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海上故事(中)


来稿声明本号已入驻“个人图书馆”,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杜绝一稿两投。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海上故事(中)

作者:王真光

前文链接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别了,和平之港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大家庭(上)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大家庭(下)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悲怆的宴会(上)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悲怆的宴会(下)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第二十七个国庆节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平静中的动荡(上)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平静中的动荡(下)

王真光:横渡印度洋回国记——海上故事(上)

3)

水上演习以后,大家都在各自的房间内休息,一天都很安静。我想也许是海上旅行容易疲倦,大家养息养息也好,免得体力不适难以应付海上生活,万一前面出现了不测风云呢?所以我不打算去惊扰任何人。谁知,两位摄影师不甘安谧,他们连夜行动,又搞出了第二部片子,片名:《隐蔽的恋情》。

天黑以后,已经渐圆的月亮高挂在天空。月光朦胧,船上的建筑物清晰可见,但背阴处已被暗淡的夜色笼罩,这种景色,显出周围是一片幽静。

摄影师汪云波和叶利国不知出于何种要求,他们扛着摄影机来到甲板上,徘徊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也许,他们想拍摄月夜的海洋景色吧?

镜头对准辽阔的海洋,镜头对准船上巍然的建筑,镜头对准一个个亮着灯光的舷窗……

忽然,前方闪出两个黑影,那是两个人,都猫着腰,从船舷一侧向建筑物的阴影处疾步跑过去。

两位摄影师吃了一惊。两个人立即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汪云波悄声说:“有坏人!”

他们估计,可能是破坏者。汪云波话一出口,叶利国到底年轻一些,反应尤快,一个箭步就朝黑影前进的方向追了过去。但是,什么也没发现。

“奇怪,两个家伙到哪里去了呢?”

汪云波轻声说:“不会跑掉的,再仔细找找。”

叶利国举起手中的弧光灯说:“打开灯照一照看看。”

汪云波说:“不。不能惊动了。别出声,静静观察……”

两个人于是像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一样,蹲下来,东张西望,同时支起耳朵细听。

仍然没有发现什么。

过了一阵时间之后,忽然出现有人轻轻讲话的声音。细听之后又没有了。过了一会又听见了。原来是从风中传来的,而且这声音在头顶的上方!

汪云波说:“上艇甲板!”

两个人扛起机器,登梯攀上去。

讲话的声音没有了,但是却有断断续续的呻吟之声。

汪云波一时又意识到,是不是有人病了?于是更细心去寻找。

呻吟之声来自游泳池旁的小更衣室。

汪云波提着摄影机,像战士提着冲锋枪一样,猫着腰冲向更衣室。当叶利国手里的弧光灯刷地亮了起来,汪云波的摄影机就对准更衣室哗哗哗开动了。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看清楚了更衣室里是两个人,确切地说是一男一女,更具体地说,这一男一女正拥抱在一起亲吻!

两位摄影师惊呆了,那个年代出现这等场面还了得么?只惊得他们站在那里静止不动,以至灯光不灭。机器不停。

那一男一女也呆了,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使他们如同两尊塑像一样坐在那里,那因惊恐而扭曲的面孔,那骇极而闪光的眼睛,像被人猛然戳了一刀,他们惊得一动不动,甚至连拥抱在一起的姿态都还没来得及改变。

这一切,虽然是发生在短短的时间里,汪云波和叶利国却清清楚楚看清楚了对方:那位女性不是别人,就是那位漂亮的女护士李艳玲,男性正是汽车司机吴文凯。当然,李艳玲和吴文凯也认出了两位摄影师。

接着是双方都感到一阵尴尬和难堪。

叶利国熄灭了灯光。汪云波停下了机器。

汪云波不好意思地说:“唉呀,真对不起,没看清是你们,我们还以为是——”

吴文凯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摄影师同志,我们,我们错、错了……我向你检讨,向你承认,请你千万别向大队长汇报……我错了……”

