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中研修 听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教授谈高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

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张怀华高中物理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们一起收看了由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教授发起并主持的“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行”节目,教育专家设坛布道,传经送宝,真是字字发自内心,句句叩击灵魂。

感触太深,收获太大。笔者没有想到,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深度反思、注重提升”的工作室交流理念的指导下,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们竟然连夜写出了7620字的研修长文;如此来看,看来参加邢红军教授发起并主持的“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行”高端学术访谈节目,真是受益良多。

1 引言

2022年4月3日,周日。晚上19:00-21:00,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张怀华高中物理工作室主持人张怀华携工作室全体学员,在腾讯会议平台上集中参与了由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教授主持的系列公益活动——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

此项高端公益研修活动每双周举办一次,每次围绕一个物理教育热点话题,并针对该话题从全国范围内遴选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两位顶级学者,组成三人小组,围绕该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其他与会人员亦可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到三位物理教育界顶级学者的点评指导。

活动海报

此次研讨的主题是“师范院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精彩不容错过。

2 专家简介

邢红军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教学法》等著作20余部,指导毕业博士生、硕士生170余人。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一般课题“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项目编号:BBA190024)。

张恩德 韩山师范学院教授 兼任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担任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理论导师,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理事。主持省厅级等项目十余项,在《课程教材教法》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其他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主编参编教材6部,任多个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高校专家。

朱行建 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兼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物理教研员,兼任天津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物理通报》《物理之友》杂志编委,参加国家教材委员会相关工作,教育部高中物理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高考研究项目成员。成果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物理教师》等杂志上发表103篇,主编著作3部。

3 研讨详情

当晚7:00,由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教授发起并主持的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节目如期举行。

活动会标

活动简介

活动流程

邢红军教授在当下,研究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有三类人,他们分别是中学物理教师,省市县物理教研员和师范大学物理课程论教授。中学物理教师和师范院校物理课程论教授交流不顺畅,省市县教研员和师范院校物理课程论教授之间的交流也不顺畅。大家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师范高校物理课程论研究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之间存在沟壑。

邢红军教授讲话

邢教授指出,师范本科高校物理课程论研究人员、省市县物理教研员、中学物理教师之间应该主动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以期提高国家基础教学水平。

张恩德教授:高校专家是大脑,中学教研员是脊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一线教师是土壤。但是彼此之间交流不畅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教学论理论研究者并非不熟悉中学物理教学,一线教师也有理论研究者,但是大家都对对方有误解,相互尊重彼此理解,高校老师和一线教师也是可以实现交流、沟通与合作的。

张恩德教授讲话

高校与基层物理教师的沟通合作其实是有良好基础的,因为在师范院校课程论教授,省市县教研员和中学物理教师,每个群体中都有特别优秀的人才。高校教师和一线教师对话,有诸多误解,要相互理解;一线教师中也有不少杰出代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朱行建老师:师范院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存在沟壑主要原因。教师的整个发展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为了在岗位立得住脚,需要沉浸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获得职称之后有没有了做研究的动力。

朱行建老师讲话

作为一线教研员、特级教师,朱老师的每句话都说中了一线教师、教研员的现状。只有对教学有热情的教师才能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坚持进行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其实,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学研究并遥远,只要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教学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对试题内容的分析等都可以变成教学研究的主题。而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意识比较强,所以与高校的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

大多数教研员来自于一线,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比较多,所以实践性比较强而理论略薄弱。为了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员应该主动学习文献、政策、技术融合等方面内容,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应该积极主动与高校课程论教授加强联系和交流。

4 笔者参与交流互动及研修成果

在互动交流环节,笔者有幸被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教授点名发言。笔者围绕“高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这一话题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笔者被点名发言

焦作市没有师范本科院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服务小学和幼儿园,没有物理专业,我们高中物理教师真的很难得到师范本科院校物理课程论专家的指导,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确实存在沟壑,这是一种客观事实,不能回避。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教师和高校物理课程论专家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以腾讯会议,钉钉课堂为代表的视频会议交流平台大放异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中学物理教师与高校课程论专家之间的沟通障碍一扫而光。

现在,我们学校开展有“拔尖教师培育工程”,河南省构建有“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为每一位有专业发展愿望的老师提供成长机会;很多培养项目实施的都是导师制,高校教授与中学物理教师一对一指导帮扶。

笔者参与的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学术导师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陆建隆教授,中原名师工作室的专家顾问就是河南师范大学的侯新杰教授,他们对我的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论文发表、专著构思、成果培育、教学主张凝练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很多中学物理教师、省市县教研员和高校教学论专家都建有自己的微信圈,微信群内的沟通交流非常深入,非常频繁,也非常激烈。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教授的“物理教育苗圃”、韩山师范学院张恩德教授的“粤东物理基础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陆建隆教授的“龙腾虎跃1218”、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树人学校汤金波老师的“物理创新实验”,笔者都荣幸加入其中。

这些微信群内聚集了大量的物理教学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省市县教研员和优秀中学物理教师,交流中既有实践经验分享,又有教育理论引领,大学物理课程论研究与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结合的非常好。

