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平庸的中国孩子:教育是发现自己,不是忘了自己!

被平庸的中国孩子:教育是发现自己,不是忘了自己!


文|国粹君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它面向的对象,与农业面向的对象一样,都是生命。因此,好的教育绝不是培养工业的流水线产品,而是展现每一个生命的独特和美丽。
如诗人泰戈尔所说;“人是一个出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教育是发现自己,不是忘了自己
 
据汇丰银行2017年统计,中国大陆的平均家庭教育支出以42892美元居于世界第五。在全部家庭教育支出中,补课型投入占比最大,达到40%。有93%的中国父母选择给孩子请私人辅导,排在世界首位。 
 
可与之相应的,却是中国孩子在想象力、创造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上,全球排名倒数第五。在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认为自己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国学生只有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国学生只占14.9%。
 
我们不断攀升的教育支出与中国孩子幸福感的严重缺失形成鲜明对比。甚至很多时候,家长越“负责”,结果越糟糕。
 
我们似乎忘了,家长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做的到底是让孩子发现自己,还是忘了自己?我们是否走向了美好初衷的反面。


 被平庸的中国孩子 

教育的责任是发现、保护、培育、实现孩子的可能性。正是相信生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我们的孩子才具有可教性,我们的教育才具有必要性。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个天资聪慧的方仲永最后被平庸又功利的父亲改造成一个平庸无奇的人。而今天,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仲永的父亲所酿成的教育悲剧。
 
比如,前段很火的“量子波动速读”,一个针对低龄小朋友的“速读培训”项目。声称“书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通过培训能让孩子掌握一目千行,过目不忘的本领。达到1分钟阅读10万字的效果。 
 
高达3-4万元的培训费,却让无数家长心甘情愿掏了腰包。与其说家长们交的是“智商税”,还不如说是“焦虑税”。
 
比如,本该属于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变成全家人疲于奔命的兴趣班,而“兴趣班”最被忽视的就是兴趣。
 
让孩子学钢琴,是为了培养乐感、促进手指和左右脑的协调,为了考级、体会表演的荣耀。让孩子学画画,是为了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万一画好了,还能获奖,能赚钱。让孩子学舞蹈,是为了塑造形体,提升气质,培养审美,增加自信,当然,表演给人看,也是很拉风的。
 
很少有家长是因为弹琴很快乐,画画很快乐,跳舞很快乐,而让孩子去学习的。更多的是功利心的驱使,我们并没有考虑它是否适应孩子身体的发育规律,是否符合孩子的性格特征,又是否依据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而这种盲目的、跟风的教育,就是平庸的,愚化的教育!
 
比如,一个叫“天才小曦曦”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年仅4岁的陈曦靠着灌输知识,说着与年龄严重不符的鸡汤金句,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假象。
 
当这个崇尚“天才”的社会,把一脸“官相”的“小大人”,作为一种褒奖,它对人性的伤害,就会变成一种病态的表现。而丧失了生命的自然与光彩的世故,本身就是一种平庸。

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极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所有不自然,不自知的教育都是平庸化的病态教育。是我们成人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却让我们的孩子成了最无辜的替罪羔羊,当我们的孩子慢慢习惯于接受别人为他指出的路,他就慢慢失去了自己的路。
 
这样的中国孩子,根本不是自己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教育压成平庸。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平庸的,他们都是基于自身对生命的渴望而从大自然中派生出来的自然人。
 
孩子所具有的好奇心、天真与浪漫、创造性和可能性,不该被我们所摧毁。
 
比如在仅仅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芬兰,却被称为全球「教育最强国」,它到底凭什么?
 
在芬兰,没有固定死板的教材,每天上下课不是刺耳的铃声,而是优雅的音乐。一个人的优秀,不是从课本里死背硬记了多少知识,而是对与知识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们的教育是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认清自己。
 
比如一个学生总是学不好数学,但在大家眼里,不代表他很差劲,老师和家长会积极发现他的其他长处,比如很会跳舞,或者写作很棒。
年仅三年级的孩子嘴里,说出的道理让无数人深思:“没有人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也都是平等的。”
 
在芬兰,所有的课都可以去大自然里教,大自然就是老师最好的课堂。
在这里,孩子们不需要回答正确每一个问题,只需要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他们有一颗「教育树」,上面每一片叶子,都写着孩子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责任心、善良、勇敢、同情心、好奇心......而最显眼的地方,写着「love」。
因为在他们眼里,学会去爱与被爱,才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事。

教育的平庸之过 , 必然导致平庸之恶
 
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对比,也许你会感叹:“我能有什么办法,国情不同,大环境如此,别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我的孩子不去,考试行吗?”
每次听到家长、老师说出类似这样的话,我总会想到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 


1960年,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以秘密绑架的方式在阿根廷逮捕了前纳粹军官阿道夫·艾克曼,此人在二战期间负责将三百万犹太人送往死亡集中营。艾克曼被送回以色列,并在耶路撒冷接受公开审判。 
 
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杂志报道员的身份,写了五篇报道,后修改为《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邪恶的报道》,在这部著作里,阿伦特认为,艾克曼在大屠杀中犯下了弥天大罪,他的动机却是极其平常的服从命令和尽忠职守,他毫无道德负罪感地执行了纳粹的种族屠杀令,毫无保留地把这种“伟大的事业”看成最高的道德指令,并全身心地投入。
他的背后有一个看似非常强大的逻辑“我能怎么样?那是我的工作!”可当你所做的事情,违背了人的本性,当你以正义之名,只把自己看成制度下的螺丝钉,命令下的执行者,每个个体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过失——那是“平庸之过”,而平庸之过必然导致“平庸之恶”。
 
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有尊严地、自由地活着。只要他内心干净,敢于守住自己的一份真实。从我们对孩子说不了真话的时候,也绝不说假话开始……

总记得一个朋友讲给我的一个故事: 越战的时候,一个人晚上老拿着点燃的蜡烛去白宫门口抗议这场战争。到后来,只剩他一个人,可他依然天天去。
有人问他:“你能改变什么呢?你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
他的回答是:“不,我从未奢望改变什么,我只想自己不被改变。” 

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世俗的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
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
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而是,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被看见,被发现。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
能教给我们的孩子:
做一个坚守自己的理想主义者。
他可以是农民,可以是科学家,
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
但他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
不为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
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
正直、勇敢、真实、独立。
 
它能帮助我们
战胜生命里的重重枷锁和虚妄。
在最严酷的冬天也能绽放玫瑰的芳香。
做忠于自己内心的王。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莫把孩子推向平庸
如何教育“平庸”的孩子?这些方法,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下
如何做智慧的家长
为何神童长大后会变平庸?如何让孩子成才
没有平庸的孩子,只有平庸的教育,是大人或周围的环境影响了孩子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