小伙子简直要哭了。

李艳玲两手捧住脸啜泣起来。

汪云波完全明白了,说:“小吴小李,你们不要怕,这没什么!放心吧,我们不会破坏你们的好事,因为你们是正常的嘛。别忘了,咱们可是老熟人了,当初你们开始认识的场面,以后互相交往的情况,不是都留在我们的胶片上了么?你们不把我们当外人,把一切告诉了我们,我们当然也得够朋友呀!好啦,你们继续吧,只是不要耽搁太晚了。”

吴文凯李艳玲含着感激的眼泪,连连点头。两位摄影师报以微笑,向他们挥手别去。

汪云波说的不错,吴文凯和李艳玲的第一次相识,汪云波确实在场,那还是两年前的事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于是出现了倒叙镜头:

那一天,吴文凯驾驶一辆FIAT轿车从赞比亚去坦桑尼亚。汽车在“大北公路”上以一百二十公里的速度前进。大北公路是贯穿坦赞两国的一条高速干线公路,来往车辆多,车速快,但也常常发生车祸。吴文凯驾车行驶到坦境的姆贝亚城附近,那里有一段路是有名的“险区”,一连串的陡坡急弯,是常出车祸的地方。那一天恰好又落雨,路面很滑,吴文凯集中精力开车,不敢大意。在他前面是一辆载重四十吨的大货车,车速也很快。吴文凯紧随其后,但保持一定距离。当前面的卡车行驶到一处急弯时,突然从对面出现一辆白色小轿车,疾驰而来。吴文凯一看,说声:“不好!”便轻轻踩了刹车。这是他多年开车的经验,像这种气候的公路是不能急刹车的,那样车子非得打转不可,弄不好还会翻车。

就在吴文凯踩刹车的那一刹那,前面的那两辆汽车已经接近,两车似乎都想打方向盘互相避让,但已经来不及了,由于路滑,方向盘失灵,只听咣当一声巨响,两辆汽车猛力撞在一起。

这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吴文凯眼睁睁看着两辆汽车相撞冒出了一股青烟,那辆大卡车车尾来了个九十度扭摆,横身在公路上,那辆小轿车便直向大卡车中部撞去,前部位发动机部分插进了大卡车的底盘下,两车扭在一起。当吴文凯的车子好歹停下后,同大卡车的尾部只差十厘米!

吴文凯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呆滞不动足足有半分钟,猛然听得有人呼叫,这才清醒过来,打开车门奔过去。

大卡车受损,但司机只受了点轻伤。司机是一个黑人,已经吓得不知所措。那辆小轿车的前部已撞瘪,挡风玻璃破碎,车内有两人,都被挤在里面,血肉模糊,不知生死,而车门已被压得变形,开启不动。

吴文凯把卡车司机喊下来,想把小车拖出,无济于事。幸好当地警察得讯及时,行动迅速,几分钟之后便驱车来到事故现场。警察们既有处理事故的经验,行动又果断,在吴文凯和卡车司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小车内受伤的人救出来。是两位男人,都是欧美人士。坐在司机位置上的是一位中年人,方向盘折断,刺进左肩和胸部,一条腿被夹断;另一位似乎年纪稍大,倒车镜一角插入他的前额,满面是血。但两人都还活着,只是奄奄一息。

一名警官说了声“立刻救人”之后,便来到吴文凯的面前,向他行了一个举手礼,然后说:

“先生,能不能协助送到医院?……”

警官讲的是英语,吴文凯虽然听不懂,但警官的意思他完全明白,他没有丝毫犹豫,便打开了自己的车门,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警官道谢后便开始行动。

几个人把两位受重伤的人抬进了那辆蓝色的菲亚特轿车。吴文凯便开车疾驰而去,一直开进了一所中国医院。

送伤病人进医院,这本是正常的事。但是,这里是只收中国人,一般不收外籍伤病人员,尤其是公路上的车祸致伤者,这里是从来没有收留过的。这就使医护人员为难了。不过既然伤员已到,也就得破例抢救。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终于使伤者脱离生命危险,警方和伤者亲属都向医院表示真诚的谢意。——这是后话。可是在当时,吴文凯却招来了一顿非议。第一个接待伤员的一位护士就是李艳玲。当医生们进入手术室以后,李艳玲用诘问的口气对吴文凯说:

“你怎么把伤员拉到这里来?”

