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冠脉支架术后 严控心率
冠脉支架术后,心率控制不好,心脏耗氧量居高不下,可能会导致心绞痛,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率也可能增加。所以,国内外的冠心病治疗指南都推荐,病人接受冠脉支架术后,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常规且长期使用控制心率的药物。——赵仙先教授赵仙先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每个患者都要控心率

控心率=降低复发、改善预后

主持人:首先要请教,冠心病患者做了冠脉支架介入(PCI)术后,为什么要强调控制心率?如果控制不理想,对患者会有哪些危害?

赵仙先教授: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就像在心脏里面修路,保持其畅通。但路修好了并非万事大吉。关键在于如何维护它,保证血流通畅,血管不会再堵。同时,做PCI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等。要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保证心脏的道路畅通,控制心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首先,心率控制不好,心脏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很多症状。比如,相当一部分心绞痛是源于运动时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其次,现在使用较多的控制心率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控制、稳定心率,还能阻断交感神经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使用这类药物在降低心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率失常,能减少心脏骤停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反之,如果心率不好,上述症状会加重,心脏骤停事件增加。所以,国内外的冠心病治疗指南都推荐,如果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后,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没有禁忌,都要常规且长期使用控制心率的药物。

主持人:所有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都需控制心率吗?

赵仙先教授:理论上如此。但如果有明确禁忌,如患有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有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有房室传导阻滞者,用药时禁忌多,治疗难度较大。

静息心率≥55次 运动心率=170-年龄

主持人:心率控制到什么范围较合适?这个指标是否会因年龄或病情而有所差别?

赵仙先教授:控制心率有目标值。就心率的下限来看,国外标准是静息情况下患者心率≥50次。国内标准相对宽一些,希望≥55次。所谓“静息心率”,多是指一早醒来没起床活动前的心率。   

主持人:50次或55次是下限。那上限呢?

赵仙先教授:上限的话,一般看其运动后心率。计算方法是170减去年龄,这也是运动后的最大心率。如一名病人60岁,那运动后心率最好不超过110。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病人的体感。如果浑身无力,头晕,严重的有一过性眼前发黑,也叫黑朦,可能提示心率过慢,低于下限;若心慌明显,说明运动量过大,心率超过了上限。

主持人:是否可以简单总结,PCI术后的心率上限是看运动后情况。最低心率看静息时。患者体感是一个简单的自我判断指标。

赵仙先教授:是的。

主持人:很多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对于这类人,心率控制的目标是否异于没有合并症者?

赵仙先教授:没有明显区别,范围是一样的。

两类药用得多 术后就要服

主持人:药物是控制心率的首选方法吗?

赵仙先教授:是的。除了药物,目前没有其他有效的替补措施。最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其次,针对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以选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尤其一些冠心病并发房颤者,可以考虑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主持人:PCI术后,何时开始服用药物控制心率?用法有什么讲究?

赵仙先教授:术后应该就要用。每天服药的频率根据药物半衰期而定。如β受体阻滞剂类的倍他乐克普通片(酒石酸美托洛尔)属于中效药,一天服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可以在早饭、晚饭后服。还有一个倍他乐克缓释片(琥珀酸盐美托洛尔)是长效药,一天吃一次即可。需要提醒的是,晚上休息时,人的心率会自然减慢。因此长效药适合在早饭后服。

主持人:也就是说一天两次用药的话,可以是早饭晚饭后。一天一次用药者,适合早饭后用。

赵仙先教授:是的。

推荐一天一次的长效药

主持人:一天用一次,和一天用两次,是否有效用上的差异?

赵仙先教授:从医生角度来讲,我们更倾向于一天一次的长效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身作用时间就长;一种是通过改变药物剂型,做成缓释片或控释片。长效药物在控制心率方面,效果更平稳,且用药依从性好,患者一天只要吃一次,简单方便,服药时间也能固定。

药物使用禁忌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控制心率药物。这类药物有哪些禁忌人群?是否会和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赵仙先教授:首先,β受体阻滞剂有较明确的使用禁忌,包括心衰急性加重期,有房室传导阻滞,如P-R间歇达到0.24秒以上,就不适合用这类药物。其次,伴有严重支气管哮喘的冠心病患者也不适合用。再次,我们不希望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同样具有减慢心率的药物合用,如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普罗帕酮等。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见副反应是引起心动过缓。如果和上述药物合用,减慢心率的效用会叠加,易导致心跳过慢,甚至引起严重不良事件,造成心脏停搏、心动严重过缓等。

主持人: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哪些使用禁忌,不能和哪些药物联用?

