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公信仰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

人生就像一场长途跋涉的旅行,生命只是暂作栖身的旅馆。

时光飞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关公信仰的存在,为心灵的安放,找到了最佳的位置。

一个人想要弄明白,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得更好?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人在顺境中该做些什么?逆境中又该怎么做?这些都需要关公信仰的支撑,为迷茫中的灵魂,指引一条正确的方向。

关公信仰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祂会在人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帮助;祂会在人最落魄的时候,给予鼓舞;祂会在人最失意的时候,给予勉励;祂会在人最颓废的时候,给予坚强。

明清之时,山西商人拉着骆驼,走沙漠,冒风雪,穿戈壁,越长城,贯穿蒙藏边疆,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走出了一条闻名遐迩的陆上丝绸之路。

这段路程艰险无比,不仅要经历天气环境的变化无常,还要时常防备盗贼的杀人越货,一不留神,就可能会人财两空,死于非命。

尤其到包头经商的山西商人,杀虎口是必经之路。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

俗话说,跑马行船三分险,在那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个人抵御能力低下的状态下,长途贩运、跋山涉水,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山西商人出门在外,必会随身携带关帝画像、圣像、香火或纸符等,关公信仰就成了山西商人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山西商人每逢灾劫,第一想到的事就是祈祷关公,求关帝庇佑,逢凶化吉。

·雍正年间《朔平府志》记载称:“(山西商人)有时驼行沙漠,风吼雷鸣,群集而呼天,继而默祷关公。风过漠平,回忆危难之际,所见所闻,聚点成形,敷衍成章,代代相互传承”。

孙尚扬在《宗教社会学》一书中说:“宗教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借助超人间的力量,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关公信仰不仅在儒释道教中占据相当崇高的地位,在所有山西人的心灵深处更是永恒不灭的精神信仰。

明清之时,山西商人无论在何处经商,未建会馆,先建关帝圣殿,设龛供奉,一如在家祈福祭拜。

《朔平府志》说,山西商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与夫妇团圆,阖家天伦,云天万里,神会情牵,以为关帝怜悯。有时梦中大事商権,纵难决抉,承蒙关公指点迷津,事果成,以为关帝显灵……。”

关公信仰的存在,不仅是山西商人,也是全球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全球华人的一种人生态度。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诚信的品质,忠义的情怀,都离不开关公信仰的指引和约束。

陕西人与山西人自古有“秦晋之好”的美谈流传,至今,全国如明珠一般散落各处的山陕会馆(关帝庙),就是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合作的历史见证。

在关公信仰上,陕西商人对关公的虔诚敬奉程度比山西商人不遑多让。

陕西商人在传统商帮中素以忠厚质朴著称。清末文人郭嵩焘评价山陕商人:“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其榷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心实也。”

陕西商人以关公精神、关公崇拜作为商业道德教化的思想基础,将陕西人厚道朴实的性格特点,融入到以“忠义诚信”为核心的商业经营中,陕西商人经商凡事必讲道义,生意无论大小都要求“以义取利、义内生财”。如果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背信弃义者,则会被所有陕西商人所不齿、所不容。

《汉口山陕会馆志》碑文称:“夫子读麟经深明大义,……今秦晋商人体夫子之心,以事君则忠君也,以事孝则孝子也,以交友则良朋也,忠心忠行,行心笃敬。”

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关帝庙),刻录关帝精神的字样处处可见。以河南为例,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石牌坊中刻有“仗义”、“秉中”字样;河南开封山陕会馆拜殿刻有“公平交易”、“义中取财”字样;河南周口山陕会馆铁旗杆上铸有“公义”、“参天”字样。

这些字样反映了山陕商人对关帝精神的崇尚,也表达了以关帝精神为楷模,树立忠义诚信,以义取利的商道品质和决心。

《大话陕商》一书中,列举了大量陕商讲忠义、重信义、尚节义、诚信不欺的故事。

明代陕西商人王宗鹤在甘肃静宁州做生意,有一次他们家驮布的驴走失了,正在焦急时,有头驮着个大包袱的驴闯进了他家院子,王宗鹤上前查看,发现这驴不是自家走失的那驴,就牵着这头驴走到村口寻找丢驴的人,直到把驴和财物交还给失主。

陕西高陵商人程希仁,早年与父亲在城固经商,家乡有桑姓二人,逃难到城固,流落街头。程希仁接济其衣物食品,到第二年麦收,他又给二人路费嘱其还乡,还出资帮他们创业兴家,从来不计报酬,也不曾向人提起。多年以后,程希仁去世,两人闻讯千里奔丧,悲痛至极,如丧考妣,众人问其原因,两人把缘由说出,众人无不感动流泪。

陕西有首商谚说:“人生在世信为先,心口如何有两般。买卖只求三分利,经营休挣哄人钱。”

关公信仰就像给商人注入了“忠义诚信”的商道魂魄,指导商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之于中,必行于外”,面对利益的诱惑,依然可以把“信”、“义”二字贯穿始终。

近代以来,被称为“红头船商人”的潮商声名鹊起。他们不仅传承着关公“忠义诚信”的商道精髓,更将关公“义勇当先”的精神品质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有句商谚形容潮汕人:“有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潮商”。据说,潮汕商人下南洋经商,如今全世界4000万潮汕人,在海外的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潮汕人崇尚“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相信“爱拼才会赢”,是华人商帮中极富冒险精神的一个团体。

学者林济在《潮商》里,曾经举了大埔商人田锡珖、何寅初、张辅臣、陈就列,饶平商人廖世麟的例子,来说明“在潮州商人普遍的关帝崇拜背后,潮州商人已经形成一定的重义守信心理文化,并且转化为行为准则。”

清初在苏州的潮商会馆碑文中写道:“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

潮商人团结,重视乡情,这与关公忠义精神、桃园结义精神一脉相承。

2016年,美国南加州潮州会馆,新当选的郭小青会长就表示,“希望全体理事都能牢记潮州会馆龙柱上的八个字,溯本、追远、怀乡、济众,这是我们会馆的宗旨,同样当大家走进关帝庙时,也希望大家都能够牢记龙柱上的八字训诫,忠勇、仁义、礼智、诚信,这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根本。”

关公信仰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关公信仰的存在,人会觉得踏实、安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迷茫,不会走偏走邪,哪怕在人生最黑暗、最坎坷的时光,内心也会有道光明的指引,引导自己冲破阴霾,重归坦途。

关公信仰是华人心中的圣地,心中多一分关公信仰,身体里就会多一股浩然正气,从而让我们的行为处事更加笃定,更加自信,更有蓬勃朝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忠义仁勇:晋商伦理与关公文化研究
山东聊城山陕会馆 (2021-05-26)
朱文杰:武财神关公与山陕会馆
“天下第一馆”为何在河南社旗?
洛阳古建筑纪实 · 山陕会馆
关公节里话关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