一句话把吴文凯提醒了。

是啊,这是中国人的医院,送来的是外国人,而且又是白色人种的欧美人!

吴文凯和李艳玲为此产生的思虑不是没有原由的。

这要从车祸说起。在大北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车祸,凡是路经事故现场遇上这种惨剧的车辆,按照当地的做法,就是不分肤色人种、国籍信仰,不管什么身份地位,或者持何种理由,都要停车救人,把伤者尽快送往附近医院抢救。这一点,已经是大北公路上的一种不成明文的规定,为驾车人员自觉遵守,人人习以为常。一车罹难人员伤亡,他人他车有责任有义务去救护。这就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牢牢树立的“人道主义”。当然,这种情况不限于大北公路,在坦、赞境内所有城市、乡村的公路上都是如此。我们中国人在大北公路或其他地方出了车祸的伤者,都是被路经事故现场的人员车辆救护的。其中既有黑色人,也有白色人,都是素不相识者。有一次,我们的一辆“黄河”卡车在大北公路上出了车祸,司机受重伤,恰好驶来一辆小型旅游车,这是一位欧美人士驾驶的车,车内是他的家人。一见车祸,他立即停车,让妻子和两个孩子下车,合力把受伤的司机抬上自己的车,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衣衫,染红了他们的车。那天还落着雨,他让妻子和孩子留在公路旁等待,自己驾车把伤者一直送到一所中国人的医院,连姓名也没留下就走了。像这种情况发生多次,我们有好几位同志因此被挽救了生命,到底是什么人驾车救护的,却一直弄不清楚。

然而,在我们中国人方面对这种事往往采取另一种态度。在城市的街道上或乡间公路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英文标语牌:“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我们会从鼻孔里嗤笑一声,那意思是不言而喻的。什么“人道主义”?阶级调和论!资产阶级的遮羞布,反动腐朽的世界观!我们正在批判。再加以当时在脑中都绷着“阶级斗争的弦”,凡一切涉外之事均需谨慎小心,遵守严明纪律,决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每逢在公路上遇见别人遭到车祸,绝不停车施行救护之事,反而加大油门驱车飞驰而去。对这种举动,当地警察和罹祸人等往往难以理解。我们则振振有词:要有阶级分析的观点,谁知道那些受伤者是朋友还是敌人?如果救了“敌人”,那将是严重的阶级立场问题,严重的政治原则问题,万一牵扯进去“沾了包”,怎么办?

这是不同于西方的另一种观念。

吴文凯和李艳玲产生这种思虑,正是当时我们中国人存在的这种观念的表现。

不过,他们的这种思虑也只是短暂时间的事,当大夫们抢救伤员以后,李艳玲又问吴文凯:“你为什么救这两个人?又为什么拉到我们医院里来?”但这已经大大不同于第一次诘问的语气了,这一次是带着赞赏性的。

吴文凯说:“发生车祸,人都受伤了,我觉得应当这样做,不能见死不救呀……至于为什么拉到这里来,当时看见伤得那么重,流了那么多的血,生命危险,要抓紧抢救,别的医院我也找不到,再说,咱们医院的医疗技术好——”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你去救他?”

“嗨,我管他什么人!他们是公路上车祸的受害者……”

“要是'两霸’的人呢?”

“唉呀,同志,人命关天,救人要紧,什么两霸不两霸的?你要是在现场处在我的位置,你也会这样做的!再说,人家当地的警察都忙着救人,咱们能瞧着不管么?”

