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宇航的作文

人性的光河

杜宇航

“人性是一条光河,从无穷的过去流向无穷的未来。”人性从无始流到永恒,与天地间程,与整个人类同寿。只要人类一日存在,人性的光河就一日不灭。我们探讨星河与穹苍,探讨蜉蝣与粟粒,却很少探讨“我”。可以说,人类对于“我”是最无知的,仿佛所有智慧都在“我”的追问前消散了。因此,若要认识人类的存在,应还是从“人性”开始。

对于人性的认识,总体上分为“性才善”与“性本恶”两种理论。可是,我们难道真的能对人性秉持正面或负的态度吗?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人的才质心理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并使人与动物相正分的部分。因此,人性的反义词应该是兽性,指野蛮、冲动的心理属性。对于“性善”与“性恶”的讨论,我想就是在现实生存中,人性与兽性哪个表现占上风的讨论,何者为本能即:是身为高等动物的我们还是身为动物的我们。这之中有一个矛盾之处,人性将我们从野蛮中解放,将我们与动物相区分,可不可否认,我们仍是动物,心中仍残存着曾性。在人性与曾性的拉扯中,我相信,总是人性占了上风,所以我们才是不同于走兽的人。不论怎样,我们总要相信自己身体中的人性,因为人性是一条光河,指引我们向无穷的未来。

再者,我们评判人性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于他人所做的行为,一个人刚生下来时,还不懂得何为生存,哪来的“性才善”或“性本恶”呢?生存是万物的天敌,也是人类的。在生存的裹挟下,人类总有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与所谓的“才性“是无关的,只与人性和兽性的拉扯有关。是的,人性中必定有兽性的部分。就如一天一样,没有人的人生能永远是黎明,总会有黄昏与黑暗。同样的,永夜并不存在,人性的光辉总会和日出一同闪耀。

在生存中,人类有数不清的善,但不善时也不是恶。恶也只是善的招曲和丧失。

到底是什么在阻止我们作恶?无论是什么,我想肯定是人性中善的那部分。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看不得别人爱苦的共情能力。这种共情能力,让单独的人的个体心理通还保成了,关防来的奖成,使是因为我们能共情到在四面楚歇、穷途未路下人内心所承受的巨大撕裂成的痛苦。此时的人性,是与人的尊严紧密联系起来的,人性阻正项羽心中背叛的念头生根。因此,垓下之战所包含的人性是复杂的,人们能共情到这一点,故事才吸引人。而共情带来的痛苦,又带来了恨自己无能的愧疚,由此将我们推向未来。

细想那些残暴之人,一个是麻木,一个是空洞,使其曾性压倒了人性。残累之人,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个,便是过得过于幸福,并且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人。长文的幸福,使他们远离痛苦,造成了感官上的空洞。即然体会不到他人的痛感,又何必关心什么仁义与民生疾苦?第二个,是过得过于不幸福的人,生存带来的痛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使他们的心理与精神麻木,人性。再无法压抑兽性,希望消失,仇恨增长,又何必或又有何精力去关心他人的感受。因此,人类存活于世,总需要保有感觉痛苦的能力,有了悲、痛,人性才能战胜兽性,阻止自己对他人作恶。

毛姆曾说过:“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一颗心的。”人的善与恶,最终都会汇入人性这条光河中,直到世界消失。

 

改造我的学习

杜宇航

关于自身的学习,我主张着重改造在学习方面的理论与实际,也就是规划与落实问题。

每次阶段性检测后,我都会进行一项反思上一个学段的学习花对自身成绩的工作,在反思完全后,我会根据结果细致、全面的对未来的学习作出规划、调整学习状态。但久而久之,我发现思想与行动并不可等同划一,旧有的问题仍然如顽疾一般出现在下次反思中,当初的计划也不可避免成为海市蜃楼,竖之高阁。

因此,分析这一现象,我发现在规划与落实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一是显而易见的名过其实问题。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若从开始时计划就脱离实际,只存在于理想中,计划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空有计划,没有落实,就如毛主席所称的“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这种计划,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指导学习,则误了学习。

