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觉醒新时代~~加油啊!洪哥

每一期党课结束后,都会写一篇文章,做一番盘点。

以前的几次,都是以回应某一位同学的问题或想法而起头,一气呵成。

【党课再交流】答“吹雪”同学一场始于凌晨4点半的对话

这一次,文章写得有些艰难,觉得自己需要回应的太多,抓不出重点。

找不到方向时,就回到原点。

想想为什么要执着地给党员发展对象上这一次党课。

1.《觉醒年代》的启示


周末重温电影《1921》,13位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将青春理想化作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为改变这个国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时间向前推几年,就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岁月,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在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指引下,先达成了自我的觉醒,然后试图去唤醒民众。

鲁迅笔下的麻木的中国人,是他们唤醒的对象。

唤醒民众,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唤醒的过程并不容易,他们四处演讲,办杂志,写文章,甚至为此而被关进监狱,为此而流血牺牲。

接下来,不但要拿起笔杆子,还要扛起枪杆子。

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

28年,这帮年轻人终于成功了,新中国成立,换了天地。

100年前的故事,现在看起来,还是热血沸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谷恒睿:电影《1921》里面的每个青年,都是一捆捆干柴,一点火星就能燃烧起熊熊烈火,李达在天台上抽烟时,看着点烟的火柴突然湿润了眼眶,他痛心疾首地说:我们要自强,可是连一盒小小的火柴都是洋人造的,我们的道路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完成?我在他的泪水中,看到的是不甘的没有被泪水浇灭的星星之火,当时的中国伤痕累累,就是这样一个个“顽固”的青年,扛起了救国的大旗,他们为什么没有选择“躺平”?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他们的心中有“欲”,要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要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能停歇,要一直奋斗,就算鲜血洒满怀抱,也不会妥协,直到生命终结。

文章的主题找到了

“觉醒”

我所做的,是为了唤醒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们。

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新时代的觉醒。

2.为什么要唤醒?

前,一篇文章《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刷屏。

隔上一阵子,就会有个公众号把它搬出来晒晒,每次都有10万+的阅读量,每晒一次,刷一次屏。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唤醒。

唤醒的对象,是当今的大学生。

一篇文章持续受到追捧,说明它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触动了谁的神经?

老师的?家长的?用人单位的?还是大学生自己的?

大家对其中的描述,是不是真的认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谷恒睿:不想出门不想社交,要不就是天天宅在家里“躺平”,不想努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宅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标签。

以前浪的眼光看后浪,经常会说,这是“垮掉的一代”,而事实证明,每一代人都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不然,也不可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是不是年轻人本没有问题,而是这些前浪们眼光太陈旧了?

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定律,“二八定律”。

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引领世界前行,起决定性作用的年轻人,只是其中的二成,剩下的多数在躺平。

今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54.4%,上了大学的年轻人,占一半左右。

而只要上了本科的大学生,稍微努力一些,有很大概率可以进入20%,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二八定律是社会的普遍存在,但具体到不同的学校,境况则大不相同。

如果你在985/211等名校,躺在平均数上,也可能进入20%群体。

如果你在一般的学校,还想着躺平,那大概率地会进入80%。

这就是大家努力上好大学的重要性。

而进入20%群体的产出率,体现了大学的办学水平。

这篇文章中描述的那些沉睡的大学生,应该特指其中属于八成的部分。

这个群体,数量众多,我们很容易看见,也容易引起共鸣。

所以这篇文章,得以广泛传播。

以我们学校为例,乘科教融合之东风,正在往高水平大学的路上前行,但现在还只能归于一般的学校。

录取分数线在提升,但还不够高。

而录取分数线决定了大学生的智商和能力水平,也决定了认知水平。

当然,不是全体都处于一样的水平,这里说的是平均水平。

我们家的大学生,多数属于自制力比较差的,意志不那么坚定,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好时,会积极进取,环境不好时,容易迷茫。

需要时不时地来一次唤醒。

我要努力做那个唤醒者。

3.唤醒什么?