李艳玲暗暗称赞,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轻轻地说:“……过去都是外国人救中国人,今天,咱们中国人也救了外国人……”

吴文凯瞠目结舌,不知所对。

李艳玲对他微微一笑,离开了。

他们是在这种不寻常的场合下,第一次相识。也许,就在这次相识时播下了感情的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吴文凯总是寻找理由开车到这所医院里来,李艳玲也总是盼着那辆蓝色的FIAT轿车;吴文凯有病没病总是找李艳玲要点药,李艳玲也总是托吴文凯到赞比亚买东西。你来我往,接触不断。但从表面上看,仅此而已,平平常常,没有其他引人注意的迹象。那时候,在国外的援外人员中是不准谈恋爱的,虽然谁也说不清究竟有没有这项规定,但是约定俗成,似乎那一条无形的“外事纪律”一直约束着每一个人,所以谁也不敢违犯,都把男女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划得非常严格。吴文凯和李艳玲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彼此交往,谁也不敢表露出半点过分热情。然而,青年男女的炽烈情火是控制不住的,它们在秘密状态中熊熊燃烧。……

这就是吴文凯李艳玲这两个年青人的“隐蔽的恋情”。

摄影师的镜头拍摄下来他们的初次相识,拍摄下来他们某一次公开的来往,但却无法拍摄他们在隐蔽中发展的爱情,他们秘密的内心世界!

影片拍摄了他们的许多活动,那都是摄影师在嬉戏中的即兴之作,当时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把它剪接起来,成为一部有连续情节的纪录片。更令人意外的是,怎么也没料到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也牵扯到故事中去,让我不得不扮演一次角色,录下一些画外音……

当吴文凯和李艳玲来到了船上,虽然事实上解除了那条“外事纪律”的约束,但他们仍然摆脱不了恐惧感,仍然习惯于“地下活动”。现在可好,一切秘密都要暴露了,而且暴露在摄影机的镜头前!幸好两位摄影师宽宏大量,放了过去,不然的话……

然而,秘密还是暴露了,一些详情细节终于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没有作出任何表示。第二天,吴文凯却找我来“检讨”了:

“大队长,我犯了错误……”

“什么错误?”

“我违反了外事纪律,同小李谈了恋爱。我不该,我真不该,还瞒着你,你处分我吧!”

他说得真切,没有半点虚假,我相信他是诚心诚意的。看着他那惶恐不安的样子,我不禁笑了。

我说:“小吴,这算什么错误?违犯了什么外事纪律?青年人谈恋爱是正大光明的事,你们有这个权利,谁也无权干涉,你放心吧!我不但不阻扰,而且完全支持!处分什么的,也就谈不上了。怎么样?我可是等着吃喜糖啊!”

我笑了,他也笑了,我们笑在一起,笑声在房间里回荡,我们两个的心灵似乎一下子通亮了。

“大队长!我,我真谢谢你!当然得给你喜糖吃,当然得吃……”

他简直不知怎样表达喜悦心情,结果用一种跳跃的姿势跑了出去。

“这小子!……”我心里说,不由暗暗对他们发出祝福的叹息。

吴文凯到我这里来“检讨”,大概同李艳玲通了消息,李艳玲不知吉凶如何,心里十分焦急,便求救于丁薇薇。于是丁薇薇来到了我的房间。

“大队长,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我说:“丁大夫,我这里既无佛,又无法,更无僧,哪来的'三宝殿’?”

丁薇薇倒先笑了起来,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就是词儿多,没法子同你们讲话。”

我也陪笑道:“这是实话。不知你有什么吩咐,尽管说,能办的我一定效劳。”

“能办不能办,就看你大队长一句话了。”

“有这么灵么?是什么事呀?”

“我先问你,人家艳玲和小吴谈恋爱,你知道不知道?”

