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八——山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三百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八——山

         作者:王力坚

    还是先看孔老夫子那句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在前面说“文章里,咱说过知者乐水是显示对活跃的生命力的追求,那么,仁者乐山”则当是显示对沉静的理性智能的执着了。因此,到了六朝玄学兴盛之时,玄学家宗炳才会那么玄乎乎地说: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山水序》)说的是山水以它外在形状有声有色地体现了大自然的内在本质。宗炳在这里虽然山水并称,但他着眼点当在,他在这文章后面就说了:峰岫嶷,云林森眇,圣贤映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也就是说,当时那些玄学家——包括道家、道教、佛教的倡导者——认为玄妙的哲理体现自然万物中,尤其是崇山峻岭之中。

于是,崇玄者就说:嗟山岳之所奇庭,实神明之所扶持。(孙绰天台山赋)崇道者就说: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木石者,恶可胜言乎?(郭璞注山海经叙)崇佛者就说: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惠远庐山东林杂诗)再于是,道观佛寺就大都建在深山老林了,而游山悟道之风就越刮越盛了: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世说新语·赏誉徘徊崇岭,流目四瞩。(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游山诗以及挂羊头卖狗肉的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游山)也就邪邪乎乎地盛行开来了。

    从上面说的可看出,古代文人对的推崇,其实是巴望在人世间追求一个带有几分虚幻性的精神超越境界,这样呢,当他们在现实中感到不得意不顺心时,便就往往扑向的怀抱: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郭熙山川训)也就是将作为逃避现实尘俗的隐逸处所。在说“文章中,咱说过文人有漂水而隐的作法,但相比之下,山作为隐居处所的可行性更大,水不就是汪汪汤汤一片么?山可就丰富多啦,郭熙山川训就说: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深山老林之内,俨然一个多姿多彩的世外桃源。于是,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谢脁《始之宣城郡诗)宦游者不由自主被吸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游仙慕道者也向往山林隐遁栖(郭璞游仙诗其一)。虽然隐士中也有借隐逸而求仕进者,即所谓终南快捷方式山中宰相之流,但毕竟成为了历代文人士大夫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结,即使这些的崇拜者大多未曾真正隐居山林,但确实可说是虽身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山林之中(郭象庄子·逍遥游注》)了。

    曾说:烟霞泉石,惟隐遁者得之,宦游而癖此者鲜矣。谢宣城别传)为什么这样说?我想大概是由于烟霞泉石忒显清幽迷之美,忒能体现他们所追求的那种超尘脱俗的意境;从表现方面看,或许就如刘熙载艺概所说的: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出之。于是,在隐遁者及向往隐遁者眼中及笔下的山,尤见迷清幽的画面: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清霄飙浮烟,空林响法鼓。(谢灵运过瞿溪山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何逊慈姥矶)你可说那是现实自然之境,也可说是理想虚幻之境,还可说是诗人的心灵超越之境。

    前面关于“月”文章中也说过,古代文人总得长年在外游走,求学啊谋职啊什么的,于是,在他们游走过程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跟山水发生种种关系了。大概从魏晋起吧,宦游跟山水结合就成了诗歌中的一个传统,其中对山的表现还忒多忒重视,沈约说了: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早发定山)鲍照的话更值得琢磨:乘以乐山性,重以远游情。登庐山)就是将乐山远游结合了,要注意这诗句中的俩字——“所谓“,说明有审美的意思;所谓“,又说明有抒情的意味,也就是说作者往往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总之,景跟情纠缠不清了,审美跟抒情水乳交汇了,何逊不就说了么:在昔爱名山,自知欢独往。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于是,旅途中尽管有山有水,但人们往往更瞩目于山: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千岩盛阻积,万壑势迥萦。(鲍照登庐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心碧(李白菩萨蛮

    对山的吟咏,还往往见出个性差异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只是很一般的一座山,李白却用势拔五岳(超逾五岳)、掩赤城来形容,还说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得哈腰作揖甘拜下风。李白写这诗时还没动身呢,仅是根据道听途说就对天姥山作了这番夸耀。这夸耀显然言过其实,但却也表现了李白那种豪迈不羁的风格。

