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美的中药命名

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中医药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也孕育了千万种形形色色的中药名。从古代早期经典文献《山海经》、《诗经》、《黄帝内经》到明代本草巨著《本草纲目》都有关于中药的记载,下面让我们从那些中药名字里来看中华文化的丰富意蕴。

1.根据中药的理论来命名

根据功效---

番泻叶,显而易见,药名里含“泻”字,具有强力的泻下通便作用;回力草,即脱力草,名称通俗易懂 , 福州一带民众通用于治脱力症,几乎家喻户晓。骨碎补、益母草、续断、阳起石、益智仁、大风子、 威灵仙等,药名简洁扼要 , 其功效一望而知。

根据药性---

麝香,因其气味极浓烈,香气远射,又因其来源于动物名“麝”, 故本品称麝香、射香。芳香类药物如藿香、木香、檀香等诸香。五味子,唐《新修本草》 称“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一物而五味皆俱,故名。

道地中药---

指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生长、栽培或养殖、加工合理,尤其是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中药材,如文献称 “化州橘红 , 化痰最神 ” 的化橘红;人们熟知的人参以吉林参、高丽参、上党参、潞党参为上品。

2.根据植物学理论来命名

根据生长特点---

如夏枯草,因夏至后本草之果穗即枯干而得名。桑寄生,“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日寄生。”《本草纲目》:“寄生于桑树者为桑寄生”。

根据药材采集时节---

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药性更佳,蝉衣称“秋蝉衣”,天麻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者名“冬麻”。

3.根据审美意趣来命名

根据药物颜色---

例如玄参,玄为黑色,其茎微似人参,故以参名,根甚黑,故称玄参。有一种药物,“其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因而命名为白通草。

根据国人的传统理念命名---

远志、合欢、当归、知母、厚朴、佩兰、凌霄花、忍冬、万年青、千年健、千日红等药名往往语义双关, 既有药物的功效在 , 更多的是反映国人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4.根据文献资料或传说

禹余粮,古籍有“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 ” 之说;刘寄奴,因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 ,曾得一金疮刀伤外用药,后世遂称此药草为刘寄奴;徐长卿本是人名,因其常以某药为人治病,后人遂将此药命名为徐长卿;何首乌,据李翱《何首乌传》云:何氏祖孙三代,皆因食某物而身体强壮,年寿百岁,后遂将此物命名为何首乌。

5.还有其他的文化现象

根据药材贸易---

汉唐以来,各民族之间、中外各国之间,中药材的贸易往来相当频繁, 这可从一些中药名中看出痕迹。例如,安南桂,古称越南为安南,番泻叶、羌活、辽细辛,古代有称汉族以外为番、羌、辽等,胡黄连、胡桃等,古代多指西域国家为胡,曼陀罗、诃菠勒,则直接取自音译。

与避讳有关的命名---

避讳是封建社会中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例如,玄参,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讳,而改名为元参;山药,《神农本草经》原名薯蓣,因避唐代宗李豫名,改为薯药,其后,又因避宋英宗赵曙讳,再改为山药。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药名来源,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感受到祖国中药文化的丰厚底蕴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药材”背后的“大学问”:中药是怎么命名的(2)
见识 | 中药是怎么命名的
教您看懂中藥處方
刘寄奴、何首乌、山辣……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中药名是怎样出现的
药名:本草的厚朴哲学
教您看懂中药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