“以前嘛,不知道。不过从近来的一些迹象看,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要不说你们这当官的呀,就是官僚呢!人家都谈了一年多了,还'好像’……”

我说:“这事,我的确才知道。你想,他们搞'秘密恋爱’能对我说么?你批评我官僚也对,我就是一直没有察觉嘛!上船的那天,我发现他们两个一块照相,我还奇怪,但没往下想。前天两位摄影师向我详细谈了他们的一切,我才恍然大悟。刚才,小吴还跑到我这里直检讨。检讨什么呢?青年人谈恋爱是正大光明的事!这是受了那些'外事纪律’的影响和束缚,总觉得是个'错误’。我已经对小吴讲了,恋爱是他们的权利,谁也不能干涉,我向他表示完全支持——”

“真的么?大队长,你真的是这么说的?”她简直惊喜过望,好像她就是当事人一般。

“我还能骗你么,丁大夫?这等好事,咱能不成全人家么?”

“你,大队长,真是个好人!……”

“可别这么说,只求你别再骂我就行了。老实说,我本来就没有任何权力管人家这事,这回算是白捡了个好!我再告诉你,就是有权管我也不管,在这一点上,我甘愿当个官僚主义者,让你痛痛快快地去骂!”

“你可真会说!那我可得感谢你,代表艳玲感谢你!”

“你代表她?那么你和她有什么关系?”

“这你又不知道了,他们俩的事是我牵的线……”

“原来如此!你是红娘。这么说我倒有个想法,我也想沾上点关系——你看,这样行不行?在船上就给他们两个举行婚礼,你当证婚人,把马队长拉上,我和马队长当主婚人,怎么样?”

丁薇薇拍着手笑着说:“那可好啦!我对艳玲说去!”

“好,就这么定,我去找老马。”

没想到几句玩笑竟弄假成真,这婚礼居然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了。船方也很支持。在返国人员中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婚礼在电影院里举行,那场面确是隆重热烈,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不过,婚礼只限于礼堂内的仪式,到此为止,下面并没有“洞房花烛”的节目,因为他们还没有按照《婚姻法》进行登记啊。所以仅仅是“仪式”,仅仅是我们海上生活中的一点花红柳绿的点缀而已。

4)

不知摄影师怎样采撷的素材,又推出了第三部片子,名叫《二老品茗》。顾名思义是两个老头喝茶。哪两个老头呢?影片首先介绍了“二老”——故事的主人公。从大特写镜头中我们看到:一位是谷同工程师,另一位是陈志航船长。

称他们两位为“老”,按通常尊“老”的标准衡量,有点勉强。谷同工程师不过刚到六十岁,虽然从身体和精神方面还看不出“老”相,但总是年届花甲迈进了老年人的行列;而陈志航船长就差得多了,不管他的头发里夹了多少白色,脸上有多少皱纹,那只能说明历经风霜,而实际年龄仅止五十二、三岁,无论如何也称不上“老”呀。可是,摄影师却把此片定名为“二老”,也许自有道理?且看影片的内容吧:

就在吴文凯和李艳玲“出事”的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五日的下午,在船上的酒吧间里,谷同工程师和陈志航老船长(也许“二老”由此而来?)在偶然中碰面了,又偶然坐在一张桌子前,又偶然互相打了招呼,于是就产生了种种言谈举止的场面,许多意外的话题,有一些推心置腹的交谈,却又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工程师同志,你好!”

“船长同志,你好!”

“喜欢到这里坐坐?”

“解闷。你也喜欢到这里来?”

“解闷。喝杯咖啡?”

