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以德报怨”

    每年给大一新生开《论语导读》,几乎都要回答一个类似:“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或者“读《论语》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宋儒程氏说:“读《论语》前是一种人,读《论语》后还是这一种人,便如不曾读。”这当然说得太过功利,读过一遍《论语》,未必就能立刻“变化气质”,但据我自己在细读《论语》之后的经验,却发现,如果你真的仔细去读《论语》了,真正读进去了,还是会有多方面的收获的。今天举《论语》中“以德报怨”这一章为例,略加展开发挥。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参考译文::有一个人问:“用德来回报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德?应该用怨来回报怨,用德来回报德。”)

    也许是因为儒家一贯主张“以德服人”,又也许是因为老子说过“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又也许因为佛家也提倡慈悲为怀,或者甚至鼓吹舍身饲虎,总之,在儒、释、道三教的合力作用之下,“以德报怨”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以致很多不明就理的人,干脆就将“以德报怨”这句话移到孔子名下。我记得台湾某一年的高中语文考试题目中有一道题是让学生们评价孔子“以德报怨”的思想,结果被李敖抓住把柄,狠批了一顿。

    所以,如果你亲自去读《论语》,读到这一章,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孔子根本没有说过什么“以德报怨”的话,之前间接接受到的知识,原来是错的。

    所以,读《论语》,或者说读一切原典,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觉今是而昨非”的彻悟,这种“彻悟”能够给我们以求知的快乐,激发我们奋发读书的欲望。另外,我们也可以领悟到,原来,对于前人说过的一些话语,我们应该自己去追源溯流,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如果我们可以领悟到这一点,就可以建立起一种严谨的思维,逐渐进入学术研究的范畴了。

    其次,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现实中的事务,或者说,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白事理,不至于摸棱两可,茫无决断。

    仍然以此章为例,你亲自读了这一章,就会知道,孔子不但没有说过“以德报怨”之类的话,他还反对以德报怨这种行为,他的逻辑很简单,却也很有力:“如果对伤害过我们的人,都用德来回报,那么对于那些于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还能有什么更高层次的东西去回报呢?”

    而且,如果我们细读《论语》,我们就会发现,孔子最讨厌的就是那种鼓吹“以德报怨”的好好先生,他说过:“乡原,德之贼也。”(乡原,就是一乡里面的和事佬,好好先生。)所以他从来不提倡无原则的宽恕,那要么是一种混淆是非的糊涂行为,要么就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愚人术。

    我们当然要做个高尚的人,善良的人,但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明智的人,懂事理的人。对于那些鼓吹“舍身饲虎”的人,如果他们自己能够用行动去实践,比如说,真的割下了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喂了老虎,我们也许不赞同他的做法(因为既然众生平等,那么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去饲虎呢?我所不赞同者以此。),但是仍然钦佩他的言行如一。如果他自己不能舍身喂虎,却又四处鼓吹舍身饲虎,我们就得留个心眼,仔细考察一番,那只老虎是不是他们家养的。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条遗嘱:“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我有时候怀疑,我之所以那么喜欢鲁迅先生,除了他的文笔之外,大概就是因为他的这份“明白”劲罢?

    最后,补充一个我个人的事例:

    去年,我与新招的研究生在店里喝茶闲聊,恰好另外一个我教过的高年级的研究生也在,我就介绍了他们互相认识。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学长吧,她朝着他深深鞠了一大躬。我笑着说:“你见了学长,鞠这么大一个躬,那你见了我,岂不得跪下?”大家一阵哄然。

    我当时脑海里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论语》中的这一章,可见读《论语》,还可以教给我们待人处事的分寸。

    当然,有一点或许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说,我们一切应对事务的原则,都要以《论语》为准则,明人李贽早就说过,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我们今天更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我是说,我们可以从《论语》当中,吸取有益的思想资源,以之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具体事务,从而使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通达。

作者简介: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工作以来,时勤时堕。前年颇知发奋,先后著《论语择善》,编《四库全书总目选》,点校《宋史翼》。教研之余,颇事笔墨。然外表沉潜宁静,内心张狂躁动。近来性情一变,作别青灯,抛却古卷,转玩公众号,专以文艺创作为事。露才扬己,任取笑于通人;掀天揭地,是快意于吾心。管他儒林文苑,过我诗酒生活。近作一诗,颇示己志,录之于下,以飨知者。诗曰:

也曾静默慕沉潜,
少年头角时峥嵘。
板凳难坐十年冷,
初心不使一尘蒙。
可能骏马作喑马?
到底书生是狂生。
文章著成宣天下,
记取莆阳吴伯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伪的人,身上都有这三个特征,不能深交
论语9.29
【共读】《论语》阳货篇第十三
做人最怕同流合污欺世伪善——《论语》学习447-448
木舟| “乡愿”与“方人” | 我读《论语》27——闲着读点书系列
安死:安慰死者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