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把腰斩刎颈之交的利剑
1
一把腰斩刎颈之交的利剑
(2015-07-21 ) 转自
:新浪·明过有声的博客
一把腰斩刎颈之交的利剑
文|曹声明
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了二对刎颈之交的朋友,一对是获得后人赞扬和敬仰的廉颇和蔺相如;一对是遭到世人讽刺和嘲笑的张耳和陈余。是什么原因让张陈这对生死与共的好友变成了不共戴天的生死对头呢?找出那把腰斩刎颈之交的利剑,我们就可以明白,古往今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会反目成仇,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将相和为何成了历史的绝唱。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年轻时曾在信陵君门下做宾客,不知何故,他后来逃亡到外黄。外黄有个大富翁的女儿很漂亮,可惜红颜薄命,嫁了个窝囊废的丈夫。张耳毕竟是跑过大码头的人,他认准这是个难得的攀升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的挖掉了人家的婚姻墙角,不仅娶回了这个富婆,还取回了老丈人家的很多钱财。有了能使鬼推磨的钱,张耳不费劲的就当上了外黄县令,借助权钱这双翅膀,张耳贤能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天下。陈余也是大梁人,他和张耳一样也拥有一个财大气粗的老丈人,大约惺惺相惜的原故,张耳和陈余一见如故,年轻的陈余把年长的张耳当做父亲来侍奉,司马迁用:“两人相与为刎颈交”来形容二人亲密无间的友情。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悬赏千金抓捕张耳,五百金抓捕陈余。他二人改名换姓逃到陈县充当城门守卫,二人每天在城门口对面站立,大模大样的在盘查逃犯,二人一本正经的表演了好几年门卫张耳陈余追查逃犯张耳陈余的滑稽戏。陈胜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张耳陈余立即投奔了陈胜。这时陈县的豪杰父老纷纷劝说陈胜自立为王,张耳和陈余却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类的道理力阻陈胜称王的短视行为。可惜,早被权力春药亢奋得头脑混乱的陈胜丝毫没有理会这个有远大战略意义的建议。陈胜自立为王以后,张耳陈余自告奋勇请求带兵收取河北的赵地,陈胜于是任命自己的好友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都尉,带领三千人马向北进攻赵地。这么一点人马,还不够当年虎狼之师的秦军半天的砍杀,但是,此时非彼时,貌似坚不可催的秦帝国早就变成了一戳就破的纸屋。张耳陈余伙同齐国辨士蒯通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收取了赵地几十座城池,并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对这块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张耳陈余眼红心痒了。那顶校尉的小官帽,二人早就不屑戴在自己那颗膨胀的大脑袋上了。他俩及时的向武臣献上另一套“打江山的理应坐江山”的新理论,力劝武臣自立为王。此类好事何须多说,早有此心而不好说出口的武臣,立即以陈胜为学习榜样,自立为王,任命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随后派人向陈胜通报。陈胜听说好友竟然和自己平起平坐了,十分震怒,想要马上把武臣和张耳陈余等人灭族,然后发兵平叛。丞相房君劝谏道:秦朝还没有灭亡就想发兵灭赵,这无形之中又多了一个秦朝,不如趁机向他们祝贺,并让他们向西进攻秦朝,等打下江山后再找他们算账不迟。冷静下来的陈胜只得按下心中的怒火,听从了房君的建议。可是,陈胜的那点小心思岂能瞒过张耳陈余那四双贼眼,此时灭不灭秦已是小事了,如何使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最后抢得天下才是他们考虑的重中之重。他们最后商定不向西进攻秦国,转而进攻南北的燕代二地,尽力扩充自己的势力,等待秦楚鹬蚌相争之时去坐收渔翁之利。野心总是随着权势的扩大而水涨船高,此时的张耳陈余二人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可是社会规律这个天道却永远不会按照野心家的想法去运行的。