首先,要唤醒身体。

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有问题吗?确实有,虽然表观上看起来好像不那么严重。但趋势很不好。

在这一期党课作业里,为数不少的的同学谈到自己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


“早年自己生过几场大病,也因为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断发胖,血压也有些高。”
“我能感受到体质的下降,肠胃感冒换季发烧,肩颈酸痛,一些不大却又很难受的病症一直缠绕着我”
“我身体素质其实一直不太好,大学时甚至得了一种血液病,发病时不能够剧烈运动。”
“我的身体素质一向不好,体弱,多病,总是感冒,风一吹就倒了,我心里其实明白自己应该多多锻炼”

谈起献血,很多人慨叹,“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献血”,而对照献血的基本要求,这个“身体的原因”大概率是有某种疾病。

“奈何大一寒假期间我得了一种与血液有关的病,不能参与献血,”
“我很想参与到献血者的队伍,但无奈于曾得过重大疾病,虽早已痊愈但血液却无法作为正常血液进行捐献。”



患病毕竟不是件光荣的事儿,讳疾忌医,更会讳病忌谈,那身体有恙者的比例应该还会更高。

这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的认知体系里,青年群体,患病的几率应该是极低的。

其实,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好,从课堂、自习的因病缺勤率也能反映出来。

我上课时,常常会收到一堆请假条。各种感冒,不舒服,我一度怀疑其中不少是装病的,但现在判断,应该是真的。

这些青年人的身体状态,比不过我这个中年人。

如果再用体能测试的指标来衡量的话,状况变得更糟。

教育部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约30.0%,远高于中小学生。 

身体状况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反过来说,养成一个好的身体需要什么?管住嘴,迈开腿。

那身体状况不好的原因也就很明显了,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管住嘴巴说话还容易些,管住嘴巴不吃好东西,不容易。

甜食,快糖,辛辣,高油高脂,奶茶,饮料。

看着这些词,就流口水了。

看到糖字流口水是人类的本能,远古时代,爱吃糖,且能将糖类快速转化成脂肪的人类,抵御饥饿的能力要强得多,生存下来的概率要大得多。

而今,物质如此丰富,我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糖、那么多脂肪了。

大学校园里,奶茶店炸鸡店前都要排队,每天消耗的各种饮料甚至要多于矿泉水。

糖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就必然会带来健康问题。在某一个个体身上不一定会出现,但放到群体身上,一定会呈现。

迈不开腿,同样是很大的问题。

让大学生动起来,太难了。

校园的小白,每天忙个不停,看起来是女生的专列。

哈罗单车,扫一扫,也不贵,挺节省时间的。

电动车,满校园飞,稍微贵一点,不单节省时间,还节省体力啊!

用的多了,就看见效益了,蚂蚁等资本一定会感到兴奋。

资本兴奋了,就会更强力推动它们进校园。

那么,各取所需,有什么不好吗?

问题在于,有了这些便利,同学们更迈不开腿了。

你会说,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安排跑步啊!

确实安排了。

大一清晨的早操,听起来口号嘹亮,广播和新闻上说,这是青春的脚步,青春的风采。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每一张青春的脸上,都写着不情愿,这是他们真实的态度。

大一、大二还有运动世界校园打卡,也能看到一些拿着手机奔跑的同学,还会看到一些骑着自行车或电车摇动手机的同学。

但有多少人真跑,算算就知道了。全校有1.3万人左右需要打卡,每人每学期30次,每天需要2600人次,你能看见几人次?

大一大二还有要求,大三大四就彻底不做要求了。

如果没有硬性的约束,清晨的操场,只有寥寥几十人。

夜晚会热闹一些,也不过几百人次。

这是最真实的状态。

腿与嘴的问题之外,还有糟糕的作息习惯。

有多少人能在当天入睡?

有多少人看见过清晨升起的太阳?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片,一位同学通过某个APP打“早睡卡”。他的入睡时间为0:35,打卡图上提示有24%的人比他睡得还晚。

看来用上这个早睡APP的人们,并没有实现早睡。

睡得晚,肯定起得晚。

某一天清晨,我站在学校两条马路的交汇处,我的视野覆盖了1万5千人的宿舍区,仔细数着7点之前半小时离开宿舍区的人数,只有不到两位数。加上早起的一些人,7点前离开宿舍的仅仅1%,这是正常现象吗?

那些该睡而没睡的时刻,你的肝胆脾肾等器官,本该进入休息的状态,无奈陪着你熬夜,知道它们有多么难过吗?

那些揉着朦胧睡眼赶去上课的,那些睡到十点十一点的,能吃上早饭吗?

而早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啊!

为什么不能早睡?

