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乱翻书

Star of the County Down    马友友

 


 

    读完刘小枫的书《沉重的肉身》之《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一章,有一些零散的话要记下来。

 

    忘记在谁的文字里看到说,不是人人都写得好阅读笔记的,当时并不知道好的阅读笔记应该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之于文字是没有研究的,只是泛泛地觉得好,有时候甚至说不上为什么的好,就喜欢了,好在,我不具备引导别人阅读方向的可能,否则真不敢随便喜欢了。

 

    不得不承认,对于教科书和公众媒体,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我会默默祈望这些有影响力的组织和人,能珍重这引导的能力,多一份持重。

 

    再回来说这一章书,我把它看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阅读笔记。这一章书是作者阅读《牛虻》后,从这个革命故事中,抽离出叙事伦理学的枝节,他把整个革命事件的外壳轻轻剥落,让每个人物从书中走出来,叙述他们自己,表达他们自己,呢喃一样的诉说,叹息一样的忧伤和迷茫,眉峰纠紧一样对生命的诘问或忏悔,这些都不是原著中的,都是作者从书中剥析出来的,忠于原著的情节,又深刻了脉落。每个人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不同,他们在生命中渐渐形成的生命认识,生命意义各不相同。

 

    这是我喜欢的读书笔记的样子,不是现代教育和考试中讨论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分析情节安排的巧妙,洞悉作者潜藏的意识,总结语言特色这些技术活。大概像风吹落满树的叶子,只余骨骼的剥离,又大概是只看取满树繁花不忽略枝干的直面真义。我尊重的中国画,往往也是这样子的,不是那么重视技术上的精湛,落到纸面上的,只余风骨神彩,画空山只画一个空,画寒梅只画一个孤冷,画也是直见性命的一种阅读,画者是阅读着整个世界,落到笔上的,是他的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不是技艺分析,是在一本书上,种自己的花,那花就是自己因此书而起的情思。

 

    在《牛虻》这本书里,作者关注的是“当一个人的生命被感受为破碎时,应该如何生活。”书里面,人人都有自己私人的痛苦。

 

    第一个叙述自己的是吉普赛姑娘绮达。她漂亮,性感,野性,牛虻“借用”她的身体,却并不爱她,绮达钟情于自然人性的生活,对爱情的期许胜过感官的沉溺,她是爱牛虻的,舍下自己的族人与牛虻一起过着流亡生活。后来牛虻在她的追问下承认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她,从来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女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绮达说,我不肯再“把身体借给他用”,我们吉普赛女人把人生看作流浪,看重人生流浪中的两情相依。她留给牛虻一张纸条“我是一个女人,我是爱过你的,就为了这个缘故,我不愿意再做你的婊子了。”

 

    第二个叙述自己的是牛虻的情敌玛梯尼。玛梯尼是一个温良,明慧的人,对他人和自己的命运都有很深入细腻的洞悉,他深深地爱着琼玛(牛虻唯一爱过的女人),就是陪在琼玛身边不说话,也能体会到宁静温馨的甜蜜,他欣赏并尊重琼玛,认为“情爱是最为纯粹,也最为脆弱的自由。”,为着给琼玛这份最纯粹的自由,他好多次忍受住向琼玛说“珍惜我们的相遇”这句话,这句话是他从太多人的相遇,误会,痛苦中一点一点辨识出来的,他了解自己,也了解琼玛,更了解情爱的不可勉强,这也是他所认为的情爱之高贵所在。他说“我并没有要与牛虻争夺琼玛,我不是牛虻的情敌,我崇尚爱的自由。这是一种高尚的举动吗?不见得。我的性情如此而已。你们这些听革命故事的人,不要以为我是出于革命友谊而不与牛虻争夺琼玛。情爱的受伤是生活误会的自然现象。受伤的情爱有明智的和悲愤的,就像我的明智和绮达的悲愤,并没有崇高或卑劣之分。我的明智并非得自于我的革命者情怀,而是出自我的个人天性。”

 

    第三个上前叙述的是琼玛。琼玛缓慢又明白地讲述着牛虻和她自幼年起的情爱之恩怨,她因为打了少年牛虻一个耳光,负罪感压迫她太多年,事实上那少年并不是因她的这个耳光而跳海自杀,且自杀也只是这个少年制造的假象。她看清楚牛虻和绮达的关系,同情绮达,谴责牛虻对绮达的轻贱,她也看清楚玛梯尼对她的爱情,她也尤其看清楚牛虻的自私、冷酷、残忍、刻毒,可是她说“我其实是一个极端的女人,一个痴爱得癫疯的女人,为了少女时候的爱而极端,癫疯。老实说,玛梯尼的心性比牛虻好得多。我有时想象,要是与玛梯尼一起生活,这会幸福,他懂得抱慰我,我们的性情和生活信念都相合。我要是懂得把初恋的伤感留在记忆的想象中,就不会错失自己的幸福。人往往只是为了一丝细小的情感而抛出了整个生命。在情感的某一个尖锐的点上牺牲了一生的幸福。”

 

    第四个轮到牛虻的生父蒙太尼里神父。牛虻是他在做修士时与一个美丽女人发生爱情后的私生子,他在上帝和爱情中选择了上帝。由此,他的生命陷入无尽的痛悔。他带着一颗破碎的,痛苦的心在祭坛面前忏悔终年,他承受着牛虻的报复和仇恨,他说“牛虻的怨毒既是我的罪过造成的,也是他的性情造成的。但他毕竟是我的儿子,因此是我私人的痛苦。”

 

    最后牛虻上场,历数他自童年起所遇的一切耻辱,创伤,他承认了他的革命是一种乔装打扮,他所做的一切都源于私人的痛苦,都是为了复仇。革命只是一个外壳,内里燃烧的是他的个人爱恨情仇。

 

    作者刘小枫是在玉米地里守夜时,聆听这几个人物的自述的。当他在清晨一梦醒来,好像做了一个牛虻革命神话的大梦,他说“牛虻的父亲、情人和默默爱她的情人都令我感动,只有牛虻不再让我激动,我觉得他有点可怕。要是琼玛早点从自己愚情般的痴爱中醒过来去抱住玛梯尼,该有多好......”

