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菜根谭》全文译注(下)
userphoto

2023.06.12 河南

关注
241.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译文】: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的奔波劳碌生活毫无意义;当一个人从忙碌不堪的工作环境中抽身回到闲适的生活环境中,这时才会发现在安逸悠闲生活中的滋味最悠长。
242.不亲富贵,不溺酒食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译文】:一个能把荣华富责看成是浮云敝履的气度的人,根本就不必住到深山幽谷去修养心性;一个对山水风景丝毫没有癖好的人,如果能经常喝酒吟诗也自有一番乐趣。
243.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译文】:别人争名夺利与我无关,我也不必因为别人的醉心名利而就疏远他;恬静淡泊是为了适应自己的个性,因此也不必向别人夸耀,“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佛家所说:“既不被物欲所蒙蔽,也不被空虚寂寞所困扰,能作到这些就能使心悠然自得。”
244.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干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译文】:时间的长短多半是出于心理感受,空间的宽窄多半是基于心中的观念。所以只要能把握时机懂得忙里偷闲,即使是一天时间也比千年还要长;只要意境高远心胸旷达,即使是一间小小的房子也犹如天地那么大。
245.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仅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对于生活中的物质欲望要减少到最低程度,每天种些花竹培养生活情趣,把一切世间的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当你脑海中已经了无烦恼而呈真空状态以后,每天就面对着佛坛烧香,手提水壶亲自烹茶,自然就会使自己进入忘我的神仙境界。
246.知足则仙凡异路,善用则生杀自殊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译文】:凡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能感到满足的人,就会感受神仙一般的快乐,不感到满足的人就摆脱不了庸俗困境;总括人间万般事物的原因,假如能善于运用就处处充满生机,假如不善运用就处处充满危机。
247.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译文】:依附于有权有势地位的人固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为此招来的祸患却最凄惨而又最快速;能安贫乐道栖守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固然很寂寞,但是因此所得到的平安生活时间最久,趣味也最浓。
248.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
【译文】:在满是松树的山涧旁边,拿着手杖一个人很悠闲地散步,这时从山谷中浮起一片云雾,笼罩在自己所穿的破旧长袍上;在简陋的竹窗之下读书,疲倦了就枕着书呼呼大睡,等一觉醒来月光照亮了我的温暖毛毡。
249.存道心,消幻业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当性欲像烈火一般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那性欲的烈火就会立刻变成一堆冷灰;当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触犯刑律而走向死地的情景,那名位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毫无味道。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250.退一步宽平一步
争先的经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译文】:和人争先道路就觉得很窄,假如能退后一步让人先走自然觉得路面宽平许多;凡是太过浓艳的味道最容易使人生腻,假如能清淡一分自然会觉得滋味历久弥香。
251.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译文】:想在事务纷忙时,也能保持冷静态度而不至心慌意乱,必须在平时培养清晰敏捷的头脑;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必须在平日对人生有所彻悟。
252.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译文】:一个退稳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都忘怀;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
253.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译文】:要想消除夏天的暑热根本不必用特殊方式,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那你的身体就宛如坐在凉亭上一般凉爽;要想消除贫穷也不必特殊方法,只要能驱逐为贫穷而愁的错误观念,那你的心境就宛如生活在快乐世界一般幸福。
254.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文】:当你事业正飞黄腾达、顺利进展时,就应该早早有个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像山羊角夹在篱笆里一般,把自己弄得进退维谷,想抽身也抽不出来;当你刚开始作某一件事时,就要先策划好在什么情况之下罢手,以后才不至于像骑在老虎身上一般,无法控制而招来危险。
255.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译文】: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他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没封侯爵,这种人虽然身居富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说身居平民地位,实际比王公更为高贵。
256.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译文】:一个喜欢夸耀自己名声的人,倒不如避讳自己的名声显得更高明;一个潜心研究事物的人,倒不如什么也不做来得更安闲。
257.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译文】:一个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幽谷的奇石,就能领悟出极深奥的玄理;一个热衷权势的人,一听到悠扬的音乐看到美妙的舞姿,就会把一切疲劳忘掉。只有真正了悟人生的豁达之士,才能保持纯真的天然本性,内心既无寂寞也无喧哗,凡事只求适合天性而永远处于自在逍遥境界。
258.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译文】:眼见有一片浮云从众山中腾起,毫无牵挂自由自在地飞向遥远的天际;晚间皎洁的明月像一面镜子般挂在天空,人间的宁静或喧嚣都和它毫无关连。
259.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悠长之趣,不得于 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桔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译文】:一种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是在美酒佳肴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一种悲伤失望的情怀,并非产生在穷愁潦倒中,而是产生于美妙声色的欢乐中。可见美食和声色的趣味常常显得很短,只有粗茶淡饭的趣味才显得纯真。
