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潜力的对比研究活动设计及案例

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潜力的对比研究活动设计及案例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 徐静芳、朱正洪、杨俊、佟柠等

一、概况
课程活动的名称: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潜力的对比研究
实施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
实施年级:少年班三年级(等效于初二年级)
指导老师:徐静芳、朱正洪、杨俊、佟柠等

二、活动主题的提出
1、无锡市的城市发展与建设,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而对吴文化的研究、整理与开发是无锡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部分。
2、假日经济的兴起,旅游作为一种黄金产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经常听人说:无锡市的文化层次不高,吴文化就是“无文化”,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希望能深入了解吴文化,同时在本次活动中能为弘扬吴文化作些努力。

三、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访谈,了解两地(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在发展策略与目标,开发的现状与前景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并结合其旅游资源特点及自己已有的各学科知识,就两地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学会撰写调研报告。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及学于致用的能力。
3、通过参观学习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略祖国的山川秀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四、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1、活动分工负责人
联系外出调查、访谈,报告撰写、统筹:李懿
资料保管整理:吴洁汝
记录、宣传:张嘉嵬
电脑、网络:刘润聪、黄兴宇
2、活动步骤: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14周 社会联系、实地调查 掌握吴文化公园和泰伯墓景区的旅游资源情况,并作理性分析
22周 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专家访谈 了解两地发展策略与前景,并提出建议
32周 起草论文草稿、听取专家建议 确定论文框架
41周 成果汇总 完成论文并递交相关部门
3、活动地点
无锡市锡山区文物局 泰伯墓景区和吴文化公园 无锡市旅游局
4、具体进程
(一) 确定考察地点及访谈对象
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全班同学共同商量、讨论决定
(二) 根据考察地点及访谈对象进行分组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根据兴趣、爱好,采用自愿组合的方法),分赴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无锡市旅游局、吴文化公园和泰伯墓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访谈。
(三)各小组分别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并整理所得资料,查询相关资料,形成调研报告
(1)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目的:解决关于吴文化公园和泰伯墓内文物遗迹的保护问题
内容:访谈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邹忆军
结果:了解了两地的文物保护状况、得到了文物局对两地文物保护的政策、了解到文物局对两地发展前景的有关建议。
(2)无锡市旅游局
目的:了解旅游方面专业知识,询问两地发展状况与未来前景
内容:访谈无锡市旅游局研究所所长裘明仁、无锡市旅游局开发所所长吴维伟
结果:了解了旅游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及有关部门对此两景点的重视程度,并了解了政府部门对于此两景点未来的规划。但关于两地今后发展的建设,还感到了解得太少,仍需再获得一些资料和信息。
(3)实地考察吴文化公园和泰伯墓景区(因要对两地进行对比研究,后决定两小组联合行动)
目的:了解、对比两地的开发背景、筹建过程
内容:实地考察吴文化公园和泰伯墓景区,访谈吴文化公园的创始人高燮初和泰伯墓景区开发公司副经理钱福明和无锡鸿山泰伯墓扩建筹备委员会委员邹鹏
结果:了解了两地的筹建主体及发起人、资金的来源、专家设计及设计思想,亲身感受了泰伯墓的水乡特色及吴文化的熏陶
(四)小组交流所得,汇总各小组调研结果,形成总体调研报告。
各小组派一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商量确定两地对比研究项目,再由写作小组执笔形成初稿,交由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两地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⑴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吴文化公园位于无锡北堰桥镇,交通十分便捷。
泰伯墓位于无锡鸿声镇鸿山东南麓,现暂无公交车和农民班车直达。
⑵历史发展概况
吴文化公园是18年前,在高燮初老师的带领及发起下,几位退休教师用退休金在西高山北建起以弘扬吴文化为主题,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园林。
