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了冬天,古代王公贵胄取暖有妙招,他们取暖不用火却专门用女人
到了冬天,古代王公贵胄取暖有妙招,他们取暖不用火却专门用女人
2018-11-14 15:07 来源:
本文转自:搜狐网
如今,一到了冬天,就到了江浙沪皖地区人民苦不堪言的日子。他们被残忍地划分到了秦岭淮河以南,所以,不比北方可以有暖气。但是,此地也不比南方,差不多在亚热带,即使冬天也像春天一样温暖怡人。
我们就不由得纳闷了,近几年气候变暖,冬天都如此难熬。那么,在中国古代,冬天比现在还要冷,更没有这种高科技的暖气可以取暖,他们又是如何度过这瑟瑟发抖的冬天的呢?
说到取暖,我们先来介绍一个奇葩的故事。那就是古人的“人肉取暖机”,所谓,“人肉取暖机”用女子来取暖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起的,除了达官贵人,剩下的就是那些王公贵胄了。
这里最奇葩的要算唐玄宗的弟弟了,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也就是当时的歧王,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的那句“歧王宅里寻常见”说的就是他。一到冬天,歧王手冷的时候并不是“近火”,而是“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也就是他把手放在妙龄女郎的怀中为其“暖手”。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同样是唐玄宗的弟弟申王,他的做法更绝。那就是冬天一到,他就专门在王庭里挑选一些长得比较胖的女子,并且,让这些女子紧紧的围在自己的身边。当时,对这种取暖方式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妓围”。且喜欢这一口的除了唐玄宗的弟弟,还有杨国忠。
但是,即便是这样,寒冷的冬日依然让人无法承受。
可以说,我们的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就拿天子脚下的北京城来说,一年有差不多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而且,那时候的冬天,绝对不可以与现在的冬天同日而语。那么,金尊玉贵的皇帝和妃嫔们都是如何对付这严寒难耐的冬天的呢?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夏天都喜欢去圆明园避暑,但是,从来没听说过上哪里去御寒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要去南方御寒,路途遥远,劳民伤财,一年一次大费周章不是很划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也没有太多的必要去,因为,紫禁城里就是最好的温室。
首先,紫禁城里有极高极厚的院墙。我们不难发现,紫禁城的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便于阳光直射,这样可以用自然光源取暖。而且,紫禁城都以院落为单位,院墙不仅可以防火,还可以抵御寒风,更可以保存室内的温度。
其次,我们都看到清宫剧里,皇帝常常会在东暖阁或者西暖阁召见嫔妃或者是大臣。这个暖阁可是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于一体的产物,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地暖。暖阁里有一个叫做“火炕”的结构,这在如今的北方农村依然存在。
炕下设有火道,可以加热,殿前有一个炉坑口,被铁皮包裹的木盖覆盖着。这个炉坑内就设有炉膛,与殿内烟道连通,有小太监专门负责在这里点火加碳,以温暖殿内的循环烟道,进而烘热地面,使得殿内温度也就徐徐上升,这与今天的地暖别无二致。如今,在故宫博物院坤宁宫的东暖阁里,还保留着这种结构,可以让我们参观。
古代除了有“地暖”,当然,也少不了“暖手宝”。当然,那个时候不流行管它叫“暖手宝”,而叫做“手炉”。捧在手里用来取暖的小火炉就叫做手炉,这种手炉十分精巧,随时随地都可以带着。还有一种踩在脚下用来取暖的,叫做“脚炉”。无论手炉还是脚炉,制作都十分的精美。
更有一种放大版的火炉,常常放置在殿内,这种则称之为“熏炉”。这可就不是能随便提着走的东西了,一个熏炉动辄数百斤,有一米多高。别看它体积大,却通常都是青铜鎏金或者掐丝珐琅的,名贵异常。所以,这些东西就成了皇帝和后妃专属,平常的宫女和太监是用不上的。
有个火炉远远还不够,里面没有燃料,它也是不能自己发热的。所以,红罗炭也就异常重要的了。这种碳是当时最最优质名贵的炭,有专门负责烧制的地方。因为,烧制好之后要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故而称为“红罗炭”。
当时,紫禁城内每天的用碳量是极其巨大的,各宫嫔妃都是按照位分有各自的份例。不过,光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一天一个人就要用掉一百一十斤红罗炭,可见,后宫之开销之巨大。
最后,紫禁城内的衣食也都是保暖的最好方式。拿皇帝的龙袍来说,冬夏的龙袍样式和花纹差距不大,毕竟都是龙袍。但是,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海龙、紫貂滚边,保暖效果出众,就连帽冠也要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穿上这样的衣服,怎么还会冷呢?
另外,紫禁城内有一道十分暖身的菜,在今天也备受人们的青睐,那就是火锅。这种火锅跟咱们今天的火锅大同小异,只是燃料和形状略有不同。紫禁城里的火锅分为两种:一种是锅架在炉子上,用酒精碗来燃烧。另一种则是锅内带炉,炉子里装着炭火作为热源。
火锅里可以涮的食材也非常丰富,尤其以羊肉、鹿肉、狗肉为佳。这些食材也都是温热进补的食材,冬天自然就由内而外地温暖了。但是,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只属于天之骄子的皇家,平民百姓是没有的。
老百姓所有的不过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日子,最终,只能在那一百五十天的寒冬里瑟瑟发抖了。
最后,据《秦宫廷文化》介绍: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壁炉,似为供取暖用的设备。并且,在汉代建筑遗址中,也发现了用于取暖的炉灶,位于屋角,以土坯砌成,灶膛呈方形,灶外侧有曲尺形平面矮墙,并有专门的排烟道等。
可见,在遥远的古代,中国的皇家取暖已经不算什么事儿了
参考资料:
『《古代皇帝如何取暖》、《江南逢李龟年》、《秦宫廷文化》』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紫禁城冬天如何取暖?
古人取暖极简史
焚香消寒:暖香一炷,满堂如春
暖| 冬天到了,你知道你家祖宗是怎么取暖的吗?
昔日紫禁城如何取暖过冬
明清时期紫禁城怎么供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