赵仙先教授: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见的副反应也是造成心率过缓。有心衰的患者不适合用这一药物。也不提倡和一些本身具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合用,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及普罗帕酮等。

终身用药 少数人可在医生指导下停用

主持人:控制心率的药要吃一辈子吗?有没有一些量化的停药指标?

赵仙先教授:冠心病诊疗指南提出,PCI术后患者应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理论上不支持停药,所以也没有明确停药指标。但现实中,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同,有些冠心病患者本身心跳不快,仅仅是PCI术后短期心跳加速,或有的人不愿意长期大量服药,那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性减药。若停药后心跳加快,必须恢复用药。

主持人:如果停药,应该怎么做?

赵仙先教授:特别提醒,不能突然停药。无论是β受体阻滞剂还是钙拮抗剂,如果患者强烈要求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如最初先减半,维持一周左右,心率仍然稳定,身体没有异常反应,可以再减半。有些药物突然停用的话,会出现反跳作用,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严重后果。

先治心衰 再控心率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无论是β受体阻滞剂还是钙拮抗剂,都有一部分禁忌人群。那这些人有其他选择吗?

赵仙先教授:目前国外有一个新药,能减慢窦房结起搏频率,且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它能在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适合心功能状态不理想或伴有心衰的冠心病患者,可以改善预后。该药若能在国内上市,对很多想控制心室率,但不适合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的患者,是一个福音。

主持人:在新药未上市的当下,您在临床上是否遇到过有用药禁忌的患者?如何治疗?

赵仙先教授:有,且为数不少。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进行对因治疗。若心衰病人心跳很快,那先控制心力衰竭、改善缺氧等。需要提醒的是,心衰不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的绝对禁忌。心衰若控制理想,可以考虑用药。

用药一周 摸索最佳剂量

主持人:有一位患者提问,他做了PCI术和消融术,术后服用12.5毫克β受体阻滞剂。术前心率是67次/分钟,术后降到57次/分钟。他担心自己的心率慢了。这和用药有关吗?

赵仙先教授:这种情况在门诊中很多见。有些患者原先心跳快,一吃药就变得很慢。这可能是因为相比欧美人,中国人对β受体阻滞剂更敏感。欧美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每天用到200毫克—300毫克,心率仍没有明显减慢。而多数中国患者对这类药物的耐受量低于100毫克。有的人服到50毫克,心率就明显减慢。

所以,服用β受体阻滞剂要强调个体化治疗。我给患者开处方时,都从小剂量慢慢递进。比如,倍他乐克先从12.5毫克吃起,一天用两次。服用1周后,心率没有明显改变,加到一天50毫克,按一天两次、每次25毫克服用。这样能有效避免用药后,心率降得太快。PCI术后控心率,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摸索出最佳剂量。

主持人:这个摸索的过程大概要多久?

赵仙先教授:1周左右。

主持人:像这位患者的情况,要不要减量用药?

赵仙先教授:这位患者没有说明,12.5毫克是一天吃几次。57次/分钟的心率是可以接受的。他目前服用的药物剂量很小,一方面可能其基础心率就比较慢,另一方面可能他对药物较敏感。按其描述,可以先密切观察。若心率进一步减慢,尤其是在白天,多数时候心率低于55次/分钟,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

主持人:一部分患者使用钙拮抗剂后,也会出现心率减慢,是否常见?

赵仙先教授:有。需要强调的是,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若合理、按医嘱用药,心率一般不会降得特别慢。

改变生活方式 对心率改善有限

主持人:很多患者关心,能否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吃药也控制好心率?

赵仙先教授:很难。有的人觉得运动能改善心率。比如运动员心率较慢。这是因为他们经过了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心脏得到充分锻炼。我鼓励冠心病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这对改善心功能有益。但不建议他们剧烈运动,否则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运动后要注意心率是否太快,超过170-年龄。运动过程中,还要注意体感。如果有胸闷、无力等症状,可能是运动过量,应立刻停下来休息。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一部分人做完PCI后心率会加快。这是手术的影响吗?