泰伯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历尽千年兴衰于1999年3月31日重修扩建,2000年4月1日扩建工程竣工。
⑶外部环境的感观印象
吴文化公园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但噪声污染严重,再加上广场不够开阔,不能充分体现旅游区的幽静和闲适。
泰伯墓自然风景秀美,园区的外部环境与周围景色协调一致,田园风光浓郁,但园林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正处起步阶段,有待完善。⑷开发的背景与筹建过程
吴文化公园开初以高燮初老人为代表的3名退休教师,而对一座破残山头,无资金、无材料,白手起家,自强不息,开发建设成现在的规模。
泰伯墓景区重修的重要原因一是为了弘扬泰伯的“至德”精神;二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
⑸规划设计与建筑特色
吴文化公园是陈从周、司马铨教授等园林专家设计。建筑特色追求水的流动性,另外建筑也运用了民间工艺,尽显吴地民居特色。
泰伯墓由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湖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规划设计,景区中的牌楼、仰止阁等由南京建筑专家戚德耀先生设计,完整的采用明代建筑特色。
⑹现场观感评述
吴文化公园建园已有18年,有些建筑已陈旧,但让人感到走进了历史,小桥流水,使之更有吴地风韵。
泰伯墓,新建区很漂亮,但与旧墓区的过渡与衔接没有做得很好,绿化及游览的小径设计十分粗糙,还没有到位。
⑺著名景点
吴文化公园现已开放稻丰圩、蚕桑巷……等18个馆区,16个景点,形成了3华里长的景点线。
泰伯墓:较著名以有御碑亭、仰止阁、宗会堂、月牙池、四棱碑及鸿山18景
⑻评述
吴文化公园景点,错落有致,并十分精致,但缺乏动感。
泰伯墓则充分运用名人效应,例如乾隆皇帝御书“三让高踪 ”的匾额等,但鸿山十八景开发得不够,人工景点与自然环境协调不好,若干景点显得格调不高,相当多的景点还待开发。
⑼名人资源
吴文化公园主要是与吴文化有关的名人,均是其可以开发的名人资源。
“名医进士”许叔微 教育家唐文治 国字大师钱穆
杨万里 唐代小说家蒋防 文化大师钱钟书
斩蚊射虎的周处 华彦钧 刘天华
国画家钱松品 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成 画家、高士倪云林
南宋词人蒋捷 诗人、藏书家尤泰 孙绰
画祖顾恺之 抗金宰相李纲 悯农诗人李绅
泰伯墓景区主要以泰伯为名人资源,另有葬于鸿山的东汉高士梁鸿、春秋战国著名侠客专诸、要离等名人资源。⑽民风民俗
吴文化公园主要是“三月三”堰桥民俗节西高山文化庙会。泰伯墓则主要是春季清明扫墓及秋季祭祖等民俗活动。
⑾目前管理方式与运作情况对比
吴文化公园作为民办公园,景区的布局,内部管理、资金运用都由公园管理层自主决定。
泰伯墓则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但开发还不够,刚处于起步阶段。⒀游客情况对比
吴文化公园的游客主要是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对吴文化兴趣浓厚,以及对吴文化公园建设关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当地百姓。尤以农历“三月初三”西高山庙会期间为旅游高潮。
泰伯墓景区的来访人员主要也是来接受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海内外吴氏宗亲后裔,以及当地老人和对吴文化有兴趣的人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以“清明节”扫墓和秋季祭祖为旅游高峰。
⒁对外影响与社会效益对比
吴文化公园“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泰伯墓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苏沪等地,以及海外吴氏宗亲后裔中。
两者都是德育教育基地,以发展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争取海外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潜力较大。
⒂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对比
吴文化公园配有学生营地服务区、吴街商贸区、万巷楼研究服务区、博士楼接待区、口天楼行政区、信众住宿区6个区,能够为游客提供较好的服务。但导游的素质有待提高。
泰伯墓的配套设施则基本都处于待开发与待完善阶段。
⒃权威评定
吴文化公园先后有28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作详尽报道。1996年,被中央命名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泰伯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锡山市德育教育基地。
⒄发展目标与策略对比
吴文化公园——“文化为主体,教育为基础,人才为目标”
泰伯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四) 根据调研结果,给相关部门提出关于两地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各小组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知识,请教老师及有关专家,查阅图书及网上资料,反复商量形成小组方案,最后汇总寄给相关部门,并由李懿等同学执笔完成研究报告《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潜力的对比研究》(附后)
(五) 交流活动心得,共同分享所思、所悟、所历
小组中每位同学口头交流,小组派一位代表全班交流(代表全组心声),每位同学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张贴在教室中)