260.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神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尽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神宗有一句佳言:“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而作诗的秘诀是:“多多运用眼前景致和俗言谚语。”因为世间极高深的道理,往往是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是出于无心的真情流露,可见有意者远于理,而无心者近于真。
261.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译文】:江河的水虽然一直不停在流动,但是两岸的人却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这样反倒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却不妨碍白云的浮动,这景观可使人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的玄机。
262.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文】: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可是一旦沉迷留恋在这里而不走,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狂热念头,就会把原本风雅的事变成俗不可耐的市侩。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毫不为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快乐的仙境;反之一旦内心产生邪念而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坠入痛苦深渊。
263.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译文】:每当周围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每当周围环境安宁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眼前。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有一点点区分,那么灵智的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不同。
264.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把芦花当棉被,把雪地当木床,把浮云当蚊帐,睡起觉来虽然觉得有些寒冷,但是却能保全一分宁静的气息;用竹叶作酒杯,一边作诗填词,一边尽情高歌,这样自然能远远避开花花世界的繁华喧嚣。
265.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译文】:在冠盖云集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能出现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雅士,自然就会增加无限清高风采;在渔夫樵夫靠劳力讨生活的场合中,假如加入一个朝服华丽的达官,反而大煞风景增加很多俗气。由此可见,荣华富贵并不如淡泊宁静,红尘俗世并不如山野风雅清高。
266.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译文】:远离凡尘俗世修行的道理,应在人世间磨炼,根本不必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白智慧的功用,应在贡献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267.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眯我。
【译文】: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268.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译文】:当你正在竹篱笆外面欣赏林泉之胜,忽然传来一声鸡鸣狗叫之声,这时你就宛如置身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快乐神仙世界里;当你正静坐在书房里面,忽然听到蝉鸣鸦啼之声,这时你就会体会到宁静中的天地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雅趣。
269.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我如果不希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竞争高下,又何必恐惧在官场中所潜伏的宦海危机呢?
270.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镜调心。
【译文】:人如果经常漫步在山川林泉岩石之间,由于受景物的影响就能使城市的俗念逐渐消失;人如果能经常留连在诗词书画的雅境之内,就会由于气氛的影响而逐渐使庸俗的气质消失。所以一个有才德修养的人,虽然不会沉迷于飞鹰走狗而丧失本来志向,但是也须要经常找个机会接近大自然来调剂身心。
271.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译文】:每到春天,万象更新,大地为人间带来生机,百花齐放、百鸟齐鸣,充满了一片蓬勃朝气,置身其间使人感到精神舒适畅快;但是却不如秋高气爽时的清风拂面,兰桂飘香,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天朗气清,大地辽阔,置身其间更能使人感到精神爽朗、轻快异常。
272.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译文】: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说起话来却充满诗意,这种人才算得到诗人真正情趣;一个一偈也不研究的人,说起话来却充满禅机,这种人才算真正了解禅宗高深佛理。
273.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机;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译文】: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就容易产生猜忌,于是就把杯中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误会成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了一片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最凶残的老虎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作悦耳的音乐来听,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
274.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译文】:身体像一艘没有缆绳的孤舟,自由自在地随波逐流,尽性而泊;内心就像一棵已经烧成灰的树木,所以人间的成败毁益都跟我无关。
275.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按一般人的常情来说,每当听到黄莺婉转的叫声就高兴,听得青蛙呱呱的叫声就讨厌;看到美丽的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乱的野草就想铲除,这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爱憎来判断价值。其实假如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黄莺悦耳叫声也好,青蛙的烦人叫声也好,都是在抒发它们自己的情绪;不论是花朵的绽放,也不论是杂草的生长,何尝不是在舒展它们蓬勃的生机呢?
