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文拾零】◇观影杂感◇《王者之心》(《Tristan And Isolde》)
userphoto

2023.09.26 天津

关注

  这部片子的直接翻译过来是两个人的名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个故事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骑士传奇故事,据说最早是由司特拉斯堡的恋歌诗人戈德弗里德编成诗歌的。然而使这个故事得到广泛传播的却是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1854年瓦格纳接触到了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并推崇备至,在这样的背景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个中世纪的骑士传说被归入到了瓦格纳的创作范围内。有的资料上说,瓦格纳是受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影响下进行创作的,笔者不敢苟同,笔者有理由相信创作这部歌剧主要来源于叔本华关于“爱与生”的苦恼与思索。因为在创作这部歌剧的过程中,瓦格纳经历了一场与奥图·玛蒂尔德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此期间炽热爱情化作了瓦格纳创作的动力,她就是他的“伊索尔德”。瓦格纳承认“对她的爱才是我的初恋,我永远只有这唯一的一次爱!她是我生命中的顶点!”然而来自妻子明娜的纠缠,瓦格纳不得不离开苏黎世而继续创作这部歌剧。

  在这部歌剧中瓦格纳在情节的处理上,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交代,把三幕的歌剧的重点放在了人物的情感的表达上。从而使得观众感受了人物的热情与命运的悲惨。在歌剧中,爱情和忠诚的冲突形成动人心魄却又令人两难抉择的困境。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相爱的同时又深受良心的谴责,无疑折射出了瓦格纳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面对这困境中的男女,唯一使他们得到解脱的是归于虚无的死亡。1860年,瓦格纳在巴黎写下这样的诗句:在“尘世、权力、声望、显赫、荣誉、骑士气概、友谊,一切都像一场幻梦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件:渴望、渴望、无法满足的渴望。它不断捅起,憔悴、饥渴。死亡意味着蕾消失、毁灭,永不觉醒.死是他们唯一的超脱……”。

  在这里我们仿佛又可以看到但丁在神曲中重建保罗与弗兰西斯卡的悲剧时的悲伤与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对瓦格纳来说并不像但丁的那样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怀念,在完成这部歌剧后,他发现自己的“初恋”已经成为了过去,所留下的只有这部令人感伤的歌剧。

  电影相对于瓦格纳的歌剧来说,在情节上有了很大的变动,省略了一些歌剧中不太合理的因素,比如把伊索尔德事先知道并识破特里斯坦就是杀死他未婚夫的凶手,改为她事先反感自己的未婚夫,事后才知道其死在了特里斯坦的手里。而且删减了两边仆人的作用,消除了毒药和春药这样的不可知因素,使得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发展自然而真实了许多。不过,在这部电影里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借鉴,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幽会,保罗和弗兰西斯卡式的困境,兰斯洛特和格尼薇儿式的身份。结尾在取得胜利后,伊索尔德在河边看着特里斯坦死去,这一场景构成了最为动人的高潮部分——对爱情与忠诚的毁灭。

  年轻的主人公特里斯坦的扮演者詹姆斯·弗兰科在影片中俊朗有余,而表演不足,也许是情节冲淡了他的“戏份”?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特里斯坦”那就是在《燃情岁月》中出演同名主人公的布拉德·皮特,灿烂的笑容,勇猛冲动的个性,忧郁而深邃的眼神,无疑是上天捉弄的对象。

当初,看到皮特出演的的主人公的名字时就猜过——这又是一个命犯桃花的浪子,往后看下来,果然“人如其名”。

  我不太熟悉中世纪的武士的比武大会,但电影的这一部分看上不是很真实。比起武侠小说中武林大会,少了太多的规则和准备。也许,同样是反映这一时期英伦争斗的影片还是要看梅尔基普森主演的《勇敢的心》。

以往分享

【旧文拾零】【听碟杂记】漫步在“路”上

【旧文拾零】禅心旧拾

【旧文拾零】日本文化窥思录(下)

【旧文拾零】日本文化窥思录(中)

【旧文拾零】日本文化窥思录(上)