五、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感受,走访专家、听取介绍,图书查阅、网上信息查询等方式对两地环境条件、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资源开发、发展策略等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形成了《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前景的对比研究》的调研报告,并就两地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并把建议提交给相关部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该研究报告也获得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生优秀小论文评选一等奖(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教育学会地理学会颁发);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二等奖(江苏科协、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基金会颁发)。更可喜的是:通过这近两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的性格变得比以前开朗、活泼了、学习积极、主动了、更会与人合作了,也会关心周围的人与事了,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做事更加自信了,同学间关系更加融洽了……忽然间老师和家长们感觉孩子们长大了许多。
学生给有关部门的若干建议
1、给两地旅游景区的建议
给两地旅游景区的建议包括规划设计方面、配套设施与旅游服务方面、扩大宣传力度方面、管理机制方面。(详见后面研究报告)
2、给政府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有加强对两园的扶植,适当增加投入;开辟较好的旅游专线,开发两地周围的旅游资源;政府对两地建设要加以宏观指导,协调发展等。

附:给相关部门的三封信
【给泰伯墓景区负责人的一封信】
泰伯墓景区的有关负责人:
你们好!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班的同学做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发展策略与潜力对比研究》。我们并采访了有关部门,此处提一点建议和意见。
泰伯墓扩建以来,刚刚打入市场,产品还不十分成熟,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因泰伯墓靠近泰伯庙,可配合其搞一些特色,泰伯庙有相当长的历史,可发展泰伯庙——泰伯墓旅游线,现在的游客往往更为注重参与性,建议在沿途造某个村,有养蚕、纺织等民间文化特色的东西,让游客真正体验吴文化。
2、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相辅相成的是服务业,建议加一些口才较好的导游,并能将泰伯这段历史讲得很好的人。
3、加强对外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等大范围宣传,增加知名度。
以上是我们提的一些建议,有不妥之处,望见谅。

江苏省天一中学少三班全体同学
2002年5月1日

【给吴文化公园负责人的一封信】
高老,您好:
不知您是否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天一中学少年班的老师及学生去吴文化公园采访了您。在此,我们代表学校及个人向您表示感谢,感谢您为我们所作的深入浅出的讲座,的确令我们受益非浅。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师生一行又拜访了泰伯墓景区、无锡文物局、无锡旅游局,了解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回来以后,我们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得到的相关资料,把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意见。在此,将这些建议提出如下,其中必有疏漏浅薄之处,也请您多多批评指正。
1、规划:
(1)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吴文化公园的单个景区设计不错,幽静古朴,很有韵味,但从整体规划来看,我们还有不协调之处,有待改进,加强长远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我们都知道吴文化公园是以吴文化为主题,教育为基础,人才为目标的文化教育基地,但如果在文化性强的基础上,增加参与性强的旅游设施,游客量有所增加,对吴文化公园的发展会有所帮助。
(2)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吴文化公园的设施建设主要靠民间捐助,因此我们建议:建立捐资制度,按规章办事,防目随意性,保证整体规划得到全力配合的实施。
2、配套设施与旅游服务方向,要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3、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增加吴文化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增加收入,为公园建设作更大贡献。
4、加强管理机制,精简人员。
最后,再次感谢您,也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我们定会乐意地接受,祝您身体健康,吴文化公园繁荣昌盛。