至于中学物理教师、省市县教研员和师范本科院校物理教学论专家之间的沟壑,其实主要在于个人;对于那些专业发展愿望强烈的老师来讲,他们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把握一切能与高校课程论专家接触、求教的机会。

师范高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客观存在,甚至有时无法跨越;但是物理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积极愿望和澎湃热情完全可以化天堑为坦途,顺利架起中学物理教师与高校物理课程论专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当下,我们通过网络,可以聆听国内外学者的精彩报告,可以接受国内外专家的点评指导,可以借鉴国内外同行的优秀成果,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和思想广为传播;只要你想学习,只要你想成长,整个世界都会为你开道;只要你有梦想,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就一定会遇到同行者。

这次,经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胡扬洋博士的引荐,笔者有幸成为了邢红军教授主持的“邢红军物理教育苗圃”中一棵苗,成为了“邢红军物理教育理论”的忠实践行者,成为了邢红军教授主持的“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高端访谈节目的铁杆粉丝,拉近了与物理教育顶级学者之间的心理与时空距离,赢来了在物理教育大师浓厚学术氛围中接受熏陶的机会。

幸甚,幸甚。

5 工作室学员集中研修成果选登

参加了4月3日的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深刻的访谈,关于教育,关于教学发展,关于沟通引领。

首都师范大学邢红军老师提出第一个探讨问题:为什么师范院校物理教学理论与中学物理实践之间存在沟壑?各位嘉宾的发言使得我也对目前教育的现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认识更加深刻。张恩德教授指出高校专家是大脑,中学教研员是脊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一线教师是土壤。彼此交流不畅的原因在哪?作为一线教师,我身边确实有张恩德教授说的情况,不重视甚至鄙视理论研究者,中学教育学界确实应该提升对理论研究者的肯定重视,因为教育改革需要大脑。

教学论理论研究者并非不熟悉中学物理教学,一线教师也有研究者,但是大家都对对方有误解,相互尊重彼此理解,高校老师和一线教师也是可以实现合作的。其次高校老师和教研员应该也可以实现合作,教研员可以形而上,理解宏观,而大学老师的研究需要素材,双方可以主动的拓展。三类人背后的部门,高校,中小学,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不畅,使得三类人的交流只是流于表面,或者说个人,多方的合作势在必行!朱行建老师肯定了高校和中学合作良性发展,同时十分接地气地分析了目前一线教师的现状。唯成绩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在教学上、苛刻的职称制度、领导意识的主导都影响教师对教育理论研究的热情和专注。

从教育教师的成长路径分析,教师从初级到骨干才会意识到或者说关注到自身的专业发展,使得专业发展的进程要缓慢很多。关于教学和理论研究找不到结合点,朱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张怀华老师也结合焦作本地的情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曾经,与师范高校空间上的距离是沟通的一个问题,但是便捷的网络使得这些情况正在改变,教师主动积极改变的意愿很重要,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念,空间距离不是问题。

本次访谈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教研部门与师范院校沟通不畅的原因。张恩德老师在分析教师对理论研究的态度和问题时,认为文章不是搞出来的,是溢出来的,对我触动很大。教师应该改变意识,觉得自己讲课好就行,不会研究写论文无所谓,张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真正可以讲好课,讲得足够好的老师,文章研究都是水到渠成溢出来的。朱行建老师对教研员工作具体剖析,指出教研员对中学教育的指导需要高校教师的引领,目前的现状是省市级合作比较多,地市级较少。

教研员可以选择好方向(课程教材、考试评价、课堂教学、技术融合,学科竞赛等),进一步学习。虽然分析的是教研员与高校教师的合作,但是具体涉及到的理论研究方向,合作的手段等,都让我开了眼界。钟鸣老师发表的见解,引起了我的共鸣,中学老师目前希望中学老师不仅磨考题,磨课堂,更能对自身发展重视,更新理念。李银老师从现实例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教学教法要针对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对教育教法的研究态度也不同。可以从兴趣的角度研究教法,找到适应自己学生的教法,学霸和学渣的教法是不同的,这个观点很是新颖。邢红军老师与之有不同的看法,思维碰撞中让我更觉教学教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探讨的学习的还有太多。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张世超

第一次参加邢红军教授主持的“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高端学术访谈节目,本次活动的三位专家老师分别是邢红军教授、张恩德教授和朱行建老师。这期的主题是“师范院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之原因”,专家老师们从一线教师和师范院校、教研部门和师范院校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邢红军教授以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回答为引入,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做出简介。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呢?邢教授指出通过自己的研究指出中学、教研部门和师范院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不顺畅。中学的教学研究水平要想提高不应好高骛远,应该贴合实际,应该多与师范类专业的专家老师进行交流学习。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是根本性的,是第一位的。邢教授指出,高校研究人员、教研员、一线教师之间应该主动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以期提高国家基础教学水平。