其次是过分强调理论的价值,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每个时期的学习内容和节奏都有所不同,而从以往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所作的规划,仅应是一种工具,用来提供借鉴的。可我曾过分迷信自己的规划,甚至不惜打乱学校的总安排。“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同样,我也陷入了迷信“规划”的教条主义,却没想到这是有可能是未经检验的错判。

再次是深植我心的过分追求实用的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在完成一件事前,先过度的思考这件事的价值,这样,我就只凭主观推判断给任务划上“实用”或“不实用”的标签。可这只是虚假的“实用主义”,我仅凭主观,给自己内心塑造了一个“真理”。因此,所谓的追求实用实际上是以主观愿望出发,而不是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理论只、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行使成功。因此,如果什么都没用的话,那什么有用呢?

依据上述问题,我有以下思考:

(一)切忌过分竖立过分宏大的目标,过分“精美”的规划。应不断追寻的,是缜密、务实、智慧、热情的思想态度。“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而没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和马歇尔计划有何区别。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名实一致才能推动学习热情。

(二)比起经验、理论,更赞成先去实践找问题,学习就是不断探索的路。可以有一个规划,但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划,重点解决顽疾,在不断探索中,总能寻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把作规划时的热情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三)为了克服实用主义,不如放开眼界。有些事今日看来无用,但日积月累、一点一滴正是知识成长的来源。若空有理论知识成为背书机器,可谓是最可悲的状况。回看以往痼疾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许正因为没有以平常心对待这心些“无用”、“不实用”的事,才陷入历史的循环,淀迷于真理”的精神鸦片,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从今日起锻炼踏实、负责的态度为学习,不会毫无收获。

只要能够发现问题,着手去做,就一定会有发展,有进步。

 

中学生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杜宇航

现代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他们有把握自己思想的权利,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如今的任何一位中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不论正确或是错误,都是前所未有的广泛与丰富。可大量的信息并不能保证思想的正确,若要有正确的见解,只有如辩证唯物认识论中所说,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系,在交汇处中寻求真理。

思想来源于前人的智慧言语,不论是课本中或是名著中,能够穿越悠悠千古、时间长河而仍散发着睿智的光辉,大多都已经过无数次客观实践的检验。时至今日,中学生应依然从这些凡人睿语中汲取力量,丰富自身精神。认的,便先默记住,等到下次应用时进行检验,若一致,便会成为自己的正确思想;不认可的,便反问自己哪里不正确,并长仔细推敲,切忌迷信权威因为时间、空间总是无限变化的。中学生为何要读名著?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离真理近一点。

思想来源于愈来愈接近中学生生活的网络,但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与错误混乱错杂,是对中学生的一大考验。是的,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新闻、文章、信息,可虽然能让我们见多识广,但是在网络中中学生很容易就会沉湎、放纵、失控。失光了引导自己的能力,网络可能就真的变成了禁锢中学生思想的网络。任何一种正确的思想,其前提都需要一种深长缓慢、长程深入的阅读和思考,而不是短平快。阅读过网络上真假参半的、各自媒体极度主观的主张观念,大部分中学生都无法分辨错对。在亦真亦假的虚拟世界中,中学生应秉持基本原则,以批判的眼光去面对纷繁复杂。

思想来源于开放与包容。中学生正处于未来可期的年纪,不可固步自封,不可只听专家、权威的思想,不可只听本民族的思想,应广听世间的一切观点,保持思想的多样性,并不断追寻。近来很火的热词,“信息茧房”,这不仅会出现于网络中,更会出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开放中国化已有见解,让中学生变得封闭,变得有偏见,这样只会离正确思想越来越远。真理不是绝对变得封它是相对的、具体的,中学生基能保持课军有思想不忘理论实际的统一,方能以博采众长的眼界,丰富真理的世界。

学生应学会反思,学会追问,永远热忱于追求真理,在自由中不至于失控,做一个能掌控自己的现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拉图的思想
人性与兽性
人性与兽性常相博弈
后记 《人性兽性各走半边——智者们的幸福路》
不要轻易测试人性,因为通常都只会测到兽性...
思想铸注了人性 - 洞情察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