打着反秦旗号的三千人马,在“天下苦秦久矣”的赵地应者云集,张陈二人不费吹灰之力占有了赵地,可当他们带领好几万人马调头进攻燕国时,立马就碰得鼻青脸肿,赵王一出马就被活捉,好在燕军宽大为怀,不愿打内战,最后放回了赵王。赵王派李良去打太原,没想到李良闹内讧,反水投降了秦军,杀死了赵王武臣。张耳陈余只得又立赵歇为赵王,随后张耳同赵歇被秦军主力章邯、王离围困在巨鹿城内,十分危急。这时陈余带领几万人马驻军在巨鹿的北边,张耳多次派人催促陈余带兵救援,陈余害怕兵少被歼灭,始终不肯前往。怨恨不已的张耳最后派遣二个亲信将领前去严词指责陈余寡情忘义。陈余无奈之下,给了这二个将领五千人马去救援,结果全军覆灭。秦军围困巨鹿几个月,各地救赵的义军也陆续赶到,但没有哪一只军队敢同秦军交手,皆作壁上观。只有项羽率领的楚军破釜沉舟,怒冲冲的赶来同秦军拼命。结果楚军以一当十,大破秦军,天下无敌的楚霸王成了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张耳被楚军救出后,当面痛斥陈余不肯出手相救的不义行为,不信陈余的任何辩解和说明,固执的认为自己的二个将领被陈余杀人灭口了。在张耳多次的追问下,陈余便解下将军印,以撂担子不干了来迫使张耳让步,万万没想到,陈余的假戏变成了张耳的真唱,张耳毫不客气的收回了陈余的将军印。陈余只得打掉牙咽到自己的肚里去,满怀一腔怨恨,带领几百亲兵到黄河沿岸的湖泽里以渔猎为生了。二位刎颈之交的密友,就这样一拍二散了,从此形同路人。
汉元年二月,项羽分封诸侯王,封张耳为常山王,封陈余为侯。陈余极为愤怒,怨恨项羽分封不公,认为自己同张耳功劳一样,为何一王一侯?为了泄愤,陈余跑到齐王田荣那里借兵打败了张耳,重占赵地,接回了赵王,陈余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代王,过了一把大王瘾。张耳被打跑后就投靠了新主子刘邦。汉二年,刘邦进攻项羽,请求赵国发兵助汉灭楚,陈余竟说;“若汉杀掉张耳,我们就出兵。”刘邦于是找来一个跟张耳相貌相似的人,杀了他,拿了他的头送给陈余,陈余这才心满意足的发兵助汉。事后陈余发现张耳没死,立刻变脸投靠了项羽。汉三年,韩信和张耳率军攻破赵国,杀死了赵王和陈余,曾经生死与共的好友,终于闹到有你无我的绝境。刘邦坐上龙椅后,封张耳为赵王,二年后,张耳病死,到另一个世界去找阎王理论他俩的恩怨情仇去了。
司马迁在《张耳陈余列传》篇末,画龙点睛的评道:“张耳陈余是世人传颂的贤能之人,在早年贫贱的时候,重信义,不顾生死,等到各自拥有自己的封地,为了争夺权势,终于互相攻灭。”司马迁的点评可谓一真见血,权势就是那把腰斩刎颈之交的利剑,因为权势的好处大如天,如此迷人的诱惑自然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所以,在没有牢牢锁住这把利剑,不让其轻易出鞘伤人之前,千万莫要奢谈什么刎颈之交,以免贻笑天下!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同甘共苦的刎颈之交,互相征伐的不义之人
《资治通鉴》管窥(16) 张耳与陈馀
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张耳与陈余的关系为何落到如此地步?
从刎颈之交,到不共戴天 丨张耳陈馀:成年人的友情终成了易碎品
刎颈之交长久吗?记魏国贤士张耳、陈馀从交好到反目成仇
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浅谈张耳与陈余那经不起考验的塑料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