张恩德教授指出一线教师就是肥沃的土壤,如果能够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将会结出累累硕果。高校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之间应该消除对彼此的误解,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合作,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中学物理的教学研究水平,才能够共同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水平。高校教学研究人员虽然没有一线物理教学的经验,但是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一线教师虽然没有专业的理论研究经验,但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够彼此取长补短,这对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对物理教学的发展更是能极大地促进的。

朱行建老师作为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也从自己的角度对主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朱老师指出,师范院校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的沟壑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存在沟壑主要原因。教师的整个发展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为了在岗位立得住脚,需要沉浸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获得职称之后有没有了做研究的动力。作为一线教研员、特级教师,朱老师的话虽朴实无华,但每句话都说中了一线教师、教研员的现状。只有对教学有热情的教师才能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坚持进行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其实,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学研究并遥远,只要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教学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对试题内容的分析等都可以变成教学研究的主题。而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意识比较强,所以与高校的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但是由于大多数教研员来自于一线,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比较多,所以实践性比较强而理论略薄弱。为了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员应该主动学习文献、政策、技术融合等方面内容,提高自己的能力。

工作室的主持人张怀华老师也对主题进行了讨论,张老师针对焦作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客观条件上与高校教师的沟通比较困难,但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讲座也可以和教授进行交流学习。一线教师如果有主动地寻找沟通机会的意识,那么这种沟壑就不再是沟通交流的困难。

在最后的交流阶段,石家庄二中的李银老师和西华师范大学教学论的徐平川教授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李银老师认为各个类别学校教师的能力偏重点是不一样的,重点中学的教师对物理试题的研究比较多,对教法的研究比较少;而普通高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会更多一点。徐教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和一线中学教师的观念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教法对于一线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未来通过更多的交流,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能够打破隔阂有更多的合作。

《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活动形式非常新颖,非常灵活。三位专家老师通过对话形式对一些物理教学相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交流没有高大上的专业词汇,也因此专家老师和听众之间没有隔阂,我比较幸运的可以听到三位专家老师关于物理教学最真实的想法。期待疫情散去之后,能够参加《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的线下活动,可以和专家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娄文静

4月3日晚上九点,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张怀华高中物理工作室主持人张怀华老师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参加了“物理教育铿锵三人谈”活动,受益匪浅。能有机会直接聆听物理学研究专家们的对话,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真的是机会难得。

此次三人谈的主题为“物理教学理论研究与物理实践存在沟壑之原因”,三位物理教育学者分别是:邢红军教授,博士,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张恩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教育学博士;朱行建老师,物理教研员,特级教师兼硕士生导师。三位老师就本次会谈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三位大咖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

任正非曾指出,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教育,但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中学、教研部分、师范院校之间存在一些沟壑,其中有什么原因呢,就着这个问题,三位教授、研究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张恩德教授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在基础教育中,高校学科教学论研究专家是大脑,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方向和创新,学科教研员是脊梁,连通了高师和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是土壤,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三方应该是有机的整体,而现实中却存在沟壑,三类老师要不断反思自己,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加强合作,三类老师背后的部门也应该加强合作,为三类老师间的对话提供机会。三方共同努力,一起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中学与师范院校之间沟通少,存在堵塞的情况确实存在,朱行建教研员也指出了原因,一线教师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制约了教师的理论研究,但现在这种情况也在改善,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从事教学研究,和高校紧密合作,比如张怀华老师,张老师师从南京师范大学陆建隆教授,从事一线教学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全方面提高自己。

高师与教研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可以克服。邢教授指出,研究员应该借助高师的有利条件,帮助自己开展调研,高师积极主动与教研员合作、沟通,双方形成互补,共同助力物理教学的发展。

张怀华老师发言中提到,焦作没有一所本科的师范院校,现实条件制约了高师与我们一线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但信息化发达的今天,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很到机会,可以近距离接受高校专家的指导,比如陆建隆教授通过网络对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开展指导,比如此次谈话的学习,一线教师与高师间的沟通障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关键看的是教师自己,如果愿意开展研究,虽有困难,但总有办法。

作为一位新任教师,现在关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参加研究活动,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关键是自主,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各种机会,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教学的同时开展课程研究,让研究助力自己的教学,让教学实践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素材。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 曲妍妍

聆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在积极思考师范本科院校物理教学论研究与中学物理实践存在沟壑的原因。

确实,我们的基础教学发展与任正非期待的有差距,中学与师范院校交流不顺畅,教研部门与师范院校交流不顺畅,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意愿不足,这与中学职称评定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是根本性的,是第一位的”,但是,邢红军教授所讲,沟壑的确是存在的,我们要看到这个现实;但是,正如张怀华老师所讲,有没有沟壑,关键在于自己求知的欲望有多强,自己要创造条件,把沟壑填平,是自己做出改变,增强自己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高校的,还是中学的,还是教研员,大家畅所欲言,没有什么顾虑,讨论真诚热烈,做为聆听者,算是受益了。

——武陟一中 马成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邢红军教授学术答问集
教育专家,有几个一线教师!
张云辉:让物理知识回归生产实践
同心协力,并肩前行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分宜中学举行第二届教学教研论坛
“海淀区中学学科线上教学评估标准1.0”发布——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线上教学研讨会(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