276.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译文】:人一到老年,头发和牙齿都会逐渐稀落,这都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所以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从小鸟的歌唱和鲜花的盛开,来认识人类永恒不变的本性,才算是最豁达的人生观。
277.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如其喧。
【译文】: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能使平静心湖掀起汹涌波涛,即使住在深山古刹也无法平息;一个内心毫无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季也会感到浑身凉爽,甚至住在闹区之中也不会感到喧嚣。
278.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译文】:一个财富聚集太多的人,整天忧虑自己的财产被人夺去,可见富有不如贫穷那样无忧无虑;一个身份地位很高的人,整天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会丢官,可见为官不如平民那样逍遥自在。
279.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馨宣竹下之风。
【译文】:清晨静坐窗前细读《易经》,用松树滴下来的露水来研朱砂圈点书中的精义;中午时刻在书桌上谈论《佛经》,轻轻敲打那木鱼,让那清脆的声音随风扩散到竹林间。
280.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落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译文】:花卉被栽植在盆里就显得缺乏自然生机,飞鸟被关进笼中就会减少天然情趣;那些都不如山间的野花野鸟那样显得艳丽自在,因为它们自由生存于大自然景色中,看起来总比经过人工修饰的显得赏心悦目。
281.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浸?”真破的之言也。
【译文】:只因世俗之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就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282.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译文】:一个人假如能从老年再回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斗胜的心理;一个人假如能从没落世家回头再去看荣华富贵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奢侈豪华的念头。
283.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如是观,便可解却胸中矣。
【译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变化,真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太认真。宋儒邵雍说:“以前所说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还不知道今天的我,到头来又变成什么人?”一个人假如能经常抱这种看法,就可解除心中的一切烦恼。
284.闹日取静,冷处热心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译文】:在熙熙攘攘的烦嚣城市中,假如能冷静观察事物的变化,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幽思;当一个人穷途潦倒不得志时,假如仍旧能保持一股奋斗的精神,就可以获得很多真正的生活乐趣。
285.世间原无绝对,安乐只是寻常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译文】:只要有一个快乐的境界,就会有一个不快乐的事物来抵消;只要有一个美好的光景,就会有一个不美好的光景来抵消。可见有乐必有苦,有好必有坏,只有平平凡凡、安分守己才是最快乐的境界。
286.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
帘栊高敝,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译文】:卷起窗帘远远眺望白云围绕着山恋,看到烟雾迷濛青山绿水的景色,才明白大自然该有多么逍遥自在;窗前花木茂盛、翠竹摇曳生姿,不时有燕雀和鸽子冬去春来凌空飞过,使我恍然理解到物我一体、人我两空。
287.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译文】:人间万物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一个人假如能洞悉此种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积极于成功;天地间的动植物有生就必然有死,一个人假如能明白这种道理,对于自己的养生之道就不必太过于费尽苦心。
288.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古代有位高僧说:“竹子被风吹动,它的影子虽然在台阶上掠过,可是地上的尘土并不因此而飞动;月亮的倒影虽然穿过池水,可是水面上却没有留下痕迹。”儒家一位学者也说:“不论水流如何急湍,只要我能保持宁静的心情,就根本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花瓣虽然纷纷谢落,只要我的心经常保持悠闲,就不会受到落花的干扰。”一个人假如能抱这种处世态度来待人接物,那么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该有多么自由自在呢?
289.勘破乾坤妙趣,识见天地文章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译文】:轻风徐徐掠过森林,使苍松发出像海涛般的乐章;飞瀑奔驰而下溅落在岩石上,使岩石发出阵阵冲击声;假如用宁静的心情细听,就能知道大自然所奏乐章的美妙。江边的棵棵芦苇,给人带来一种迷濛的美感;天空的片片彩云,都倒映在水底中,看起来显得特别绚烂夺目;假如能用清闲的心情来欣赏,就能发现造物者所创造的伟大文章。
290.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两晋时代,眼看就要发生亡国大祸,可是一些高官贵族还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东汉代皇族,死后多半都葬在北邙山,尸体多都成为山中狐鼠的食物,在世时又何必那样爱惜财富呢?俗谚说:“野兽虽然易制伏,可是人心却难已降服;沟壑虽然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却难已满足。”这真是一句经验之谈。
291.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水;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译文】:只要心湖中没有任何风波浪涛,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景;只要本性保存一颗善良的爱心,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自在。
292.生活自适其性,贵人不若平民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眷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一个身穿蟒袍玉带的达官贵人,偶尔看到身穿蓑衣斗笠的平民,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轻快之感,这时他难免会发出无官一身轻的感叹;一个终日周旋、交际应酬奢侈饮宴的富豪,一旦碰到逍遥自在、过着朴实生活的人,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恬淡自适的感觉,这时他也难免会有一种留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高贵荣华既然不足贵,世人为什么还要枉费心机、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呢?为什么不设法过那种悠然自适而能早日恢复本来天性的生活呢?