江苏省天一中学少三班全体同学
2002年5月1日

【给鸿声镇人民政府的一封信】
鸿声镇人民政府领导:你们好!
我们是江苏省天一中学少年班的学生,我们调查了无锡市的一些旅游景点,包括贵镇的泰伯墓景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贵镇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作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对吴文化的研究、发掘,为了使吴文化旅游点成为旅游热点,使更多人来泰伯墓参观浏览,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
(1) 加强对两园的扶植,适当增加投入。
(2)从整体旅游规划上要开辟较好的旅游专线,开发两地周围的旅游资源,如吴文化公园可与江阴的有关景点,如徐霞客墓地连片开发,泰伯墓景区则可以和彭祖墩、荡口古街、泰伯庙同联为旅游热线,要努力改善两地的交通状况。
(3)政府对两地建设要加以宏观指导,协调发展,有关旅游部门在开发两地旅游资源方面要多做研究,多出主意,使吴文化景点成为旅游的热点,无锡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市、区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吴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吴文化的知名度及在民众之中的影响力;从而提高无锡市文化品位,带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外,还应注意环境问题和文物保护。我们发现在山上的一些景点仍有垃圾存在,尽管山上风光秀丽,但仍会影响游客游览心情,希望注意还有,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在参观中我们发现一些珍贵的墓碑竟被一些不文明的游客刻上了“ХХ到此一游”的字样,对于文物的保护有很大影响,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文化遗产的继续流失。
我们相信经过了你们的努力泰伯墓景区会更美好。
此致 敬礼

江苏省天一中学少三班全体同学
2002年5月1日

六、学生的收获

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那会儿,觉得很新鲜,又好玩,可这几天不断地外出参观、访问,才让我真正明白了社会活动的艰辛和其中包含的道理,不过我这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总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在滋长,因为我觉得自己已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了一份相比其他同学更为珍贵的阅历┄┄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在短短几天中,我们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学会了彼此关心帮助。在此期间,我们常常是不分彼此地完成并不属于自己负责范围内的任务,有什么点子就马上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从不叫苦喊累。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工作效率当然是大大提高了,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嘛,拧在一起的一股绳子总是不容易断的。
在实地参观访问中,我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譬如一些专家、工作人员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采访才得以顺利进行,真是感谢他们。
┄┄同学间的友爱关心让我有一种家的温馨感。因为我晕车,他们就体贴的每次都让我坐窗口,也不让我坐在中间挤位了,组长李懿还仔细地为我买来话梅。
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切实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必须具有方方面面的素质,决不仅仅是读课本就能具备的,像这样的社会实践就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远比书上的问题要生动、复杂,不深入研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从没想到地理知识还这么有用┄┄要学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时间不够用
同学们一起参观、考察、采访、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分工合作,有商有量,困难一起克服,成功一起分享,那感觉真好。
真没想到我们能写出这样象模象样的调研报告,太棒了。
我会继续关注吴文化和泰伯墓的发展,也许我将来会致力于文化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七、指导教师的认识与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后喻”时代的到来,离开了教室,离开了讲台,离开了本学科,在学生面前我常常是那么的力不从心。后生可畏,再不学习真要淘汰了。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尝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滋味。综合实践活动让我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近了学生,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了我,我和学生的关系从未这样融洽过,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对我最大的触动是,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是我的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迫使我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在学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与同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多年来,单调的、沉闷的课堂教学让我慢慢地厌烦了教师这个职业,但综合实践活动时刻面临着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它使我感觉到了教师职业的新生命。

八、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湱、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案例撰写:许芹
阮莉雯

附:学生论文《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潜力的对比研究》
摘要:
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同为以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在弘扬吴文化,提高无锡的文化品位,促进无锡旅游业发展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两者目前在发展现状,发展策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通过对两地环境条件、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资源开发、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着重建议吴文化公园在今后的发展上应提高档次,努力成为吴文化展览馆,泰伯墓景区则应充分开发旅游资源,优化周围环境,努力成为旅游热点和地方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吴文化  旅游  发展策略  发展前景