游戏的纠缠,网络小说的羁绊,短视频的迷恋。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挑灯学习的,处理学生会工作的。

中学的时候,学校也要求早睡,也不让带手机带电器,很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学习。

而今,那些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要唤醒精神。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个人不想努力,别人在你身上再努力,也不会有效果。

你必须唤醒自己的内在动机。看得见自己的初心,听得见时代的呼唤。

你来大学的初心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那一张两张薄薄的证书吗?

是学知识,长本事啊!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啊!

怎么长本事,怎么学知识?

知识会主动钻到自己头脑里去吗?你的大脑又不是硬盘U盘,101010代码写进去,就能获得永恒的记忆。

但你的大脑是更高级的处理器,这些信息进来,可以处理它,分区记录,融汇贯通,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这个过程,需要用脑,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本事是生来具有的吗?会从天上掉下来吗?是练出来的啊!

同样是做一件事,有的人被动应付,收获的是一肚子不情愿。有的人主动思考,积极融入,就获得了提高。

每一件事,都应该成为你成人的基石,成长的阶梯。

不要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一堆的无所谓堆砌起来,你就老了,荒了,废了。

也不要想着老师能单独来提醒你。

大学生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负责,而不要奢望别人对你负责。

子曰“有教无类”,似乎老师该管你,管到每一个人。

但孔子又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你若不自觉,老师确实也拿你没辙。

觉醒,需要具备对外界刺激给出反映的能力。

保持一份好奇心很重要,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心态。

我给出过建议:“日跑一段,日行一善,日读一卷,日感一鲜,日写一言”。

照着做一做,一点一点的积累,身体就变好了,精神上就成长了。

4.从哪里唤醒?

这几天在贴吧无意间看到一位2012级化工校友“神幻星沉”,现在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读博士,他写了个帖子给学弟学妹,讲述了当年他在校求学及混日子的经历,其中涉及到如何对待专业课程,如何看待网络游戏,如何经营宿舍环境以及重视锻炼身体等内容。

他以过来人的经历,告知沉睡的学弟学妹们要从哪里醒来。

首先,要从虚拟世界中唤醒。

星沉:曾经我也一度觉得,大学生没有过逃课、通宵之类的疯狂行为,可谓是青春都喂了狗了。当年正值《魔兽世界》刚开熊猫人之谜版本,《英雄联盟》也是S2、S3的样子吧,除了大一上学期来学校没有带电脑的一段时间每天好好学习,后来一直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考试也是跟着大家趁着考前一两个星期突击,当了两个学期的年级第一以后成绩轻轻松松就下滑了,自己也没怎么在意这个问题。



我反对打游戏,也因为批评游戏,而变得“不得人心”,甚至遭到口诛笔伐。

游戏多好啊!学习累了,可以放松一会儿。

同学几个开黑,可以加深友谊。

作为电子竞技,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都进入亚运会了,你还说它的存在没有价值?

S11中国队都夺冠了,仅B站就有4亿人次围观,央视都点赞了,你还说游戏(电竞)不好。

你这人,真的是思想落后,不开窍。

我似乎没法反驳。

好吧,换个话题,不抽烟的我,还想再聊聊抽烟。

抽烟也挺好啊,可以提神,可以助眠,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更可以交朋友。

然而,“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公众的共识。

已经有研究发现,沉溺游戏,也会永久改变人们的大脑,影响人们的认知。

但这些话,不会成为主流的意见。

因为烟草与游戏,二者背后还有共同的推手,资本。

香烟的身上就印着“吸烟有害健康”的标签,但哪个国家都不愿意舍弃它,在中国每年1.4万亿的GDP贡献啊!1.4%,你敢丢弃?

资本都推着专家获得“烟草院士”了。游戏被定义为朝阳产业,被定义为一个运动项目,也不意外。

游戏(电子竞技)会受到资本的追捧,现在已经为中国的GDP在做贡献,2020年达到2786.87亿元,虽然仅占烟草产业的1/5,但21%的年增长率不容小觑,将来还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你舍得禁止它?

资本,一定是逐利的,为了逐利,游戏会试图麻醉你,它一定是巧言令色的,一定会对你展开攻势的,一定是善于包装的。

有时,还会断尾求生,比如,听国家的话,设置“儿童防沉迷模式”,保护了儿童。沉迷是儿童的专利吗?成年人就不会沉迷吗?