293.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景可以乐天机。
【译文】:鱼有水才能优哉游哉地游,但是它们何尝明白自己置身水中呢?鸟借风力才能自由自在翱翔,但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置身在风中。人如果能看清此中道理,就可以超然置身于物欲的诱惑之外,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天赋的真正人生乐趣。
294.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译文】:狐狸作窝的破屋残壁,野兔奔跑的废亭荒台,都是当年美人歌舞的胜地;遍地菊花在寒风中抖擞,一片枯草在烟雾中摇曳,都是以前英雄争霸的战场。兴衰成败是如此无常,而富贵强弱又在何方呢?每当想到这些名利地位、是非得失,就会使人产生无限感伤而心灰意懒。
295.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对于一切光荣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和得失都漠不关心,永远冷眼观看天上浮云的随风聚散。
296.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晴空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果,何物不可饮啄?而鸱鸮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译文】:晴空万里,皓月当空,哪里不可以自由自在飞翔呢?可是飞蛾偏偏扑向人家灯火自取灭亡;清澈泉水,翠绿瓜果,什么东西不可以饮食果腹呢?可是鸱鸮却偏偏喜欢吃腐烂恶臭不堪的死鼠。唉!人间不作飞蛾鸱鸮傻事的人,在你身边数数究竟有几人呢?
297.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译文】:刚一踏上竹筏,就能想到过河后竹筏就没有用,这才是懂得工理不为外物所牵累的道人;假如骑着驴还在找另一匹驴,那就变成了典型的既不能悟道、也不能解脱的和尚。
298.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猬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译文】:有权势的达官贵人,像龙飞一般表现气概威武;有力量的英雄好汉,像虎奔一般打斗一决胜负;其实这种种情形如果冷眼旁观,就如同蚂蚁被膻腥味道引诱在一起,也像苍蝇为争食血腥聚集在一起,同样都是看了令人感到万分恶心的局面。是非成败就宛如群蜂飞舞一般纷乱,穷通得失就宛如刺猬竖起的毛刺一样密集,其实这种情景如果用冷静头脑来观察,就如同金属熔液注入了模型自然冷却,又如同雪花碰到热汤自然立刻会融化。
299.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译文】:一个终日被物欲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只有留恋于纯真本性的人,才会发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之后,世俗的情怀就可以立刻消除;明白留恋于真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清高境界自然到来。
300.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译文】:一个人心中假如没有丝毫物质欲望,那就像炉火化雪和阳光融冰一般快速;一个人假如能把眼光看得远一些,面前自然会呈现一片空旷开朗的景象,宛如皓月当空月轮倒影在水中一般宁静。
301.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 山川自相映发。
【译文】:诗的灵感应在寂寞的原野上出现,当文思奔放、诗性大发时,连周围广 大的山林也感染上了诗意;大自然的情趣荡漾镜湖之间,当独自漫步在湖边 时,清澈的湖水倒影着层层山峰,那种景色最能令人陶醉。
302.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 念。
【译文】:一支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来必能飞得很高;一棵开得很早的花木, 等到凋谢时也必然凋谢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 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求取功名利禄的念头。
303.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 无益。
【译文】:树木每当到了冬天就落叶归根化为腐土,这时人才明白茂盛的枝叶、鲜 艳的花朵只不过是一时的荣华;人一直到了将死的时候,才知道子女钱财的 毫无用处。
304.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 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译文】:既然空并不等于虚无一切,真并不在于对具体事物的把握或放弃,请问 佛祖,怎样才能达到涅槃(最高)的境界。(佛祖说)人活着是苦,死也是 苦,纵欲是苦,绝欲还是苦,不如像我辈心无外物,自我修炼以求明心净性, 通向涅槃境界。
305.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显渊业,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 乞人号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译文】:一个重视道义的人,能把千辆兵车的大国拱手让人;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连一分钱也要争个你死我活,就人的品德来说真是天渊之别。但是一个重视 道义的人喜欢沽名钓誉,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喜欢金钱,两者在本质上并没 什么不同。当皇帝统治的是国家,当乞丐为的是讨一日三餐,就地位而言确 实有天渊之别,但是当皇帝的苦心焦思和当乞丐的沿门乞讨,其痛苦情形又 有什么不同呢?