赵仙先教授: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心跳加快,可能源于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部分激活和调整,比原来更兴奋了。还有一些患者在术后,心脏供血改善,身体不适症状减轻,活动量增加。如此一来,心跳也可能加快。

多种疾病会诱发心跳加快

主持人:这里有位患者,每天用95毫克β受体阻滞剂。他认为用药后,自己心率在加快,现在达到75次/分钟,患者自我判断是服药的结果。这在临床上有吗?

赵仙先教授: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如果其基础心跳就快,或原来不快、术后加快,且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不减慢,我建议他尽快复查,了解有无其他病因。引起心跳加快的原因有很多,特别要注意有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发低烧等。

主持人:除了您提到的几种疾病,有资料显示,冠心病伴抑郁症及一部分伴高血压患者,也会出现心率加快。是吗?

赵仙先教授:对。一部分冠心病伴发高血压患者,其本身心率就偏快。PCI术后,治疗策略尤其强调个体化。若是年轻高血压患者、心跳快,主张用β受体阻滞剂。这是个减慢心率的药,同时也是降压药,可谓一举两得。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有焦虑情绪,易紧张,血压忽高忽低。这类患者往往有一个特点:会不断量血压,且越量越高,一开始150/90毫米汞柱,再量发现高压到160了,甚至达到170了。连续测血压造成的血压升高,伴随而来的就可能是心率加快。因为紧张会造成交感系统兴奋,自然会导致心率加快。因此,我们不主张患者过于频繁地监测血压。

其实,测心率、血压讲究“时机”。运动后、饭后、上楼,心率、血压都会变化。控制心率不能刻意追求某一个点,或一定要稳定在六七十次/分钟。人不是机器,血压、心跳在一个范围值内,都属正常。如正常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那101次/分钟正常吗,59次正常吗?其实都正常。控制心率,要看多数情况下的数值,而不是看瞬时情况。

心率加快如何处理

主持人:如果PCI术后因为甲亢、贫血、高血压或低烧等出现心率变化,如何治疗?

赵仙先教授:像这种有原因的心率过速,首先要治疗原发病。这是治因。如贫血纠正后,心率自然会降下来的。若是甲亢,可以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发热引起的心率变化,没有必要特意调整心率,应该寻找发热原因、积极治疗。

主持人:还有研究表明,饮酒、吸烟、睡眠不足、喝咖啡等,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率变化。如何处理?

赵仙先教授: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心率受到很多外界、体内因素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必要因为喝了酒、咖啡,出现心跳快,就赶快把心率降下来。最重要的是,患者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酒、戒烟。若一喝咖啡、浓茶,心跳就加快,那必须减少或戒掉。

生活方式、季节变化亦有影响


 

注意多种药物联合作用

主持人:除了上文提到的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还有哪些药物或食物可能引起心率变化?

赵仙先教授:这些情况都有。因为我本人对食物关注不多,能谈得不多。但从药物看,确实有一些会引起反射性的心动过速。

如PCI术后,相当一部分患者会使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扩血管作用,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若基础心跳就快者,单用硝酸酯类药物更会加重。针对这类患者,我们在治疗冠心病时,要求其联合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此外,治疗前列腺疾病的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能缓解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不畅等,在泌尿外科使用较多。这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扩充外周血管作用,也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时,要弄清楚自己吃的是哪类药物,并及时和心血管医生沟通。

主持人:从这一角度看,心血管医生像是一个厨师,得知道有什么食材、客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才能做出一桌好菜。

赵仙先教授:是的。这非常考验一个医生的治疗水平,考验他对疾病的综合判断水平。作为一个好医生,要非常了解每种药的特性和副作用,明确哪些该用,哪些不能用,还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减慢心率有叠加作用或抵消作用的药,要谨慎组合。不能简单地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跳快就用倍他乐克,若另外有点不舒服,又用上别的药。这样最后会越用越乱。

季节更替 诱发心率变化

主持人:季节变化,对PCI术后患者的心率有影响吗?

赵仙先教授:是的。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季节交替时,机体系统、心血管系统调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心率、血压两个负效应叠加,会对心脑血管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多发。此时,我们会提醒患者加强自我保护。有高血压的要规律测血压,在服用减慢心率药物者,要每天测心跳,看看心跳有没有加快。

但需要提醒的是,此时不能擅自加减药,否则极易导致严重反跳。

主持人:季节变化时,医生会预防性给患者加药吗?