本质上,游戏就是通过占用你的时间,最终目标是攫取你的金钱。

给你带来了那些所谓的放松,友谊,甚至虚拟的江湖地位。

虚拟财富也是财富,我不想侵犯你的财富权。

再说下去就没法做朋友了,先说到这里吧!

有些事儿,本来就该自己去感悟。

能看清的是少数人,有人看清了,不说,我看清了,说。

在虚拟世界里不只有游戏,还有网络小说,还有某音某手等短视频平台。

一些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有那些时间,你可以看10部《平凡的世界》之篇幅的书。二者的收获,不言而喻。

短视频有其生存法则,在有限的15秒时间里,在第5秒就给予你高潮的体验。然后持续10秒,结束了。

会留下什么印记吗?

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提供不了真知。

而且,同质化的推荐,让你沉浸在一个极小极小的圈子里。


管理学院  宋宙阳:我开始没日没夜的玩游戏,发呆,干这干那。这样空虚度日,让每晚临睡前的自己变得紧张焦虑。我便戴着耳机,听着电视连续剧,对自己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麻痹。
管理学院 唐晓洁: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懒惰与散漫,除了上课之外呆在宿舍,躺在床上,玩着游戏,刷着短视频,何不了哉,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活就应该止步于此吗?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偶然间听说过舒适圈的概念,勇敢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打破我们慵懒的生活习性。



我总以为,一块小小的屏幕,不应该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里写到:

早上7点,校园里人影稀疏。
陪伴大学4年的,不应该是那一块小小的屏幕。
而应该是日落日出,晨风暮雨,朝霞晚彩,鸟鸣虫吟,春红夏绿,秋月冬雪。
是6点的操场,7点的的食堂,8点的教室,傍晚6点的图书馆,晚上11点的床。

这是我设想的大学的模样。

其次,要从宿舍中唤醒。

星沉:有一个问题我实在忍受不了,我们宿舍六个人中有四个人特别爱抽烟,而且另一位不抽烟的舍友虽然自己不抽烟,但对其他人抽烟这件事毫不反感。因此我在这个宿舍没有住超过1个学期,在放寒假之前就已经逐步把东西转移到对面的518宿舍了。
518宿舍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所有人一心扑在游戏上陷得太深了,以至于我们所有人都多少被自己耽误了。意识到这个问题最早的是我最好的朋友A,他大二选择转到计算机专业去,后来逐渐减少了自己打游戏的时间,大四找了一家企业开始了真正的实习,现在从事相关行业并有不错的工作。还有两位舍友B和C试着跟我一起考过研,第一年都失败了,后来一位选择去南方城市做了房屋中介,另一位留在济南的某化工厂里干了一段时间,然后两人都陷入了失业的大潮。幸好在A的帮衬下去了他当时去的公司实习,现在在魔都也从事相关行业,收入还算可观,日子过得也比较滋润。
有一点我是确定的,舍友A的幡然醒悟和努力曾经让我看见了曙光,我还能鼓起勇气去继续拼搏,去弥补我曾经丢失的努力。
说这一大堆也是希望各位新生多注意一点,宿舍环境对你的发展真的很重要,如果你觉得你的宿舍环境限制了你的发展,请一定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这是团中央向青年人发出的号召。

现在的大学宿舍,舒适吗?

不见得,我去看过很多学生宿舍,就是一个*窝。

多数的宿舍里,各种杂乱,各种味道。

在近期公布的宿舍卫生成绩中,一两个周下来,全校竟然一个A级宿舍都没有。

几千个宿舍,都达不到这个级别,这个A级别设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我同查宿舍的某委员会的同学交流过,A级宿舍的标准,不过尔尔。

如果我把自己大学时代的宿舍搬过来,每一周都是A。

而二十几年前宿舍的条件,跟现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谷恒睿:很多大学生正值提升自己的年龄段,甚至已经变成了一个“植物人”,每天与床度过的时间超过平均10个小时。



这么糟糕的环境,但依然留得住同学们,宿舍,真的是一个温床。

宿舍是温床,有温情吗?

肯定会有,走过四年,你会说,大学里感情最深的,还是自己的舍友。

其实你们的感情,可以更有内涵。

你们可以把感情在宿舍外经营,会有更多的回忆。

可以周末一起去爬爬山,去园博园转转,平时在校园走走。

多好的秋日啊!浪费了好可惜。

还可以一起走进运动场,跟隔壁宿舍,对门宿舍,斜对门宿舍,来一场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乒乓球赛,或者就去挑战一下引体向上,来一场1000米PK,青春的荷尔蒙如在,谁服谁啊!