306.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 点头。
【译文】:一个饱经风霜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人,不管人情冷暖或世态炎凉如何反 复变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一个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 对于世间的一切毁谤赞誉都无动于衷,不论人们对他呼牛唤马一般的吆喝, 他都会若无其事地点点头而已。
307.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 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可是却又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 使以前的旧念头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它,而是把握现实, 把目前的事作好,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308.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 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译文】:事情偶然合乎己意就是最佳境界,东西出于天然才能看出造物者的天 工;假如加上一份人工的修饰,就大大减低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的诗说: “意念听任无为才能使身心舒畅,风要起于自然才能感凉爽。”这两句诗真 是值得玩味的至理名言。
309.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性天澄澈,即饥食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 播弄精魂。
【译文】:凡是一个本性纯真的人,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全都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 凡是一个心地沉迷物欲的人,即使整天讨论佛理,研究倡语,也不过是卖弄 才学而毫无益处。
310.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 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译文】: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根本不需要美妙音乐来调剂生活, 就会自然感到舒适愉快,同时也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飘散着清香之 气。只有使心中有真实感受,而且思想纯洁、意境空灵,就会忘却一切烦恼, 超脱形骸困扰之外,才能使自己优哉游哉地生活在乐趣中。
311.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 离俗。
【译文】:黄金是从矿山中挖出来的,美玉是从石头中产生的,可见不经过虚无幻 变就不能得到真悟;道理是从杯酒中悟出来的,神仙也许能在声色场中邂逅, 可见即使是高雅之士也摆脱不了世俗情欲。
312.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 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译文】:天地间的万物,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以及世界上每天所发生的 种种事体,如果用世俗眼光去观察,是变幻不定令人头昏目眩的;如果用超 越世俗的眼光去观察,则在本质上却是永恒不变的。可见不论对人对物或对 事,只要能本大公无私的平等态度去对待,又何必要有分别和取舍呢?
313.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译文】:能在粗布被窝里睡得很香甜的人,才能得到大自然的谦和之气;吃粗茶 淡饭能吃得很香甜的人,才能领悟出恬淡生活中的真正乐趣。
314.万心悟性,俗即是僧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 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译文】:一个人是否能够摆脱烦恼的困扰,完全在于自己意志的掌握,只要你内 心清净了,无杂念介入,即使生活在屠宰场或饮食店中也觉得是一片静土。 反之即使你手持一琴一鹤,而且居室内外摆满了名花奇草,假如你内心不能 安静,苦恼仍然会困扰你。所以佛家说:“能摆脱尘世的困扰就等于到达真 实境界,否则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里却和俗人没什么区别。”这诚然是一 句至理名言。
315.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 横月短笛吟风。
【译文】:虽说住在狭窄简陋的房间之中,可是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恼全部消除,还 奢望什么雕梁画栋、飞檐入云的高楼大厦呢?当然也更不必贪图珍珠穿成的 帘子像雨珠那般玲珑的豪华设备了;一旦三杯老酒下肚之后,就使胸中出现 一片属于纯真本性的真情,这时只知道月下弹琴和面对清风吹笛,自然会别 有一番雅趣。
316.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见一枝 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枯槁,机神最宜触发。
【译文】:当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归于寂静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就会 给你很多深远的雅趣;当深秋季节所有花草都凋谢枯黄之后,忽然看到其中 有一棵挺拔的草屹立无恙,就会引发你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完 全枯萎,因为它那生命力随时都会乘机发动。
317.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 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 如。
【译文】:白居易的诗说:“凡事不如放心大胆去做,至于成功失败一切听凭天意。” 晁朴之的诗却说:“凡事不如小心谨慎去作。以期能达到坚定不移的境界。” 按白居易放任身心的主张去做,容易使人流为狂妄自大,按晁朴之约束身心 的主张去做,容易使人流于枯槁死寂。只有善于操纵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一 切事物的重点,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318.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 合无间。
【译文】:在雪花飘落的夜晚,皓月当空,天地间一片银色世界,这时人的心情也 会随着清朗明澈;在和风徐徐吹拂的春季,万物都呈现一片蓬勃生机,这时 人的情绪自然会得到适当的调剂。可见大自然和人的心灵是浑然一体的。
319.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 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译文】:不论作学问或写文章都要用最笨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更 必须一本朴实态度才有成就,可见“笨拙”二字含有无穷奥妙。恰如陶渊明 的《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 之风。至于在清冷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枯槁老树上所落的乌鸦,表面看 来真是诗情画意,然而实际上却显示出虚幻衰败的景象。
320.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 生僧,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
【译文】:能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固然不觉得高兴,失败了也 不至于忧愁,因为广阔无边的大地到处都可优游自在;以物为中心而受物欲 奴役的人,遭遇逆境时心中固然产生怨恨,处于顺境时却又产生恋栈之心,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身心受到困扰。
321.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 聚膻却蚋。
【译文】:真理跟事物是血肉相连的,真理静止事物也随着静止,排除事物而执拗 于道理的人,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体那样不通;心智和环境也是血肉相连 的,内心空虚环境也跟着空虚,排除环境的干扰而想保留内心宁静的人,就 像聚集一大堆膻味东西却想排除蚁蝇一样愚蠢。
322.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 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 落尘世苦海矣!
