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80%


周起,本学期的通选课要开课了。三门课,总共有1157人选课。这是单学期选课人数最多的一次,得益于学校的选课政策调整,一下子选了这么多人,那得好好带带,让这些课程发挥应有的价值。

01

从前


对于课程,我们的态度依旧认真,但相比多年前,工作量要少了很多。

就拿第一堂课来说,之前必须开车过去,想办法开到楼下,要带很多东西上楼。

首先要带上音响。那时教室的音响效果很差,为了改进声音效果,让我们讲的不累,同学听的不累,会自备一个音箱,因为不舍得花太多的钱,买来的有些就不怎么好用,前前后后换了得五六个。

还要带上一堆名册,上课指导书什么的,人手一份,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编号,知晓课程的要求,再带上一些空白纸,提防有些同学不带笔记本来上课。

同学有分组,需要给组长准备个本子,拉边袋什么的,如果手头经费充足,有时也会给全体同学送一个活页本。

对了,更早的时候,考勤还需要用上指纹机(【媒体看课】姜老师考勤记)。

把这些东西搬到楼上,得费不少力气,每次上第一节课,准备工作都特别紧张。

02

现在


昨天晚上,这学期的第一次课,我去的时候,只带了一个U盘。

多年以前,我瞧不上只带一个优盘上课的老师,认为他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也像他们一样,只带上U盘去上课了。

只带优盘上课,并非没有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都优化到细节调整中去了。

不带音箱,是因为教室的音响改善了,整个讲台区域,都可以自由地走动。

不带名单,是因为已经将名单早早发到了课程群,群公告还提供了编号查询链接,加上这几年因为疫情大家习惯了上网课,对这类工具也很熟悉了,课前同学们就知晓了自己的编号。

不再给同学们分组,是给了同学们更大的自由度,之前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安排同学课堂分享的小主题讲座。现在的做法是题目提前给出,同学们通过在线表格自由组队,自选题目,团队小了,且多是自己的熟悉的同学,便于形成合力,加工出更好的小主题讲座。

至于笔记的问题,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想记录的同学,会带一个本子,有人带上了平板,有人用上了手机,不愿意记的,发张纸发个本子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省略了吧!

至于考勤,指纹机确实更精准,更难于作弊,但操作起来很费时费力。现在有了智慧树“知道”,操作更加简便了,同学们只需点进APP,跟着画个手势或者来个位置打卡,就能完成了,统计起来还更加方便。

所以,看似准备工作简化了,只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工具,有了更简便的流程,各种要求并没有降低。而对于老师们,更从容了。

在诸多环节,课程一直在进行微创新。

03

效果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需要特别重视,一般由我来讲,我比较善于讲第一次课。

对于这门通选课来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80%这一堂课,我会通过查问题,讲初心,讲道理,将做法,告诉同学们课程的出发点,课程的具体安排,让他们理解并认同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求,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来,该做些什么。

思政融入课程,主流的声音是要做到润物无声,在我这里,要的是“雷声隆隆”,要的是醍醐灌顶。第一堂课就该讲成一堂思政大课。同学们明白为什么做,主动做,比迷迷糊糊跟着老师去做,更重要。

开课前有7成左右的同学已经入群,在群里做了一些前期预热工作,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反馈,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比如修改群名片这一项,当前群里600多人,仅有三四十人未按要求修改。之前,即便同学都加了群,也需要反复督促,甚至得个别提醒,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做不到。

群文件上传了一个作业的模板,下载次数已经超过了700多次,同学们对于课程提供的资源更加关注了。

发布了一个自主实践的选题,每个人选定一种幸运树,已经超过7成的同学做出了选择,有些同学开课前已经满校园去找自己的幸运树了,“白桦树在哪里?”“梅花在哪里?”,群里常常有人问老孙。

上周五,提前组织看了一场电影《火星救援》,选课的同学有一半参加,电影的考勤,通过问卷完成,同时让大家写出自己的观影体验,问卷里提示要求原创,不抄袭,看电影前和考勤前也特别做了提示,从回收的300多份问卷看,原创度很高,最多的一位同学写了977个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这么大体量的文字创作,这位同学一定是边看边思考,边做了一些记录,而且更大可能是采用了语音输入这样的工具。

这些变化,都是我想看到的。

04

选择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80%。

以这门课上课灵活、实践多、活动多、参与多的特点,一定会征服一大批同学。

周一的课,应到184人,实到160多人,这是正常的现象。

讲课的时候,抬头率一直在5成以上,偶尔能到8成,这就是很理想的状态了。

有个同学在群里问,能不能一周四天都上真门课,“想听洪雷老师”,不想上晚自习,张旋回复他“听一遍就可以,重复多次是浪费,可以干更有意义的事。”

要么在上课,要么去做更重要的事儿,这才是大学生应有的态度和选择。

你说呢?

一朝绿林军,终生环保人,欢迎同学们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喜欢课上玩推特么?丨让学生直播“我们的”课堂
干货|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第一课实录
《心理学与生活》期末总结集萃
优秀作文赏析:开学第一周作文
自信心训练——寻找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怎么上好开学第一课?中外学校经验告你知,再送33个金点子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