文呢?

  “语文”究竟是什么

  曾经在一个很大规模的教学活动中听了一堂课。这堂课上,老师一下午给学生讲了28个语文术语。比如说排比、拟人、夸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圝圝语文是不是就是教给学生那些语文术语?语文是不是就是要先谈文字后谈情感,甚至不谈情感?语文是不是等同于语言教学?语文教学是不是一定需要那些表演手段?

  1 “语文”就是语文

  我一直认为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自己能听得懂别人的话,看得懂别人的文字,所见所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写出来。再进一步就是能清楚人家哪里说得好,哪里写得好,假如我自己说、自己写会是怎样的一种方式。

  这样理解语文的话,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懂别人的文字,听懂别人的言说,学会恰当地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的过程。它的基本方法也不外乎听、说、读、写、译、编。基于这样的认识,说得直白一点,我以为所谓语文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人听得懂人话,看得懂人写的文字,最终会说人话,写人看得懂的文字的过程。

  语文教育新词的不断出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枯竭的表现。其实,许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就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一波接一波,改来改去,到底改变了多少?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语文教育需要正本清源,需要的是对语文教育原点的回归。

  这语文,那语文无非就是为了那个地盘,这个山头!

  2 语言就是情感本身

  我们知道,语言与情感、思想本就是一体的。语言不是容器,不是装情感的袋子,语言就是情感本身,所以诗人林茶居先生说:我说爱,爱的情感就在这个词的深处了。那么我们说他的爱就是冷冰冰的文字呢,还是他炽热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了呢?

  其实,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水面下的巨大部分是它承载了语言的某种思想和情感,这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有了语言的魅力。

  我常常想,我们的前人,比如“八大家”,他们知道主谓宾定状补吗?有没有人思考过,我们是先学会说话还是先学会语法?是不是我们掌握了语法,就一定会讲话?或者说是掌握了语法,我们的表达就很精彩?

  圝圝我以为将原本存在语言中的思想情感退出其位,一味为了体现“语文”,给学生输灌那些术语,将语文等同于那些语文术语,我们的语文就是在戕害母语教学。

  所以我觉得,把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没有错,错的是将语言与情感分为先后,让原本承载思想情感的语言退居其后。语言和生命是一体的。语文教育应该基于孩子生命的需要和可能,帮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象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

  3 “语文”要“立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一面五星红旗》。这篇教材是说,有一位在外国留学的大学生,冬天一个人去漂游。三天以后,竹筏沉没了,他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到了一个小镇上。他来到一个面包店,看到一个面包,饥饿难忍,他希望那个老板给他一个面包。老板看看他的脖子,要求他把脖子上的那面五星红旗摘下来跟他换一个面包。大学生死也不肯换,就昏过去了。当他醒来的时候,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回头一看,那面五星红旗被插在病床旁边的花瓶上。

  圝圝要多大一个花瓶才可以把那面五星红旗插在里面?拿一个不真实的东西,可以培养出学生真实的道德情感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叶开先生所讲的语文就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的主张是毫无疑义的。

  4 “语文”本就应该是“好玩”的课

  圝圝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中国语文,原本就是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密等学科密不可分的,只是分科以后将一些可以分的学科分出去,但有些分不了,剩下的就是“语文”了。这一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没有也不可能构成独立封闭的系统。

  语文不是由一整套抽象的语言知识和定理、规律构成。语文课的特征就在于,我们在引领学生欣赏感悟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语言规律。从这个角度说,语文不等同于语言教学,语文教学任务也不等同于教语言文字。

  如此有人就总是抓住“语文课可以这样玩”不放,以为这一“玩”,就不是语文,就“泛语文”了。但我们就忘记了教学有一种境界就是“寓教于乐”,“乐”从何来,不就是“玩”出来的嘛,不玩,怎么乐得起来!

  好的语文老师什么样?  1 要有大视野

  语文教育需要正本清源,需要回归到语文教育的原点。要将阳光泼洒到别人的心中,至少自己心中有阳光。

  圝圝大视野哪里来?来自个人丰富的阅读。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现在比较可怕的是我们教书的人不读书。

  吴非先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大致是说,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不是为了考试的地方。但真正要进入那个境界很难,但不能不作为。至少我们对语文教材要有文本硬读的功夫,就是抛开教参,硬着头皮,自己去读,在这个基础上,发现文本中能够跟心灵互动的那些字眼,乃至文本中我们有疑惑的地方,尤其是对那些“洁本”,要去找作者的原文来比对,在比对中靠近作者的意图。这样我们才可能进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状态,才可能带领我们的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当然,所谓大视野是要建立在对教育、对语文的终极目标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

  2 要有独立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胸无点墨,势必人云亦云。要想成为“人师”,恐怕还得先成为“经师”。

  我们总是习惯了对教材、教参的照搬照抄,习惯了迷信专家名师的理论课例,往往迷失了自己。

  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这主张,不是专家那里来的,也不是名师教的,而是源于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实践的。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想象,去思考,去践行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

  3 要能说会道会上课

  我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青年教师读书会,20来个人,给他们提出3个要求,就是能说会道会上课,我们要能离开文本围绕一个中心,很流利的、很有层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我们作为教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拿着一个本本,那麻烦就大了。要达到这个要求,其实很简单,我开始是要求我们的老师围绕一个话题,每人准备500字,先写,再背书,在背书的基础上,我们坐在一起,你把你的背书表达出来,然后过渡到写提纲,再过渡到写关键词,然后就进入到脱稿。

  会写,做语文教师的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你自己也写写看,至少可以通过你的体验把你的思考和表达的过程跟学生一起来分享,让他在你的经验基础上有所感悟。

  如果做到这样两点,我以为我们就可能会上课了。

  4要有自己的课程意识

  会上课还不行,好的语文教师需要有自己的课程意识。

  圝圝我们语文课程跟其他课程相比,是没有严密的课程体系的。但是,阅读、写作还是有它基本的规律和要求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明白,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什么时候教。

  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我常常要求自己做到的“遇物则诲,相机而教”。遇到什么教什么,看准时机教当教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白,哪些东西什么时候教过,教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教师的课程意识,还体现在他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力上。一个有清醒课程意识的教师对课程一定会特别敏感。他一定明白,哪些信息是干扰信息,哪些是该了解的信息。也一定会明白当教与不当教的界限。

  圝圝面对浮躁的教育生态,我们能做的就是沉静下来,回归语文的本源,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育是成人的教育。雅思贝尔斯说,“要成为人,须靠语言的传承方能达到,因为精神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给我们”。我想,“精神遗产”的内涵,恐怕就不只是语言和语法、方式和方法,恐怕还有那些浸润生命的人文精神、哲学元素、审美情趣等更为丰富的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步语文路:十五、留下审美境界的攀登足迹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养观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情感教育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