【译文】:一个隐居的人,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一切总是的适应自己的本性。因 此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能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消遣,以不争胜败 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情趣,以不讲求旋律为合适;弹琴只是为了消遣休 闲,以无弦之琴为最高雅;和朋友约会是为了联谊,以不受时间限制为真挚; 客人来访要宾主尽欢,以不送往迎来最自然。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 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323.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 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译文】:请你想想看:你在没出生之前又有什么形体相貌呢?你再想一想,你死 了以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人既然无法测知生前的往事,又无法预卜死后 的未来,而生命又是那么短促,一想到这些就不免万念俱灰。不过生命虽然 短促,精神却是永恒的,只要能保持纯真本性,自然能超脱物外,遨游于天 地之间。
324.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 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困,其卓见乎。
【译文】:一个人只有在生过病之后才能体会出健康的可贵,只有在遭遇变乱之后 才会思念太平时的幸福,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有远见的智慧;能预先知道侥幸 获得的幸福是灾祸的根源,虽然爱惜生命可是却能预先明白有生必有死之 理,这样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见。
325.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优人传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 后,较雌雄于著子,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译文】:演艺人员在脸上搽胭脂涂口红,把一切美丑都决定在化妆笔的笔尖上, 可是转眼之间歌舞完毕、曲终人散,方才的美丑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下棋的 人在棋盘上竞争激烈,把一切胜负都决定在棋子上,但是转眼之间棋局完了、 子收人散,方才的胜败又都到哪里去了呢?
326.风月木石之真趣,惟静与闲者得之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枯荣,竹石之消长, 独闲者操其权。
【译文】:清风下的花朵随风摇曳,姿态显得特别洒脱,雪夜中的月光逐云辉映, 形影显得特别明朗;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这种怡人景色。树木的苍盛 与枯荣,竹子和石头的消失与生长,只有富于闲情逸致的人才能领略此中雅 趣。
327.天全欲淡,虽凡亦仙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袍短褐则 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在乡下跟老农夫谈论饮食,每当谈到白斩鸡和老米酒时,他就会显得兴 高采烈,如果问他山珍海味等佳肴,他就茫然不知了;每当谈起衣着时,一 提起长袍短袄,他就会不由得流露出欢乐表情,假如问他黄袍紫蟒等官服, 他就一点也不懂了。可见老农夫保全了淳朴本性,所以他的欲望才这样淡泊, 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328.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 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心中假如没有忧虑和杂念,又何必要下内省观察工夫呢?佛教所说的“反 观内省”,实际上却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间万物本来都是一体的,又何 必等待人来划一平等呢?庄子所说的“消除物我界限”,就等于是分割了本 来属于一体的物性。
329.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 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译文】:当歌舞盛宴达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 旷达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阑人静仍然忙着应酬 的人,那些目光无豆者已经坠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330.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操持 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当意志还没坚定、没有把握控制时,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以便让 自己看不见物欲而不会使心迷乱,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性;等 到意志坚定可以进行自我控制时,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使自己看 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使心迷乱,借以培养自己圆熟质朴的灵性。
331.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 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译文】:一个喜欢清静讨厌喧嚣的人,往往离群索居来求取安宁;岂不知远离人 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一心求静的结果是一旦遇到喧嚣就会烦躁不安。可见由 于过分求静,反而成为烦躁的祸源。人我本是一体的,而动静也是互相关联 的,假如不能忘怀自我,只知一味过分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安宁的 静界呢?
