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庄子清廉思想的三重境界
谈庄子清廉思想的三重境界
时间:2013-03-10 21:02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孔令梅
(转自:安徽文化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谈到廉政文化建设,亳州著名历史人物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思想资源。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庄子清廉思想的三重境界。
孤高自赏的隐士姿态
《史记》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子说:我宁可做一头游戏于污泥中的小猪,以快吾志。其实庄子过着很贫穷的生活,《外物》篇记载了庄子向监河侯借米而没有借成的故事。在连生活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庄子也不愿做官,因为庄子不愿与“昏上乱相”同流合污,他认为在高官厚禄、极尽奢华之后,往往会成为像祭祀用的牛那样的牺牲品。庄子富于远见卓识,能预见与“昏上乱相”为伍的悲惨结局。因此他虽然穷困,仍坚守节操,极端蔑视那些贪求荣华富贵之人,《秋水》篇中,庄子把自己比作凤鸟,把惠施和他的相位比作鹞鹰得了死老鼠;《列御寇》篇中,以舔痔疮来讽刺巴结权贵、贪财好利的曹商。
面对纷乱的世界,庄子做到了“心斋”,就是在这个世界面前不动心。这是一种心灵的逃避,是一种“穷则独善其身”的做法。如果庄子思想仅仅达到这一层,那还只是较为浅表的隐士层面,称不上伟大的思想家。
物无贵贱的平等意识
庄子清廉思想的第二重境界是物无贵贱的平等意识。《知北游》篇中东郭子问庄子道体现在何处,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再问,庄子说:“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甚至“在屎溺”。在庄子眼中,道就在自然万物之中,自然万物原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价值,都有它的尊贵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见《秋水》)。庄子教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不应该自以为是。自然法则远远高于人的智慧,人卖弄智慧违背自然法则,已经把这个世界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在这个世界中,任何所谓微贱的事物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外物》篇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当惠施批评庄子的理论无用时,庄子说:“大地这么广阔,人所用的只是两只脚踩着的那一块地罢了。但是如果把立足以外的地方挖成沟壑,一直挖到黄泉,那么人所立足的小块地方还有用吗?”可见,无用之物是有用之物的基础,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一切也就无所可用了。所以,人别把自己看得了不起,蔑视这个轻视那个的。像我们做老师的要想着教学相长,也许学生教会自己的比自己教给学生的更多;做官的要时刻想着为民谋利,想着老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才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见《老子》第七章)。
有了物无贵贱的平等意识,会使人谦逊、博爱,会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会让人更加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但这还不是庄子清廉思想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一重境界中还有“我”的容身之地,而庄子清廉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一体的无我之境。
天地一体的无我之境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他能达到“吾丧我”境界的认识基础。“吾丧我”即忘我,取消了自我中心意识,人与万物一体,来于自然,归于自然,人不过是造化熔炉中的熔浆,炼出人形就是人,炼出虫形就是虫,而且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站在这样的高度,人的私心毫无意义。反腐倡廉之所以困难,就在于人有私心,诚如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庄子通过众多精彩的寓言为我们揭示了追逐利益的危险和无我境界的美妙。
《山木》篇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怵目惊心地展示出逐利者所面临的险境,在你洋洋自得、忘乎所以之时,天敌已近在咫尺。大自然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人替自己考虑,就一定要占有什么,越是聪明能干的人,占有越多。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小虫,总是不停地持取,负重爬高,以致身心俱疲,还要对付身外的种种烦扰,活着实在无趣。因为人们摆脱不了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
庄子希望人忘掉自我,并非教人忘掉世界,相反,庄子不同于一般的隐士,他从未隐居山林,所谓大隐隐于世,在人世间做到“陆沉”。无我之境让他达观逍遥,轻松面对一切。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因为他觉得生死是自然之道,死后的世界或许另有一番乐趣。梦中变为蝴蝶,也让他觉得做蝴蝶和做自己没有分别,甚至怀疑是不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无我之境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让人更加富有创造力。《达生》篇中有“佝偻承蜩”和“梓庆造鐻”两则寓言:一个驼背老人用竹杆在树林里粘蝉,异常熟练,原因在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梓庆作为一个木匠,能造出鬼斧神工的钟架子来,是因为他在造鐻之前,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忘我状态让普通工匠的潜力得到激发,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大师。
这种忘我状态呈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让人们做到最好。“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田子方》)一个有着忘我心态的人当然会成为最好的官员。对于普通老百姓,忘我状态同样有益,《山木》篇描述了庄子的理想王国:“建德之国。建德之国的百姓,朴实自然,做人做事不求回报,尽其本性关心他人,没有个人占有欲望,所以人人快乐、生命清新。
总之,人生天地间,实在不该拘束于渺小自我的得失成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内心安定,专注于工作,使生命的自然潜力尽情发挥,这样才能把人类大我的精神之美展现到极致。(作者单位:亳州师专)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之道:大宗师的逍遥游
《庄子》:激发人的无限想象,让你大逍遥
刘勇 | 庄子论名利之:心静为止
04在梦中采访庄子——梦蝶之辩
走向逍遥之境[哲理美文]
郭象《庄子序》注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