从宿舍唤醒,先要唤醒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再要唤醒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这是我期待大学宿舍的模样。

再次,要从课堂上唤醒

星沉:虽然经过一年的备战,我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但即便是已经毕业5年了,当时没有好好学习的后果还在反噬我,比如目前我在研究反应动力学的时候,很多基础的名词和概念我都需要重新翻大学物理和结构化学课本。诸如此类的问题频繁发生,非常影响我的科研进度。




课堂,这是你增长知识的主渠道。

每一门课程,都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学习无用论,当休矣!

学者石毓智国内几十所大学讲过课,他发现一个学生上课座位的分布规律,前两三排一般是没有人的,而后几排座位的人最多。(反思┃读大学不是逛公园!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我上过课,听过课,知道工大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咱们家也不例外。

其实,坐的远一些也没关系,教室里有麦克风,肯定能听到。

老师苦恼的是自己的讲课,没人回应。

面对的是一张张茫然的面孔,似乎老师讲的是天书。

而同学们的手头上,往往只有一本课本,一部手机,80%的人不做笔记,不做笔记的理由是,等待老师提供PPT。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笔头记下来的东西,都不一定属于自己,老师的PPT,课堂上你都不认真听,课后会认真看吗?最终还是老师的,不是你的。

很多课程有回放,你会去看回放吗?

当然,还有选择坐进哪个课堂的问题。

除了必选课程,我们还有选修课。该选什么样的课?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妍:姜老师讲课的内容里提到了他的公选课,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每一门都不是无用的,是真的能学到东西的,可是为什么选的人越来越少了呢?这不是老师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只愿意选择安逸,选择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拿到这个学分,不是为了想学到东西而选课,而是为了选课而选课。这是蔓延在我们所有人周围的一种“病毒”。


 

印刷专业17级的一位校友前天发了一条朋友圈,纪念他离校4个月,其中特别谈到了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很值得大家思考。

借用他的部分观点,我给出的建议是:

课前,知道自己要上什么课,老师要讲什么内容,这门课,这些内容对于你的专业知识,提供何种支撑,其前置的课程,需要预先掌握的知识是什么,这些都要搞清楚,所以要有预习。

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适当做一些笔记,如果老师有提问,积极回应,反正多数同学不想抢着回答,这个机会肯定属于你。如果能站上讲台的机会,更要抓住。

课后,及时的巩固复习。心理学家认为,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完成复习。

这是我认为大学课堂应有的样子。 

5.觉醒为了什么?

觉醒是为了实现自由。

100年前的年轻人的觉醒年代,他们渴望自由,追求自由。

现在的年轻人,也在追求自由。

追求不被约束的自由,追求时间自由,追求财务自由。

其实,在大学里,差不多都给了。

财务上有父母的供养,相对自由,不那么困顿。即便是家庭有困难的,国家也会帮忙。

时间上相对自由,大二之后,不再有早操、早自习,不再有晚自习,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

也没有了太多的约束,家长们够不着,老师们顾不上,同学们不相干。

只要不违法乱纪,没有人找你麻烦。

你还有行动的自由,当然疫情防控期间,少了一点点。出不了省,离不开市,但至少可以在校内外转转。

 

这都是低水平的自由,你应该追求更高水平的自由。

学的从容,应对专业问题自由。

身体达标,应对加班挑战自由。

能够包容,应对各种人际关系自由。

能力超群,应对各种任务自由。 

6.如何觉醒?

觉醒,意味着要有行动。

一百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动起来,才会更充分地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才知道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管理学院 修浩宇:我容易被手机控制住心神,容易在宿舍里躺尸,脑子里想着要积极、去行动,但身体却懒得动。在身心沦陷后,我就会拥有一段时间的颓废时间,暗无天日,明明不想这样颓废,却抵不住诱惑。


 

我的能力也有限,只想带着大家做三件事:跑步,写作,公益(献血)。 

关于跑步,课堂上做了唤醒,虽然简短,希望能激发你“想跑”的欲念。

还得解决“会跑”的问题,我开过几次跑步训练营,参加者不多。可能你当天的时间不合适,其实每天的早上6点半前后,我都在操场等着你来,只要你想学,我就教。

跑步这个事儿上,我可以做你的专属跑步教练。 

关于公益,我在课上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自己献血的故事,讲同学们的事迹,其实只是一个启迪,只希望你能多关注一下,多想想其中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献血,也不必所有人都去献血。底线是不黑不添乱,高一些的期望是参与一下。守住底线,适度参与最好,不参加也没关系,公益的途径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其他更合适的方式。

