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与失

这是一本大气、实用的杂志。2021年7期用18页发我的一个稿件,10期又用7页发我的另一个稿件。我写稿注重实用。

“得”与“失”是一对具有思辨色彩的概念,相关材料很多,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故事、事例。“得”与“失”有种种情形,诸如:

 (1)甲失去a,甲得到b。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一方面有“失”,而在另一方面有“得”。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一方面有小“得”,而在另一方面有大“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失之间微妙转化。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得失之间要做出明智选择。

《韩非子》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公孙仪做了鲁国的宰相,他特别喜欢吃鱼,许多人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他却不接受。他的弟子问他: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的鱼,一定会迁就于人;迁就于人,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被罢免之后不仅无人再给我送鱼,我也无力自己买鱼。如果不收别人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我爱吃鱼,就有俸禄可以长期买鱼。拒绝眼前不义之“得”,是为了避免未来之“失”,保证长久的合理之“得”。

有一故事,写有人骑车不小心撞了一下大爷,大爷手中的钱被大风刮飞了,人们纷纷去“抢”钱,大爷很着急。人们纷纷把“抢”回来的钱交给大爷,不仅不少,还多了,原来有人把自己手里的钱也交给了大爷。大爷的钱失而复得,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2)甲失去a,乙得到a。

有一故事,写一个人上火车时挤掉了一只鞋,他把另一只鞋从窗口扔出去,这样方便需要的人能捡到完整的一双鞋。一个小举动,表现大情怀。

《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但他阻止属下去寻找,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还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在孔子的心目中,楚人与天下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也道出了儒家仁者爱人的境界。而老子听到孔子的说法后,说:“把人也去掉更好啊。”这就成了“失弓,得弓”。在老子看来,人与天地万物是一样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产物,其“天人合一”的境界无疑又高了一层。(王厚明《失弓的境界》)楚王、孔子、老子三人对“失弓”与“得弓”的不同看法,反映其境界的差别。

(3)甲失去ab,甲得到a,乙得到b。

一富豪取车钥匙时,不慎掉出一枚硬币。估计车一开动,硬币便会滚落到沟渠中去,于是他蹲下身要去拾取。旁边有一位值班员主动替他拾起。富豪收回硬币,竟给那个值班员100元。事后,他的解释是:若我不拾那枚硬币,让它掉进沟渠,这枚硬币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员,值班员可以使用。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4)甲失去a,乙得到a而失去b。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得”便是“失”。双方都失去其宝贝,不如双方都拥有其宝。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就“得与失”与“起点、终点、过程”进行思辨: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们有这些材料与相应的思考,无疑有助于我们应对思辨性很强的高考作文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说我听:儒释道解读“楚王失弓”
《孔子那些事儿》第29章
格局
我们都是囚犯
古文阅读-詹何钓鱼
各种鱼的做法,爱吃鱼的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