“倒喜欢喝茶。”

“这里可没有好茶。如果工程师同志不嫌弃的话,能不能到我的房间品尝品尝我的茶?我们家乡福建安溪真正的乌龙茶……”

“那太打扰了。”

“不必客气,请吧。”

于是两个人一同起身,一同到了船长室。

谷同工程师看见,陈志航船长躬身打开锁着的酒柜,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黑漆的木匣子。那匣子,约有六十公分长,四十公分宽,是一只非常精致的工艺品。他把匣子轻轻放在谷同面前的茶几上,抬头对谷同微微一笑,那意思好像说,等着瞧好玩艺儿吧。

谷同真的两眼盯着匣子,想看个究竟。

陈志航用一把小钥匙一拧,然后打开了匣子盖。

谷同一瞥之下,不由得露出惊讶的神色。他看见那匣子里装的是一套小巧玲珑精湛至极的陶质茶具。每件赭红色茶具都牢牢镶嵌在蓝色锦缎的底座里。幸好谷同有这方面的知识,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茶具“四宝”:玉书碨(扁型烧水壶)、孟臣罐(小茶壶)、若深瓯(小茶杯)、风炉。品饮名茶,分为玩具、观景、闻香、尝味四个方面,皆因茶的品种而异。如饮龙井茶,偏重于观景,而品饮乌龙茶则偏重于闻香、玩具、尝味了。茶具“四宝”,正是用于品饮乌龙茶的。

谷同面对这些东西并不声张炫耀自己的知识,只是默默地望着。

陈志航则面带得意神色极有兴致地一件一件拿出来。每拿出一件,便举臂扬了扬让谷同瞧,同时说出茶具的名称、产地。看得出,他是十分珍爱这些工艺品的。

谷同在他展示每一件珍品时都频频点头说:“是的……”

陈志航突然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只可惜这只风炉在船上无用武之地了,这里只能用电炉。”

“是的……”

“那么,我们就开始泡茶吧。”

“好的。”

陈志航便从酒柜内取出一只木质茶叶盒,放在茶几上,很显然那就是他所说的青茶名品乌龙茶了,但他只用手拍了拍盒子,却不打开,望着谷同说:

“中国饮茶,历来讲究茶、水、器,尤其是用水更为重要,我们此刻恰恰在这一点上无能为力。我有茶有器,但在船上唯独对于水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所以只能将就了……”

“是的……”

“当然,把握煮水的'汤候’还是可以办到的。苏辙诗云:'相传煎茶只煎水’嘛。我们泡茶仍然得用'三沸之汤’……”

“是的……”

谷同听得陈志航如此说来,确信他实在是懂得茶中三昧的,并不是仅仅收藏茶具“四宝”。陈志航所说的“三沸之汤”,就是煮水的“汤候”。古人有目观鉴别之法,云:“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陆羽《茶经》认为,煮水二沸为下茶最佳时刻,不及则嫩不下味,过之则老而不久。

谷同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断定陈志航是一位深谙茶道之人,心中不免暗喜,于是更有兴趣地注视着他下一步的动作。只见他手持“玉书碨”到卫生间灌了水,然后把它放在电炉上,便站在一旁“目观”。

谷同此时不由也站起来,走到陈志航身旁,一起“目观”。

不一会,见水“如鱼目微有声”已一沸;又过了一会,“缘边如涌泉连珠”二沸矣。陈志航急用滚开水烫热“孟臣罐”,把乌龙茶叶放进壶内,然后冲入沸水,并且吹去浮上来的泡沫,盖上壶盖。他对谷同笑笑说:“请坐下稍候,让它闷三分钟。”随手又将两只“若深瓯”用热水烫了烫。约计壶中的茶闷得差不多了,这才端起“孟臣罐”将茶倒入那“若深瓯”小茶杯里。

叙述这段泡茶过程,显得有点啰嗦,但在谷同眼里却认为这完全合乎茶道的要求。他不仅在玩味茶道的古致,而且自己也进入了风流儒雅的境界,静心品茗了。

当陈志航把倒满茶水的小茶盏放在他面前之后,谷同谢过,轻轻端起,闭目养神,慢斟细酌。这举止,这神态,这风韵,一看便知只有熟谙茶道的人才能表达得出来。

陈志航一看,见他品饮时极能掌握闻香、玩具、尝味的要领,不禁喜形于色,连连点头。原来品饮乌龙茶正如清代袁枚所记:“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此即品尝名茶的“风韵”。掌握了风韵,品茶也就入门了。他事先的确没有料到谷同竟是茶道的门内之人,如今巧遇知音,心中大喜,说:

“谷老精于茶道,实在令人敬佩!刚才我冒昧说了许多废话,真是班门弄斧啦,请别见笑!”