一、引言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既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历史古城,更是近现代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祥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为顺应时代需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快无锡文化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无锡正努力朝着“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并正在努力争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旅游景区评为无锡五大旅游景区之一,是无锡人民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弘扬与发展。为此,我们确立《吴文化公园与泰伯墓景区发展策略与前景的对比研究》课题,以便为无锡的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提出建议与措施,为无锡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二、调查方式
综述:主要采用实地访问、走访专家、图书查阅、网上信息查询的方式相互综合进行。
实地访问:吴文化公园、泰伯墓景区、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物理委员会,无锡市旅游局、通过访问专家、听取介绍、实地感受获得了相当多的第一手资料。
走访专家:吴文化公园创办人:高燮初;泰伯墓景区开发公司副经理:钱福明;无锡鸿山泰伯陵修扩建筹备委员委员:邹鹏;无锡市旅游局研究处处长;无锡市旅游局开发处处长;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资料来源: 1、网站 2、图书查询:本校图书馆、泰伯景区零售处

三、结论篇
(一)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吴文化公园位于无锡北堰桥镇,西高山,占地46.7公顷,建筑面积3.5万M2,园门口有贯通长江南北的锡澄公路,南侧是沪宁高速公路道口,并有堰新公路贯穿其间,从无锡到此可乘25路公交车、江阴、前洲、玉祁班车及堰桥农民运输公司的客车,交通十分便捷。
泰伯墓位于无锡鸿声镇鸿山东南麓,距无锡市区20公里,梅村镇7公里,锡甘线以北,现暂无公交车和农民班车直达。
2、历史发展概况
吴文化公园:18年前,在高燮初老师的带领及发起下,几位退休教师用退休金在西高山北建起以弘扬吴文化为主题,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园林。该园展示了历史悠久的吴文化,它包括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吴地文化三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印迹。
泰伯墓: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从陕西来到荆蛮之地无锡梅里,筑泰伯城,建勾吴国,创吴文化,江南从此由蒙昧走向开化,由野蛮步入文明。泰伯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历尽千年兴衰于1999年3月31日重修扩建,2000年4月1日扩建工程竣工。
3、外部环境的感观印象
吴文化公园建筑很有特色,园内外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但由于莅锡澄公路,噪声污染严重,再加上广场不够开阔,停车场面积较小,园外绿化不够,不能充分体现旅游区的幽静和闲适。
泰伯墓地处无锡唯一未被工业开发的山——鸿山,自然风景秀美,园区的外部环境与周围景色协调一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田园风光浓郁,但园林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正处起步阶段,有待完善。
(二)开发的背景与筹建过程
吴文化公园始建于1984年仲春,起初拟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乡村公园,并为本地农民休闲提供一个场所,1987年经著名作家杜宣提议,转轨为富而思文的“吴文化公园”。开初以高燮初老人为代表的3名退休教师,而对一座破残山头,无资金、无材料,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多方募捐,白手起家,自强不息,开发建设成现在的规模。可以说没有高燮初老人就不会有吴文化公园的今天。
泰伯墓景区重修的重要原因一是为了弘扬泰伯的“至德”精神——泰伯的三让王位,南奔吴地,断发纹身,开辟吴文化;二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它是由鸿声镇政府牵头联络海内外吴氏宗亲会,并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地方百姓的大力支持而兴起的,筹建资金部分来自镇政府,而绝大部分来自吴氏海内外后裔及社会各界的资助。