332.山居清丽,人都俗气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 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 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译文】:隐居在山间胸怀自然开朗洒脱,所接触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高雅的思 绪:看见无拘无束的孤云野鹤,就会引起超尘脱俗的观念;遇到山谷溪涧的 流泉,就会引起洗洁一切世俗杂念的思想;抚摸耸立在风霜中的老桧和腊梅, 心中就会不由得涌起效法它们威武不屈坚毅气节的愿望;终年与温和的沙鸥 和麋鹿在一起,会使一切勾心斗角的邪念全消。假如再度走回烦嚣的都市, 即使不跟各种声色环境接触,也会觉得自己就像旗帜的飘带那样毫无用处。
333.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 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译文】:心血来潮时,何妨脱下鞋袜光脚在草地上散步,就连飞翔山野的小鸟也 会忘记被人捕捉的危险来和我作伴;当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为一体 时,何妨披着衣裳静坐在花下沉思,默默面对天际白云,无言却又有留恋之 感。
334.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凶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 便为苦海;一念清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可不慎哉。
【译文】: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例如释迦牟尼佛说:“名 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跳进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 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 使苦海变成乐园。”可见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所以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335.若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刀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 一任天机。
【译文】:绳索磨擦木头长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一久可贯通坚 石,同理,作学问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自 然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离枝蔓而掉落,同理,修行学道 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336.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 丘山。
【译文】:当心中停止一切阴谋诡计之后,就会使你有轻松舒畅之感,因为从此不 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当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后,你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 车马喧嚣之声,根本不必眷恋山野林泉的隐居生活。
337.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 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译文】:花草树木刚刚凋谢,可是它们下一代的新芽已经从根部长出;一年四季 刚演变为寒冬季节,温暖的阳春就行将到来。当万物到了飘零枯萎季节,却 在暗中隐藏着绵延不绝的蓬勃生机。从这种生生不息中可以看出天地的好生 之德。
338.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译文】:在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一番清新气象;当夜阑人静聆听庙院 钟声,就会觉得音质特别清脆悠扬。
339.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 阜之巅,使人兴迈。
【译文】:假如你站在高山上放眼远看,就会立刻使你感到心胸开阔;假如你面对 水流凝思,就会马上使你意境悠远。假如你在雨雪之夜读书,就会使你感到 心旷神怡;假如你爬上丘陵展胸低啸,就会使你感到意气豪迈。
340.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心旷则万钟如瓦罐,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译文】:一个心胸阔达的人,即使是一万钟的优厚奉禄,也可看成像瓦罐那样没 价值;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即使是一点金钱,也会看成像车轮那么大。
341.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嗜欲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 则欲嗜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译文】:大地如果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就不成大自然,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 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人。所以我们要以仁为中心来操纵万物,绝对不可 以物为中心来奴役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天赐,而一般世 俗情欲也都变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342.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于天下者,方能出世于世间。
【译文】:能跳出自我来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据自然法则使万物按照本性去发展 而各尽其用;能把天下还给天下万民所共有的人,躯体虽然生存于世间思想 却超越凡人。
343.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 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译文】:一个人假如整天游手好闲,一切杂念就会在暗中悄悄出现;反之假如整 天奔波劳碌不堪,就又会使人丧失纯真的本意。所以大凡一个有才德的君子, 既不愿使身心过度疲劳,也不愿整天沉迷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中。
344.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 冷然具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人的心灵大半是从浮动处才失去纯真本性,假如任何杂念都不产生,只 是自己静坐凝思,那一切念头都会随着天际白云消失,随着雨点的滴落心灵 也会有被洗清的感觉,听到鸟语呢喃就像有一种喜悦的意境,看到花朵的飘 落就会有一种开朗的心得。可见任何地方都有真正妙界,任何事物都有真正 的玄机。
345.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 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译文】:母亲生孩子对母亲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积蓄金钱则容易引起盗匪的 觊觎,可见任何一种值得高兴的事都附带有危险。贫穷虽然很可悲,但是如 果能勤俭也能过得去;疾病固然很痛苦,但是由于疾病可学会保养身体的方 法;可见任何值得忧虑的事也都伴随着欢乐,所以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总认 为顺境和逆境是相同的,因此自然也就没有高兴和悲伤了。
346.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耳根似飙谷投音,过而不留,则是非具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 则物我两忘。
【译文】:耳根假如能像大风吹过山谷一般,一阵呼啸之后什么也不留,这样所有 流言蜚语就都不起作用;心灵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 中也不留月亮,云来月掩,水仍是水月仍是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心中自然 也就一片空明而无物我之分。
