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这种“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正确吗?|163
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英国法理学家,经济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

边沁出生在1748年的英国伦敦,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律师,边沁从小就被视为一个神童。3岁开始学习拉丁文,从小酷爱阅读,7岁就可以阅读小说名著,12岁(也就是1760年)考入牛津女王学院,15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8岁获得硕士学位,21岁就拿到了律师资格,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此后边沁为英国的法律改革工作超过60年,甚至直到他1832年去世。边沁一生出版了多本著作,比如:《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政府片论》、《赏罚原理》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边沁的思想和贡献,“功利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标签。说到“功利主义”,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负面的或者略带贬义的词,但其实是,边沁的功利是一个中性词,用“效用”、“效益”或者“功效”其实更为贴切。
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它是以实际的功效或者利益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的一种学说,这听起来其实跟我们当今的道德观有点格格不入,道德评判怎么能以功效或者利益作为基础呢?
其实我们误解了边沁的功利主义,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人的两种最为典型的心理感受为基础的,那就是:快乐和痛苦,也可以说是:幸福和痛苦。
边沁在其名著《道德与立法原则》中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强有力的主人的控制之下:痛苦和快乐。只是他们才能向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会做什么。

边沁认为: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所有人都会趋利避害,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边沁还说:“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最大的幸福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不是一种个人的功利主义,对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更强调的是集体利益,或者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还把幸福分为四个目标:生存、充裕、平等和安全。他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边沁的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进一步清洗了当时残存的各种旧的社会价值观念,直接将追求幸福与民众福利作为指导人们各种行为的目,对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当然,其实在功利主义的含义里面,除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以外,还有“最小的痛苦原则”,也就是这件事不仅要最大化幸福和快乐,而且要最小化痛苦。而且,边沁还发明了一套功利主义道德评判的计算法则,称之为“苦乐计算法”, 边沁提出了七个条件,也就是在计算苦乐的时候要考虑以下七点:

第一点,要强度。就是这个行为造成的苦乐的强烈程度如何?
第二点,要持久性。它持续的时间长短如何?
第三点,要确定性。苦乐感受是确定的,或是不确定的?
第四点,是远近性。是遥远的,还是眼前就要碰到的?
第五点,是派生性。它是派生的,会不会派生出其他的苦乐呢?
第六点,是纯粹性。会不会苦之后有乐?或乐之后有苦呢?
第七点,是范围。就是这个苦乐所影响的人数有多少?

在具体的道德判断中,按照这七个维度,如果快乐程度多一些,就在快乐分数上 1;如果是带来的痛苦多一些,那么就在痛苦分数上 1。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边沁的道德判断是一种“量”的判断,而忽视了“质”的判断,他把道德问题量化为一个数学问题。这是因为,在边沁看来,一件事情的“质”是很难量化的,其实边沁的这种功利主义道德观,是来源于同样是英国的哲学家大卫·休谟。因为在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这本书中,就提出了类似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休谟认为人类道德的起源来自于对大多数人的“效用”,简而言之,道德是一种对社会有用的原则,因此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休谟提出:道德行为的特征就是产生幸福的倾向;但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是从别人的幸福中自己感到快乐的,所以,他们应当不仅以自己的快乐、而且以别人的快乐作为他们的行为的目的,后来边沁把这种理论发展成功利主义的道德体系。

在边沁的道德原则中,其实还有一个基本思维是“结果导向”,而不是“动机导向”,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是否道德,应该是以最终的结果,带来的苦乐程度为依据的,而不是以这件事的动机。这其实和康德的“义务论”道德原则就不太一样。在康德的道德评价标准中,动机要强于结果。而边沁正好相反,他认为动机是很难衡量的,而结果是很好衡量的,而且边沁还对影响一件事结果的六个因素:

这六个因素包括:动机、意向、意识、客观环境、一般习性、行为本身。边沁认为,一件事的最终结果是由这六个因素共同的决定的。首先在内心里面有动机和意向,对外有意识到什么情况以及客观的环境,还有一般的习性,然后才有行为本身,最后行为有了后果,后果就可以拿来计算,而动机和意向是无法量化的,甚至都是不可知的。

所以,他反对以康德为代表的“道德义务论”思想。边沁认为动机是中性的,具体的动机有哪些呢?他列出了包括像民生、财富、权力、地位、交友、社会关系、宗教信仰等等,基本上这些都属于自己的动机,以及社会性的与非社会性的动机。

边沁提出来这些是要指出,所有的动机都是中性的,都有任意性或不确定性。所以他批判动机论,认为按动机来判断善恶是不可能的,毕竟很多动机是不可知的,重要的还是行为的后果,效益才是人所能考虑的。结论是什么?道德只是达到功利的手段,功利在于后果,只能按照客观、外在的标准来判断这个后果如何。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边沁为什么会提出“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呢?有两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是社会环境,18世纪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时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展开,一片欣欣向荣。而在工业生产中,效率至上是一种普遍的原则,所以,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道德价值评判被提出并不奇怪。而且边沁也是当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也是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是好朋友,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在亚当·斯密看来,经济体系的基础,其实也有某种功利主义的倾向,或者说自利倾向,斯密在书中说: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第二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思想传统,英伦三岛向来的西方近代经验主义的大本营,其中贝克莱、洛克、大卫·休谟就是经验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学派中,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笛卡尔一般被认为是理性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

前面我们聊到,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思想,其实是受到了早年也是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的影响,在休谟的道德原则思想中,“效用”就是一个道德原则的评判标准,而边沁也借用了休谟的这一套思想,而这套思想的背后,是以“结果”而不是“动机”为导向的道德评判标准,这一思想其实也继承了经验主义的传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著名的道德难题:电车难题和功利主义
15-0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
5.2使幸福最大化的问题
【桑德尔哲学系列Ⅳ】康德认为的道德原则一个基石和两个前提都分别是什么?
功利主义: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
功利主义者的哲学家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