【旧文拾零】关于“ 遮蔽——文明——裸露”的闲聊

【旧文拾零】由书评《定义时代的后果可能很危险》展开的对话

【旧文拾零】韦小宝·幻想·英雄·我

【旧文拾零】给论语一个述者的角度——在一次讨论的发言

【旧文拾零】回首为前行——我的教学经历

【旧文拾零】一次关于“'听说读写’是不可切割的”的对话

【旧文拾零】一次关于世界本体与语言关系的对话

【旧文拾零】叶开先生,想说相信你不容易

【旧文拾零】谈谈乔乔的语文学习和教育问题——来自一个普通语文教师的回应

【旧贴拾零】一次关于“学科与课程”的对话

【旧文拾零】解析2012天津高考作文题目

【旧文拾零】关于“关于诗歌鉴赏教学的思考”的对话

【旧文拾零】一段关于“文字与语言、与精神的关系问题”的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文字和语言作用的对话

【旧文拾零】一段关于语文教师困惑的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北京青年报上《中小学语文教材 删改到底该不该》一文的对话,原文附在后面

【旧文拾零】关于我对《丧家狗》的评论《离开文化的文化人》的讨论

【旧文拾零】关于语文课涉及的表演问题

【旧文拾零】月考周测利弊谈

【旧文拾零】关于作文审题与构思的一次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胡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得满分的对话

【旧文拾零】答陶梦兄(或陶夫人)教学札记二则

【旧文拾零】在网上读书园地,答陶梦兄问

【旧文拾零】关于“应该重估'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 ”的对话。

【旧文拾零】读钱理群先生《做教师真难,真好》有感

【旧文拾零】关于设立体罚制度的一次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注释一辨》的讨论

【旧文拾零】在网上读书园地与陶梦兄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

【旧文拾零】 关于概念的修正

【旧文拾零】简答陶梦兄关于作文问题的思考

【旧文拾零】关于“语文研究方向”的一次对话

【旧文拾零】昔日于网上读书园地论坛答陶梦兄问

【旧文拾零】一段跟“体罚”相关的交流

【旧文拾零】关于应用与拓展的思考

【旧文拾零】明确趋向,导引思路——浅说2011年天津卷作文特点与审题构思方法

【旧文拾零】2006年在国学论坛上一个与别人吵嘴帖子的记录

【旧文拾零】关于文章作者不认可语文阅读题答案的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一篇论文视角的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对话

【旧文拾零】昔日在网上读书园地和陶梦兄探讨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

【旧文拾零】学校发展大讨论

【旧文拾零】我的“教学模式“”

【旧文拾零】备份“关于《锦瑟》的对话”中自己发言的部分

【旧文拾零】关于语文需要整体设计的对话

【旧文拾零】关于《阿长与山海经》是否存在多余内容的对话

【旧文拾零】给心系国学的家长们的建议

【旧文拾零】答问七则

【旧文拾零】写在《祝福》后面

【旧文拾零】简析语文学科自身的致乱因素

【旧文拾零】简论梳理

【旧文拾零】透视“表达与交流”

【旧文拾零】 我在一个社区的部分回贴

【旧文拾零】例谈变“超预设”为“生成”

【旧文拾零】我们研究语文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旧文拾零】区别与关联——浅谈阅读和写作

【旧文拾零】立锥于传统与变革之间(片思一束)

【旧文拾零】“知、思、悟、行”——我的作文训练思路

【旧文拾零】 “四门八面”——文本教学形式初探

【旧文重发】作文前期准备中的隐性原则

【旧文拾零】关于语文需要整体设计的对话

【旧文拾零】备份“关于《锦瑟》的对话”中自己发言的部分

【旧文拾零】关于一篇论文视角的对话

关于诗歌“情”“感”分野的进一步对话

作文的真相

关于病句和语言规范的两次对话

一次关于“职业倦怠”的对话

关于把“知思悟行”作为作文起点的对话

对作文教学及策略的认知与重构(较为冗长枯燥,慎入)

基于“阅读”、“生活”和“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

答某家长关于孩子作文的两个问题

语文杂谈:(十七)关于诗歌鉴赏教学的思考

语文杂谈(二十一):作文难教之我见

语文杂谈:(九)“功夫在课外”的后文

语文杂谈:(八)只谈“外延”是不够的

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作文难教的对话

作文前期准备中的隐性原则

“课本是例子还是模型?”对话录

关于作文难教的对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这里进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
蒂勒曼谈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视频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中字】2022.04.27 维也纳爱乐乐团|菲利普·乔丹|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