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播客的不完全思考

—— 写给这个项目的初创团队以及未来想要加入的伙伴

2021 年 7 月的第一个周日,在播客还没有确定名字的时候,这个项目的核心团队已经组建完成了。

感谢 北京的Cindy / 上海的妮卡、孙玥 / 武汉的Ivy / 重庆的骆苒,以及广州的Nicole、Vicky、Sunny。我们把北上广、中部和西南都辐射到了,将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团队。

在之前的沟通及问卷反馈中,大家普遍最关心的是我们今后的协作模式和更新频率,现在我把最近关于播客的不完全思考都公开地写给大家。

更新频率
01

鉴于核心团队目前是内容制造的主力团队,预期播客保持每周更新 2 次,每月 8-10 次的更新频率

这个目标设定的一些原因和相关说明:

- 做公共传播内容,更新频率的稳定比更新次数的频繁更重要;

- 播客节目时长较长,前期准备工作及后期完善的工作量巨大,目前大家还不具备完备的经验,以每位核心成员每月提供1期为目标更容易达成,也更能保证质量;

- 项目开始前大家会有一些预设的人选和话题,但随着节目的持续播出,已有资源将不断消耗,选题也可能遇到瓶颈,需要考虑重新积累、寻找、构建的时间成本和工作量(可能是完全无形的),在播客本身没有太多影响力时,会相对困难,每位核心成员每月提供1期的节奏也相对适中;

- 所有人都以志愿形式参与共创,工作量不宜过大消耗大家的热情,希望大家因兴趣和热爱在这个项目的运营和创作中找到乐趣,而不是产生不必要的压力。“1”是目标,而不是 KPI

- 初期团队成员仍需磨合,协作模式仍需改进,且有平台运营等初始事项需要熟悉,目前预设的产出相对合理(也可能需要再降低);

- 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节奏,争取每个月都有余量,以防节假日等各种情况导致没有内容更新;

- 以上频率设定随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调整,以 7月初-8月底为启动期,积累一定内容后再在平台上发布,视这段时间的产出调整实际更新频率;以 12月底为半年复盘,有需要时再度调整。

运作流程
02

1. 初步确定选题/人选

既可以先确定一个选题,再找这个领域里合适的对谈人选;也可以针对一个特别「有料」的人,挖掘 TA 的经历中可以突出的亮点制作一期节目。

在确认选题时,已经需要对这一期节目形成整理的规划。

2. 开选题会敲定

每月至少组织 1 次核心团队的线上选题会,集中沟通月度选题,每个人简洁地陈述自己选题的亮点、节目形式、需要的协助等;

- 社会议题的内容可能会重复,通过选题会可以有效避免(大家仍然可以分别做同一个大主题,但具体内容角度需要有所区别,以及播出时间最好连续或有一定间隔);

- 核心团队的成员们可结合自己对话题的了解,提供一些视角上的建议(我们不否定别人,只给建议,让作品变得更好。我们不存在职级关系,采纳与否取决于这一期节目的 PM,TA 坚持想做就让 TA 做,允许试验。)

- 开选题会可能会促进大家在 idea 的碰撞中产生更好的想法,也可能促成异地合作和系列节目(比如重庆做一期我们为什么爱吃辣,广州紧跟着来一期我们为什么不吃辣,也可以做一期北京羊蝎子锅、重庆红油火锅、广州打边炉的横向对比和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差异,还可以做中国食辣地图的周边,还可以在有一定订阅量的基础上做听众的征集,从一个点扩散开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3. 资料搜集

包括但不限于话题本身的来龙去脉和相关的延展、对谈嘉宾/伙伴的背景;

搜集和整理的过程是一次深度学习,建议大家进行必要的框架性梳理,也可以形成文字材料和思维导图,供我们团队成员互相学习、探讨,也可以把这种分享作为对志愿团队的福利,同时成为对外传播的素材;

👇 类似这样 👇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对谈 / 节目的提纲。

4. 与对谈嘉宾/伙伴有针对性地沟通

不需要彩排一样地走过场,但仍需要对分享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尤其是价值观层面),也方便我们实际录制节目时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在社会议题方面,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我们尽量只做现象和观点的探讨,呈现可能性,提供思考问题的多元视角,但不提供明确的引导。

5. 实地采访/对谈/节目录制

确认有安静且相对舒适的环境;

录制正式开始前一定要检查录音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无论是我们引导式的采访嘉宾,还是主创人员之间的对谈,都保持一种「闲聊」的状态,一是有利于嘉宾和我们自己放松,二是让听众形成「我们是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愉快的收听的节目」的认知。

