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压架书】《藏传佛教认识论_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

目录

藏传量学与汉传因明学之间的异同比较 

第一章 认识论总论 

第一节 认识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人类的认识以知识为先导 
二、知识的种类 
三、西藏认识论的开展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人的定义 
一、人的定义 
二、人的分类 
第三节 人类面对的两种世界 
一、物质世界与观念世界 
二、存在事物的分类 
三、佛教不否定分别的作用 
第四节 人类思维的抽象性特点 
一、事物与名相的关系 
二、佛教各派的二谛思想 
三、存在事物与认知主体的关系 
四、事物的自性与排他性 
第五节 永恒的存在和永恒的观念 
一、有与无 
二、概念内涵的变化 
三、法性与永恒 
第六节 语言和思维的分别性特点 
一、分别与直觉 
二、语言与分别 
三、分别的特点 
四、佛教与分别 
五、思维的分别特点 
第七节 概念分别在认识上的重要性 
一、概念与范畴 
二、概念的周遍与否 
三、概念与四边推理 
第八节 因明学关于正确认识的标准和方法
 一、因明学关于正确认识的标准 
 二、现量与比量 第九节 量论和因明论的关系 

 第二章 量学基本知识概说(摄类集辨) 

 第一节 入门知识 
 一、概念种属关系 
 二、应成驳论的基本论式 
 第二节 知识的总相 
 第三节 知识概念分类 
 一、定义与被定义事相 
 二、总相与别相 
 三、对立与联系 
 四、常法与有为法 
 五、共性与自性 
 六、因果辨 
 七、三时辨 
 八、真谛与假谛 
 九、三性辨 
 十、实体法与返体法 
 十一、分别见与无分别见 
 十二、显性事物与隐性事物 
 十三、客体与主体 
 十四、一异辨 

 第三章 心智学 

 第一节 心王与心所生法
 第二节 分别心和无分别心 
  一、分别心 
  二、无分别心 
  第三节 七类心识 
  一、现证识 
  二、联想识 
  三、重复识 
  四、非理识 
  五、现而未决识 
  六、疑而未决识 
  七、谬误识 
  第四节 正知与非正知 
  第五节 证知与未证知 
  第六节 倒错识与非倒错识 

  第四章 因明学 

  第一节 因义总说 
  第二节 正因论详述 
  一、正因的相对面 
  二、正因的定义 
  三、与正因相关的规律 
  第三节 正因的分类 
  一、以正因的性质分类 
  二、以论证形式分类 
  三、以论证内容分类 
  四、以论证的依据分类 
  五、以因与同品的接触面分类 
  六、以论证的对象分类 
  第四节 非正因(无效因) 
  一、不成因 
  二、相违因 
  三、不定因 
  第五节 驳论 

  一、驳论的定义及结构 

  二、驳论的形式 

  代后记 谈藏族对因明学的贡献 

  一、藏传因明学的发展 
  二、藏族对因明学的贡献 
  三、藏传因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fenglong88按:

本期推荐一本比较小众的书,作为一个介绍因明学的引子。因明学是一种起源于古印度,是人类文化公认的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在现代西方形式逻辑涌入国门之后,很多学者又重新发掘因明学的价值,比如陈望道先生曾写过《因明学概略》,陈先生在书中参考了很多日本学者的著作的前提下对因明学与逻辑学之间的关系阐述得很精当。而这本《藏传佛教认识论》虽然一些概念上侧重了藏传佛教的内容,但里的涉及的认识方法以及细致分辨的态度足可以令我们耳目一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识、中观、因明的区别与联系
因明入门简介
藏传佛教特点之辩论
六庄严二圣之法称论师
量论
【理论•探索】因明逻辑实现“利益他人”目标的四范畴之汉藏因明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