赵仙先教授:一般我们不做这种建议。每个患者病情不同,有的人对季节更敏感,有的人自我保护,出现不适的情况也少。医生更多是根据病人当下的情况,或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做出合理建议。而且,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在季节变化时预防性加药,会有更好的预后。

换药太随意 疾病会失控

主持人:一些冠心病患者会根据朋友、患友的推荐,自行换药。有什么风险?

赵仙先教授:冠心病患者换药原因很多。有的人是服药后出现不适,有的就是听从朋友、患友的推荐,还有的是上网搜索的。但换药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自行换药的风险之一在于,可能新药还未稳定发挥效用,旧药已经被完全撤掉了,那病情就处于一个失控状态。

主持人:有些冠心病患者自称“久病成良医”。他能自我预测季节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也会提前给自己加药,效果似乎不错。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赵仙先教授:遇到过。不可否认,有些病人病史长,熟悉很多药的使用方法。他可能会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服药方法和剂量,也确实做得不错。但这是极少数。关于药物,希望大家遵从医生的意见,这样会更有效、安全。

复查和自我监测

24小时动态监护能评价心率

主持人:我在“好大夫在线”上注意到一条患者提问。您觉得这名患者的心率正常吗?如何评价心率好坏?

赵仙先教授:评价心率控制的好坏,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做24小时动态监护。它可以判断两方面内容:一、平均心跳次数,一般希望在60次以上。二、可以看24小时总的心搏次数。若监测时间为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那按平均每分钟60次计算,每天总的心搏数应在86400,即10万次左右。如果超过11万次,心跳肯定偏快。

结合这位患者的自述,其平均心率在75次/分钟,最小心率是60次/分钟,最大心率98次/分钟,这个变化不算大,应该说控制得比较好。

临床上,我们会遇到一些患者拿着动态心电图报告咨询。比如有的人自述,心跳只有30多次/分钟,要不要装起搏器。这个30多次要看是白天还是晚上测的。白天清醒状态下,心率30多次/分钟,肯定是过慢。但晚上,整个机体在休息,心脏也在休息,30多次/分钟是可以接受的。

主持人:PCI术后多久复查一次24小时动态监护?

赵仙先教授:没有硬性规定。如果患者心率控制不理想,3—6个月应查一次24小时动态监测。有些患者住得离医院近,格外关注心率,1个月查一次也可以。但我更建议患者加强在家的日常自我检测。如每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自测1分钟脉搏。这有两个好处,一可以了解心率控制情况,二如果心率降到50次以下,就要考虑是否用药过量,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

自测脉搏是简易方法

主持人:有时患者觉得胸闷不适,要做哪些检查,如何判断自身病情呢?

赵仙先教授:我建议冠心病患者感觉不舒服,自己又吃不准,应尽快就医,做一个心电图即可。若在家自行检查,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测脉搏。如果每分钟心跳<50次,可能提示用药过量。其次,如今很多家庭都备有电子血压计。这种设备在测量血压时,也会显示心率。需要提醒的是,若患者本身有心率不齐,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电子血压计显示心率可能不准,会偏慢。因为电子血压计无法测量到早搏那一跳。

自测心跳的要求

主持人:测心率有什么讲究吗,如测量的时间、姿势、环境等?

赵仙先教授:自测时更强调测静息心率。它可以是早晨醒来,躺在床上做的第一件事;也可以是安静地休息15分钟后测得的心率,都是较客观的静息心率。

主持人:简单总结,安静休息15分钟,就能测得静息心率。那姿势上有讲究吗?

赵仙先教授:姿势对心跳的影响不大,坐位或卧位都可以。

咨询渠道

主持人:很多患者关心您的门诊情况。请介绍一下。

赵仙先教授:我一周有2次专家门诊,分别是周一下午1点开始,限40个号;周四上午8点开始。为了方便更多患者就医,除非工作有特殊安排,周四上午的专家门诊不限号。患者在当天上午11点前来,基本都能挂上号。

主持人:赵教授此举是对患者的体恤。谢谢赵教授为广大患者介绍了那么多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学思:规范ACS患者临床诊疗之我见
“甲亢伴心率过快”拍了拍“普萘洛尔”
【他山之石】我们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经常忽略的问题
一文了解:慢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
中青年医师解读 专家大咖点评重庆站:如何用好β受体阻滞剂?
【心访谈】冠心病合理用药:抗血小板药物、他汀和β受体阻滞剂,''一个也不能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