 

    在《沉重的肉身》这本书的引言里,作者讲了叙事与伦理的关系。他写到“什么是伦理?所谓伦理其实是以某种价值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反过来说,一种生命感觉就是一种伦理;有多少种生命感觉,就有多少种伦理。伦理学是关于生命感觉的知识,考究各种生命感觉的真实意义。叙事伦理学,是通过个人经历的叙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叙事伦理学从个体的独特命运的例外情形去探问生活感觉的意义,紧紧搂抱着个人命运,关注个人生活的深渊。理性伦理学的质料是思辨的理则,叙事伦理学的质料是一个的生活际遇。理性伦理学要想搞清楚,普遍而且一般地讲,人的生活和生命感觉应该怎样,叙事伦理学想搞清楚一个的生命感觉曾经怎样和可能怎样。现代叙事伦理有两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在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中,历史的沉重脚步夹带个人生命,叙事呢喃看来围绕个人命运,实际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重要。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是个体生命的叹息或想像,是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迹或经历的人生变故。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是教化是动员,是规范个人的生命感觉,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的教化是抱慰,是伸展个人的生命感觉 。”

 

    从这个引言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让《牛虻》书中的人物一一做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的陈述,这是个人独有的生命际遇,和相应的生命感觉,与革命事件无关的一种个人情怀曲折。

 

    我同意玛梯尼关于个人性情不同,对于人生种种事件反应不同的说法。就是同样的生命破碎,情爱受伤,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后果。相同的是挫折,痛苦,灾难,偶然,不同的却是人生,这不同就是由人的不同性情造成的。

 

    人无法消除生命中永无止息的悲伤和欢乐,可是人却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性来好好地对待它们,在这个好好对待的过程中,人的品质得到自主的修正,通过人自己来缓解,矫正外力对于人的伤害程度。

 

    从前有一句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时候,成为婆婆的人是因为自己体会过媳妇的苦而格外善待媳妇呢,还是把自己从前忍受的所有痛苦都变本加厉地清算到媳妇头上呢?譬如曾经穷过的,富了之后是踩踏穷人还是帮扶穷人呢?譬如牛虻所遇的种种屈辱,疼痛,他是报复到别人身上,还是因为自己深深体尝到生之苦楚而放弃报复,因自己痛过不忍别人再痛,因自己饿过不忍别人再饿,因自己冷过不忍别人再冷呢?

 

    人生中的苦难与人的生命质量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并不是说一个遭遇了屈辱,不公平,破碎的人就一定会拥有破碎、扭曲的人生,这中间不是对应的铁律,打破这铁律的是人性情的不同,也就是生命质地的不同,而生命质地除了先天的因素起着作用,也可以通过后天自觉的努力得到改变。当我们说,这个人真了不起,如此多的残酷事件一一发生在他的身上,而他居然保持了不被这些事件打败、侵蚀,依旧焕发生命的光采,与另一些人相比,这个人的生命质地是不是更柔韧,更优秀呢,就如同同样的风雨作用在不同的花木上,会出现倒伏和倔强的直立,那是花木的特性决定的,花木们没有改变生命质地的能力,而人有,这是人的高贵之处。

 

    作为人,怎么能放弃这份高贵呢?

 

    人,真的是秉性难移吗?牛虻就注定一生做冷酷,刻毒的牛虻吗?就不能看到玛梯尼那样做人很好,像他一样去体恤他人,小心地爱别人吗?一个人如果想给自己的自私,残忍,冷酷找借口,总是会有的,一个人可以为出身,为生下为就背负的耻辱,为童年的一段阴冷经历去耿耿于怀从而报复生命,可是,他毁掉的不止是别人的人生,也有自己的。如果想为自己不好好生活找借口,那多的是,因为人人都有痛苦,富人有,穷人有,看上去甜蜜得像苹果的人有,说起来像米虫的人有,大大小小的痛苦微粒充斥人生,如果一定要把它们拥抱进血肉里,主动地让它们成为自己的癌细胞,从而主动选择了病态的生命,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偷懒,不负责任。牛虻说,不要说我病态,谁不病态?

 

    是的,人人血肉里都有细小的痛苦渗入,但有人不会主动让它们生成癌细胞。琼玛说,有人为情感某个尖锐的点牺牲了一生的幸福。牛虻咬定生命中的破碎不放松培植成阴冷,琼玛任这个尖锐的点影响了她整个身心的明丽。

 

    当清晨来临,刘小枫结束了对书中人物的倾听,我又开始设想,他们后来,有没有过对自己人生的另一种设想?

 

    我想,这就是叙事伦理落实到一本文学作品,甚至落实到一个坊间故事,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日记,一次长谈。。。落实到这一切上的意义之一。

 

    当我们从这生命的回顾和设想中,从这生命的提问和回答中,从这生命的迷茫和清醒中,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生命本来的样子,那就是落了繁红又落了叶黄的寒枝凛冽,又或是忽略了枝干的温柔花树云霞一样氤氲开来,满纸温润,满纸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牛虻临死前写给琼玛的信
品读:《牛虻》我无法释怀的爱情
牛虻的精神
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刘小枫
“自燃型”人格,怎么提高自我驱动力?苦难才是根源!
回忆往事之日记摘录 日记摘录(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