公益这个事儿上,我只能引导你接近这扇门,进与不进,随你。 

关于写作,其实我也不是科班出身,甚至对于写作的原理、方法等也没有做过系统研究。我只能以我的经历和做法告诉你,你有能力写,也有东西可写,也可以快速写作,可以写好。写作不是负担,可以是一种乐趣,也是特别有价值的事儿。

写作这个事儿上,我只想让你找回曾经的能力,认识写作的价值。

这几件事儿,大家都可以开一个头,先有开始,再谈坚持。

更重要的是,这些事儿,只是给你提供一种可能,一些参考。你要发现自己的潜力,找到自己可以突破的方向,在某一点上,实现自我的价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努力去影响带动他人。

觉醒,还意味着要积极发声。

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曝光黑能量。

这也是你们这些接近入党的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网络世界里,有人选择隐身,这个隐身,不是躲起来不见,而是刻意隐藏身份。

我关闭群匿名聊天功能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感觉不舒适。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曹琛琪:有一件让我觉得触动的一件小事:姜老师关闭了匿名聊天的功能,原因有二,一是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如此称呼),同志之间应该是坦诚布公的,在这个虚伪的网络里,总有真心的人;二是怕有人浑水摸鱼,进行诈骗。在此之前,我用我粗鄙的想法曾恶意揣测过老师的用心,我天真的以为关闭匿名是为了让同学“敢怒不敢言”,我在此对老师道歉。 




在社交场合,让我们实名说话,好社恐啊,说错话不会社死吧!

然而社恐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啊!

同学之间尚且不能坦诚相待,将来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与未来的同事朋友交流?谁会喜欢一个“深藏自己想法而不露”的人呢?

而怕社死,是你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如果你做的事儿说的话不是特别出格特别不靠谱,有几个人会在意你?

只要你自己立得住,即便有一些流言谣言谎言,也会不攻自破。

以我为例,不是也有一些负面评论吗?

这些负面评论能把我怎样?当一切晾晒在阳光下,那些黑暗中的猥琐自然就不见了。

积极发声,其实很简单,亮出自己身份,说负责任的话。

只要出发点不偏,说的不到位没关系,说的不那么准确也没关系。

你可以先试着去一些官方的公众号文章下去留言,如果你的留言能被精选,说明你的表达是有质量的,如果常常被精选,说明你的发声能力很强大了。

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训练。

而如果你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不说不痛快,又不想被别人束缚,可以开个微信公众号,开个知乎账号,开个微博账号,都是不错的选择。 

7.谁来唤醒?

要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我不想做一个学生口中的“好人”,我想做一名学生心里的“好老师”

我唤醒能被唤醒的人,尽可能地扩大覆盖面。

被唤醒的人,唤醒其他的人。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郑尚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来”的过程,就是我们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其实都可以变得更优秀,不妨大胆一点,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去做并且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样,在“去”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像姜老师这样,面对他人我们能够有故事讲,讲的生动,讲的别人热血沸腾,最终带动一部分人变得像自己一样优秀。



我常拿“狼羊猪”做比方,不只是在党课课堂。

一头猪,习惯于被投喂,就失去了选择食物的能力。

一群羊,习惯于被追赶,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一匹狼,是不能被豢养的,它一定会为了生存而努力地猎食,为了自由而积极地探索。

大学里,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狼自主成长,而不是花费大的力气去养羊,赶猪。

大学里还象一个花园。花园里不种鲜花,必长野草。

每个学生的世界,也想一个花园。花园里不种鲜花,必长野草。

播下积极的种子,让美好的东西占住应有的生态位,大学就会焕发勃勃生机,学生就会健康成长。

我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播种积极的种子,用心的浇灌,长出美好的东西,比如鲜花。

我想做同学们的灵魂召唤师。

8.我做到了吗?