(三)发展现状对比
两地同是无锡吴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景点和重要德育教育基地,但在吴文化挖掘展示的侧重点与角度及形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内涵展示的侧重点——文化主题方面:
吴园以大吴文化为内涵,运用丰富的资料、实物、图片、电教等为手段,展现了吴地五千年的生产、生活、民俗等方面的壮丽画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
泰伯墓以泰伯王陵为依托,弘扬泰伯的“至德”精神,使旅游者了解吴文化的源头,并成为后人尊祖崇家,祭祖凭吊古人之地。
2、规划设计与建筑特色
吴文化公园聘请同济大学陈从周、司马铨教授等园林专家设计,设景布点着眼于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以吴地数千年历史文化为经,以大文化各侧面为纬,融优秀民族文化、乡土民情于一园。园内建筑物为吴地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乌瓦粉墙、亭、台、楼、阁、殿、厅、堂、轩、榭、廊、庑、民居等一应俱全。建筑特色追求水的流动性,例如园门江南第一牌坊如凝固的音乐,小巧轻盈。另外建筑也运用了民间工艺,如运用精细的砖雕木雕,另有马头墙、观音兜,尽显吴地民居特色,典雅的民间特色与浓郁的园林气息相交织。
泰伯墓由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湖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规划设计,景区中的牌楼、仰止阁等由南京建筑专家戚德耀先生设计,完整的采用明代建筑特色,香花桥、石牌楼等设计古朴中透出庄重与宏大,仰止阁气派而又不失精致,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映衬,营造出怀古幽思的氛围。但园内的绿化、路径等设计还显得粗糙。
现场观感评述:吴文化公园建园已有18年,有些建筑已陈旧,但让人感到走进了历史,小桥流水,使之更有吴地风韵。泰伯墓,新建区很漂亮,但与旧墓区的过渡与衔接没有做得很好,绿化及游览的小径设计十分粗糙,还没有到位。
3、著名景点:
吴文化公园现已开放稻丰、蚕桑巷等18个馆区,16个景点,形成了3华里长的景点线。
泰伯墓:较著名以有御碑亭、仰止阁、宗会堂、月牙池、四棱碑及鸿山18景。
评述:吴文化公园景点,错落有致,并十分精致,但缺乏动感。泰伯墓则充分运用名人效应,例如乾隆皇帝御书“三让高踪 ”的匾额等,但鸿山十八景开发得不够,人工景点与自然环境协调不好,若干景点显得格调不高,相当多的景点还待开发。
4、名人资源:
对于吴文化公园而言,只要是与吴文化有关的名人,如近代民族工业的荣宗敬、荣德生,江总书记的老师顾毓秀等等,均是其可以开发的名人资源。泰伯墓景区主要以泰伯为名人资源,另有葬于鸿山的东汉高士梁鸿、春秋战国著名侠客专诸、要离等名人资源。
5、民风民俗:
吴文化公园主要是“三月三”堰桥民俗节西高山文化庙会。泰伯墓则主要是春季清明扫墓及秋季祭祖等民俗活动。
6、目前管理方式与运作情况对比:
吴文化公园作为民办公园,景区的布局,内部管理、资金运用都由公园管理层自主决定;泰伯墓景区是镇政府直属的集体所有制单位,自筹自支,自负盈亏,作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设计建设、文物维护等均由省市区文物管理部门管理,园内管理由公园自己负责。
7、资源开发程度:
吴文化公园作为一个人造的吴文化的展示地,可以说吴文化就是其资源,并且历经几年的建设,资源开发相对较好,发展渐趋成熟。泰伯墓则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但开发还不够,刚处于起步阶段。
8、游客情况对比:
吴文化公园的游客主要是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对吴文化兴趣浓厚,以及对吴文化公园建设关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当地百姓。尤以农历“三月初三”西高山庙会期间为旅游高潮。
泰伯墓景区的来访人员主要也是来接受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海内外吴氏宗亲后裔,以及当地老人和对吴文化有兴趣的人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以“清明节”扫墓和秋季祭祖为旅游高峰。
9、对外影响与社会效益对比:
吴文化公园“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泰伯墓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苏沪等地,以及海外吴氏宗亲后裔中。两者都是德育教育基地,以发展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争取海外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潜力较大。
10、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对比:
吴文化公园配有学生营地服务区、吴街商贸区、万巷楼研究服务区、博士楼接待区、口天楼行政区、信众住宿区6个区,能够为游客提供较好的服务。但导游的素质有待提高。泰伯墓的配套设施则基本都处于待开发与待完善阶段。
11、权威评定