再来看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大概是杜甫最见豪放的诗作了,一览众山小很有气势很有气魄了吧!但实际上却是仍见敦厚之态,怎说?原因就在杜甫虽然是真格地登山了,却是拘拘谨谨地没登上顶峰,仅是在半山腰峰顶而已。会当凌绝顶是说他总有一天会等上顶峰的,到那时才能一览众山小。也就是说他的气势气魄都只是处于预支状态,仅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更不是完成时。这可真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放浪不羁的诗仙李白还没见山影子就豪情千丈了,温柔敦厚的诗圣杜甫他老兄峰顶就在眼前了愣不上只会,还老老实实抒了一个将来时态的豪情——“一览众山小!诠释家说是当时杜甫进京赶考失败,这意味他人生旅途的挫折,还没能登上仕途之顶嘛,眼前看着个泰山峰顶也不好意思登上去啦。你瞧人家杜多老实多谦虚!

还有啊,同样是九月九重阳登高,杜甫吟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抒发的可是沉痛的忧国忧民之情;王维呢则沉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的只是他自家的兄弟。虽然都是真感情,这境界一大一小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哪!

    写山之中有寄寓,这也是要注意到的一点:十载重来儿女换,似曾相识有青山。(刘宰过尤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开篇词)不论是儿女私情还是家国春秋,都是以青山寄寓着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别离苦思与国破悲痛,都一样借助山的阻隔得以重重渲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在这些对自然山岭的叙说之中,暗喻了多少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话说回来,人们最为关注的应该是山的!其实古人早就这么说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是陶宏景在答谢中书书说的话,在这封书信中,陶宏景有滋有味地描绘道: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顾恺之描绘会稽山川之美时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胧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言语)王献之也有这样的心得: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这些话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其所展现的画面,都应该是围绕这一个字。

于是,山的审美价值,在古典诗文中的体现便是不胜枚举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川前。(李白望庐山瀑布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山川训)大江南北的千山万壑,其间遍布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瀑川泉石,加上云霞星月、岚气风烟、雨雾霜雪的点缀烘托,汇成了气象万千、绮丽迷人的自然景观。

    要是遇上真心爱山的人呀,那对山就不仅是外在的审美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生命沟通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并且希望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其三)的陶渊明,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不仅是对庐山外观的审视,而是内心灵魂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诗末才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的表现。在这里,陶渊明显然已进入物我齐一亦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啥叫物我齐一?这可是来自庄子的思想,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思想,那是说一次庄子做梦,梦中恍恍惚惚成了只蝴蝶,醒后又疑疑惑惑觉得自己是庄子了,这么一来,庄子就眯瞪了,搞不清楚到底是庄子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庄子了,这就叫物化,也就是物我齐一

在这么个物我齐一的境界中,也就不仅是单向的审美而是双向的交流了,正如袁山松宜都记在评论宜都的迭峨秀峰时所说:人于山水,瞩览无厌;山水人,惊逢知己。李白独坐敬亭山不也说了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来宋人的不宜避人当道笋,相看如客对门山(方岳《独往),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王安石游钟山)虽然有东施效颦之嫌,但推崇物我齐一的用意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作者简介】王力坚,原籍广西博白,国籍新加坡,文革中有多年知青经历。广州暨南大学学士与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逾10年,现为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暨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台湾元智大学中语系兼任教授,以及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访问教授。

作者原创文章:

王力坚:浮光掠影温哥华

王力坚:初游台湾

王力坚:闲暇游台湾

王力坚:瞧李后主那酸劲儿

王力坚:中国古代的另类女性——从“卿卿我我”说起

王力坚:古典文学中“女性”符号的两大指涉:艳情与政治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一,月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二,桐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三:日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四——柳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五——水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六——竹

王力坚:幸福之余的困扰

王力坚:古典与自然之七——风

王力坚:闲侃旧时表格若干栏目之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北小庐山
诗词 | 一座名山,一首诗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只是人才,一首诗看王维问鼎山水诗
山水诗大全100首
谈古典山水诗词中蕴涵的意境(下)
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109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