尽量多一些互动和交流。

6. 录音稿整理

通过转换软件形成初始录音稿,将其中一些有意义、能引发思考的片段截取出来,去掉一些非常口语和不连贯的表达即可,不需要形成逻辑缜密的新文章,只需要把里面一个个有价值的片段整理出来。

👇 类似这样 👇

太格玩家|跟外星人露营是什么体验?Uncle Burn已在无边星球发出邀请信号

录音稿之后有两个事项可以同时进行:

一是声音剪辑的部分,我目前的想法是尽量外包,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核心团队的成员集中精力做内容本身。暂定以 8 月中旬为节点,根据大家初始提供的内容素材质量和数量决定这部分工作的具体形式;

至于哪些部分可能被剪掉,会以之前整理的录音稿为基准(所以这个整理非常重要),以及有经验的人也会有专业的判断。

二是公众号内容的整理,下面单独说。

7. 公众号内容整理

以录音稿整理的内容作为公众号文字内容的主体部分(偏重整理而不是二次创作);

建议每篇文章前写一小段引导,简短但能有效引出话题或者亮出核心观点即可,可以让读者顺利理解文章;

👇 类似这样 👇

以关键词对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进行介绍(就像我在问卷里让大家用3个关键词形容自己那样,无厘头一点也没关系);

可以每篇文章结尾发起一个一句话的小活动,增加和粉丝们的互动,也真的带动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小小的、可执行的改变(比如讨论内卷的内容,可以发起一个「今天我要准时下班」的活动);

结尾要写 credit,把参与这一期节目的所有人写进去,是对大家的肯定和感谢,也方便大家日后把它作为作品集展示给其他人;

👇 类似这样 👇

如果公众号收到打赏,一半会发红包给这期节目的 PM,一半留作经费支持我们持续运营(虽然可能也就 5 块、10 块,但明明可以免费读的内容别人给了钱,精神上鼓励的作用非常大)。

说明:这不是标准,也并不完善,期待和大家共同改进。

工作原则
03

1. 以每期节目为一个独立项目,由话题发起人作为 PM 来整体把控和全权负责前期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每位核心团队成员独立完成完整的节目制作。

这样做的好处:

- 避免过渡讨论和每个人意见不一致导致的问题,最大程度按照自己的想法发挥;

- 遇到问题没办法甩锅,只能自我改进;

- 减少工作交接方面的沟通,一个人有时候效率更高,也更能提升大家的时间管理能力;

- 作为初始团队成员,了解一期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十分必要,既是为日后培养更多志愿者积累经验,也能在日后更精细化的团队协作中对他人的工作多一些理解(毕竟自己也干过)。

2. 思想保持高度个性化,但工作中遵守规范

比如文档的整理会有一定的规范,这样才方便管理和查阅,以及日后我们以这些为素材二次创作。

一开始就按照正规的团队协作模式工作,我们会建立话题库、嘉宾库,大家及时更新,共同维护。有了清晰的文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3.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运作即可,但可以给自己定一个 DDL,并且有些整理型的工作建议及时完成。

虽然不想像编辑催稿一样催大家干活,但是为了保证稳定的更新频率,还是需要对大家内容排期有大体的了解,建议每个人给自己设定一个 DDL,已经预计无法完成的情况请及时跟大家沟通(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紧急的突发状况,我们不抱怨且理解,但也要及时告知最小程度减少对整体项目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储备量的重要性)。

在播客制作的 7 个流程中,有些独立性较强,但我建议录音稿的整理尽快在对谈结束后进行,趁着记忆犹新,可以对文字有更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口语表达上不是太流畅的时候,可以根据对当时讨论场景的回忆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

4. 志愿工作的要义就是不激励,一切以大家的责任感和兴趣度来驱动无论出于任何原因,当你想离开的时候,只会收到感谢,不会有挽留。大家永远是一起追过梦的伙伴。

5.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如果没有意见或不擅长表达也不强制);团队成员间互相学习和扶持,每个人都能得到想要的成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所长,让自己和整个团队都变得更好。

一个整体
04

虽然每期节目都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但播客仍是一个整体的大项目,有一些整体性的工作需要核心团队的成员共同负责。

以我自己为例,Holiday 可以负责的内容包括:

- 关于播客项目的整体梳理,把它当成一个品牌或者产品,形成一个类似 BP(当然会简单很多)可以对外发布的文字性内容,方便外部了解我们;
- 持续做组织和工作原则的整理和迭代,形成可供后续志愿团队培训的内容基础;
- 公众号的栏目规划,以及最初的版式设计;
- 和一些有可能合作的平台和品牌的对接;
- 定期组织团队内小活动
- 能力范围内提供一些资金支持