吴文化公园先后有28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作详尽报道,1996年,被中央命名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泰伯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锡山市德育教育基地。
(四)发展目标与策略对比
吴文化公园始终以“文化为主体,教育为基础,人才为目标”为发展目标,因而在发展策略上始终围绕文化教育进行,吴文化公园以吴文化为底蕴,因此对吴文化研究的深度,直接决定了吴文化公园的档次与发展方向,同时吴文化公园以研究促发展,成立了吴学研究会,继而又进行文化公关,以研究成果引起世人注目,从而吸引投资。目前并不努力进入旅游市场,也不以成为旅游热点为目标。
此外,吴文化公园又计划建设总高99米的“龙光阁”,作为吴地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并继续总结17年的吴文化研究成果,编撰《吴文化史》;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项,使吴文化公园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力求使吴文化公园的教育、文化、园林、旅游的四大功能将更臻完善。
泰伯墓则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泰伯墓自身的文化凝聚力和亲和力,筹集海内外资金,争取政府投资,在总体设计的情况下,逐步开发旅游景点,使其逐步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继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比较综述及给有关部门的若干建议
1、给两地旅游景区的建议
⑴规划设计方面:
①两地虽均请专家进行设计,但是在总体设计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吴文化公园单个景区设计较好,但整体布局不够协调,因此今后应加强长远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同时增加参予性强的旅游设施的建设。泰伯墓则应请专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高规划的品味与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对旅游产品进行更好的包装以推向市场,尤其是要不局限于其是陵墓的旅游性质,大胆创新,大胆设计,将景区设计为墓区、田园风光区、鸿山景区等不同的分区,同时丰富旅游项目,适当增加例如,摘桑养蚕,摘茶饮茶,下田耕作,参观农家等参予性强的旅游项目,这些项目颇受欧美游客欢迎。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②两地的资金来源都以民间资助为主,不可避免在具体规划及操作上受捐资方的影响,对整体设计可能会造成影响,建议建立捐资制度,按规章办事,防止随意性,以保证整体规划得到全力配合的实施。
⑵配套设施与旅游服务方面:
两地均要提高服务质量,吴文化公园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泰伯墓则在这个方面基本上要重新规划设计。
⑶扩大宣传力度:
吴文化公园在文化公关的基础上要扩大作为旅游地的宣传力度,要努力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真正做到以园养园。
泰伯墓则不仅要在吴氏宗亲和后裔中扩大影响,更要在海外扩大影响,同时也要在苏、锡、常、上海等地做好宣传,尤其在清明前后要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⑷管理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精简人员,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
2、给政府的建议
⑴加强对两园的扶植,适当增加投入。
⑵从整体旅游规划上要开辟较好的旅游专线,开发两地周围的旅游资源,如吴文化公园可与江阴的有关景点,如徐霞客墓等连片开发,泰伯墓景区则可以和彭祖墩、荡口古街、泰伯庙同联为旅游热线,要努力改善两地的交通状况。
⑶政府对两地建设要加以宏观指导,协调发展,有关旅游部门在开发两地旅游资源方面要多做研究,多出主意,使吴文化景点成为旅游的热点,无锡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市、区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吴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吴文化的知名度及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从而提高无锡市文化品味,带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无锡泰伯陵
吴越春秋——江浙沪50个值得一玩的冷门景点 | 文史宴
今天到八月底,无锡鸿山五大景点全部免票!!
吴文化的发源地——泰伯陵新貌
吴越文化与徽文化在皖南的交汇
有谁见过太湖?美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