机关党委学员,我的老同事陶芙蓉说:“我一直相信,教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我们付出了多少,学生就会反馈多少。

我也相信。并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中找到了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侯鹏冲:在研究生生活的最后一个年头,在这个人生重要阶段能得到姜书记的殷殷教诲有多么幸运又有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姜书记的提点我不知道还要浑浑噩噩多久。尤其是姜书记提出的生活或者生存的8个标准以及“一日五行”训练行动,好比一颗种子植根到了我的内心。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必将带着现在的这一份感动,这一份坚持,明确目标,确认方向,锤炼本领,敢于担当,敢于向前,我始终相信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金融学院 韩齐英:阴沉天气多少会让人感到压抑,而洪哥的课于我而言如同秋日暖阳,将厚重的云层撕开一条缝隙,然后,有束光悄悄进来了。
化学与化工学院 宁凡盛:姜书记的良苦用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劝”。劝什么呢?劝跑步?劝献血?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质上劝的是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不要简简单单的躺平。
艺术设计学院 于世龙:这是心灵的对话,这是灵魂的交谈,在拿笔之前空空如也,执笔之时挥墨如雨,放下笔的那一刻,心灵受到了洗涤,心情是放松的,是愉悦的,是少有的时刻,我深陷其中,享受着。直到写下最后一字我终于明白——沿途的风景比终点更美丽。



我也看到了他们对我的评价,这将成为我坚定前行的激励和动力。
艺术设计学院  李雅楠:他是我见到的唯一愿意牺牲自己时间去带领学生变的更好的老师,引导我们从自我开始抓起的好老师。
艺术设计学院  刘旭:课堂上总感觉姜洪雷老师的胸膛之中蕴含着一股气,这股气是对国家的一股气,对社会的一股气,是对学生的一股气,这是一股正气,是想让人变好的气。从一开始我就改变了从同学们那里听来的固有印象,我感觉这个老师与众不同,一股从气质上的不同。
金融学院  周俊:从最开始给安排了一堆任务,心中觉得:嗯,这是个厉害的人。但是看到老师在群里活跃交流,似乎又是个有趣的人,这在上完这堂讲座和看完公众号文章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想要和所有人一起热爱生活又有些认真执着的传播者,是一个当之无愧大写的人。我在姜老师身上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朝气,47岁的姜老师,和爸爸一样的年纪,但展现出的是我这个21岁都没有的青春活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邹文凯:孙悟空的爱憎分明,猪八戒的刀子嘴豆腐心,沙僧的勤勤恳恳,唐僧的心怀他人。
轻工科学与工程   陈晨:洪雷老师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人,是一位真真切切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人,他更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他是学生心中的“洪雷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潘致丞:一个真正认真的教育者的荣誉不必由他人颁发,它们将永远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孟瑶:真正的热爱与奉献是足以令人心甘情愿膜拜的。 


9.洪哥,加油!

菏泽校区化学与化工学院宁晓蓓把洪哥两个字贴到墙上,“每天看到洪哥,我就会充满无穷无尽的力量。”

菏泽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昆芮在文章《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喊出了“洪哥,加油!”

文章的开头,她写到:

我的同学比我早一年成为发展对象,自从上了洪哥的党课之后每天都开始跑步,而且每次跑之前都要喊两声“洪哥,加油!”。
后来偶然在献血的时候听到了几位同学的对话“你是第几次献血?”“第一次”“你怎么想着来献血了?”“因为洪哥精神的召唤”
我觉得洪哥应该是一位有志之士,他清楚地看到了当代社会需要的,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改善,并且确实唤醒了一批人,这可能就是“洪哥精神”吧。


文章的中间部分,她讲到四十多岁的洪哥散发着青春的朝气鼓舞着20岁的自己去跑步,她回顾自己自己做志愿服务的收获和体验,分享了自己参与菏泽校区广播站建设与发展的成功案例。

写到最后,她讲到:

此刻我也明白了文章开头我的同学在跑步之前为什么要说“洪哥,加油”,这不仅是在为自己打气,也同样是在为洪哥打气,谢谢你洪哥,谢谢你的付出带来崭新的工大,谢谢你的付出唤醒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洪哥,加油!

新时代的我们,一起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顺哥漫谈】招生特稿 | 大外包,请原谅我这么晚才说爱你!
我喜欢教师这个工作,希望有更好的氛围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秋节学生宿舍慰问
会计学院|初春访宿舍,行动递真情——深入学生宿舍
电视剧—插班生的秘密 依然扮演老师
高校老师走马观花查寝,破门而入指手画脚为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