谷同也笑了说:“咳,哪里能谈得上精于茶道,我不过是略知一些皮毛罢了。我看倒是船长——”

“我可不行!”陈志航连忙摆手,“在谷老面前我确实是个学生,还得向你老请教。”

“我们彼此彼此吧,不必客气了。我看得出,你的茶道功夫也不浅。唉,现在了解茶道的越来越少了。茶道,本来是中国的一种古老艺术,犹如琴棋书画,供人玩味追求。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了,生活节奏加快了,谁还有时间去玩味追求这个啊?所以逐渐演化湮没,最后只剩下为提神解渴饮茶的生活需要了。现在只有在潮州汕头一带的'功夫茶’还保留一点古茶遗风,但其讲究程度也远不及古茶。倒是日本,至今能在茶道中保留和发扬了中国古茶的一些习俗。我还是年青的时候在家里受了大人们的影响,才知道一点茶道的知识。已经多少年了,我没有条件,而且也不敢流露这方面的爱好,想不到今天在这里碰上船长,能够享受一下茶道的风韵,真是幸运,真是难得。……”

陈志航听了谷同的这番话,双手相握,高兴地说:

“谷老的见解更加深了我的认识。茶道的湮没,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损失。正如围棋一样,本来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不如日本保留发扬得那样好,以至今天不得不反过来向人家学习?!这实在是一种讽刺,一种悲哀!至于今天能够同谷老一起品茶,我也深有同感,确是十分高兴。多少年中我也没遇到过第二个人。我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常享此乐!”

谷同慨叹一声:“难哟!在我来讲,恐怕这一次是空前绝后的事了。今后不会再有,也许是我最后的一次……”

陈志航惊诧地问道:“谷老,怎么这样说呢?”

谷同神色有些黯然:“我有我的情况,你不了解回到国内——”

陈志航马上接过去说:“我能理解。谷老,我能理解。虽然,你的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我猜想,你我应是同病相怜。确实,一言难尽……”

他忧伤满怀,声音也颤抖了。

谷同用深邃的眼光望着他,似乎突然认识了面前的这个人,突然看清了他的心扉……

茶,把他们联在一起,由相识成为知音。

情,把他们融合同化,又由知音成为知心。……

陈志航一般不向人讲述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社会关系,自己的心态思虑。而谷同,对自己的过去更是讳莫如深,他三缄其口避而不谈自己过去的遭遇,像害怕毒虫猛兽一样从不敢暴露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现在,相对而坐,侃侃而谈,越谈越投机,越谈越深入,好像紧闭在闷室的人突然呼吸到清新空气一样,在一片自由空间里是那样舒心静气,无拘无束,令人陶醉!

他们感到,此时此刻方是处在真实的生活之中。

他们什么都谈了。

陈志航品饮了一杯茶之后,用他那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谷同,好一阵,才从胸中吐出一口气说:

“谷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真光:长期在铁路部门工作,参加成昆铁路、坦赞铁路修建,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散文、诗歌《铁道上的暗礁》《相逢在天涯》《横渡印度洋回国记》《黄河长江我要为你歌唱》等。


作者原创文章

王真光:江北去来——北上
王真光:江北去来——南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视频丨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小满节气慎洗冷水澡
何氏劝姑(汪玲陔版)
小暑至盛夏始 吃“苦”尝“酸”保健康
气温回升快 注意抑“春火”
少食辛辣防“秋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