我们至少还需要:

平台运营

- 了解平台规则和扶持活动

- 日常发布

- 粉丝互动

智库

- 搜集有代表性的话题和相关观点;

- 旅行和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独特的经历;

- 在地文化领域的搜集和整理;

- 不同的职业和相关领域的相关内容

资源管理

- 每个人先有自己的嘉宾 list,根据地域 / 领域汇总嘉宾资源库;

- 与嘉宾/ 受访者保持联系,并对其中一些进行跟踪,以便进行纵向对比(比如3年前我们采访过的那个人现在怎么样了)

媒介传播

当我们的内容质量足够有保证,就该考虑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了!

- 有一定影响力的在地性公众号;

- 同样关注在地文化和社会议题的组织、社群;

- 与其他优秀的播客联合出品

志愿者管理

一般的志愿者组织以智能划分,大部分人只能接触非常局限的技术性工作,但志愿者≠廉价劳动力,我希望之后所有志愿者都能以一期节目为项目来参与,而不是每次都只做校对、剪辑、发布这些工作;

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并不是普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是更以项目和内容为导向,充分了解每个人的特质和想要主导的选题,并且必要的时候像一个连接者,帮大家组队。

进程闭环
05

基本工作原则和流程梳理完毕,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了解



 积累具有一定质量的内容



 以内容加上合适的传播渠道,提升播客整体影响力 



争取与其他优质平台、品牌合作的机会,或各种形式的赞助



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可以招募更多志愿者 / 嘉宾参与



内容更多元,质量和制作水平更有保障



影响力再提升...

未来愿景
06

关于未来愿景,我们先不考虑播客会怎样,而是把重点放在每个人身上。

如果播客项目能按照上面的进程闭环顺利进行,那么未来:

内容上,可以更垂直,独立出不同的栏目(比如不同职业的普通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系列栏目,也可以完全独立出去,成为独立的新播客,而最初的我们就像一个内容领域的 MCN),核心团队的每个人可以孵化和负责自己的子栏目 / 子品牌;

工作方式上,每个人不用「全能」,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自己更感兴趣、更擅长的部分,提升专业度;

个人发展上,职业转型、开启自由职业,随着相关能力的提升和资源的积累,会有无限可能性。

福利来了
07

鉴于没有雄厚的资金,目前能提供给大家的只有:

- 在我所在的城市(目前是广州)提供节目录制场地,以及不定期、非正式的线下聚会(吃吃喝喝、看看电影);

- 不定期不贵但是用心选的小礼物;
- 让同频的大家互相认识的机会(好虚啊~);
- 外地的伙伴来广州游玩的住宿(需要提前锁定日期);
- 有条件就把大家都线下聚在一起(比如我们能坚持一年的话,完全可以核心团队线下开个年会,一起去露营),目前比较现实的去到大家所在的城市面基;
- 一些外包工作的费用(如果不是贵到离谱);
- 一些优质的电子书,以及稳定运营后购买一些付费课程、会员服务(尽量是大家都关注的领域,可以共同学习,充分薅羊毛);
- 一些自由职业 / part-time 相关的机会;
- 无论有没有人一起,我自己都把这个事情持续做下去

暂时想到这些,并不完善,也不是标准,期待大家和我一起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一直强调不要对播客这件事产生过高的期待,但从这一篇内容里你或许感受到一些画大饼的意味;虽然一直主张自由生长,但好像又非常重视固定范式。

我是这样考虑:正因为它从 0 开始,才需要初始阶段核心团队的成员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思维上的自由和多元是完全不受限制的,但流程化的 SOP 同样有利于播客的长久发展。人员来来回回的变动很正常,但有了这些流程,项目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停滞。

另外,我希望一股脑地把想到的都展现和传达出来,那么每个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加入前期就有一个判断,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能陪着这个播客走多远?

想做的事很多,但大部分人可能都停留在「想」的阶段,组建个团队其实也是找了一小群人鸡娃一样地「鸡」自己,有动力真正开始「做」起来。

只有 0-1 是质的变化,迈出第1步,23456 就只是量变了



志愿团队仍在招募中

感兴趣可以填写这份问卷👆


扫码勾搭,得闲饮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摩登天空二楼,藏着中国最早的播客电台
全世界都等着说《奇葩说》不行,马东拿什么证明它还能火下去?
WWE名人堂成员艾吉退出最后一个节目渐离WWE
iPhone的播客是什么?它真的有用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苹果手机的“播客”这个软件
同样是每日读书看报,他 1 个人却靠阅读分享赚了 15 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