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帝得享天下万世祀者之缘由

经过宋、辽、金、元、西夏等各王朝对关帝“忠义节烈”、“义勇无敌”英雄形象的大力推崇,关帝崇拜风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上至皇庭贵胄、下至布衣黎民共同祭祀,儒释道教、百行百业共同崇奉的正义之神。

从明代初年开始,崇祀关帝的庙宇遍及都城大邑、府县村镇、岭南塞北、荒漠高原。元代应昌路总管宋超在《延祐甲寅山西乐平义勇武安王庙记》中说“义勇武安王祠遍天下”。

辽宁大连金州古城自辽代至清朝末年以“辽东重镇”闻名于世。金州民间口耳相传“先有老爷庙(指关帝庙),后有金州城”。传说金州古城尚未建立时,海潮退去,现出一尊关帝铜像。村民欣喜,命八人抬像入村建庙,行至井边,村民口渴去饮水,放置关帝像于井沿,再想抬像前行时,即使喊来百人也无法挪动分毫,村民心知这是关帝显灵,看中此地,便在此处兴建关帝庙。当夜关帝梦示:“吾借此一箭之地,保民平安,但夜间不许打五更。若不守吾言,尔等皆会葬身鱼腹,慎之戒之。”关帝庙建成后,四方百姓都来祈福敬拜,渐成热闹集镇。辽代兴宇年间,辽国官民以关帝庙为中心进行布局建成金州古城,名曰宁海。碑文记载,金、元、明、清都进行过重修,期间取名“忠义寺”,又称“忠义祠”,近代民间称为武财神庙,为金州著名祈福圣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09年俄国探险家柯基洛夫在西夏黑水城遗址一古塔中,发现了一张宋金时代的中国版画《义勇武安王图》,关帝居中正襟危坐,神态祥和,美髯飘逸。背后二人,一擎旗,一持刀。所持之刀即为青龙偃月刀。据《武经总要》记载,此时的青龙偃月刀是对外展现皇权威严的皇室仪仗队专属用具,非臣下所可擅用。而制作于宋金时期的这幅中国最早版画,此刀已成为关帝专属武器,充分说明了关帝在宋、辽、金、元、西夏等各王朝及军队将士中,威名赫赫的尊崇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宋元时期,长江以南江、浙、沪、皖、闽、粤、桂等地区都已兴建起大量的关帝祠庙。如徽州府、苏州府、福建兴化军等地方军民合力兴建的关帝庙碑文称“盖王之义勇,古今所称,其庙遍海内有之。”

浙江宁波天一阁所藏明代方志,共收方志一百零九种,根据《丛书》统计显示,这些仅占全国十分之三的府州县志中,已经统计在册的关帝祠庙就多达一百五十多座,没有收录进册的关帝祠庙更是数不胜数。

宋代地方志《咸淳临安志》,元代冯福京所编撰《大德昌国州图志》等志书中,都收录有各地兴建关帝庙的记录。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仅福建漳州一地,兴建于宋代的关帝庙就达12座之多,明代兴建关帝庙61座、清代72座,其中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7年)的古武庙,是漳州地区首座历经千年的关帝庙。

北宋元丰三年(1080),山西沁州人李汉杰就在《汉寿亭侯庙记》中阐释宋代百姓大力兴建关帝祠庙的缘由时说:“将军关侯,禀武之烈,而为虎臣,逸风可仰,庙貌兴焉。”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永兴军《解州闻喜县新修武安王庙记》碑文称:“(关)王之行事,其忠节勇功,炳若丹青,乡人之所详闻”。

“关公庙貌遍天下,九州无处不焚香”,从宋元时代开启的兴建关帝庙热潮,至今依然方兴未艾。庄严肃穆、正气浩然的关帝庙,承载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忠孝节勇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及做人品格,承载着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追求和道德理想。

明朝初年,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方孝孺在浙江宁海《关王庙碑》中称赞关帝说:“古之享天下万世祀者,必有盛德大烈,被乎人人。其或功盖一时,名震一国,祀事止于其乡,而不能及乎远。惟汉将关侯云长,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是孰致然哉?盖天地之妙万物者,神也。神之为之者,气也。是气也得其灵奇盛著,则为伟人,当其生乎时,挥霍宇宙,顿挫万类,叱电噫风,雄视乎举世。故发而为忠毅之业,巍巍赫赫,与日月并明,与阴阳同用。”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公历代谥号加封一览表
关圣帝君
关公信仰遍九州
武圣帝君:儒、释、道三教均尊的神灵
《关帝显圣纪实录》第三编 救难济急
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在哪里——定襄关王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