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定老行当——杠房

保定北大街约建于宋淳化年间,长680米,北达北城门,南接东大街,街口正对大慈阁。清代在这条大街上曾设有参将署、保定营务处、京旗粮调局、北洋电报局和军器库,民国年间曾驻保定军法处、河北银行、河北日报社。此外,还有很多小铺面,多为单间,以经营日常生活所需各业为主,有饭馆、茶馆、烧饼铺、小吃店、干鲜、糕点、粮店、油坊、杂货、酱园、烟铺、理发、织布、针线、车行、客栈、煤店、灰厂、木厂、铁厂、焊接、油漆、诊所、正骨、抬埋、棚彩、当铺、银号,还有火会、澡堂等等,五行八作,样样俱全。在这众多的行业中大多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惟有“抬埋”这个行当,看了之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究竟是个做什么的行业。其实说白了,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其他行业对每个人来说有的用得着,有的用不着,而这个行当家家户户、早早晚晚还非用它不可,因为这保定的“抬埋”就是“杠房”。

杠夫

杠房,《清裨类钞·农商类》一书这样解释:“京师有所谓杠房者,即仪仗店专为人家举殡之事者也”,也就是出租殡葬用具和代为安排仪仗鼓乐等丧葬事宜的店铺。为什么叫“杠房”?因为“杠”就是抬棺材的棍子,有二人抬的“穿心杠”、三人抬的“牛头杠”,这些都是一些贫苦人家用的。此外,还有八杠、十六杠、二十四杠等多种。其实京师的杠房,也不就是北京人开的,因为当时有个专营杠房业的就叫“直隶屋子”,这就包括了保定人。他们门前的牌匾,直接写某某杠房,同时在门前摆设一些大小棍棒,用来招揽生意。在保定城里干这一行的只不过说的更直接一点儿,人去世了抬出去埋了,所以就直接叫“抬埋”。但从资料看这样直接的叫法也不仅是保定,比如天津,他们还有“抬埋会”“抬埋社”这样的团体。这样绕来绕去说白了就是,保定府的“抬埋”,就是杠房。

据保定老辈子人讲,杠夫并不是杠房的长期固定工,但在执行抬杠任务时,也有一套分工细致的组织,分为目、旗、幌、跟、夫五级。“目”,是杠夫最高行动的指挥,名为“响尺头目”,在保定有些县里就直接叫做“杠头”。他们手持“响尺”,不时敲击作响,也有的用洪亮的嗓音,以指挥全体杠夫行动,因此又把他们叫做“尺头儿”。“响尺”在指挥全体杠夫及执事人员的行动时,起杠前以乱打响尺为全体人员集合的信号。杠夫及执事人员听到响尺信号,便各拿各人应拿的工具,各就各位。“尺头儿”在各杠夫、执事人员都做好准备后,再敲一声响尺,杠夫便一齐上肩将杠抬起开始走步,走动时不准互相说话,只让人听见鞋底擦地的声音。响尺打一声长、两声短的尺声,是缓慢向前移动的信号。如用尺横打几下,杠夫一齐调换肩膀,连打数声,杠夫便同时加快步伐。到达目的地,则又横打响尺,全体一齐摘肩落地。至于下葬,另有负责人员。“旗”就是“旗夫”,共有四个人,他们手执系着四方形红蓝色小旗的长杆,这叫做“拨旗”,旗杆顶端有叉形铁刃,如果路上遇到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可以用它拨开,使大杠顺利通过,并可避免损坏棺罩。“幌”是“幌夫”,他们分别拉住棺罩上端四角的四条“绺穗”,预防大风刮翻棺罩,又叫“拉幌的”。“跟”是“跟夫”,是协助“旗夫”“幌夫”排除障碍物的辅助工。“夫”就是杠夫,抬着棺罩前行的主要是他们。

抬埋

保定杠房业供奉的祖师是穷神,除了上边的抬杠出殡外,还出租葬礼仪仗等,它包括满汉两族各种仪仗执事,如罩棺材的绣花缎子棺罩,仪仗队用的开道锣、伞、扇、旗、牌、车、轿、硬器等设备。在办事时,按用主的地位,什么人用什么样的仪仗执事,不能乱用。尤其是满族臣民,分内外八旗,品级有高有低,不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而对汉民则另有一套。杠房业有句行话叫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因为杠房本身只有软片、硬器出租,平常柜上只有三五人看守门市,等候顾客,所以开支不大,一有大事,可临时请同行帮忙。要是遇上个大人物或财主家的丧事,不仅杠房一行,而且所有有关丧事的用品行,就都来了赚钱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保定殡葬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城市的社区、各县市的村镇都成立了治丧委员会,过去那种大肆铺张的丧葬风俗逐渐被简朴、文明的殡葬改革所替代,所以杠房这个行业就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伪满“祥贵人”谭玉龄“暂安”纪略
《白事会》鉴赏资料之—北京地区丧葬礼仪--常人春
杠房、抬杠、杠头、杠夫的由来
老北京红白喜事
漫话旧京~抬杠的本意是什么?
杠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