347.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 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译文】:由于一般俗人都被虚荣心和利禄心所困扰,因此一开口就说人间是一个 大苦海。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只要看开名利不拼命去追逐,转身回头来欣赏 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再欣赏屹立于河水奔流中的奇岩怪石,和迎风招展 的美丽花卉跟呢喃的小鸟歌唱,以及樵夫歌唱时的山鸣谷应声音,这时就会 自然发出会心的微笑,而恍然大悟人间既非尘嚣万丈,世界也非大苦海,只 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喧嚣、堕入苦海而已。
348.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 盈满者,宜思之。
【译文】:赏花卉以含苞待放时为最美,喝酒以喝得略带醉意为适宜。这种花半开 和酒半醉含有极高妙的意趣。反之花已盛开、酒已烂醉,那不但大煞风景而 且也活受罪。所以事业已经到颠峰阶段的人,最好能深思一下这两句话的真 义。
349.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 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生长在山间的野菜根本不必人们去灌溉施肥,生长野外的动物根本不必 人们饲养照顾,可是这些野菜和野兽的味道吃起来却特别甘美可口,同理, 假如我们不受功名利禄所污染,品德心性自然显得分外纯真,跟那些充满铜 锈味的人有明显区别。
350.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 吾儒之口耳,释代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译文】:平日栽种一些花竹树木,再饲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自然能调剂生活、 陶冶心性,假如只为了增加风景,玩赏一些奇花异木、珍禽异兽,那也不过 是儒家所说“只知诵经,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而已,对于自己的学品人生 根本没有任何美化作用。
351.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 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译文】:隐居在山野林泉之下的人,物质生活虽然感到很清贫,但是精神生活确 很充实,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学问知识虽然浅陋,但是却具有朴实存真的天 性。假如一旦回到都市变成一个充满市侩气的奸商而蒙受污名,倒不如死在 荒郊野外还能保持清白的名声。
352.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 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不是自己份内应享受的幸福,无缘无故得到意外之财,即使不是上天故 意来诱惑你的钓饵,也必然是人间歹徒来诈骗你的机关陷阱。为人处世如不 在这个地方睁大眼睛,就很少有人能逃过歹徒诈术圈套了。
353.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于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 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译文】:人生本来就像一场木偶戏,只要你能把控制木偶活动的线掌握好,那你 的一生就会进退自如去,丝毫不受他人或外物的操纵,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 超然物外置身于烦嚣的尘世之外。
354.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 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错千年死。”虽 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译文】:有一利就有一弊,有一福就有一灾,所以达观者常以无事为福,曹松诗 说:“我奉劝阁下还是不要谈封侯拜相的事,因为名将的战功都是千万人的 头颅所堆成。”古人又说:“要想天下永远太平无事,只有把所有兵器都收 藏在仓库中。”当我们读完这两首诗之后,即使本来有一股奋发的雄心壮志, 也不由得立刻变成冰雪一般的冷寂。
355.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淫奔之妇娇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 如此。
【译文】:一个淫荡而跟人私奔的妇女,可以伪装成要到庙里去作尼姑,一个沉迷 于权势名位而终日钻营的人,会由于一时的激进而进入道宫去当道士。寺庙 本来是一个远离红尘极清净的地方,谁知却成为淫荡邪恶之徒的聚集处。
356.身居局中,心在局外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 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上,心要超事外也。
【译文】:当天气不好波浪涛天时,坐在船中的人并不知道害怕,反而把船外的人 吓得胆破心寒;当酒宴中有人酒醉而怒骂时,同席的人并不知道警惕,反而 把站在席外的人吓得目瞪口呆。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即使被某件事卷入 漩涡中,但心智却要抱着超然物外的态度。
357.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 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译文】: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例如交际应酬减 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 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聪明睿智减少就可保持纯真本性。 假如不设法慢慢减少以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千方百计去增加这方面的 活动,那就等于是用枷锁把自己的手脚锁住一生。
358.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 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都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除;人世 间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 有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祥和之气就会立刻充满胸怀,如此自 然也就到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359.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茶不求精而壶也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也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 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译文】:喝茶根本不必一定要喝名茶,但是必须维持壶底不干,喝酒根本不必一 定求甘冽,但是必须维持酒壶不空;无弦之琴虽然弹不出旋律来,然而却足 可调剂我的身心,无孔的横笛虽然吹不出音调来,然而却可使我精神舒畅。 一个人假如能作到这种境界,虽然还不能算超越伏羲氏那种清静无为,但是 起码也可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那种性淡逍遥的生活媲美了。
360.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 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译文】: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发展,一切都不可勉强;儒家主张凡事都要 按照本分去作,不可妄贪之事。这随缘和素位四个字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就 像飘浮空中的气球是渡过人生大海的重要工作。因为人生的路途是那么遥远 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必然会引起很多忧愁烦恼;反之凡事 都能安于现实环境,就到处都会产生悠然自得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261
《菜根谭》全解(下)
《菜根谭》全解 11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三)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二)
菜根谭全文带译文(注释)(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